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作者:簡史微鑒

1997年2月19日,鄧小平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消息傳出以後,讓無數的百姓感到悲傷!作為一個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他把一生奉獻給了國家,帶領中國走向偉大複興!居功至偉!

但如果說誰最為鄧小平離世而感到悲傷,那毫無疑問是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繼母夏伯根。

夏伯根大鄧小平五歲,是鄧小平父親鄧紹昌的第三任妻子。夏伯根晚年的時候患上了老年癡呆症,對周圍的人記不清,連話也說不出來,唯獨每次看到鄧小平,她會高興地拍手,臉上綻放出笑容!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夫婦和夏伯根(最左)

當人們把鄧小平去世的事情告訴給夏伯根的時候,她愣在原地半晌,随後竟說出了一番話,内容更是讓人感動不已!

那麼夏伯根會說出什麼話來呢?她和鄧小平有過怎樣的動人過往呢?這位優秀的女性,都曾做過哪些事呢?

生母不幸早逝

鄧小平出生于1904年的四川廣安,他的父親鄧紹昌按照族譜,給他取名為鄧先聖。

說起鄧紹昌,他在當地也算是個有頭有臉的人物,廣安鄧家一直是個大家族,在明代和清代,都曾有人在朝中做官。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紹昌

後來家境衰落以後,鄧家隻能靠着幾畝農田,糊口度日。好在鄧小平的祖父鄧克達,靠着一手織布的手藝發起了家,置辦了田産。

等到鄧紹昌出生以後,鄧家已經有四十多畝地,算是比較富裕了。

由于家境殷實,鄧紹昌就前往了外地求學,當時的清朝已經沒落不堪,在外求學的鄧紹昌意識到了清王朝大勢已去,是以他接受了新式教育,思想相當的先進。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由于鄧家這幾代都是單傳,是以鄧紹昌一出去上學,家裡的産業就無人照看,為了找一位賢内助,也為了完成自己的終身大事,鄧紹昌先和“張氏”結了婚,結果剛結婚,張氏就去世了,沒有留下一個孩子。

鄧紹昌隻好在同鄉的介紹下,和“淡氏”結了婚,這個人就是鄧小平的生母。

淡氏出身于當地的一家大戶,是一位勤勞能幹、知書達理的女人,在鄧紹昌不在家的時候,她承擔起了家裡的重擔,把家打理得井井有條,鄧小平小的時候,也是在她的教育下才慢慢長大。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淡氏對勞動人民充滿了同情,有一次有個農戶失去了自家的房子,淡氏聽說以後,就在家裡的偏房,安排對方住下,還經常拿出财物接濟鄉裡,給鄧家積攢了很好的口碑,也給鄧小平樹立了很好的榜樣。

淡氏生下了三男兩女,另鄧小平記憶很深的就是母親小的時候給他們講故事,雖然淡氏沒上過學,可她的口才很好,鄧小平的優秀口才也是遺傳自母親。

不過孩子老在家裡也不是個辦法,作為接觸過新思想的人,父親還是希望鄧小平能夠去上學,接受系統的教育。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在鄧小平六歲那一年,他被送到了當地的學堂讀書。鄧小平的學堂老師認為,“鄧先聖”這個名字不好,至聖先師是孔子的專屬稱号,是以在老師的建議下,“鄧先聖”改名為“鄧希賢”,從此鄧希賢就成了鄧小平的第二個名字。

1919年,鄧小平由于成績優異,被重慶留法預備學校錄取,母親淡氏對兒子是千萬個不舍,可她知道學習的重要性,隻好将兒子送過去。

鄧小平和母親在碼頭相擁而且,還保證一定會回來看望母親,但二人都沒有想到,這一次訣别,竟然是永恒!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鄧小平對當時的國家和民族非常的關心,胸中有一腔熱血,希望将來能夠報效祖國,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在前往法國之前,鄧希賢将自己的名字改為“鄧小平”。

“鄧小平”這個名字也從此被記載在史冊上,散發出永恒的光芒!

鄧小平離開了國内,可他不知道的是,在老家的母親淡氏,多年以來打理家務,身體早已經到了極限,健康狀況急轉直下。

1926年,淡氏患上了肺病,再加上此前的積勞成疾,是以最終去世,年僅42歲!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妻子去世以後,鄧紹昌也回到了家中,這些年他在外沒有闖蕩出什麼名堂,反而還欠了一屁股債,兒子鄧小平就是他的全部希望,為了不耽誤兒子的學業,他選擇對鄧小平隐瞞母親去世的消息。

淡氏去世以後,鄧紹昌的狀态也相當不好,畢竟一個大家庭,少了女人就相當于少了半邊天!同鄉鄰裡決定給他找個妻子,操持家務,這個人就是夏伯根。

繼母操持家務

夏伯根僅僅比鄧小平大五歲,但是她很早就嫁到了一戶人家,還生下了幾個孩子,隻不過她這個丈夫很短命,夫妻倆沒在一起幾年,丈夫就撒手人寰。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夏伯根、卓琳

夏伯根從此成為了寡婦,經常被婆家人排斥、被村裡人排擠。好在鄧紹昌對夏伯根的過去并不在意,他們二人順利結為夫妻,還生下了三個可愛的女兒:鄧先芙、鄧先蓉(十歲不幸夭折)、鄧先群。

鄧小平在外上學,他對家裡的巨大變故一無所知,此前父親鄧紹昌曾聽說鄧小平回國的消息,是以他讓鄧小平的弟弟鄧墾去聯系鄧小平。

鄧墾在上海找了好久,才聯系上鄧小平,告知了他母親淡氏去世的消息,對于父親新娶的妻子夏伯根,他也是一無所知。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墾

夏伯根在嫁入鄧家以後,便承擔起了一個妻子的責任,除了照顧丈夫,她還要負責把三個女兒撫養成人。

此時鄧小平的名字已經漸漸為人所知,國民黨經常派特務來到他們家,刁難這一家人。是以夏伯根對國民黨極其的痛恨,也對鄧小平所在的共産黨産生了好感。

她經常教育自己的三個女兒,要求他們學習哥哥鄧小平,要積極參加革命。

女兒們在夏伯根的教育下,個個成才,茁壯成長,但就在這時,一個巨大的打擊再次降臨在鄧家。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1936年,鄧紹昌在從外地回廣安的途中,被人殘忍殺害,他在臨終前對身邊人囑咐,想見一見自己的兒子鄧小平,可最終由于傷勢過重,而不幸去世。

鄧紹昌去世以後,家裡的情況急轉直下,村裡人都罵夏伯根先後克死兩任丈夫,是天生的克夫命,對她惡語相向。

夏伯根覺得委屈至極,但她又沒有辦法,有的人勸她改嫁,可她看了看身邊的三個女兒,最終決定留在鄧家,撫養三人長大。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從那以後的多年裡,夏伯根獨自拉扯着三個女兒,含辛茹苦的撫養她們上了學。好在鄧先芙非常的争氣,她考上了廣安當地的女高,還參加了革命活動,成為了當地的遊擊隊隊員。

雖然母親夏伯根很擔心女兒的安危,但是一想到女兒和她哥哥鄧小平一樣,都在為窮苦百姓而奮鬥,夏伯根又會覺得很高興。

1948年,當地遊擊隊武裝起義失敗,鄧先芙逃到了家中,見到母親以後就急匆匆地說道:“我們起義失敗了!現在有同志受傷,不知道該怎麼辦!”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夏伯根知道以後,立刻讓女兒把受傷的同志帶回家裡,她看了同志的傷口,發現相當的嚴重,于是趕緊找了同村的一位大夫,要求醫治。

大夫坦言:“現在時局緊張,國民黨明确規定,不讓我們治療槍傷,你讓我去,不是往槍口上碰嗎?”

眼看大夫不願意治療,夏伯根二話不說,立刻跪倒在地上,哭着說道:“求求你了,給這位戰士治病吧!”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夏伯根

在夏伯根的苦苦哀求下,這名大夫來到了她的家中,治好了戰士的槍傷。此後的幾個月,戰士就藏在夏伯根家裡,并在夏伯根的掩護下,多次躲過了搜查,最終康複歸隊。

雖然夏伯根是出于一片好心,但同村的幾個别有用心之人卻看在了眼裡,他們去了當地舉報夏伯根窩藏共黨,特務們直接把夏伯根一家抓進了監獄中。

不過特務也沒找到确鑿證據,夏伯根也一口否認這樣的行為,最終夏伯根變賣家産,拿出了家裡剩下的全部稻谷,交給了這群人,他們才肯作罷。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經過這件事以後,夏伯根和女兒們變得一貧如洗,直到1950年,生活才迎來了轉變。

鄧小平的夏媽媽

1950年,鄧小平在重慶擔任西南局第一書記,聽說這個消息以後,鄧小平的舅舅淡以興帶着夏伯根還有她的女兒們就前往了重慶,舅舅的意思是讓他們母子相見。

結果到了西南局門口以後,警衛不肯讓他們進入,原來,當時的鄧小平正要開一場重要會議,沒有功夫前來接見。

無奈之下,舅舅淡以興說道:“我是鄧小平舅舅,他要今天不見我,我就不認他了!”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最左夏伯根、舅母、鄧小平、淡以興、卓琳等

警衛員無奈,隻得進去報告此事,當時會場内還有很多其他同志,他們都勸道:“老鄧,畢竟那是你舅舅,就讓他們進來吧!”

鄧小平堅定地表示:“先把我舅他們安排到招待所,會議要緊,咱們先開會!”

最終,淡以興一行人被帶到了招待所等候,淡以興很生氣,說道:“如今這外甥做了大官,排場也大了!都不肯見我這個老舅了!”

夏伯根勸說道:“如今他是大上司,忙是肯定的,咱們了解他一下!”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和家人

不一會兒,會議結束以後,鄧小平攜夫人卓琳來到了招待所,看望自己的老舅。

老舅見到鄧小平以後非常的激動,多年未見的二人拉着手、叙起舊來,卓琳看到夏伯根身材瘦削、衣着幹淨,雖然累得有幾分憔悴,但面容還是很漂亮的。

是以卓琳誤以為這是舅媽,說道:“舅舅,這位是舅媽嗎?”

淡以興随後笑着搖了搖頭,說道:“賢娃子,這是你的繼母!”鄧小平聽完以後也很意外,趕緊過來和繼母交談。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一家

要知道,自從父母去世以後,鄧小平就再也沒回過老家,對這個繼母也隻聽說過一兩次,沒想到這次真的見到面了!

面對鄧小平,夏伯根顯得不知所措,她一直說:“你說我農村來的,給你們淨添些麻煩!”

結果鄧小平卻表示:“夏媽媽,沒關系,從此以後我們來給你養老!”

“夏媽媽”這三個字讓夏伯根感動不已!從那以後,夏伯根就住進了鄧小平的家中,成為了他們家庭的一員。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鄧小平将夏伯根看做了自己的親生母親,當年親母去世,他沒能在跟前照顧,如今夏伯根出現,鄧小平把她當做了親生母親,要為她盡孝。

家裡的小朋友們都稱呼夏伯根為“奶奶”,時間一長,鄧小平夫婦也跟着稱呼為“奶奶”,母子之間從此親密無間,再無隔閡。

1952年,鄧小平接到中央指令,要前往北京工作,臨行前,夏伯根說道:“我可以跟你們一起去嗎?我這身份低微,不好意思去!”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鄧小平聽完後說道:“怎麼不去?我們是一家人,就要在一起!少一個都不行!”

從那以後,衆人就前往了北京生活,一直到1969年左右。由于一些原因,鄧小平被派到了江西生活。

在前往江西之前,為了不讓夏伯根跟着自己遭罪,是以鄧小平希望夏伯根能留在北京或者回老家。

但夏伯根卻對鄧小平說:“咱們是一家人,不能分離!”夏伯根堅定的跟在鄧小平身邊,把他當做了親兒子看待。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卓琳、夏伯根

在江西的那段時間裡,鄧小平每天要去廠裡做工,夏伯根就負責照顧鄧家的所有子女,把整個家收拾得井井有條,家務事全部都被她承包。

那段時期非常的艱苦,一大家子人就靠20元生活費維持,夏伯根害怕卓琳會因為生活水準的急轉直下還有來自外界的壓力,選擇和鄧小平離婚,還多次找卓琳談心,卓琳向夏伯根保證,不會離開鄧小平,夏伯根才感到放心。

夏伯根所做的一切都被鄧小平看在眼裡,他也發誓要好好地照顧好夏伯根,不讓這個善良的繼母,再次受到傷害。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

鄧小平去世後

在熬過那段艱苦歲月以後,1976年,鄧小平回到了北京,逐漸接手中央的有關事務,成為了大陸第二代上司核心。

夏伯根也跟随鄧小平一起重返北京居住,生活總算好了起來。鄧家的三代子女,都被夏伯根親切照顧過,到了這一年,鄧家已經是四代同堂,大家都尊稱她為“老祖”,就連鄧小平也會這樣稱呼她。

晚年的夏伯根生活得非常幸福,她的前半生曆經風雨,跌跌撞撞,但在人生的最後二十年,在鄧小平同志的悉心照顧下,她過上了幸福的晚年。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夏伯根

鄧小平對繼母的關心與照顧,被我黨的很多其他同志得知,大家都表示要向鄧小平學習,學習他的優良家風,并将他一代代地傳承下去。

隻不過由于身體原因,她後來換上了老年癡呆症,剛開始還能記得自己的孫兒老小,到了後來,就連孫子、孫女都記不太清了。

面對夏伯根後來的狀況,鄧小平同志感到非常的痛心,他為繼母找來了最好的大夫,可大夫也隻能無力地搖搖頭。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夏伯根

其實,繼母晚年最想要的就是鄧小平夫婦的陪伴,不過她也明白鄧小平同志如今是國家上司,要忙于政務,隻能将自己的願望放在心裡。

就這樣,夏伯根在療養醫院住了很長時間,她以為能等來鄧小平的看望,沒想到等來的卻是一則噩耗!

1997年,鄧小平同志因病不幸離世,享年93歲,這個消息第一時間就傳到了夏伯根耳裡。

由于患病,夏伯根已經很久沒有開口說話了,沒想到當她聽到鄧小平同志去世的消息以後,竟然激動地開口說道:“小平……走了啊!”這番話一出,現場的家人還有護理人員都流下了眼淚。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追悼會

此時的她忽然回想起曾經在江西所說過的話語:“我們三個一個都不能少,少了哪一個都活不下去!”

現在鄧小平同志先走一步,夏伯根覺得自己在這世上還有什麼意思呢?一氣之下,竟然選擇了絕食。

老人餓了一天一夜,鄧小平的夫人卓琳聽說以後,趕快來到了醫院,在卓琳的耐心勸說下,老人才答應好好吃飯,不再給家裡人增添麻煩。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鄧小平骨灰撒向大海

不過自從鄧小平同志去世以後,夏伯根的身體就一天不如一天了,或許是過度思念鄧小平,她的身體日益消瘦,精神也變得萎靡不振,過去看到卓琳等人至少還有反應,後來連頭都擡不起來了。

2001年,夏伯根身體來到了極限,經醫院搶救無效逝世,享年101歲,在另一個世界,與自己的孩子鄧小平重聚。

回顧夏伯根的一生,無疑是充滿了傳奇,她經過了那個革命歲月,讓自己的孩子們積極參與革命;後來解放以後,在鄧小平家裡細心照料,并在困難時期不離不棄,堅定地跟随在鄧小平身邊。

1997年鄧小平去世,大他五歲的繼母得知消息後,怔愣良久說了句話

夏伯根

而鄧小平夫婦也诠釋了中華傳統的孝道,面對這個素未謀面的母親,他卻能盡心盡責,讓這位繼母過上幸福的晚年,二人之間真摯的情感打動了無數人,而他那份家風,也得以傳揚。

鄧小平經常說:“家庭是個好東西。”我們也希望,他這份優秀的家風能夠傳承下去,也讓更多的人向他學習,做一個尊敬長輩、愛老盡孝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