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作者:硬核小野

1951年,志願軍39軍軍長吳信泉,聽着前方傳來的戰報,知道自己的“水淹計”成功,兇猛的洪水給美軍造成了傷亡,感到十分欣慰,然而身旁的115師師長王良太卻說:

“如果我們直接炸毀大壩,那麼洪水更兇猛,給美軍的傷害也一定更大。”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軍長吳信泉

然而吳信泉卻搖搖頭,他早就知道怎麼樣給美軍最大的打擊,但還是選擇了這樣一種稍緩和的方式,在他看來:

“因為我們是志願軍,這就是最好的結果。”

這座水電站對北韓人民的意義不一般,不能為了戰而戰。一旦炸毀,北韓人民的生産生活會受到很大影響,戰後重建更是困難重重。

一、百戰将軍,奔赴新戰場

1950年,所謂的“聯合國軍”劍指中朝邊境,企圖威脅大陸邊境,聯軍的總指揮官麥克阿瑟更是狂妄的叫嚣道:

“要在感恩節之前,飲馬鴨綠江,占領北韓全境。”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當時吳信泉将軍接受指令,迅速進入北韓作戰,并且還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十九軍的軍長。

而他們的對手是美軍騎兵師,他們的作戰經驗豐富,且經曆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幾乎無敗績,也是美軍中的香饽饽,什麼好的裝備都有優先權。

1950年11月1日,吳信泉接到彭老總的電話,要求當晚與四十軍協作,協同圍殲雲山之敵。

11月4日,在吳信泉在指揮下,雲山戰鬥圓滿結束,提前兩天完成了第一次戰役的任務。在此次戰役中,殲滅了2000多敵人,擊毀與繳獲衆多飛機、坦克、火炮和汽車等。

在這次戰役的總結會上,彭老總也不吝言辭,對吳信泉的第三十九軍贊不絕口:

“我們志願軍入朝第一個戰役取得了勝利,這次戰役共殲敵15800多敵人。我們不止打敗了李承晚僞軍,也打了美國的王牌軍,這是華盛頓開過時就組建的美軍騎一師。這個美國有名、一直沒有吃過敗仗的軍隊,這回吃了敗仗,就敗在了我們三十九軍的手下嘛。”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彭德懷總司令

此後,三十九的大名響徹北韓半島,而他們也連創北韓戰場四個第一。第一個進入平壤戰場,奪回北韓首都;第一個打進漢城,奪取南韓首都;第一個打敗美國王牌部隊;志願軍中一次生擒美軍人數的最高記錄。

三十九雖然沒有美軍高端的裝置,但是靠着堅強的意志和優秀的作戰風格,使得敵軍聞風喪膽。由于屢屢受挫,不久後,美軍就派出了他們的陸戰一師。

美軍的陸戰一師,建立于二戰前,是美軍曆史上最悠久的海軍陸戰隊,相較于現在從電視節目上看到的,當年經曆過戰火淬煉的部隊,更加的可怕。

也是這支部隊打赢了瓜達爾卡納爾島戰役,有人稱,從這場戰役之後,日本正式走向戰略劣勢。甚至有人将它跟斯大林格勒保衛戰,以及阿拉曼戰役并列在一起,認為是同盟國進入戰略反攻階段的開始。

對于這場戰役,陸戰一師也十分自豪,甚至将它寫進了自己的隊徽裡。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美軍陸戰一師的隊徽

果然,随着這一隻隊伍的加入,吳信泉和三十九軍遇到了巨大的危機。

二、狹路相逢勇者勝

美國的陸戰一師在北韓戰場上同樣大名鼎鼎,仁川登陸是他們第一個下的船,也是第一個從北韓人民軍手中攻下漢城。

而電影《長津湖》裡,他們雖然被分割戰場,但是卻能從志願軍的包圍圈裡逃出升天,無疑展現了他們的戰術能力。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電影《長津湖之水門橋》

當陸戰一師遇到39師,當強者遇到強者,那麼一場激烈的競争就難以避免。

1951年2月25日,志願軍八個團在砥平裡圍住了敵軍,本以為是一場甕中捉鼈,沒有想到,對方的裝甲部隊火力兇猛,造成我軍損失慘重,不得不撤退。

從一開始的大捷到這次的潰敗,正如敵軍錯誤估計了我軍的戰鬥力一樣,對于敵軍的裝備優勢,我軍也認識程度不夠。

為了阻止敵人的追擊,造成更大程度的傷亡,三十九軍被留下斷後,幫助大部隊有序撤離。

雙方随後在一處叫做華川的山谷處遭遇,此處地勢險峻,交通不便。而陸戰一師并不打算短邊相接,而是通過炮火不斷轟炸補給線,企圖将三十九軍困死在華川。

而三十九軍雖然經曆過多次殘酷的戰鬥,擁有鋼鐵般的意志,但是面對匮乏的物資,确實陷入了困境。為了不讓槍被凍上失靈,士兵們甚至抱着冰冷的槍入睡。

更匮乏的卻是食物,甚至有士兵指着天上的鳥,說是敵機,但其實是長期饑餓導緻産生了幻覺。這種情況下,與敵軍正面交鋒,是完全沒有勝算的。

作為指揮官的吳信泉看到士兵們這樣的狀态十分的心疼,他想要把自己的炒米粉配置設定給戰士們。然而戰士們知道,吳信泉還要思考部隊的出路,他的消耗更大,于是他分出去的食物,又被原封不動地拿了回來。

吳信泉深知自己肩上的任務有多艱巨,這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帶領戰士們走出去的決心。

一場戰鬥決定勝負的有天時地利人和,而“人和”我軍已經有了,志願軍戰士們團結一心,北韓人民更是十分擁護,而“地利”則需要自己去挖掘。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北韓人民

這天,吳信泉帶着軍官們去視察周邊環境,結果發現了巨大的華川水庫,瞬間計上心頭。他問周圍的戰友,看到這個水庫能想到三國裡的什麼故事嗎?

有人說出了他的想法,那就是關公水淹七軍的故事:

“關羽奉命進攻樊城,曹操指令于禁和龐德連夜率領大軍前去解救樊城。”

戰場上關羽、龐德大戰百餘回合,不分勝負。第二日再戰,龐德不敵,撥馬逃走,關羽在後緊追不舍,結果被龐德射傷。

十天後,關羽箭傷愈合。聽到兒子關平說曹兵換到了城北去駐紮。為了查找原因,關羽騎馬到高處去觀望,結果看到北邊山谷裡人馬很多,又看到襄江水勢洶猛,于是就有了水淹七軍的計策。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關羽

雖然龐德與衆将早就意識到山谷不能久留,并且準備第二天将軍事移到高的地方。但是當天夜裡,下了大雨,龐德在軍帳中,聽到猶如萬馬奔騰的聲音。出帳一看,大水從四面八方過,七軍士兵被淹死很多。

對于吳信泉的想法,衆軍官無不贊同,然而在具體實施上,卻産生了分歧。

三、正義之師,完成使命

“水淹計”确實是個好招,但是因為當時正是枯水期,水庫裡的水并不充足。如果直接開閘放水,不一定能給美軍造成大的傷害,便有人提出了要炸毀大壩的想法。

然而這個想法尚在萌芽,就被吳信泉一口否決了,他說:

“如果直接炸開水壩,确實會對美軍造成較大傷亡,但是水流太急,我們根本來不及疏散北韓群眾,隻會讓花園口的悲劇重演”。

說到花園口,将士們都沉默了,當年蔣介石炸開花園口大堤,使得黃河水泛濫。不僅沒有阻止日軍侵略的步伐,反而讓千萬中國人民深受水災之患,流離失所,無家可歸。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花園口大堤

吳信泉接着說道:

“這個水壩是北韓人民的财産,戰争結束之後,他們還需要這個水庫生存。志願軍與侵略者不同,必須要保護北韓人民的生命财産安全。”

經過商量之後,志願軍們一緻同意,讓水庫再蓄幾天水,然後再開放所有水閘。然而這樣的決定也意味着,已經彈盡糧絕的戰士們,還需要再堅持幾天。

最終,為了北韓人民的生命安全,為了給他們留下完好的大壩,志願軍們選擇了堅守。

經過了8天的頑強忍耐之後,水庫的蓄水量終于達到了标準。于是帶着滿腔怒火,吳信泉決定開閘放水,并且指令全軍撤退。

看到39軍撤退,美軍以為他們已經喪失了鬥志,于是不慌不忙地收拾東西,整理裝備,然後慢悠悠地追擊。他們不知道的是,我軍留下的一份大禮已經在路上了。

眼看時機已成熟,随着吳信泉的一聲令下,大壩的所有水閘全部被打開。這一刻,洪水如猛獸般傾瀉而出,洶湧着沖向美軍,仿佛誓要将他們悉數吞噬。

等到美軍反應過來時,洪水已經咆哮着到了他們眼前,無數的士兵和裝甲被水吞沒,剛築好的工事也毀于一旦。美軍沒想到的是,自己明明是進攻方,不料卻變成了腹背受敵。這些戰場上無所畏懼的人,在洪水猛獸面前,也是如此無助。

吳信泉的這招“水淹計”打了未曾嘗過敗績的美國王牌部隊一個措手不及,成功地挫了他們不可一世的銳氣。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洪水洶湧而至

然而,這次美軍的傷亡不是很嚴重,他們不知道的是,若不是因為志願軍是正義之師,有更深的考量,他們遠沒有這般好運氣。

在美軍恢複行動力時,已經是一周之後的事了。吳信泉帶領的39軍不費一槍一彈,“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為我軍完成撤退赢得了寶貴的時間,最大限度地儲存了我軍的有生力量。

而洪水過後帶來的影響,也夠他們好好地喝了一壺。道路變得泥濘不堪,美軍的裝甲部隊更是舉步維艱,足足花了一周的時間才走出,他們也是以贻誤戰機,為我軍的休整提供了時間。

麥克阿瑟了解了情況後,難以置信,直呼吳信泉是個“可怕的人”。因為吳信泉在兵力、裝備、補給均不足的情況下,為我軍赢得了時間,及時穩定了戰線。

而吳信泉的這招水淹美軍也讓他名聲大噪,更是被日本寫進了教材。

1951年,吳信泉北韓水淹美軍,重創美國王牌部隊,麥克阿瑟:可怕

抗美援朝慰問袋

吳信泉将軍一生為國盡忠,有勇有謀,絲毫不懼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他看來,美軍“也沒長着三頭六臂”,有何懼?因為他始終堅信:狹路相逢勇者勝!

還有許許多多像吳信泉将軍一樣,一路從戰火中走出來的軍人,為了保家衛國,冒着炮火,抛頭顱,灑熱血,值得我們永遠銘記!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