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作者:筆杆先生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夫山水秀絕,必生奇才。韶山雖不在中州往來之地,賦客騷人所不到,必将秉山川之秀,追蹤古先生其人者,為國之華,為邦之望,使人與地俱傳矣…”

清乾隆二年,舉人戴炯受毛氏族人邀約來到韶山修族譜,剛剛踏入此地,便被眼前峰巒聳峙,山水相映的景象震撼,不由提筆寫道。

“此地山靈水秀,必定會出奇才。”

不曾想,百年前的感慨竟然一語成谶。

156年後,将百姓救于水火之中,帶人民走向希望的偉人果真從韶山誕生。

此事暫且不論真假,但這段傳聞無疑為毛主席的出生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可在毛主席晚年期間,他卻對女兒李讷說,毛家祖上是從雲南傳過來的。

要想弄清楚偉人祖籍究竟是在韶山還是雲南,還需從他的始祖說起。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南遷

國家檔案局存有一套《韶山毛氏五修族譜》,分上下兩函,文卷8,齒卷16,共24卷。卷中記載:

“我族始祖太華公,元至正時人也,避亂由江西吉州龍城遷雲南之瀾滄衛,娶王氏,生八子。

明洪武十三年庚申,以軍功官入楚省,攜長子清一、四子清四與之偕行。解組時居湘鄉北門外绯紫橋。十餘年後,清一、清四兩公蔔居湘潭三十九都,今之七都七甲韶山家焉。”

其中所說的始祖太華公,就是毛澤東的始祖。

毛始祖名叫毛太華,元末明初人,祖籍江西吉州龍城。

當時天下四處戰亂不斷,盤剝欺詐之事更是時有發生。

而毛家所在的江西因是有名的魚米之鄉,物産豐富,是以在這段時間飽受流民、土匪、強盜、起義軍的騷擾。

為躲避戰争,儲存族人性命,毛太華決定舉家向西南人煙稀少之地遷徙,以求生路。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毛太華畫像

當時這一行人并沒有明确的目标要到哪裡,隻想着北方戰亂,往南遷移,走到哪裡算哪裡。

如果路上碰到能幹的活,那就短暫停留維持生計,等到沒活幹的時候就繼續南行。

就這樣,毛太華帶着族人一路走走停停,用了兩三年才到達雲南麗江永勝。

而此時天下也已經改朝換代,來到明朝初年。

永勝當時叫北勝,到了明洪武二十九年,朝廷下令在此設定瀾滄衛軍民指揮史司,然後改稱瀾滄衛城。

與毛家族人之前居住的江西吉州相比,瀾滄衛除了海拔高達2400米左右以外,地理條件、自然條件、氣候溫度都與吉州相差不大。

再加上當地世居多以彜、傈僳、白、納西、傣、苗、普米等少數民族為主,于是便頗有種世事隔絕,與世無争的安定之感。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毛家人剛到此地時居無定所,為了在此生存下去,他們每日都靠着幫工賺取微薄收入。

時間長了之後,當地居民發現這群人不僅能吃苦耐勞,而且還有着比當地更為先進的農耕技術,于是慢慢将毛家子弟視為同鄉,平和相處。

至此,毛太華所帶領的毛家人算是在瀾滄城紮下了根。

毛太華體格健壯,為人誠懇熱情,農耕技術更是一流,是以在當地很受姑娘們的歡迎。

洪武十年,在北勝府知府高斌祥夫婦的牽線下,毛太華與當地納西族王氏結成連理,正式在此安家落戶。

次年,毛家長子毛清一出世,又兩年後,次子毛清二誕生。

但此時外界戰亂并未停息,瀾滄城内也處于風雨欲來的階段。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武德将軍

洪武十四年,元梁王據守雲南,依天險與明軍對峙。

明太祖見雲南險僻,不想對其用兵,便數次派人勸降。

但元朝殘餘兵力對招降反應冷漠,甚至出現了虐殺使者的行為,導緻明太祖顔面盡失。怒火之下,明太祖随即下令出兵雲南。

洪武十五年三月,在明軍主帥傅友德的帶領下,滇西北元朝殘留兵力被清除,初步平定。

而毛太華此時已經預料到世事大趨,為了避免當地百姓和族人受到戰争波及,他憑借自己受太守高氏的器重,便配合明軍先鋒、千戶王佐勸服高氏帶領北勝府少數民族投降。

在毛太華的極力促成下,征滇明軍和當地民兵化幹戈為玉帛,為明軍平定滇西北立下汗馬功勞。

此時的瀾滄城正處于百廢待興的狀态,而這也給久居于此的毛太華造就了機會。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明軍為保證元朝殘留軍人不再複返,還在此留下來部分士兵駐守。

為了鞏固城池,留守北勝的明軍還在當地招募了一批士兵,而毛太華在王佐的邀請下決定從戎,開始了一段在鳳山山麓以農耕、練兵為主的屯戍生活。

洪武十六年,滇西部分土著複叛,駐滇明軍奉旨率兵平亂,叛軍在強攻下四散逃跑,流竄至北勝境内。

毛太華得知此事後,憑借對北勝地理位置的詳熟和對軍事理論的了解,配合明軍生擒敵首。

洪武十七年,北勝土知府高策帶領朝中群臣獻策,希望能夠實行“改土設流”的農政,而此時升為百戶的毛太華便在興建北勝州土城的隊伍中。

洪武十九年,毛太華響應朝廷屯田号召,率領軍士屯墾與鳳羽山麓,因屯田有功,此地就此被命名為毛家灣。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洪武二十八年,金沙江附近的少數民族頭目憑借當地兇險地勢與朝廷割據,頗有分庭抗禮的趨勢。

為了打破這種局面,完成天下一統的任務,朝廷調兵遣将至北勝州,設定瀾滄衛軍民指揮使司。而瀾滄衛的名字,也就此産生。

洪武二十九年,王佐任瀾滄衛軍民指揮使,奉命構築滇西北軍事重鎮瀾滄衛城。

而毛太華作為王佐昔年“戰友”,更是在這場築城“戰役”中立下汗馬功勞,事後賜封為武德将軍(正五品)。

此時毛太華年近半百,膝下育有四子,遠離故鄉已有30多年。他在感慨年齡越來越大之餘,落葉歸根的念頭也就越來越強。

最終在洪武三十三年,與之前的蔡氏同鄉以軍功奉調之名,回遷故裡。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回去時,他将家中老二老三留在瀾滄衛,自己帶着妻子王氏和長幼二子回鄉,最終留在湘鄉縣。

沒有傳回江西吉州的原因,據後世調查,大機率是受到“江西填湖廣”政策的影響。

當時明滅元朝後為了鞏固政權和恢複發展遭受戰亂地區的經濟,曾在明洪武三年至永樂十五年這50多年中,組織了八次大規模的移民活動。

就湖南全區而言,洪武年間的各類在籍人口數量為278.7萬,其中遷移至此的人數便有73.1萬人,占總人數的26.2%左右。

十餘年後,毛太華去世,他的兩個兒子遷徙到湘潭的七都七甲,而此地就是後世的韶山沖。

從此之後,毛太華一族分割兩地,一地留在雲南的瀾滄城,而另一地便在韶山的竹林間。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清漾毛氏族譜

毛氏根源究竟出自何處,這件事不僅毛家人關心,每一個關注毛主席資訊的人也同樣想要尋求答案。

2002年3月,在國學大師季羨林等著名史學專家組成的“國家檔案文獻遺産”國家咨詢委員會的支援下,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收錄了一本名為《清漾毛氏族譜》的民間私家譜牒。

據該譜牒記載,韶山毛氏出自吉水毛氏,吉水毛氏出自三衢毛氏,三衢毛氏出自江山清漾。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而在2009年5月22日,毛澤東嫡孫、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争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毛新宇也在溯源尋根的道路上來到衢江河畔。

毛新宇說:“在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之際,來到爺爺毛澤東的祖居地,我感到非常高興,希望海内外毛氏宗親一同努力,将毛氏文化發揚光大。”

而經過專家的确定,江山清漾不僅是毛澤東的祖居地,同樣也是江南毛氏的發祥地。

在新聞釋出會上,毛新宇說:“毛氏是周文王的後裔,經過幾千年的繁衍,毛氏家族已經積累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形成了具有家族血脈特質的文化精神。”

若是從毛氏一族的曆史來看,事實确實如毛新宇所言一樣。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毛新宇邊聽解說,邊浏覽江南毛氏家譜

當年周文王第十子鄭分封于毛國,被奉為毛氏的第一世始祖。

其後人東晉毛寶為江南毛氏一世祖,毛寶的孫子毛璩建功後食邑信安(衢州),毛寶的八世孫毛元瓊于梁武帝大同年間由衢州遷居江山清漾。

清漾毛元瓊第七代子孫毛讓由江山清漾遷居江西吉水龍城,官至南唐工部尚書。

從毛寶至毛讓傳代的情況,在毛寶第廿七代孫宋朝毛漸編纂的《清漾毛氏家譜》及有關史書、墓葬碑文,地方志中皆可得到考證。

但在《韶山毛氏族譜》被發現之前,清漾毛氏和吉水毛氏之間是否有聯系大家都不清楚,直到初版《韶山毛氏族譜》被發現後,才從中看到這麼一句話:

淵源遵照老譜派接西江。自宋工部尚書讓公世居三衢,生子休公,官至銀青光祿大夫、國子監祭酒兼殿中侍禦史,出守吉州,迎尚書讓公就養,占籍古之吉水龍城家焉。

文中西江,指的就是現在的江西;三衢說的便是如今衢州。

這段記載雖然将兩地緊密聯系起來,但從毛讓到毛太華隻見的具體祖傳情況,《韶山毛氏族譜》中并未詳細記載。

但無論怎樣,毛氏一族的祖籍在浙江江山清漾村這個事情大機率是拍闆定案了。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源流記》

毛澤東祖籍的尋根溯源對于所有中國人來說都是一件幸事,它通過各種文獻讓我們了解到關于毛氏的整個架構。

而對于尋根問祖這件事上,也确實是中國人特有的民族性情。

它像是一種本性,一個情結,一份祈求落葉歸根的夙願。

這種情況并不會随着時間的推移而消散,反而會随着年齡的增長而越來越想一探究竟。

很多離鄉多年,在外地長大的人,老了之後都想要回到自己的家鄉,也有很多在戰争年代、饑荒年代被迫遠離的人們,等到有機會時,還會去尋根問祖。

這便是中國人講究的“水有源、樹有根”的觀念。

因為它尋找的不僅是族譜、族群、祖先、同樣也是在尋找多年未見的血脈至親,尋找家族之夢、民族之夢,更是在尋找的過程中感悟家國情懷。

有家才有國,有國才有家。家國之間,便是中國成千上萬個大小家族的聯系。

毛主席是始祖毛太華的第二十代子孫,毛太華是哪裡人?

結語

籍貫和祖籍的差別想必大家都知道,在此也就不再過多贅述。

但有個有趣的地方還是想和大家分享——曆史的巧合。

宋亡三傑、張世傑、陸秀夫擁立南宋二帝誓不降元,最終崖山殘敗,赴海殉難。而文天祥也兵敗被俘,囚禁三年後,英勇就義。

隻是在崖山海戰并非所有人都海難去世,其中還幸存了一名陳姓士兵,活到九十九歲才壽終正寝。

他有一個外孫叫朱元璋,最終蕩平蒙元建立明朝。而朱元璋麾下有一個叫毛太華的百戶,平定雲南時功勳卓著,被封為武德将軍。

後來毛太華與兩子回遷湖南,落地生根。他的十九世孫毛贻昌在韶山沖娶了一個叫文七妹的女子,成了文天祥22世孫文綿熏的女婿,而他們倆的兒子就是毛主席。

朱元璋讨伐北元時的口号是:

“驅逐胡虜,恢複中華,立紀陳綱,救濟斯民”。

孫中山創立中國同盟會的口号是:

“驅逐鞑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

此中巧合,倒也讓人覺得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