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元故事 | 向海而生

作者:晶報
國内首位女自由潛水教練黎達,曾在深圳舉辦全球首個美人魚表演比賽,而國内美人魚運動發展史上的很多個第一,都和深圳有關

2021年12月21日,冬至,北緯20度以南的三亞,陽光溫暖和煦。

海邊的亞特蘭蒂斯海洋館裡,一群“美人魚”在水下搖曳着華麗而精緻的魚尾,跟随音樂舞動,湛藍的水中,他們遊弋的身姿靈動蹁跹,俨然來自海底神話裡的王子與公主,水中時而成串的泡泡則又為美人魚們添了幾分可愛。

這是首屆中國美人魚表演大賽現場。兩天的比賽結束後,女子單人、男子單人以及團體組三個項目的冠、亞、季軍誕生。讓黎達(網友更喜歡稱她為Dada)欣慰的是,三組冠軍裡,團體冠軍和女子冠軍,都來自她當年一手打造的“美人魚軍團”,現在都屬于深圳市美人魚競技隊。

作為國内首位女自由潛水教練,黎達曾在2015年培養了國内首批專業美人魚潛水和水下表演演員。2017年9月份,她在深圳蛇口價值工廠舉辦了全球首個美人魚表演比賽。受國家體育總局水上運動管理中心委托,黎達擔任技術顧問一職,參與編寫和制定國家美人魚賽事手冊和評判标準。在首屆中國美人魚表演大賽中,她是三位技術主裁之一,帶領20多位助理裁判,為這次表演比賽評判出最終結果。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2015年,這句出現在一封辭職信裡的話迅速走紅。也是在那一年,黎達毅然辭職,過上了“在墨西哥追逐白鳍鲨、在巴哈馬調戲虎鲨、和印尼鲸鲨同遊……”的生活。但她的生活裡不隻有潛水,她是海洋探險家,是舞台劇導演,也是廣告裡的水下模特兒與擁有百萬粉絲的旅行部落客,她還會拍紀錄片。

她說,人生隻有一種成功的方式,那就是始終熱愛着你的生活。

元故事 | 向海而生

小美人魚計劃

接受我采訪的前一個月,黎達又出海了。

位于北大西洋的亞速爾群島,是黎達和她的德國攝制團隊此次前往的目的地,這裡正是世界上最大的鲸魚保護區。黎達所在的攝制團隊專門拍攝記錄水下的海洋生物,為電視台拍攝水下素材和紀錄片。她作為團隊一員,負責拍攝幕後花絮。團隊擁有特許的潛水資格證,常常有機會在水下近距離拍攝海底生物。

黎達告訴我,這隻是她近期諸多項目中的一個。為此她4月份從深圳前往德國,目前在德國西南部的城市斯圖加特暫住,作為一個旅行部落客,她想繼續輸出以海島旅行為主的内容。2019年,黎達曾為自己定下計劃,希望2020年開始,花一兩年來一場環球旅行,持續到處走,持續做内容,但怎麼也沒想到,一場新冠疫情打亂了這所有的計劃和安排。疫情暴發以來,她也在這近3年時間裡常常思考是否要轉型。但有一點沒變,那就是她依然想去探尋更多一直以來想要看到的海洋生物、海域,由此得到源源不斷的滿足感。“這個初衷始終沒變。”雖然目前面臨着重重困難,但黎達還是選擇繼續出發,因為她希望“年輕一點的時候能盡早去完成當初給自己設下的一些計劃或者說是生活的方向”。

今年6月,黎達還作為出品人,帶着主題為中國海洋曆史文化和海洋環保主題的新紀錄片項目《尋找海錯圖的世界》,參加了法國國際陽光紀錄片節,這是今年唯一入圍大會的中國提案。在國際平台上專門推介講述尋找中國古代海洋生物如今現狀的作品,是黎達前所未有的新體驗,本來隻計劃把這部紀錄片做好,她自己也沒想到,能一步步走到與國際上相對比較成熟的做紀錄片的人同台。這更像是生活賦予一個專注趕路的旅人的額外驚喜。“我一直堅信,路都是一步步走出來的,往往隻有全力以赴才能看到希望。”黎達攜《尋找海錯圖的世界》在紀錄片節舞台上正式亮相并得到決策者們的關注時,她在朋友圈這樣寫道。

在黎達的密集行程裡,還有一個“小美人魚計劃”。那是她與歐洲一個殘障人士協會合作,專門教殘障人士學潛水的項目。這個計劃源于她和團隊曾經拍攝的一系列殘障人士潛水的内容。當時,她教其中的三個殘障人士學習自由潛水,因為自由潛水相對水肺潛水而言裝備簡單,能減輕殘障人士在水下的負擔。看着學會自由潛水的三位殘障人士在水中找到重心浮力,整個人直起來就像身體健全的人一樣,黎達非常感動。

其中,有位女孩子高位截癱,坐着輪椅,還有個男生缺了一整條腿。一次,在黎達的幫助與指導下,兩個人在水中嘗試着來了一段舞蹈表演。女孩兒在水中找到平衡,在水中直立,男孩兒在她的身邊遊過,兩個人做了一段小小的舞蹈動作,這讓兩位年輕人意外又驚喜,他們不敢想象,自己竟然能夠做這樣一個表演。“在陸地上完全跟正常人沒法比的他們,在水裡甚至比我過往的一些學生的水性都要好,他們在水裡完全靠自己的能力,實作了一個相對健全的人的狀态。我甚至感覺他們像重生了一樣。”這段表演深深觸動了黎達。

看到這一幕,黎達立馬向這位女孩子表明自己要給她定做一套魚尾的意願。“她當時兩眼放光,很激動,你能看到你點燃了一個人被認可的需求。”這讓黎達記憶猶新。今年11月,黎達将帶着定做好的魚尾,在墨西哥與這個女孩子見面,讓她和夥伴們在真正的海裡實作下潛的夢想。那時候,他們潛水的過程也會被黎達和她的團隊用鏡頭記錄下來。

元故事 | 向海而生

▲人有許多元度,海洋與自由潛水讓黎達擁有了不一樣的看待世界的視角。

元故事 | 向海而生

▲黎達說,人生隻有一種成功的方式,那就是始終熱愛着你的生活。

元故事 | 向海而生

▲不出海的時候,黎達喜歡畫畫,那些曾在水裡遇見的生物、風景,又以另一種方式與她相遇。

元故事 | 向海而生

▲黎達在法國國際陽光紀錄片節。

像鳥一樣飛

“在水下,什麼最讓你着迷?”我問黎達。

她反問我:“你會遊泳嗎?”

“你在泳池有沒有潛到水底下看過?就是在泳池底下躺着,然後看水面?”她繼續問道。

“我沒有從下往上看過水面。但是我在水中最舒服的狀态是借用水的浮力漂在水面上,那一刻我會覺得很放松。”我以一個業餘遊泳愛好者的經驗回答她。

“我可能類似。”最讓黎達着迷的恰是她在水裡的狀态。

黎達是廣州人,她從小就喜歡遊泳,從小區泳池底下看這個世界,她發現“好不一樣”,這個特别的視角與經驗貫穿她迄今為止的人生。“後來,當我真正潛水的時候,我感覺在水裡就像飛一樣,你擺脫了重力的束縛,完全在跟水做溝通,你不會感到太多的身體觸感,被水包裹着,它激發的身體感受,跟以往在陸地上的所有感受都不一樣,是以這部分讓我非常着迷。尤其是當我穿上腳蹼,我的腿輕輕動一動,我就像是鳥一樣,在水中能劃到别的地方,然後再動一動,就劃到另一個地方。你能夠借助水的浮力,跟你的夢境對接,有的時候我做夢會飛,然後我發現我在水中真的可以(飛),這種感覺至今都還是很讓我着迷。”講起在水下的感受,黎達顯然意猶未盡。

與水的緣分,從她的名字中就能察覺幾分。父親曾對黎達講起過她名字的寓意,“黎達的‘黎’字,拆分開來有‘水’,像人和水的關系,大概就讓我有一種對于水的親近和向往。我爸也說‘達’字,就像小船一樣,我遇到水就很順。”在黎達看來,這或許是命運冥冥之中的一個安排,從小到大,父親都指引着她勇敢笃定地選擇并追求想過的生活。“小時候我會水也是因為父親經常帶我去遊泳,尤其我爸從小就沒把我當女孩兒養,比如他會帶我爬樹探險。我身上一些特點可能也是早年父親種下的,是以讓我可以在日後某些關鍵時刻得到幫助。”她說。

黎達是國内較早一批接觸潛水與美人魚表演的人,但她并非專業出身,一開始隻當是愛好。大學就讀于大連海事大學的她,學的是海運方面的物流工程專業,2009年開始,她在深圳工作生活,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因為做海運貿易,她熟知海外衆多港口和運河,這份海運工作接觸到的異國生活,開拓了她的認知邊界,也認識到不同于以往的生活狀态。也許那時,潛水與海洋探險的種子,已悄悄埋下。

2012年“十一”長假,忙于工作的黎達終于有空來一場旅行,在泰國普吉島,她首次接觸到自由潛水。這個新的水下世界一下子将她吸引,潛水帶來的震撼和驚喜讓黎達在回國之後迷戀到魂牽夢萦,“發現以往一直以來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被颠覆了,是以我就天天在想,我得下水,我得學它”。後來,她幾次輾轉菲律賓,不僅拿下自由潛水資格證,還成為PADI(國際專業潛水教育訓練系統)自由潛水教練訓練官和AIDA(國際自由潛水發展協會)國際自由潛水教練及裁判。

雖然是國内首位女自由潛水教練,但黎達真正教學生潛水的時間并不長。2015年,31歲的她辭職專心做教練後,一次意外的車禍讓她的腿斷了,也是這不能下水做教練的一段時間,讓她真正摸索出了自己想做的事情——通過視覺表演,讓更多人參與潛水,愛上潛水。“我當時開始發一些我的水下視訊,包括美人魚表演和潛水的視訊,在網絡上受到不少關注,我覺得這可能就是我跟其他從事同類型工作的人不一樣的地方,我更喜歡視覺類的,更喜歡表演而非競技。我不在乎憋氣多久、會下潛多少米深,我覺得所有人都應該享受這項運動。”通過視覺去感染大家,這也是她後來培養美人魚表演運動員與做旅行部落客的初心。

元故事 | 向海而生
元故事 | 向海而生
元故事 | 向海而生
元故事 | 向海而生

▲你能夠借助水的浮力,跟你的夢境對接,有的時候我做夢會飛,然後我發現我在水中真的可以(飛),這種感覺至今都還是很讓我着迷。——黎達

美人魚表演賽

由于集自由潛水、蹼泳、花樣遊泳、瑜伽和舞蹈于一身,源自傳說裡的美人魚運動成為當下的新潮水下運動項目。但很多人不知道,國内美人魚運動發展史上的很多個第一,都和深圳有關。

今年6月18日,深圳市美人魚競技隊正式成立,這是全國第一個市級美人魚競技隊。這支競技隊的隊長雷應濤和江可盈,分别是首屆中國美人魚表演賽的男子組和女子組冠軍。拿下首屆中國美人魚表演賽團體組冠軍的,則是深圳隊南海人魚團。而黎達受邀參與編寫的全球首部國家級美人魚賽事手冊《全國美人魚賽事手冊》,由深圳市南山區潛水協會執筆,曆經4個月編寫完成。黎達和其他兩位技術顧問帶領的助理裁判隊伍,也是在南山舉辦的“首屆全國美人魚裁判員訓練班”上誕生,這是中國首批美人魚運動賽事裁判員。

“美人魚表演在國内近年來取得了非常好的發展,參與的人數規模較大,尤其我們辦的這些賽事活動影響力太大了,是以一下子就抛開了其他國家好多級别。現在在國外,人家看過來都覺得,中國做這個事情真不可思議,覺得國外發展幾十年都沒做過這樣的事兒,我們這兩年就實作了趕超。”深耕于全球潛水圈的黎達深有體會,而提到早期美人魚表演在國内的發展,就又是屬于她的時刻了。

作為第一個将潛水與美人魚表演相結合的舞台劇導演,黎達2015年在網上釋出了一支自己穿着魚尾潛水的視訊,不同于普通的美人魚,由于掌握了自由潛水技能,她是真正帶着專業技能在水下閉氣表演,很自然靈動,于是,這支視訊讓當時正打算浩浩蕩蕩開館的廣州正佳海洋館注意到了她。由于從小就喜歡創作和編導,在她看來,這就是自己一直在尋找的新機會,發揮潛水技能和創意表演的時候到了。她到處尋找當時退役的專業遊泳運動員,讓他們在水中“美美地展現真正的實力”。

很快,黎達受邀組建了屬于自己的“美人魚軍團”。“那兩年,‘Dada美人魚軍團’在國内海洋館和潛水圈很火,這支團隊表演的美人魚非常受歡迎,尤其是小朋友特别愛看。”嫦娥奔月、超級英雄……點子不斷的黎達為此創作了不同主題的表演,她把所有的奇思妙想創作成短劇都放到水下試了個遍。巅峰的時候,國内有三四家場館邀請他們駐場表演,那段時間,既是老闆、又是導演和編劇甚至舞美設計的她不斷在招新人,然後教育訓練他們,送他們去不同場館表演。同時她也試着做了美人魚課程,希望團隊成員以後可以教授更多人加入其中。

新事物的誕生往往伴随着投機與跟風。那兩年,國内美人魚表演發展特别快,競争是以變激烈,行業亂象叢生。一些場館并不追求原創表演,隻需要美人魚到場助興,市場空間就此被擠壓,不願意在内容上妥協的黎達選擇放棄帶領美人魚們繼續向前。2017年,她解散了這支團隊,後來,很多人成為了教練,找到了新方向。

是以,去年首屆中國美人魚表演大賽頒獎現場,看到當年的團隊成員不僅沒有離開這個職業,還登上了國家級領獎台,黎達哭得稀裡嘩啦,但作為裁判的她也坦承:“我沒有偏心,他們當時接受了我很強的訓練,競技過程中也有我對于表演的了解。我能通過自己的經驗和努力搭建這件事,讓他們站在這兒領獎,我覺得人生值得。對于我的美人魚軍團,這件事是一個很好的句号,五年前解散的時候,肯定有遺憾,但當他們在另外一個舞台呈現的也是跟我相關的,這是非常值得的一件事”。

不止一次,黎達被人問起潛水如何塑造了她。黎達并無過多思考,在她看來,潛水不是如何塑造她,而是已經成為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自由潛水帶領我進入了某一個狀态,因為潛水本身涵蓋了我自身需要克服的困難或恐懼,它促使我謹慎面對并是以獲得相應能力之後,再去面對不同時刻的挑戰時,我可以選擇不恐懼,這是潛水給我帶來的很大的影響”。

從自由潛水教練,到帶領團隊推廣潛水、成為舉辦潛水展的主辦方,再到海洋故事講述者和海洋旅行部落客,黎達的潛水生涯裡,還穿插着拍攝和制作紀錄片以及海洋公益環保等工作。縱使諸多角色轉換,但她始終認為,人有許多元度,海洋與自由潛水讓她擁有了不一樣的看待世界的視角,是以她擁抱這帶給她的改變,去回饋或是追求自己的人生,都是獲得人生滿足感的方式。

新一屆中國美人魚表演大賽還在籌備中。這兩天,熱愛生活的黎達又去了亞速爾群島,她将又遇到新的海洋生物與未知的風景。

版權聲明:

本專欄刊載的所有内容,版權或許可使用權均屬晶報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複制或改動,否則将追究法律責任。

如需轉載或使用,請聯系晶報官方微信公号(jingbaosz)獲得授權。

來源 │ 晶報APP

統籌:馬骥遠

記者:段鳳英

制圖:勾特

編輯:葉輝

#真實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