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作者:木蘭有良朝

創作了《戀人們的森林》《枯葉的寝床》等耽美小說鼻祖森茉莉過了五十歲才開始真正的寫作。張愛玲說“出名要趁早”,森茉莉成名的春天似乎來得太遲了,但也絲毫不妨礙她成為一個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作家。

森茉莉被譽為“日本的張愛玲”,說實話,她跟張愛玲的确有相似之處。

她們都曾有被父親寵愛的童年。森茉莉生于一九零三年,比張愛玲大十七歲。

張愛玲童年時經常到書房找父親的書看。父親帶她去上海老大昌買點心,她有時候還會吃一塊父親的點心。被父愛包圍的小女孩,才有這種嚣張吧。以至于父女反目多年以後她寫這些情節時,字裡行間都有一種溫情。也的确是父親的藏書,給了她文學的啟蒙。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張愛玲和弟弟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森茉莉和弟弟

森茉莉父親是作家森鷗外。她是父親第二任妻子生的長女,也是父親的掌上明珠。森鷗外在德國留學過,是以家裡到處是德國風。森茉莉小時候豈止是衣食無憂,簡直是錦衣玉食。她吃國外的點心和巧克力,也養成了一生飲食精緻的習慣。森鷗外說,茉莉長大的過程,是他最幸福的時光。可惜,森茉莉十九歲時,父親就去世了。美好的時光從來都是因為短暫而令人無限懷戀。戀父情結是以成為她一生寫作的原點。她的第一部散文集名字甚至就叫《父親的帽子》。

她們都生活能力極差,而自己竟毫不介意,甚至毫無保留地寫出來。

張愛玲小時候有奶媽,家裡還有傭人,是以她不需要做任何家事。在《我的天才夢》裡她說:“我發現我不會削蘋果,經過艱苦的努力我才學會補襪子。我怕上理發店,怕見客,怕給裁縫試衣裳。許多人嘗試過教我織絨線,可是沒有一個成功。在一間房裡住了兩年,問我電鈴在哪兒我還茫然。我天天乘黃包車上醫院去打針,接連三個月,仍然不認識那條路。總而言之,在現實的社會裡,我等于一個廢物。​”她雖然給外國友人抄過菜單,但純為紀念,她其實不會廚藝,晚年就靠罐頭食品裹腹。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青年張愛玲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青年森茉莉

森茉莉比之張愛玲有過之而無不及。她小時候家裡傭人無數,是以她不會洗衣服,更不會縫縫補補。她在《奢侈貧窮》裡寫到:“總而言之,喝牛乳長大的魔利,外表看似長得高大,其實身子骨弱得很,何況幼時過的是嬌寵的生活,不曾需要使力。魔利從小除了左手端碗、右手持筷吃飯,還有在浴室洗澡與穿衣以外,别的事都由旁人代勞。頭發是在她默背法語時,女傭為她梳紮的。洗頭發時在客廳擺上面盆和一隻宛如供奉八岐大蛇的酒壺般盛滿熱水的水桶,同樣由女傭為她洗發,她僅需朝前彎俯。魔利每天從女學校回來以後,必定走進裝有自來水管線的客廳,朝着小跑前來迎接的女傭吩咐一句‘洗臉的熱水’。上學和放學有人力車接送,遠足多半請假不去,連腿腳也鮮少勞動。魔利這般孱弱的體能,使得采買日用成了苦差事。隻要購物籃裡裝了一根稍大的白蘿蔔、兩三本舊書,以及五六顆洋蔥,她的手就快脫臼了,每走一丁目就得換手提籃。魔利不僅力氣小,皮膚似乎也不太厚,隻消多洗幾件衣服,指甲便會斷折剝落流血;若是沒穿襪套直接趿上木屐走路,不出一丁目便會皮開肉綻,露出紅肉來。除非木屐的夾帶用的是上等的天鵝絨,否則甭想悠哉惬意地赤足趿屐散步。”魔利就是她自己。

晚年獨自生活,毛衣被蟲子嗑出洞,她就在夜裡悄悄扔到河裡去了。除了講究飲食的高雅精緻,她不會打掃,不會生爐子。而對于做飯,也不過是買來精緻的半成品做簡單的加工而已。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森茉莉的書桌

她們都是童年幸福而成年困窘,有寫作天賦,能夠靠寫作養活自己。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無論中國還是日本,相對于相夫教子的賢妻良母,她們都太離經叛道。

張愛玲除了發展寫作才能不會做别的。雖然大紅過,但隻是昙花一現。是以經曆經濟沒有保障的時期後,她總缺乏安全感。她去世前一個月寫給知己邝文美的最後一封信還在談怎樣使存款保值。也是到了晚年,她重新浮出地表,在海峽兩岸大紅特紅。她去世後更是紅到極緻,靠研究張愛玲吃飯的人實在太多了。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身穿中式服裝的張愛玲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身着和服的森茉莉

森茉莉十六歲就結婚了,生了兩個兒子以後離婚。再婚也很快被休掉了。她開始靠父親的版稅生活,五十歲以後版稅截止,為了生存,她才開始正式寫作。而一寫就寫出了成就,她實在是遺傳了父親優秀的寫作基因。她說:“我雖然窮,但精神上是貴族。”她就是我們日常生活裡說的“窮講究”的人。

她們都天賦異禀,在小說裡精于世故,但在現實中都心智不夠成熟。

張愛玲遇人不淑,按照今天的說法,胡蘭成就是标準的渣男。但她竟然傻傻地尋到他逃難的溫州去,分手後還心甘情願把三十萬元稿費寄給他。這和她《傾城之戀》裡的精于算計的範柳原白流蘇截然不同。她不會讨好人,失去了在美國新聞處的工作。自傳體小說《小團圓》裡母親招待客人,讓她找一把椅子。她千辛萬苦笨笨地拖出一個沙發,發現所有人都以異樣的目光看她,而且椅子早就找好了。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張愛玲和第二任丈夫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森茉莉和第一任丈夫

而森茉莉呢,活到八十四歲,至死是少女。她穿少女裝,絲毫不在乎世人的眼光。她在葬禮上和長子相遇,最後兒子騙了她的積蓄蓋了房子。她以為她會和兒子、兒媳搬進去,實際上是兒子、兒媳和兒子的嶽母搬了進去,根本沒有她啥事兒。森茉莉去世後,人們才在她的日記裡發現,她每天去咖啡館不隻是去蹭暖氣寫作,而是暗戀鄰桌一個老人。她說:“即使沒有愛情,人生也可以是玫瑰色的。”

一個年至耄耋的老婦,心智永遠停留在十六歲,也沒有什麼不好的吧,至少她沒有妨礙到他人,并以這種看似任性的态度寫出了非同凡響的作品。為着不讓其他女子剝奪父親的愛,她把小說裡的戀人都寫成了男同。是以說,隻有天賦異禀才可能被允許守護這種不成熟的心智,以這種心智成就創作。而平庸的人就不可以。比如迷戀劉德華的那個影迷楊什麼娟,她不成熟的心智隻有令父親付出生命的代價。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晚年張愛玲

“日本張愛玲”森茉莉:至死是少女

晚年森茉莉

我的朋友千雅谷說,天才拔掉他們身上的刺,那就不是天才了。是以,至死是少女,就把所有精明都留給了創作。無論是張愛玲還是森茉莉,都在文學史上發出不朽的光芒。在這光芒的映照下,一定會有接續她們文脈的新星出現的吧。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