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俄國飛地加裡甯格勒,原來叫東普魯士,是德國的龍興之地

作者:米君觀察局
俄國飛地加裡甯格勒,原來叫東普魯士,是德國的龍興之地

立陶宛鐵路公司6月17日通知加裡甯格勒州鐵路局,從18日開始禁止受歐盟制裁的貨物通過立陶宛領土運往加裡甯格勒。根據立方拟定的清單,禁止過境立陶宛的貨物主要包括煤炭、金屬、建築材料和先進技術産品,初步估計涉及加裡甯格勒與俄羅斯本土之間運輸貨物的40%至50%。

這意味着立陶宛封禁了加裡甯格勒到莫斯科的路徑。為什麼俄羅斯要通過立陶宛才能把物資送到本國國土加裡甯格勒呢?

01 加裡甯格勒本為德國的龍興之地

原來,加裡甯格勒州是俄羅斯的一塊飛地,北鄰波羅的海,被立陶宛和波蘭這兩個北約及歐盟成員國圈圍。這裡離俄羅斯有800公裡之遠,其跨境陸路運輸必須經由立陶宛或波蘭。

俄國飛地加裡甯格勒,原來叫東普魯士,是德國的龍興之地

而在二戰以前,這裡并不屬于俄羅斯,而是屬于德國。

加裡甯格勒最早叫做柯尼斯堡(東普魯士),由古普魯士人建造,這裡位于桑比亞半島南部,是歐洲的中心地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是以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後來這裡就成了普魯士的一部分。

1255年條頓騎士團的北方十字軍統治了這個地區。之後又成為普魯士公國和東普魯士的首都和首府。而普魯士這個名字,大家也是熟悉的,比如普法戰争就是普魯士發起的。德國大數學家高斯、哲學家康德和數學家哥德巴赫曾生活于此。

19世紀以前的德國是分裂的,有點像我們的春秋戰國時代,不統一。德國之内的小王國普魯士卻奮發圖強,并在871年統一德國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國。是以說普魯士有時也是德國近代精神、文化、秩序的代名詞。

用中國話來說,普魯士的柯尼斯堡就是德國人的“龍興之地”。

但是由于兩次世界大戰,德國都是策源地,是以當時人們對普魯士和德國都非常的痛恨。是以在決定二戰秩序後,德黑蘭會三巨頭會議上決定将普魯士的柯尼斯堡抹掉。

俄國飛地加裡甯格勒,原來叫東普魯士,是德國的龍興之地

三巨頭決定将西普魯士并入德國,但是取消掉普魯士的名稱(磨滅德國的尚武精神),而将東普魯士的大部分地區劃給波蘭。因為斯大析的堅持,是以當時蘇聯得到了柯尼斯堡附近的很大一塊地盤,也就是今天的加裡甯格勒州。在1949年的時候,為了紀念蘇聯的部長會議主席加裡甯,就把克林斯堡改為加裡甯格勒。

這就是加裡甯格勒的由來。

02 蘇聯的絕殺:滅掉當地種族,全換成俄國人

但不得不說,俄國人在殖民地這方面是個狠人。

英國殖民一般都是留其種族來使用,蘇聯則直接把當地民族直接清洗掉,然後全部移民進來。

根據1939年5月17日人口普查,柯尼斯堡擁有人口372164人。而在二戰期間,人口損耗嚴重。1945年4月9日,柯尼斯堡德軍司令奧托·拉施投降。此時,大約有12萬人幸存,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兒童和老人。留下來的德國人中,大部分在1949年前死于疾病、刑訊和饑餓。

1949年-1950年,最後幸存的2萬德國人被陸續驅趕出柯尼斯堡(加裡甯格勒)的德國人已完全被俄羅斯人取代,德語也被俄語取代。

俄國飛地加裡甯格勒,原來叫東普魯士,是德國的龍興之地

斯大林的政治老練程度,不服不行!

從此,這個地區再無德國人,徹底成了蘇聯人的土地。如此狠辣的手段,不得不服。(這也告訴我們,要占領一個地區,保持穩定最好的辦法,就是換成本國民族,一勞永逸。)

同時,這個地方就像一顆釘子一樣打入了歐洲,讓波蘭和歐洲其他國家感到很不爽。因為,波羅的海艦隊的總部在1950年代就位于加裡甯格勒。在冷戰時期,西歐國家面對這裡是非常地膽戰心驚。

是以說,歐洲人的不爽是非常明顯的。

03 立陶宛對俄國的不滿

事實上,立陶宛“悍然封鎖”加裡甯格勒,既有立俄雙方的曆史糾葛,又有當下恩怨。

一方面,立陶宛在近五百年裡,遭受俄羅斯侵略深重,民族和國家仇恨是無法消解的,是以,讓俄國不痛快,立陶宛非常願意去做。立陶宛願意積極推動美國在波羅的海國家設立永久性軍事基地,以威懾俄羅斯。

第二,立陶宛和俄羅斯的外交嘴仗很激烈。積極推動美國在波羅的海國家設立永久性軍事基地,以威懾俄羅斯。潛台詞是,立陶宛沒有獨立資格。這個話就非常有威脅性了,畢竟沙俄時代,立陶宛就被吞并了。

俄國飛地加裡甯格勒,原來叫東普魯士,是德國的龍興之地

結語:

加裡甯格勒曾經是德國領土,但德國法西斯侵略全世界,是以作為處罰,蘇聯占領了這裡。這是強者為尊、弱肉強食的結果。這點大陸是有必要學習和思考的。但是,沙俄在曆史上侵略成性,導緻周邊國家衆叛親離,也是值得反思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