天天看點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摩洛哥的阿拉伯千年遺産-鷹隼狩獵獵鷹狩獵,在摩洛哥被稱為塔比紮伊特,是一項從阿拉伯半島傳入的千年傳統,這種行業在伊斯蘭教中很受尊敬,并延續了近千年。

在13世紀摩洛哥的阿爾莫哈德王朝(1145–1269年),通過阿拉伯半島漢志地區的貝都因部落傳入,放鷹成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由于當地一種名為巴巴裡獵鷹品種的存在,獵鷹狩獵迅速發展起來,并在各個蘇丹和哈裡發王國以及遊牧和半遊牧社群中流行起來。

遊牧民族被認為是馬背上的民族,是帳篷文明的一部分,遊牧民族特别青睐于大型狩獵場。獵鷹活動同時也是一種娛樂休閑方式,也是一種體育鍛煉方式,也是食物多樣化的手段,摩洛哥人擅長于此。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一些曆史學家在很長一段時間内證明了這種技藝,例如謝赫·伊布拉希姆·本·阿蔔杜勒·賈巴爾·侯賽因尼,16世紀着名的阿拉伯詩人和菲吉格的鷹獵者,他通過他的作品證明了這種狩獵方式的存在。

是以,鷹獵在摩洛哥外交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古代文獻證明了摩洛哥蘇丹對這種狩獵方式有着濃厚興趣。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在上個世紀初,狩獵是摩洛哥杜卡拉地區人們中的“一項榮譽運動”,他們把訓練鳥類的藝術推廣到了很遠的地方。一些摩洛哥人甚至訓練老鷹捕獵瞪羚。一些地區領主,如著名的杜卡拉-阿蔔達大區的一位上司人,就是一位是獵鷹的狂熱愛好者,并且毫不避諱地不惜任何代價來獲得這些猛禽。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阿蔔杜勒哈迪·塔齊是一位曆史學家,前摩洛哥駐伊拉克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大使,他專門撰寫了關于獵鷹在摩洛哥外交史上的作用的書籍。是以,他在1980年出版的“馬什雷克②和馬格裡布①之間的獵鷹”中解釋說:獵鷹是最珍貴的禮物,旨在創造一種放松的氛圍或用于加強國家之間的外交關系。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事實上,在摩洛哥的梅裡尼德王朝(1269 - 1554),非斯的蘇丹馴養獵鷹。蘇丹阿布·哈桑擁有數十個,并将它們獻給了埃及法老王。

在安達盧西亞,對鷹獵的贊美展現在詩歌,諺語,歌曲,書法甚至建築中。阿爾罕布拉宮(格拉納達)埃米爾的鷹獵被安置在城堡附近的阿拉伯區(Al Baicin),一些伊比利亞條約證明了這種東方文化滲透。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摩洛哥的蘇丹與歐洲的國王(特别是法國,英國,西班牙,瑞典,荷蘭,丹麥,奧地利,意大利撒丁島,意大利那不勒斯,葡萄牙的國王)進行了外交交流。在文藝複興時期,東方的吸引力加劇了地中海兩岸之間的貿易,特别是西西裡島和北非之間的貿易。

地中海周圍的鷹獵活動一片繁榮,引發了多方面的交流:無論是在實踐層面,還是在知識和外交禮物(獵鷹,配飾等)上。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巴巴裡獵鷹受到大多數歐洲法院的高度評價。獵鷹被包括在特許權使用費和稅收中,在15世紀到17世紀之間,杜卡拉地區(摩洛哥中西部大西洋沿岸)的一些部落将獵鷹作為年稅交奉給在某些海岸定居的葡萄牙人。瓦塔西德王朝的蘇丹和馬格裡布的政要在17世紀從歐洲引進了許多獵鷹。

在1533年,法國國王弗朗西斯向摩洛哥瓦塔賽德王朝(1471-1554)蘇丹艾哈邁德·本·穆罕默德贈送了各種獵鷹物品:30隻富含珍珠的鳥爪手套,大約六十幾個配飾,每個配飾都裝飾着珍珠和其他絲綢手套。大約在17世紀左右,荷蘭奧蘭治王子和摩洛哥蘇丹之間進行了許多次獵鷹配飾的交換。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阿拉維王朝蘇丹穆罕默德·本·阿蔔杜拉也在1789年從丹麥國王弗雷德裡克那裡收到了美麗的獵鷹。在“摩洛哥獵鷹史”一書中,有說到阿拉維王朝甚至在穆萊伊斯梅爾統治期間就有馴養皇家獵鷹。此外,阿拉維王朝的謝赫·穆罕默德·本·阿蔔杜拉在非斯建造了一所猛禽醫院。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今天,摩洛哥是一個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名錄的非洲國家,鷹獵被列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主要國家之一。位于傑迪代市附近的阿拉伯部落quwwasim是摩洛哥唯一一個尊守皇家法令的部族,該法令授權其訓養獵鷹。杜卡拉的鷹獵者現在在阿拉伯世界因其對這種祖傳藝術的技能傳承而聞名。

獵鷹,摩洛哥阿拉伯文化的千年遺産

馬格裡布①北非西部阿拉伯地區。馬什雷克②指馬格裡布以東的阿拉伯地區。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