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瑪麗蓮·夢露為何而死?

作者:南方周末
瑪麗蓮·夢露為何而死?

1954年10月,瑪麗蓮·夢露剛剛宣布準備和丈夫狄馬喬離婚,二人驅車離開住所。 (視覺中國/圖)

在好萊塢巨星瑪麗蓮·夢露不幸逝世六十年之際,Netflix播出了紀錄片《瑪麗蓮·夢露之謎:首次現世的錄音》,由女導演愛瑪·庫珀執導。夢露去世時年僅36歲,她去世後,衍生出的陰謀和謠言甚嚣塵上,大衆不再聚焦于她的才華和才智。愛爾蘭記者安東尼·薩默斯于1980年代寫作了非虛構作品《女神:瑪麗蓮·夢露的隐秘生活》,全片以他所進行的大量調查采訪錄音為藍本,薩默斯本人也在片中出鏡。

多達650盤的錄音錄音帶此前從未公布過,這些聲音來自于夢露的生前摯友、心理醫生、身邊人,以及調查夢露案的FBI進階探員、私家偵探,共同拼貼出這位傳奇巨星去世前的最後兩年、兩個月、一周和去世當天的場景。

紀錄片上線後,各大影迷網站的評分普遍走低,許多人是沖着發掘新料去的,期待這部紀錄片像很多犯罪片一樣,能在最後實作劇情反轉,諸如夢露不是死于服藥過量,而是死于謀殺,或者另有隐情。《紐約時報》影評也不無揶揄地說:“如果你将一部電影起名為《瑪麗蓮·夢露之謎:首次現世的錄音》,你的任務至少是提供一些值得一聽的内容……但大多數情況下,這部電影隻是對既定事實和關于夢露生活廣為流傳的謠言進行了平庸的重演。”

的确,如果沖着挖掘新料、期待反轉而去,這部紀錄片大概會令觀衆失望。在一個不再産出巨星的時代,去看一個“過時”的、“國家畫報女郎”一樣的存在,有什麼意義?但如果放下獵奇心态,這部紀錄片在将女神還原成“人”的努力上可圈可點,它生動、清晰地勾勒出夢露短暫、輝煌又充滿悲劇性的一生,一個被寄養過10個家庭、在孤兒院度過四年、9歲就遭遇過性侵的“孤兒”——她更願意稱自己為“流浪者”。正如一位豆瓣網友評論,這部紀錄片“不在于歸納出一個足夠服衆的結論,而是重新去回溯那個年代,男性為主導的行業操弄,危險的大衆意識”。夢露的悲劇,或許也是時代的悲劇。

“她确實有過創傷,這影響了她為人處世的關系,但她沒有以受害者自居。她非常努力……她時而表現出脆弱、時而隐藏它的方式是如此動人。我們現在知道,女性可以發出自己的聲音,可以展現出強大的影響力,但在那個時代,很少有女性像瑪麗蓮那樣,勇于自由地探索自己。”庫珀在接受《衛報》采訪時說道。

“她想拿回主導權,想被尊重”

薩默斯是記者,也是一位名人傳記作家,著有關于尼克松的《權力的傲慢》、關于肯尼迪的《解雇一位沙皇:肯尼迪的陰謀》,他寫作的關于美國傳奇白人爵士歌王弗蘭克·辛納屈的非虛構作品《辛納屈:人生與第十一天》,讓他獲得了普利策獎。薩默斯對瑪麗蓮·夢露的研究是從1982年開始的,那時夢露已經逝世二十年。

二十年來,關于夢露死因的讨論從未停歇過。這一年,洛杉矶地方檢察院重新開機了夢露案,聲稱要對夢露自殺還是他殺進行重新調查,這條消息轟動美國,一位英國的進階編輯注意到了這條新聞,他緻電薩默斯,覺得薩默斯可以在這個節點上深入調查,幫助大衆找到真相。由此,薩默斯開啟了長達三年的調查征途。

紀錄片開場,通過曆史影像将觀衆拉回到1946年的好萊塢,星光大道上走着耀眼的明星,主持人語調激昂地說着:“好萊塢,一個充斥着燈光與誘惑的紙醉金迷之地,一個光鮮亮麗、令人神往的神話般的王國。”夢露的聲音響起:“當我6歲時,我就經常去電影院看電影,演的内容不重要,隻要出現在大銀幕上的東西我都喜歡。雖然我對電影一竅不通,但是我渴望去了解。”

1950年代的好萊塢,經紀人權力極大。好萊塢知名經紀人埃爾·羅森不無得意地回憶過,那時“所有選角導演都有一本黑名冊,把可以上床的女孩寫在名冊上。時代變了,現在錢最重要,以前是性——女孩們從天涯海角而來,等待着改變命運的電話”。

羅曼諾夫會所是當時知名的夜店,有“經紀人聖地”之稱。格洛麗亞·羅曼諾夫是會所老闆娘,她接受薩默斯采訪時回憶,瑪麗蓮·夢露和許多渴望出名的年輕女孩一樣,經常光顧羅曼諾夫尋找機會——那個黃金年代,很多有權勢的經紀人出沒羅曼諾夫,其中包括20世紀福克斯的總裁約瑟夫·申克和好萊塢當時最有影響力的經紀人之一約翰尼·海德。

通過結識約瑟夫·申克,夢露拿到了20世紀福克斯的合同。但是20世紀福克斯最初給夢露安排的大多都是性感的、賣弄風情的爛片,他們隻把夢露當成花瓶,沒有真正發掘她的表演潛質。喜歡電影的夢露自然無法接受這種安排,她開始拒絕參演這類影片,并前往紐約參加表演教育訓練班,提高自身演技。

更重要的是約翰尼·海德。海德非常癡迷于夢露,那時他53歲,比夢露大30歲。海德于1950年12月突發心髒病逝世,在他生命的最後18個月裡,他一直傾其所有為夢露的演藝事業奔波。

在海德的力薦下,夢露認識了好萊塢知名導演約翰·休斯頓。休斯頓接受薩默斯采訪時,回憶起在米高梅初見夢露時的印象,“有朝氣”“非常有魅力”“非常膽小害羞”。那時休斯頓正在籌拍犯罪片《夜闌人未靜》,他将劇本給了夢露,讓她試演片中一個生活安逸、金發碧眼的女郎安吉拉。兩天後,夢露回來了,她念了安吉拉的台詞。“念得很出色,非常好,她就是安吉拉的最佳人選。她會将自己的親身經曆直接融入到角色中,深入自己的内心,找出一些東西。這點是獨一無二的,她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女性的特質。”休斯頓說。

1953年,對27歲的夢露來說是改變命運的一年。這一年,她接連參演了三部制作精良的電影《尼亞加拉》《紳士愛美人》和《願嫁金龜婿》,吸引了大批粉絲,她迅速成為大受歡迎的女明星,事業攀升到了新高度。《尼亞加拉》的宣傳片甚至直白誇張地宣稱:“尼亞加拉大瀑布和瑪麗蓮·夢露,是世界上最激動人心的兩件事物”。“瑪麗蓮身上一直有種能深深打動人心的東西,她現在成了這個國家的性感标志。”休斯頓也評價道。

《美國流行文化指南》這樣寫道:“作為美國流行文化的一個标志,夢露在流行程度上鮮有對手,僅有的幾個包括埃爾維斯·普雷斯利(貓王)和米老鼠……從來沒有哪個明星曾激發過如此廣泛的情感——從情欲到憐憫,從羨慕到悔恨。”

成名後,夢露很快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制片公司,這在當時是了不得的舉動。在美國,女明星自己建立制片公司,夢露之前是沒有先例的。而且夢露比同期出道的女明星更努力。《紳士愛美人》的另一位女主角,也是夢露當時的朋友簡·拉塞爾後來向薩默斯回憶,夢露每天拍完一天的戲,晚上還會擠出時間去找表演指導學習,磨練演技,“我們當時都累得隻想躺下不動”。

“她一直在利用規則為自己争取權利,她想拿回主導權,想被尊重。”薩默斯觀察。

“我從來都不習慣快樂”

瑪麗蓮·夢露聲名鵲起,逐漸成為“美國夢”的代言人,但與此同時,她的精神世界卻在一步步崩塌。

紀錄片下半段,在調查夢露去世之謎時,薩默斯找到了一個關鍵人物——心理醫生拉爾夫·格林森。1980年代,格林森醫生早已去世,他的遺孀、女兒和兒子還健在。夢露去世前的最後兩年,格林森醫生一家一直陪在她身邊,給她治病,做她的朋友。

格林森的女兒瓊給薩默斯看了很多父親手寫的信件,在信裡,格林森認為夢露“有妄想症傾向,但不是精神分裂,她的疑似妄想症反應更像受虐症”,醫生認為這是過去被抛棄的孤兒經曆引發的。夢露向格林森一家開誠布公,講述了她不幸的童年:她是私生女,父親身份不詳,童年被寄養過10個家庭,又在孤兒院待了兩年;其後,跟生母共同生活一年,生母槍殺鄰居入獄,她換了監護人,直到監護人被送去精神病院,她再次回到孤兒院;9歲那年,在一家寄養家庭,夢露還遭遇了性侵。“我在瑪麗蓮身上看到了一個被剝奪了童年的女人。”格林森醫生在信中寫道。

格林森的妻子記得,夢露經常會在他們面前流露悲觀的情緒,她總說,“沒人喜歡我”“我做的一切都毫無意義”“我沒有朋友,我是流浪兒”。

在一段夢露接受采訪的錄音中,夢露說道:“我被送進孤兒院的時候,他們拉着我,我不停地哭着喊着,我不是孤兒。隻要有女人來看我,我就會說,是媽媽;如果是男人來看我,我就說是爸爸。”

成年後的夢露渴望愛情,但每次她都失望而歸。紀錄片中隐去了她成年前的一段失敗婚姻和流産的孩子。25歲之後,夢露跟名人的戀愛故事,成了大衆、媒體追逐的熱點。

1954年,電影事業如日中天的夢露與棒球明星狄馬喬結婚,轟動全美。報紙上連篇累牍地刊登着他們的桃色新聞,稱“這位主演了《如何嫁給百萬富翁》的女孩,成功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嫁給棒球英雄”。

但這段婚姻隻維持了短短9個月就宣告結束。著名導演比利·懷爾德在接受薩默斯采訪時,回憶他拍攝《七年之癢》時的場景。這部電影裡,夢露留給了世人最經典的一幕銀幕形象——地鐵口的風吹起她的裙角,她又羞又慌地蓋住裙擺。懷爾德記得,為了拍那個場景,最開始他安排了5個從業人員在現場,到後來聚集了上萬人圍觀,大家都跑來想一窺夢露的裙底。後來夢露貼身的造型師回憶,狄馬喬也在現場,目睹了那個場面後,非常生氣,感覺自己的妻子在出醜。回到酒店,他毆打了妻子一頓。這樣的暴力場面在他與夢露短暫的婚姻生活中經常出現。

1955年,離婚不久的夢露遇到了美國著名的劇作家亞瑟·米勒,那年夢露29歲,米勒40歲,兩個人展開了一段轟轟烈烈的戀愛。次年6月,兩人秘密舉行了一場低調的婚禮。夢露制片公司的合夥人米爾頓·格林參加了她的婚禮,他後來向薩默斯回憶,夢露的婚戒上刻着“現在即永恒”,她在其中一張婚禮照片的背面寫道:希望、希望、希望。和米勒四年多的婚姻也許是夢露一生中最快樂的一段時間,她快樂的時候不多,她曾經說過:“我從來都不習慣快樂,那不是我賴以生存的東西。”

夢露後來向格林透露,如果在演員和孩子之間做一個選擇的話,她會毫不猶豫選擇孩子,她還告訴格林,拍完《王子與舞女》,她就會息影,全心全意過家庭生活。可現實再次背叛了她。在接連兩次懷孕并最終流産後,米勒在1961年1月跟夢露解除了婚約。他公開表示對夢露很失望,“我娶了一個和我前妻一樣有缺陷的女人。”

導演約翰·休斯頓最後一次見到夢露,是在1960年《亂點鴛鴦譜》的拍攝現場。他驚訝于僅僅過了幾年,夢露當初的朝氣已經蕩然無存,而且在拍攝現場狀況頻出,去片場總是遲到,有時候會遲到一上午,有時候根本不在狀态。那時候夢露的精神狀況每況愈下,她大量服用興奮劑、安非他命、鎮定劑、巴比妥類藥物,最緻命的還有安眠藥。休斯頓氣憤地對米勒說,如果繼續任由夢露這樣,不出三年,她就會進精神病院或者沒命。

紀錄片中出現了夢露在1961年的一段影像。看上去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又一個明星被粉絲、媒體包圍的現場。跟米勒離婚後,她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在公衆面前露面了。媒體聽到了風聲,在她現身的地方圍追堵截,拼命問她過得怎麼樣,她打起精神,連連說“我很好”。其實,夢露那時已經在精神病診所待了四天。

“我們失去她了”

在生命的最後一年,夢露經常去的地方不是片場,而是格林森醫生的家。格林森的女兒瓊向薩默斯回憶,夢露視他們為家人,有一天,她快樂地向瓊透露,她有新男友了。“我不能說得更多,他是一個非常有權勢的人,大家都叫他将軍。”夢露告訴瓊。“将軍”,是内部人士對時任美國司法部長、第35任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的弟弟羅伯特·肯尼迪的稱呼。

關于夢露和肯尼迪兄弟之間的關系,美國民間早有各種猜測,而肯尼迪兄弟開放的私生活在美國更是公開的秘密。著名記者、美國新新聞主義創始者蓋伊·特立斯在他的非虛構作品《鄰人之妻》中就對此有過露骨描述,特立斯特别提到,《時代》周刊駐華盛頓記者休·西德尼曾經寫過一篇白宮内放蕩主義盛行的文章,這篇文章後來被禁止發表,隻成了交給紐約編輯的機密備忘錄。在備忘錄中,西德尼寫道,“肯尼迪政府驕奢淫蕩的作風有時讓人想起古羅馬的享樂主義,這也給他的報道工作造成了困難,因為一到晚上或周末,他們好像就忙着在華盛頓或别的地方參加社交活動,連影子也見不着。”

紀錄片中,為了更進一步接近真相,薩默斯遍訪各路人士。演員迪恩·馬丁的妻子珍妮·馬丁接受了采訪。他們夫婦倆經常參加“鼠黨”(由一群美國電影演員形成的非正式團體)成員彼得·勞福德設在加州馬裡布海濱别墅家中的狂歡派對,肯尼迪兄弟倆也是其中的座上賓,經常在勞福德夫婦家過夜的明星裡,還有夢露。珍妮·馬丁在采訪中透露,“彼得很明顯就是肯尼迪兄弟的皮條客,他們會在大庭廣衆之下做那種事,而他們的妻子可能就在隔壁。兩兄弟共用一個瑪麗蓮·夢露。”

薩默斯對珍妮·馬丁的話半信半疑,直到他找到了一位叫弗雷德·奧塔什的私家偵探和他的手下約翰·丹諾夫。奧塔什受雇于時任美國卡車工會主席吉米·霍法,此人與約翰·肯尼迪是死對頭,他決意要挖出肯尼迪的黑料,給肯尼迪兄弟塑造一個卑劣的形象,于是,他雇來奧塔什,這位私家偵探分别在勞福德和夢露的家中裝了四個竊聽器,此後,丹諾夫開始監聽夢露和肯尼迪之間的通話。丹諾夫的講述也出現在紀錄片中,他對薩默斯回憶:“總統喊,瑪麗蓮,瑪麗蓮,瑪麗蓮叫總統。我們錄下了很多瑪麗蓮和總統做愛的聲音,他抱着她說了會兒話,就把她的衣服脫光了。”夢露的朋友、造型師亨利·羅斯菲爾德回憶,在夢露死前一兩個月,她還公開給總統唱歌慶生,在那段影像資料裡,夢露超級興奮,眼神中透着崇拜,“她想的是,我獻身的可是美國總統。”

夢露極少在朋友間談論她和肯尼迪兄弟的事,直到她去世前一個月。好友亞瑟·詹姆斯向薩默斯回憶,在夢露去世前一個月,她邀好友們共度周末,在那次聚會上,夢露說出了她和肯尼迪兄弟之間的事。“本來大家可以八卦一下,但是她很受傷,因為她被肯尼迪兄弟抛棄了,被告知永遠不要打電話或者再聯系,她非常傷心。”詹姆斯說。

“她生命的最後階段,由此開始,最後一個月,她幾乎是自暴自棄,酗酒、吃安眠藥。”紀錄片裡,薩默斯旁白道。

1962年8月5日,年僅36歲的夢露死在了自己家中。警方趕到時,她赤身癱在床上,旁邊是安眠藥,沒有留下任何遺言。後來警方判定,死因是服藥過量。

夢露的管家默裡夫人是首先發現夢露去世并報警的人。當時她的說法是,夢露晚上8點鎖上房門,但到淩晨3點,屋裡燈還亮着。因為擔心,默裡給心理醫生格林森打了電話,格林森起床開車到2.4公裡外的夢露家,破窗而入,看到夢露癱在床上,格林森對默裡說:“我們失去她了。”淩晨4:25,警方接到了報警。

時隔二十年,薩默斯找到了夢露當時的經紀人亞瑟·雅各布斯的遺孀娜塔麗·雅各布斯。娜塔麗親口告訴薩默斯,“我丈夫教默裡夫人說了謊,捏造了事實。”事發當晚,夫妻倆正在露天劇場看演出,晚上10點左右,一群黑衣人在劇院中找到了他們,讓他們火速趕往夢露家。

晚上11點左右,雅各布斯夫妻倆到達夢露家。那時夢露還一息尚存,一輛救護車趕來,至少七個救護車随車人員證明,夢露被送去聖莫尼卡急救中心時還活着,隻是昏迷。夢露去世兩年後,格林森醫生接受記者約翰·夏洛克采訪,提到了一個接近真相的版本:“夢露死在了路上,救護車把她的屍體送了回來。”

到底誰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一直以來,各路人士對這個話題諱莫如深。後來,薩默斯的一位美國同行向他暗示:“去搞清楚,那個周末,羅伯特·肯尼迪在哪裡?”

竊聽者之一裡德·威爾遜接受了薩默斯采訪,回憶了他監聽到的事發當天下午的錄音。那天下午,在夢露家出現的人,就是羅伯特·肯尼迪。“兩人吵得很激烈,她說我感覺自己像是賣肉的妓女;她一直在大喊大叫,說要給羅伯特的哥哥,給約翰和白宮打電話,抱怨連天。她一直很喜歡羅伯特,但她終于發現自己被玩弄了,這導緻她走向了末路。”威爾遜說。

夢露死亡之謎,在紀錄片尾聲沒有發生反轉,洛杉矶地方檢察官1982年重新開機夢露案調查後蓋棺定論,認定夢露死于自殺。但是夢露悲劇的一生,她的人生故事和最後階段,卻不能在官方結論中得到展現。

夢露生前接受的最後采訪,是《生活》雜志的封面報道。她其中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此時此刻我想說,名氣是靠不住的,它會帶來名聲,但它也有缺點,我深有體會。名氣,我有過你,再見!”

南方周末記者 李邑蘭 南方周末實習生 王卓穎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