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标志性Dior廓形VS傳統馬面裙,是原創設計還是“文化挪用”?

作者:五族實業集團

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故稱“華夏”。

7月15日,網友發文質疑迪奧釋出的一款半身裙,疑似抄襲中國古代的馬面裙,随後網友發現迪奧官方默默在中國下架了該産品,在國外市場依舊流通,目前,官方對此事沒有做出任何回應。

标志性Dior廓形VS傳統馬面裙,是原創設計還是“文化挪用”?

如果隻是進行改良設計倒也沒什麼,可據此前迪奧官網截圖顯示,“這款半裙采用标志性的迪奧廓形,是一款全新的優雅時尚單品。”

标志性Dior廓形VS傳統馬面裙,是原創設計還是“文化挪用”?

人們憤怒的點在于迪奧閉口不談服裝的靈感元素是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的,卻說是自己的全新設計。并且,不能因為馬面裙沒有知識産權,也不是非物質文化遺産,就“随意拿來”使用,或者說“文化挪用”,這種行為無異于“抄襲”。

那這馬面裙究竟有什麼來曆呢?

在《中國服飾通史》中,對馬面裙有以下描述:“兩側有折,裙門和裙背加紋飾,上有裙腰與系帶。”

标志性Dior廓形VS傳統馬面裙,是原創設計還是“文化挪用”?

關于”馬面”一詞最早出現在《明宮史》中,“曳撒,其制後襟不斷,而兩旁有擺,前襟兩截,而下有馬面褶,往兩旁起。”

馬面裙在明朝十分的流行,上至皇後,下至黎明百姓都有穿着。隻不過根據階級和場合的不同,馬面裙的材質,紋樣,及顔色也有相應的差別。

相傳馬面裙起源于契丹,傳統的漢服裙子隻有後面一個裙門,無法騎馬,遊牧民族由于要騎馬,是以要開四個裙門,前後友善搭在馬上,左右友善岔開腿,裙門之間互相疊壓又不至于令裙子開的太大,露出腿來,是一種十分實用的服飾。契丹人常常将這種裙子穿在袍子之内。馬面裙曆經遼朝,到元明清十分流行,并且一直延續至民國。

标志性Dior廓形VS傳統馬面裙,是原創設計還是“文化挪用”?

迪奧半身裙,前後開口,其褶皺版型與馬面裙基本一緻,動态展示也明顯有馬面裙的特征。

雖說馬面裙版型,誰都可以借鑒,但迪奧把抄襲款說成“标志性”、“全新”,有點強取豪奪的意味。

畢竟抄襲是商業問題,但文化挪用是文化歸屬問題。

中華文化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通過借鑒中華文化來豐富人類美好生活應該支援。

标志性Dior廓形VS傳統馬面裙,是原創設計還是“文化挪用”?

畢加索說過:“我最不懂,就是你們中國人為什麼要跑到巴黎學藝術?不是說巴黎沒有藝術,整個的西方,白種人都沒有藝術,這個世界上談到藝術,第一是你們中國人有藝術,其次是日本的藝術,當然,日本的藝術也是來源于你們中國。”

如果今天我們對馬面裙事件不以為然,輕輕放過,誰能保證今後的秀場上不會再出現千千萬萬未署名的“大衫”、“霞帔”、“襦裙”等等新品呢?

希望在未來,可以有越來越多的國人驕傲于自家上下五千年的文化本源,感受到他們的魅力。而不是讓他國潛移默化,溫水煮青蛙般地搬空我們的文化。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