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韓戰争初期的人民軍第17坦克師團,成軍才三個月即被迫解散

作者:迪爾說史

提起北韓戰争中的人民軍裝甲兵,童鞋們首先想起的肯定是以朝裔蘇聯老兵組成的第105裝甲旅團,但事實上,在初期戰局轉向不利時,人民軍還曾組建了一支師級裝甲部隊——第17坦克師團并投入戰場,隻是由于該師團很快就被美韓軍擊潰,是以該師團的曆史一直鮮為人知,筆者今天就來介紹一下這支昙花一現的人民軍裝甲部隊。

​一、組建​​

1950年6月,人民軍陸軍總參謀部決定組建兩支新的坦克部隊,即第16、17坦克旅團,以準備補充已經部署到前線的第105坦克旅團。這兩個坦克旅團的坦克和自動火炮操作手由位于平壤東郊的人民軍總部直屬第208坦克訓練聯隊負責訓練,6月23日,86輛蘇制T34/85坦克從蘇聯被運抵平壤,作為未來這兩個旅團的裝備補充。

​​​6月23日,第16、17坦克旅團正式宣布組建,在第208坦克訓練聯隊訓練了八個月之久的200多名技術官兵被編入第17坦克旅團,此外還有從平壤和鹹興地區招募的260名民用車機械操作人員也被編入該旅團。裝備上,該旅團擁有43輛T34/85坦克和16門SU-76M自行火炮,雖然這些都是二戰蘇軍用過的二手貨,但發動機和火炮裝置都進行了更新。

北韓戰争初期的人民軍第17坦克師團,成軍才三個月即被迫解散

1948年閱兵式上的人民軍坦克

現年40歲的鄭弼雨(정필우)少将被任命為第17坦克旅團長,他曾是二戰蘇聯紅軍中的一名坦克兵,參加過柏林戰役,并在半島光複後被調入新成立的人民保安隊。鄭弼雨旅團長走馬上任後,手下隻有官兵近千人,但卻下設旅部、兩個坦克大隊、一個自行火炮大隊,以及摩托中隊、高射機槍中隊、反坦克炮中隊、工兵中隊、勤務中隊、運輸中隊、通訊中隊和警衛小隊各一,頗有點合成營的意思。

從6月23日到8月23日的兩個月時間裡,第17坦克旅團在4名蘇聯軍事顧問的指導下,在平壤以南17公裡處的新浦裡進行了緊張的訓練。此時,旅團又新增編兩個摩托化步兵大隊,每個大隊有官兵450餘人。該旅團的每日訓練科目為以3、4輛T34/85坦克為一組進行炮擊、戰術機動和步坦協同方面的作戰訓練,各種技術裝備也陸續加入合成化訓練。

二,備戰

​​​1950年8月中旬,在大舉南下七個星期後,人民軍陸軍總參謀部面臨兩個問題,一是幾乎所有作戰機關的損失資料直線上升,二是必須趕在美軍大部隊到達前盡快将美韓軍趕下海。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人民軍隻好動員手中能掌握的全部戰略預備隊,緊急增援在洛東江前線作戰的第1、2軍團,被動員的預備役部隊包括:​​​

駐紮在平壤的第10師團,于8月13日被下令前往大田加入第1軍團序列;

第16坦克旅團和第9師團被配屬給第1軍團;

第17坦克旅團擴編為第17坦克師團,并配屬給第2軍團。

北韓戰争初期的人民軍第17坦克師團,成軍才三個月即被迫解散

人民軍摩托化部隊

​​​到8月19日,第17坦克旅團僅用一周多的時間就完成了擴編工作,新的坦克師團增編了第2、72兩個步兵聯隊、一個炮兵大隊和一個反坦克大隊,師團部的規模也跟着擴大了,但其裝備的坦克與自行火炮數目仍保持不變。其中第2聯隊系新編部隊,隻有官兵約有1400人,而第72近衛聯隊之前則是南浦市守備部隊,編制較大擁有官兵2790人。

8月20日,部隊完成擴編的第二天,第17坦克師團就奉命緊急南下支援前線,此時全師團共有官兵4200餘人,裝備有T34/85坦克43輛、SU-76M自行火炮16門、ZiS-3型76毫米火炮16門、M30型122毫米口徑榴彈炮4門、4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16門及120毫米口徑迫擊炮6門。

三、組織

​​​擴編後的第17坦克師團長仍是鄭弼雨少将,師團參謀長則是抗戰時期參加過八路軍義勇軍的鄭光(정광)少将,該師團部有150餘人,師長、參謀長以下分設參謀部、文化部、後方部和警衛大隊。

其下屬的第1、2坦克大隊各有141人,每個大隊轄四個中隊,每個中隊轄兩個小隊,每個小隊有T34/85坦克2輛,此外師團長、大隊長和中隊長各有T34/85坦克1輛。大隊部少校大隊長以下,轄參謀處、警衛處、修理處和留守處,其中警衛處有戰士4人、卡車1輛,修理處有戰士10人、卡車5輛、燃油車1輛,留守處有戰士8人、卡車1輛。

北韓戰争初期的人民軍第17坦克師團,成軍才三個月即被迫解散

進入漢城的人民軍坦克部隊

​​第17坦克師團的T34/85坦克坦克編号如下。

​​​師團長:700

第1坦克大隊

大隊長:701

第1中隊:702(中隊長)、703、704、705、706

第2中隊:707(中隊長)、708、709、710、711

第3中隊:712(中隊長)、713、714、715、716

第4中隊:717(中隊長)、718、719、720、721

​​​第2坦克大隊

大隊長:722

第1中隊:723(中隊長)、724、725、726、727

第2中隊:728(中隊長)、729、730、731、732

第3中隊:733(中隊長)、734、735、736、737

第4中隊:738(中隊長)、739、740、741、742

其下屬的第1、2步兵聯隊,其中第1步兵聯隊為原第72近衛步兵聯隊,下轄聯隊部、第1、2機動步兵大隊、機槍中隊、通訊中隊、警衛中隊和一個擁有4門76毫米口徑ZiS-3火炮和4門4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的炮兵中隊。截至9月1日,該聯隊已有2199人通過了蘇聯顧問的整訓,其人數超過了一個滿編加強步兵聯隊的兵力(1900人)。

第2步兵聯隊為原第2步兵聯隊,下轄聯隊部、兩個不滿編的步兵大隊、通訊中隊、警衛中隊和一個擁有4門76毫米口徑ZiS-3火炮的炮兵中隊。截至9月1日,該聯隊已有1305人通過了蘇聯顧問的整訓,略低于一個滿編普通步兵聯隊的兵力(1400人)。

北韓戰争初期的人民軍第17坦克師團,成軍才三個月即被迫解散

人民軍的Su-76M自行火炮

​​​其下屬的自行火炮大隊擁有官兵145人及Su-76M自行火炮16門,共分為大隊部和三個中隊,每個中隊轄兩個小隊,和坦克大隊的編制一樣,每個小隊有自行火炮1門,大隊長和中隊長各搭乘自行火炮1門。

其下屬的炮兵大隊共有276名官兵,大隊部下轄兩個各擁有4門76毫米口徑ZiS-3火炮的中隊和一個擁有4門M30型122毫米口徑榴彈炮的中隊,人民軍總參謀部曾試圖為第17坦克師團組建一個聯隊級别的炮兵部隊,但由于人員和裝備的短缺隻能作罷。

其下屬的反坦克大隊共有官兵190人,大隊部下轄三個各擁有4門45毫米口徑反坦克炮的反坦克中隊及一個擁有18門14.5毫米口徑反坦克槍的輕型反坦克中隊。

北韓戰争初期的人民軍第17坦克師團,成軍才三個月即被迫解散

人民軍的M72挎鬥機車

其下屬的其他機關還包括:

一個擁有官兵120人的工兵中隊,裝備包括工兵鏟、梯子、炸藥和掃雷裝置等;

一個擁有官兵100餘人和6門12.7毫米口徑高射機槍的防空中隊,下轄三個小隊;

一個擁有官兵120餘人的沖鋒槍中隊,下轄三個小隊,每個戰士都配備PPsh 41沖鋒槍;

一個擁有官兵119人的機車偵查中隊,下轄三個小隊,裝備有40輛M72挎鬥機車。

​四、作戰行動

​​​1950年8月19日至23日,第17坦克師團轉移到平壤以東的美林站,将全部官兵、裝備和彈藥都裝載到火車上,為了躲避美軍空襲,列車出發後隻選擇在夜間開動,白天則躲藏在防空隧道裡。抵達漢城後,由于美軍空襲嚴重,列車在漢城停留了整整五天,直到8月27日才通過漢江以東的一座小鐵橋并抵達原州。

把司令部設在南韓聞慶市的人民軍第2軍團司令員金武亭聽說第17坦克師團到底,便指令其封鎖大邱到浦項之間的公路,并從東面進攻大邱,人民軍第5師團及第766獨立聯隊則為其提供側翼掩護。

8月28日,姜熙一中校指揮的第1坦克大隊與一個防空小隊抵達榮州,卸下人員和裝備後沿公路南下,通過安東和義城後于9月2日聚集在新甯以北的義興。8月30日,由吳奉鶴少校指揮的第2坦克大隊抵達榮州,傍晚部隊下車後向西南方向移動了八公裡,并于次日早上6點左右抵達坪恩裡。由于機器故障和美軍空襲幹擾,這期間有6輛坦克掉隊。

北韓戰争初期的人民軍第17坦克師團,成軍才三個月即被迫解散

4輛人民軍坦克在美軍空襲中被擊毀

​​​第17坦克師團指揮部也抵達義城後,于9月2日晚調動第2坦克大隊的10輛T34/85坦克去配合人民軍第8師團進攻新甯,結果在次日淩晨3點通過新甯西北方向二公裡處的一座大橋時,遭到守衛大橋的韓軍第6師團一部的伏擊,1輛坦克被卡在被炸毀的大橋上,先行過橋的3輛坦克則都被韓軍炮火擊毀,乘員全部被俘。

在9月上旬的人民軍“九月攻勢”中,第1、2坦克大隊支援着人民軍第8師團不斷試圖突破韓軍第1、6師團的防線,盡管戰鬥很激烈,但最終還是沒能取得突破。在這一時期第17坦克師團其他所轄部隊的作戰情況知之甚少,其所屬的一個機動步兵聯隊應該是以大隊為機關被配屬給第8師團作戰,并在戰鬥中受到了極大的消耗。

9月15日,第17坦克師團沖鋒槍中隊在5輛坦克的支援下,經過苦戰終于奪取了距離新甯西北方向六公裡處的430高地,并計劃繼續進攻永川市。然而此時傳來美韓軍在仁川登陸的消息,第17坦克師團被迫轉入防禦,部分陣地被交給人民軍第3師團把守,該師團一部分坦克被作為軍團預備隊集結于校洞,一部分坦克被分散部署在幾個據點用作防禦火力。

北韓戰争初期的人民軍第17坦克師團,成軍才三個月即被迫解散

擊毀後被遺棄的人民軍坦克

事實上由于運輸線不斷遭受美軍飛機轟炸,第17坦克師團的第2步兵聯隊及炮兵大隊此時仍停留在京畿道一帶等待運輸,由于仁川-漢城戰線的突然開辟,人民軍陸軍總參謀部不得不于9月17日下令将這些部隊緊急調往漢城,等待師團主力的傳回。不過由于戰場形勢陷入混亂,到9月23日,第1、2坦克大隊餘部仍停留在義城郡。

因為從9月16日起,美韓軍也在洛東江戰線上對人民軍展開大規模反擊,人民軍第2軍團被迫且戰且退,并企圖在安東以北的竹金裡建立新的防線。此時第1坦克大隊隻剩14輛坦克,結果在撤退到安東時又遭到美軍P-51野馬式戰鬥機的攻擊,被擊毀10輛坦克。由于美韓軍已經封鎖了安東至原州的公路,第17坦克師團殘部實際上已經處于被包圍的困境。

但該師團還是拼死作戰,于9月21日殺出重圍并突圍到安東西北13公裡處的翁川洞,并擊毀了美韓軍3輛坦克與1輛裝甲車。此時第1坦克大隊隻剩下2輛坦克,第2坦克大隊也隻剩下4輛,大隊長姜熙一少校帶着80人離開部隊,從此不知所終,剩下徒手官兵大部分投降,隻有4輛坦克跟随師團長繼續北撤。

北韓戰争初期的人民軍第17坦克師團,成軍才三個月即被迫解散

1950年9月遺棄在安東的人民軍坦克,可能率屬于第17坦克師團

鄭弼雨在收攏第17坦克師團殘部後,原計劃在榮州以南建立新的防線,但在9月22日得知美韓軍已經繞過榮州後,被迫繼續後撤。途中由于燃料的耗盡,鄭弼雨果斷下令将手中最後的4輛坦克與1門自行火炮炸毀,然後帶着剩餘1400餘名官兵撤退到丹陽郡,奉命縮編為一個旅團,但由于形勢緊張這個整編計劃最終沒有實施。至于留守漢城的該師團炮兵大隊,則在漢江防線上一直堅持到9月29日後才被迫撤退。

​​​此後關于第17坦克師團的記載就少之又少了,9月23日美軍陸戰1、5團曾在戰報中提到,他們在漢城戰鬥中俘虜了第17坦克師團第2步兵聯隊的一部分官兵。10月8日美韓軍的一份報告指出,人民軍第25、27旅團與原第17坦克師團的一個步兵聯隊在北緯38度緯度線以北組織了新的防線,總之,至此成軍才三個月的人民軍第17坦克師團的曆史算是宣告終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