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樹根互聯案例|零距離探訪大國重器,是種什麼體驗?

作者:可樂泡Y

長沙的夜晚,是流動的彩色的光。那些光裡,有往來配送奶茶的電動車燈,有點綴湘江兩岸的高樓霓虹,有天上月色,有人間星城。

而此時,有200多個人匆匆結束了他們的晚餐,走進了這個被燈塔工廠照亮的夜。

這是“走進标杆工廠——大國重器·三一重工”的最後一個環節,複盤課。在課上,他們複盤了當天上午參觀了依托樹根互聯工業網際網路作業系統實作數字化轉型的三一重工18号工廠、重卡工廠的所見所識,以及下午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賀東東,三一重工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長劉岩,吳曉波老師等幹貨滿滿的分享會。

樹根互聯案例|零距離探訪大國重器,是種什麼體驗?

“這次遊學,讓你感觸最深的一點是什麼?”

學員們提及最多的幾點是:

01.

無人化程度

20萬平方的重卡工廠主廠房,每隔10分鐘可以下線一台重卡,而目前隻有勞工和管理人員共計132人。

廠房内倒有近2000個攝像頭,幫助管理人員了解每一處的現場、現物、現實——三一稱之為“三現主義”。一個人員操作不當,甚至是一件衣服搭在它不該出現的地方,都會被系統識别,提醒。實際上,你可以從大屏上看到三一全國各個工廠的實時情況,攝像頭會自動捕捉所有不合規的行為,例如物料沒有堆放整齊,即便隻是一摞鋼闆最上面一塊有一點點傾斜。

樹根互聯案例|零距離探訪大國重器,是種什麼體驗?

除此之外,還有上百台工業機器人此起彼伏,幾百台AGV運送配件,産業勞工不需要學習擰螺絲,而是要學習程式設計。

樹根互聯案例|零距離探訪大國重器,是種什麼體驗?

“竟然比我們工廠人還少。”一位向三一供應零部件的企業的負責人如此感歎。

02.

密集資金投入

“好多錢啊,這些要好多錢啊。”一位學員反複念叨這句話。

畢竟,發生在鋼結構的巨大廠房内的一切過于震撼人心,智能制造的背後是Billion級的投資魄力。而導師也在複盤會上回應,未來的中國制造業,必然是密集型資金投入的産業。

樹根互聯案例|零距離探訪大國重器,是種什麼體驗?

03.

花園廠房

映襯着生産線機械臂的是纖塵不染的地面——真的是纖塵不染,對此三一有執念,認為如果連整潔都做不到,那麼精密更無從談起。

廠房内還有巨大的綠植和有遊魚的水池,讓員工舒緩身心。

也有學員提到,三一重工的智語都特别大幅,“心存感激”“為實作中國夢而努力奮鬥”等智語,格外奪目,振奮人心。

樹根互聯案例|零距離探訪大國重器,是種什麼體驗?

這是中國的标杆工廠,這是不可能遷到東南亞的中國工廠啊。

04.

挖掘機指數

2014年以來,三一重工将自家出廠的近80萬台挖掘機的運作情況彙總,如今每半月上報國務院相關部委,這就是最能反映全國各地基建與房地産運作情況的“挖掘機指數”。連續十年全國市占率第一,近兩年全球市占率第一,是他們代表整個行業的底氣。

在那塊不能對外公開的挖掘機指數展示螢幕前,學員們停留了很久,每個人都想看看自己家鄉的資料,“仿佛滿足了一種窺探欲”。

05.

要麼翻身,要麼翻船

“數字化轉型,要麼翻身,要麼翻船。”這是三一董事長梁穩根的一句話,在會場内被反複提及,也觸動到了大家。

既要行穩,又要緻遠,改變不了大時代,就做好自己。

樹根互聯案例|零距離探訪大國重器,是種什麼體驗?

此外還有257次的應收賬款周轉率、閱兵式般的成排重型卡車、“真香”的員工食堂,都成為了學員們本次參訪的記憶點。

當然,不能略過幾位老師和專家的演講,小巴整理了其中的精華部分,分享給大家。

樹根互聯案例|零距離探訪大國重器,是種什麼體驗?

賀東東

樹根互聯聯合創始人、CEO

我們對未來的制造業做一個想象。

第一,未來的制造業,一定會從一線的實體世界到數字世界,就可以像消費網際網路,通過網絡去操作,做決策,下發執行指令。甚至跟打電腦遊戲差不多了,你在背景線上的角色,都可以讓線下的這些機器精準無誤地執行指令。

第二,我們的企業形态會發生大的變化,就和我們看到的銷售形态時發生的變化是一樣的。現在這種靠權力管理維持的工廠,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平台型的組織、網絡化的制造及服務,還有工業知識積澱都會出來。

第三,區塊鍊的廣泛應用,會讓我們的交易變得自動化。制造業的交易成本是非常高的,但是如果可以把區塊鍊的技術與IoT結合,就可以實作交易自動化了。

第四,産能一體。我們在座的各位同學,可能經常會接到電話問要不要貸款,因為你的消費數字模型、信用模型已經建立起來,金融機構就可以給你貸款。但是一家正兒八經的制造業想要貸款,是非常難的。為什麼制造業的創投價值不能随時貸款?差別就是,它的整個生産合作沒有建立起數字模型,和實時的信用模型。

但加上IoT統計以後,你所有的生産行為全部能夠被畫像以後,我們制造業企業很可能随時随地非常精準地貸款,這個也能解決我們制造業一個非常大的難題,就是融資難度。

小小總結一下,智能制造的體系,就是一個網絡化的實時動态的體系。到那個時候,工廠的邊界會被打破,我想要投身制造業創業,可能不一定要自己去買廠房、買機器,我可以線上上去找到合适的機器、合适的工廠去幫我生産。

基于這個未來的暢想,工業數字化轉型的一定會帶來幾個需求。

第一個,外部互聯。我得有把所有的機器裝置、物料材料連接配接起來。

第二個,兩個資料來源——大量的IoT資料和網際網路資料要處理,已經不是傳統制造業的資訊系統裡那些結構化資料了。是以有兩大資料來源。

第三個,新技術的導入。剛剛講我們制造業數字化,本質上就是把網際網路技術引入制造業。但是網際網路這麼多新技術,哪一個制造業企業能夠跟得上?肯定跟不上了。是以,我們需要有一個平台,把這些新技術變成一些簡單易上手的應用。

第四個,工業App4.0最重要的一個應用方向,就是資料驅動的應用,這是海量的應用。我每一個裝置生産每一種零部件,都可以做成一個算子、一個算法模型來表達它的工藝。它就是一個單獨的App,而且這個App在不斷地學習。大家想想,這樣的App會有多少個?在營銷領域,這海量App在哪裡去生産,怎麼樣去攻關?這是一個很新的需求。

第五個,平台型的産業鍊。産業網際網路的平台要把大量工廠的訂單去優、分拆,這是商業模式的一個變更。

第六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從需求出發去看,所有這些新的連接配接對象、新的資料源、新的應用,ERP這種3.0時代最重要的工業軟體,哪一個可以滿足這麼多的需求?滿足不了,是以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架構,工業網際網路平台。

就像現在我們每個人的手機,已經全部互聯了,但并不是說手機直接一對一的互聯,而是連接配接到營運商的平台,然後營運商再做最有效率的連接配接。

第七個,資料規範。我們需要有一些資料規範、資料模型,能夠把制造業的多樣化進行收攏,讓我們的資訊技術可以去應對,而不是每個人去建自己的資料孿生,一定會需要有一些大家都認可的規範去做。

樹根互聯案例|零距離探訪大國重器,是種什麼體驗?

劉岩

三一重工進階副總經理

智能制造總部副總監、智能制造研究院院長

三一數字化的工業大腦,整體處于全球重工行業領先水準。

第一,自動排産。通過在系統自動排産到工位,上線計劃準确率能達到95%以上;

第二,計算機自動下發生産任務,基本實作生産任務調動無人化;

第三,采用中控自動報工,自動報工率達50%以上,這包括了非燈塔工程,如果去除隻算燈塔工廠,這個資料會更高。

第四,一線勞工工資,實作日結日發,雖然實際操作上不一定會日發,但是每天工資日結,這樣每個勞工的作業時長、工作狀态我們都可以知道,也就對應了他當天的工資;

第五,工業軟體和硬體完美協同,燈塔工廠線路AGV 配送率100%;

第六,推進“現場、現物、現實”三現、裝置互聯、能源“水、電、油、氣”四表、5G及資料的深度應用,實作能源管理、增效管理、成本節約、故障預測等。

我們通過資料來支撐經營管理決策,包括制造儀表盤,制造體系畫像等。通過儀表盤,能夠清楚地知道我們100多個工作中心、幾十個倉儲中心,它正在運作的狀态是什麼樣,哪些效率比較高,哪些的效率可能需要改善,哪些的成本可能會有超标,哪些的裝置需要保養。

剛才有位企業家說,參觀三一工廠,看到的都是錢(投入)。我覺得也沒錯,投入是必需的,但另一方面,從傳統制造到智能制造更重要是戰略選擇,是把錢和資源投入在哪裡?我們如何應對勞動力結構的變化,應對原材料上漲的壓力,實作更高的生産效率,更短的傳遞周期,更大的回報。是以智能制造,與其相配合的一定是一個未來商業模式的轉變。比如我們參觀重卡工廠,有人問為什麼要投入這麼多建這麼大的産能?因為隻有具備了這麼大的産能,它才能建立一個靈活的模式,來應對重卡的網際網路銷售模式,能夠實作C2M(使用者直連制造)。

是以,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本質是商業模式的轉型,商業模式的轉型,一定是需要有一個強大的制造能力和一個數字化的系統來支撐,才能支撐它的制造柔性化,支撐它的供應鍊穩定性,支撐它整體的線上營銷。

未來是軟體定義一切的時代,所有的世界500強公司将都是軟體公司,中國的制造業的卡脖子問題也會從精密的機械零部件變成晶片和工業軟體。三一已經初步實作了智能制造系統,後續在智能制造領域我們的規劃集中在工業軟體的自主化和深度挖掘資料應用及資料智能。

另外,三一目前把資料都收集起來了,但資料利用還需要提升。但是我認為這隻是時間的問題,做真實資料記錄和采集,是實作智能化的第一步。也順便給大家分享一個經驗,不要因為現在很多資料不知道怎麼用,就不去收集它,因為很多資料交叉應用場景不是在收集的時候能想到的,等哪天想到這個場景時候可能你發現沒有,那你再回頭去采集這些資料就很難了。當資料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回過頭來要做工藝的優化,做品質分析,做消費者着洞察,做産品改進,你就會發現資料的次元越多、資料記錄的越細緻、越真實,資料能夠發揮的價值就越大。

樹根互聯案例|零距離探訪大國重器,是種什麼體驗?

吳曉波

财經作家

怎麼差別日本工廠和歐美工廠?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日本工廠的生産組都有一個黑闆,上面寫着每個人的名字。有次我看到黑闆前面的地上畫了幾個圈,現場沒有同學知道是做什麼用的?他們告訴我,每天下班前,這個生産組的同僚都會來這邊開個小例會,大家提意見,誰提的意見多,就從選出一個當日的優秀員工。這個優秀員工就站在圈裡,其他的員工就站在旁邊鼓掌。

這就是一個很好的阿米巴的學習組織。我們看工廠的時候,也要學會學習。

這些年我經常會講,我們一定要有學習能力,我們的企業也要變成學習型的組織。我發覺企業家的學習能力和别的行業同學的學習能力,有一個很大的差別。我們企業家未必是學曆是最好的,是吧,但是我們的很多企業家還是能夠保持很好,就是因為我們通常都擁有一個特别重要的能力——舉一反三。

我們的學習可能未必是向書本學,也不是向老師學,而是從實踐中學習。我們參訪工廠,是一種實踐,是以我們在參訪完之後,一起提問、複盤、讨論,也是實踐和學習。

我們在今天的中國工廠裡,其實很少會看到一個全能冠軍,一般是在某些方面、某些領域裡,有自己比較突出好的特點和實踐經驗。要提前準備,要善于觀察,也要會劃重點,還要會提問,這樣我們的參觀才會比較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