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上南下?氣候變化迫使大量野生動物遷往兩極,這将是生态災難

作者:狸貓之一的動物圈

預見了但太超前

1998年7月,生物學家Lesley Hughes在麥考瑞大學的報告廳與來自世界各地的700名學者會面,她将提出一個重磅炸彈:結合大量長期的資料集分析表明,一些野生物種已經對氣候異常做出了反應,它們開始向兩極遷移,顯然寒冷比高溫容易适應得多。

北上南下?氣候變化迫使大量野生動物遷往兩極,這将是生态災難

目前,隻有個别物種轉移栖息地的例子。然而,這些反應會不可避免地會發展成連鎖效應,越來越多地影響生物群落的組成和結構。如果動物栖息地改變,意味着很多動物學家之前的研究都将被推翻部分,轉而研究這些動物在新栖息地的行為,但這些動物還可能繼續更改居住地。

當時,科學界流行的觀念是物種的平衡或多或少地保持穩定,并且這種情況将持續多年,因為每個物種都有它的祖先領地,是以設立自然保護區被認為是比較合理有效的保護動物的措施。

但氣候變化,逼迫動物們開始遷徙,這意味着即使是國家公園也将無法再發揮作用,因為大多數物種可能不得不搬出保護區才能留在氣候宜居區。

北上南下?氣候變化迫使大量野生動物遷往兩極,這将是生态災難

會議結束後,盡管現場響起了友好的掌聲,但Lesley Hughes從大家的反應可以知道,多大數人都不認可她的理論。

不斷被證明

新的理論确實不可能被全盤接受,它們一般都需要更多論據才能紮根。但Lesley Hughes确實成功預示了一個新研究領域。從那時起,一大批生物學家受到其影響,開始分析了各種動植物栖息地的變化。

北上南下?氣候變化迫使大量野生動物遷往兩極,這将是生态災難

二十多年後的現今,少數動物遷徙的案例從數百例變成了數萬例。世界各地的科學家都證明,各地的物種,從大象到海洋中的微小矽藻,都在向兩極流動。陸地生物平均每十年後退16千米,而海洋生物則遷移多達72千米。地球表面的生命正以每天4米的速度遠離赤道,在北半球向北移動,在南半球向南移動。在海洋中,這相當于每天20米的距離。

最令人驚訝的是,科學家在每一個大陸和每一片海洋都見證了這一點。

氣候記者卡米爾·帕爾馬桑一開始完全不認同這個觀點,他甚至撰寫了一篇文章,說到:“地球上沒有一個區域沒有發生這種情況,也沒有任何生物群受到影響。”

但2012年,他偶然發現了一項證據确鑿的研究,其中提到随着北海變暖,鳕魚正在向北遷徙。他突然意識到,如果鳕魚正在遷移到較冷的水域,那麼其他魚類肯定也會這樣做嗎?如果陸地動物也有呢?如果所有物種都在移動怎麼辦?

北上南下?氣候變化迫使大量野生動物遷往兩極,這将是生态災難

卡米爾·帕爾馬桑于是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開始深入調查,他篩選了數百項科學研究,撰寫了《氣候變化如何将物種推向地球盡頭》一書,從一個質疑者徹底變成了Lesley Hughes的擁趸。

巨大的影響

全球範圍内發生物種的大規模重新配置設定,勢必會對人類和環境産生巨大的影響,這可能是幾萬年以來,地球發生的最大變化,沒人知道最終會發生什麼,科學家們也一樣。

很多科學家們都認為:世界各國應該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以盡可能限制氣候變化,并通過建立新的自然保護區和幫助遷徙物種來減輕對動植物世界的嚴重打擊,為它們提供更多空間或支援他們在能夠生存的地方定居。

但可惜的是,目前并沒有任何手段和措施來幫助這些觀點的實作。

一場毫無疑問的生态災難,正在潛移默化的發生中。

北上南下?氣候變化迫使大量野生動物遷往兩極,這将是生态災難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