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作者:美美看人生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1929年1月10日,著名的“楊常事件”在東北老虎廳上演,而主導此次事件的張學良在這之前本來不迷信,在殺死楊常二人之後也不得不迷信起來,在他的鐵櫃裡,一枚銀元靜靜地躺在那裡,張學良為何要這麼寶貝這枚銀元呢?他到底有何意義呢?點點關注,這就帶大家了解一下這枚銀元與張學良和楊常二人之間的故事。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張作霖

1928年6月4日,号稱“東北王”的軍閥首領張作霖死于皇姑屯事件,随後,東北陷入恐慌當中,為了穩定局勢,張作霖的長子張學良回到東北子承父業,然而,對于這個年紀輕輕的首領,張作霖的舊部有些蔑視,其中就以張作霖的左膀右臂楊宇霆和常蔭槐為最。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張學良

首先,先來分析一下當時的局勢。張作霖未曾想到自己會死得這麼突然,是以在生前也就沒有明确指定自己的繼承人。是以,在張作霖去世之後,最有希望繼承他這個位置的有三個人,張學良、楊宇霆和張作相。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楊宇霆

張學良子承父業。

先來說一下張學良。張學良是張作霖的長子,小名小六子。雖然在軍中的資曆淺、威望不高,但是當時他的地位就相當于太子,由于年齡還小,處事還沒有那麼老道,加上張作霖在正值壯年,是以張作霖也隻是把他當做下一任繼承人培養,卻并未指名他是繼承人,雖然是這樣說,但相較于其他兩位繼承者來說,張學良接班是最名正言順的。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張作相

其次再來說一下張作相。他屬于元老派的人物,是和張作霖一起打天下的拜把子兄弟,是以他手握重兵,資曆也深,威望還高,是以如果張作相真要兵變“登基”,那成事的可能性也是很大的。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最後再來說一下楊宇霆。楊宇霆畢業于日本陸軍士官徐曉,是以,受日本教育的影響,他算是“親日派”,加上他确實有些本事,是以便被張作霖任命為參謀長,深得張作霖的賞識和信任。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三人分别代表了三個勢力,那麼到底由誰繼承“皇位”呢?首先,張作霖是被日寇害死的,這仇不能不報,加上日軍這一舉動不僅是挑釁,更是有所圖謀,想占領東北的陰謀人盡皆知,是以這個人選一定不能是親日派,那麼楊宇霆首先被請出局。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影視劇中楊宇霆

接下來便是守成派張作相,作為領袖,面對日軍的虎視眈眈,難免需要和國民黨合作,如果要合作,難免需要打交道,那麼作為守成派的代表的張作相顯然也不合适,加上他的年齡也不小了,面對嚣張的楊宇霆,張作相出局後主動站到了張學良的背後,和他一起牽制楊宇霆。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楊宇霆有勇有謀,還是參謀長,為何張學良還要下決心除掉他呢?

在說除掉楊宇霆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楊宇霆。楊宇霆在1885年出生,當時家境不錯,但是他的父親覺得讀書沒有用處,是以不想讓他上學,後來,在朋友的勸說下,楊宇霆的父親同意了讓他念書。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說來楊宇霆也很争氣,自小就聰慧好學,年僅16歲就考中了秀才,要知道,當時有不少書生30多歲了還是童生,他如此年紀就能考中秀才,其聰慧程度可想而知。後來,科舉制度被廢除,楊宇霆不願就此放棄學業,于是便前往日本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孫中山

這個時候辛亥革命還沒有爆發,也就是在這裡,他結識了常和于珍、邢士廉和熙洽等人,這些人名你也許不知道,但他們的來頭可不小,因為他們是後來東北軍的将軍和參謀長,不僅如此,楊宇霆交的朋友還有孫中山,老蔣等人,這也為他回國後進入軍界打下了基礎。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楊宇霆回國後便進入軍界一步步往上爬,這時候認識了張作霖。張作霖對他那是好評連連,于是開始提拔重用,并讓他做了參謀,就這樣,楊宇霆成為了張作霖身邊的紅人,憑借着出色的政治軍事能力,被稱為“智囊”、“小諸葛”。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雖說楊宇霆很有能力,但缺點也有不少,他桀骜不馴又貪财,在張作霖在世的時候,有一回,他在同學的奉承慫恿之下想要發展自己的個人勢力,脫離張作霖的管控,他是怎麼做的呢?他利用奉軍名義冒領了370元的軍款,還招兵買馬擴充了4個旅。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後來東窗事發,張作霖直接下令撸了楊宇霆的職位,但是不得不承認的是,楊宇霆确實很有才華,而張作霖也正需要他這樣的人才,于是在1921年的時候後,張作霖又重新任用起了楊宇霆,從此事不難看出,楊宇霆恃才傲物野心勃勃,恐怕也隻有張作霖能壓制住他。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果不其然,張作霖死後楊宇霆仿佛脫了缰的野馬,再也沒有人能壓制住他。他借着自己的能力開始在張學良面前倚老賣老,明裡暗裡在和張學良對着幹,經常使得張學良下不來台,搞得張學良在軍中沒有一點威信可言。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下面說一下張學良和楊宇霆之間的沖突。

其實,在張作霖還沒有出事的時候,張學良與楊宇霆就已經積了怨。此事還與郭松齡有關,郭松齡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張學良的左膀右臂,在兩次直奉戰争中,多次立下大功,然而不僅沒有受到張作霖的器重,還被楊宇霆排擠針對。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郭松齡

後來因為種種原因,郭松齡打着“誅楊宇霆,逐王永江,消弭戰禍”的口号起義,最後起義失敗被殺,經此一事,張學良被張作霖狠批一頓,那這關楊宇霆什麼事兒呢?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因為有人說,郭松齡之是以會謀反,都是被楊宇霆給逼的,而郭松齡作為張學良的好哥們兼左膀右臂,張學良自然和楊宇霆也有了龌龊,畢竟自己的左膀右臂沒了,還被父親狠狠責罵,造成這局面的元兇還在一旁嚣張,不記仇都怪了。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其次,在張作霖死後,楊宇霆自知沒有希望繼承“王位”,于是便自稱是張學良的長輩,有事兒沒事兒都跟張學良對着幹,比如,在張作霖死後,日軍對東北那是虎視眈眈,面對這種情況,張學良主張“東北易幟”,歸順蔣介石的南京政府,然後一起抗日。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然而面對這一決定,楊宇霆很是反對,不僅自己反對,還讓手下常蔭槐給張學良使絆子,本來張作霖在世的時候,他能壓制住楊宇霆,常蔭槐是誰的手下都無所謂,哪料如今倒成了張學良的絆腳石。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那麼常蔭槐是何許人呢?他為什麼又這麼重要呢?

常蔭槐雖說是楊宇霆的小弟,但手上也掌握着大權,他是京奉鐵路局局長,後來又成為黑龍江省長,簡單來說,就是常蔭槐身兼兩職,不僅把控着黑龍江,就連鐵路也把控着,鐵路在一定程度上不僅與軍事挂鈎,還與經濟挂鈎,因為這上面的油水太多了。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常蔭槐

張學良繼任之後,一次因為經濟緊張,于是想讓常蔭槐從鐵路上撥出一部分錢來充當軍費,結果直接被拒絕了,态度那是一個粗暴蠻橫,後來楊宇霆夥同常蔭槐一起要挾張學良,計劃擴充楊宇霆掌握的兵工廠,然而張學良沒有軍費,結果常蔭槐屁颠屁颠地給送錢了,這一舉動狠狠打了張學良的臉,讓他難堪極了。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影視劇中常蔭槐

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楊宇霆對張學良沒有幾分敬意,作為掌握不少實權的小弟,常蔭槐對張學良也很是蔑視,兩人在他人面前提起張學良的時候,也都是小六子小六子地叫,也是以他常常目無長官,對于張學良的決定一概不聽。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手下都這麼過分,作為“長輩”的楊宇霆更是如此。張學良曾染過毒瘾,本來楊宇霆讓他戒毒也無可厚非,然而做法卻讓人懷疑。為了幫助張雪良戒毒瘾,給他推薦了一個醫生,說這個人有戒瘾針,打一針之後效果很明顯,張學良相信了,然而不久後他發現,這個針的瘾性比煙瘾更大更毒,也是以張學良的身體越發虛弱。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除此之外,還要說一下“易幟”一事,前面說過,楊宇霆反對加入重慶政府,為此,他不停煽動軍心民心,公開謾罵張學良,在典禮當天,他更是直接甩臉走人,絲毫不給張學良和老蔣面子,後來東北其他地方都換成了青天白日旗,隻有楊常二人的地方沒有易幟。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除此之外,日常中還有很多細節,例如在開會的時候,楊宇霆總是最後一個到,到了之後所有的會議人員都站起來給他敬禮,他不擺手示意讓人坐下,那衆人就不敢坐。再比如楊宇霆有事情找張學良的時候,張學良正在卧室,他也不敲門,直接大吼着嗓子踹門而入。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影視劇中楊宇霆

總結來說,張學良殺楊常二人在情理之中。

打個比方,他們好比一個集團企業,老總去世之後年少的接班人上位,然而資曆太淺,老員工們對這位新主子不是很看好,其中楊常二人手中權力太大,妄圖挾天子以令諸侯,事實上,倆人也在為這個目标努力着。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日常高層會議中,不僅公開反對小老闆的決策,還頤指氣使,弄得小老闆下不來台,為了緩和關系,小老闆領着老婆主動上門,希望能拜個把子,結果又被潑了冷水,小老闆過個生日,結果生日會上衆人都去巴結這位高層,絲毫不把自己放在眼裡,這是在不能忍。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後來企業面臨改革,如果能成,那麼私人企業就能變成國有企業,小老闆都同意了,結果呢,高層不同意不說,還從中阻撓,想到這種種,小老闆可不就忍不了了,畢竟江山是自家老爹打下的,說什麼也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在“楊常事件”發生的前幾天還發生了一件事,也正是這件事讓張學良下定論決心。

當時,楊常二人一起找到了張學良,對張學良說,讓他把中東路管事的職位交給常蔭槐。可是,如果交給他來管理,那麼常蔭槐就身兼三職,本來就對楊常二人忌憚不已的張學良肯定不願意,于是想都沒想就拒絕了。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不料楊宇霆直接拿出了事先準備好的檔案,逼張學良在上面簽字,一旁的常蔭槐也是跟着附和,用東北話威脅張學良趕緊簽字。然而,張學良并不是扶不起的阿鬥,他心思深沉,心中有丘壑,起了殺心的張學良說需要考慮考慮,然後把二人送走,此時他有些糾結,畢竟這是元老級别的人物,到底要不要殺?殺了之後又該如何應對?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他手拿銀元思考着,最後他決定,把這一切交給上天,如果正面朝上,那就殺,如果反面朝上,那就放棄。結果連擲三次都是正面朝上,張學良不信邪,于是準備再試試,這次他決定,如果不殺楊宇霆是錯的,那就反面朝上,如果不殺他是對的,那就正面朝上。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結果連擲三次,竟是反面朝上,一向不信邪的張學良此時也不得不迷信了,看來上天都支援他殺楊宇霆。本身張學良都已經有殺楊常二人的心思,如今看到這個結果,殺二人的決定更加堅定。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到了1月10日這天,張學良告知楊常二人,他要在老虎廳給他們的檔案簽字,因為以前種種,楊常二人也沒有怎麼懷疑,直接大喇喇地前往老虎廳。二人剛一落座,高紀毅率領衛士沖了進來,簡潔地宣判完楊常二人的罪行後幹淨利落地了解了二人的性命。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很多年後,有人問過張學良,當時是否有想過把倆人先關押起來呢?其實張學良也有想過,然而他的夫人點醒了他,她說:“如果把他關起來,你将來怎麼辦?”是呀,如果隻是把人給關起來,那事後又有元老向他施壓,讓他放人,那又該怎麼辦呢?張學良如夢初醒,然後直接下令殺了二人。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雖然殺了二人,但張學良卻沒有波及他們的家人,相反,還準備了許多錢安置他們的家屬,又擔心有人會見财起意,還專門派人保護。雖然張學良一直不信神,不信邪,然而這枚銀元卻一直被他妥善儲存着,畢竟實在太巧了,從不迷信的他在殺死二人之後也不得不相信了。

張學良晚年自述:我以前從不迷信,殺了楊常二人後我不得不信

在張學良老年的時候,這件事仍是他念念不忘的一件心事,畢竟事情過于巧合,這是他如何也解釋不清并為之感到震撼的。其實,這在現在看來隻是一個機率問題,我們也不會沉迷于這樣的封建迷信中,然而綜合看張學良當時的處境,他會這樣想也是情有可原。

文 | 美美看人生

編輯 | 美美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