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28年前鲟郵票出現4種鲟,如今野外最多能見到兩種

作者:光明網

7月21日晚上,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and Natural Resources, IUCN)釋出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宣布白鲟滅絕,長江鲟(達氏鲟)野外滅絕。在1994年發行的珍稀魚類-鲟特種郵票中,一共出現過四種鲟類,白鲟和達氏鲟均在其中。

28年前鲟郵票出現4種鲟,如今野外最多能見到兩種

此次釋出的全球鲟魚再評估結果顯示,世界現存的26種鲟魚正全部面臨滅絕風險。經過仔細計算的評估結果表明,鲟魚在過去三代中的下降速度比以往預想的還要快。在IUCN物種紅色名錄中,鲟魚極危17種,瀕危3種,易危5種。

而在上一次釋出的紅色目錄中,全球鲟魚尚有27種,其中85%(23種)瀕臨滅絕,63%(17種)位列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紅色目錄最高等級,被列入“極危”。

報告同時指出,在全球範圍内,鲟魚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野生魚子醬和魚肉的非法貿易帶來了非法捕撈,不可持續的沙石開采破壞了它們的産卵場,以及栖息地喪失。

1、白鲟:被稱為“淡水魚之王”

“千斤臘子萬斤象。”這一漁民諺語,前者指中華鲟,後者則是白鲟。

1994年的珍稀魚類-鲟特種郵票中,一張是白鲟,其餘三張分别為中華鲟、達氏鲟和鳇。

白鲟的故事則更令人心酸。白鲟被譽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主要分布在長江水系。它和中華鲟一樣,距今已存在一億五千萬年,是中生代白垩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古代魚類之一。人們最後一次見到野外的活體白鲟是在2003年,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專家救助一條白鲟後,給其裝上超音波追蹤器并放流,但是因為水急灘險,半夜時分,追蹤船不慎觸礁,導緻跟丢白鲟。此後經過多次尋找,幾千公裡的追尋,始終未找到白鲟下落。

19年來,再也沒有人在現實中一睹這一古老生物的身影。

28年前鲟郵票出現4種鲟,如今野外最多能見到兩種

2、長江鲟:野外滅絕

本次紅色目錄提級的長江鲟,又被稱為達氏鲟,也是大陸特有物種。早在2020年,就有媒體報道,在2000年以後全江段均未發現自然繁殖的幼魚。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在長江上遊收集的野生個體僅存17尾,人工保種的野生個體數量極少,自然種群基本絕迹,物種極易滅絕。在早前一版的紅色目錄中被定為極度瀕危。

至少現在,我們無法在野外再覓得其蹤迹。比白鲟幸運的是,達氏鲟人工繁育研究工作進展順利。未來,人工繁育的達氏鲟将投放到天然水域,有望恢複其種群數量。在重慶萬州等地,就建有珍稀魚類馴養基地,科研人員的努力,也許有一天能幫助這些生靈回歸野外。

28年前鲟郵票出現4種鲟,如今野外最多能見到兩種

3、中華鲟:30多年來共放流700萬尾以上

長江旗艦物種中華鲟,近年來種群數量也在持續衰退,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華鲟物種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去年,包括中華鲟研究所在内的多個機構,30多年來共放流中華鲟700萬尾以上。

“目前,長江珍稀魚類保育中心連同配套建設的中華鲟精子群組織細胞儲存庫運作日趨良好。可以基本確定中華鲟不走白鳍豚滅絕的老路,物種永遠延續。”中華鲟研究所黨總支書記、副所長李志遠說。

28年前鲟郵票出現4種鲟,如今野外最多能見到兩種

4、鳇:水産部門曾以22萬元價格收購個體

本套郵票中的另一個主角鳇,又稱達氏鳇。國家二級野生保護動物,2010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極危名單。

鳇一次産卵能達數百萬顆。2018年,這種鳇在黑龍江水域剛剛捕撈上一小時,就被當地水産部門以22萬元的價格收購,用于繁育。

江蘇省環境監測中心近日聯合南京大學釋出的2020年底長江江蘇段魚類及其他水生動物多樣性調查監測結果顯示,長江江蘇段2020年累計發現魚類81種,較2018年增加11種,水生動物多樣性有所恢複。

2020年底的監測結果顯示,除了魚種增加,28個監測點中有8個點位檢出存在江豚,檢出率為28.6%。此外,還在長江南京段2個點位發現了達氏鳇。

也許在不久的将來,我們還能看到更多出現在郵票中的鲟類,重返野生江河。

28年前鲟郵票出現4種鲟,如今野外最多能見到兩種

新聞多一點》》》

滅絕和野外滅絕有什麼不同?

事實上,關于滅絕和野外滅絕的界定,ICUN一直很謹慎。根據其官網早前文章,已沒有合理理由質疑該物種最後一個個體已經死亡;當對該物種的全部曆史分布範圍内已知和/或預期的生境以适當的時間頻次(天、季節、年度)進行了全面徹底的調查,且調查在适當的時間尺度上超越該物種的生命周期和生命形态,仍未發現任何個體,則該物種被推定為“滅絕”。

同樣,紅色名錄對于“野外滅絕(EW)”,定義為:當一個物種僅僅被知通過人工繁育、圈養而生存,或作為歸化種群在其曆史分布範圍之外生存;當對該物種的全部曆史分布範圍内已知和/或預期的生境以适當的時間頻次(天、季節、年度)進行了全面徹底的調查,且調查在适當的時間尺度上超越該物種的生命周期和生命形态,仍未發現任何個體,則該物種被推定為“野外滅絕”。

紅色名錄對于推定物種為“滅絕(EX)”或“野外滅絕(EW)”十分慎重。對于有證據顯示可能已經滅絕或野外滅絕的極危(CR)物種,紅色名錄還制定了一份“可能滅絕”或“可能野外滅絕”的物種名單,但在依照規定标準和程式确認之前,這些物種還不能被列為“滅絕(EX)”或“野外滅絕(EW)”。

來源: 上遊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