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作者:迪拜人

資本原始積累是主要通過暴力使直接生産者與生産資料相分離,由此使貨币财富迅速集中于少數人手中的曆史過程。

—— 馬克思

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一直有一個喜聞樂見的主題,那就是 —— “迪拜土豪”。隻要一提到迪拜,土豪兩個字簡直就能自動關聯出來,可以說早已深入人心。但凡隻要在迪拜生活過的人,回國最常被問起的就是 —— 你那很有錢吧?你收入很高吧?雲雲……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然而,通過社交媒體的渲染,似乎誰都能說上幾句真真假假的“土豪事迹”,但對于土豪究竟是怎麼成為土豪的?土豪究竟是不是土豪?土豪的錢都哪裡來的?大多數人總還是不明不白,不清不楚,任由自媒體們帶了節奏。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在網絡上被宣傳過無數次的迪拜超跑警車。其實迪拜很喜歡“土豪”這個标簽,并不斷地在迎合這個人設。

So,作為一個曾在迪拜全是local的教育機關奮鬥(摸魚)過的中國人,今天我就來揭開迪拜土豪背後的神秘面紗,讓我們深度八一八,這些local們的“炫富資本”究竟從何而來?

“土豪”收入來源一

工資收入

真沒有大家想象中的高

關于阿聯酋本地人工資這事,我其實是有發言權的。因為根據學費繳納的流程,不少本地人的檔案中都會夾有機關開的工資證明,作為一個八卦的小女生,我自然都會偷瞄一眼。

鑒于都是往事,無法做到與時俱進,同時考慮到不能洩露個人隐私,我在此就不便說出具體數字了。但是可以通過比例的對比來說明個大概。

首先,除了個别擁有家族産業的除外,其他本地人大多喜歡在政府部門以及大型國企(比如:ENOC / DP WORLD等)工作,并以當公務員和進國企為榮。(是不是感覺這個橋段很熟悉?)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國内的考公務員大軍

畢竟這些機關基本是鐵飯碗,收入不錯且相對比較輕松,比在外面和那些便宜、賣力又機靈的外國人競争要舒服得多。

其中在政府部門上班,單就工資收入來說,底層員工的收入就是個“中不溜”,至少可以說沒有外界想象中的那麼高。

如果把在迪拜的普通中國職員的一般收入(普通指的是字面上的普通,一般指的是字面上的一般)作為一個基準1s的話,那麼政府部門裡一些相對較辛苦,加班較多的崗位,比如迪拜低層警官的收入大概就是1.6s。而一些較為輕松的崗位,如迪拜圖書館員的收入大概是1.4s左右。而更為輕松的,通常由本地女性從事的如各政府部門前台接待之類的收入,大概僅為1.2s甚至1s(當然咯,雖然同樣是前台,本地人的薪水可比什麼印度菲律賓女前台要高多了)。

但需要注意的是,你在A地賺錢全部花在A地,和在A地賺錢70%彙到B地花,有着本質的差別,言下之意就是 —— 在消費上,本地人的“剛需”項會明顯多于外國人。

想到這裡,是不是覺得就這點錢,摸魚情有可原?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另一方面,确實,在政府機關,升官就會發财。但是和我們國家的同類機關一樣,在當地升官同樣需要天時地利人和等各種要素,此處不予展開。隻是希望大家了解,阿聯酋和中國在某些方面其實有許多相似之處。

如果是在大型國企上班的,那工資會比在政府部門的要高出不少,根據專業程度可以達到3-4s。但即使如此,也遠遠達不到大多人了解的“土豪”的狀态。而且在國企工作,會比當公務員及事業機關職員要辛苦很多。這裡面其中還有不少是“二類本地人”,就是隻有護照沒有身份證,或者拿科摩羅護照的本地人,雖然都叫Local,但社會地位還是要遜一點。

“土豪”收入來源二

保人收入

曾經擁有過的年度“福利”

根據2020年第16号内閣決議,自2020年12月1日起,部分行業在阿聯酋經營業務将不再需要阿聯酋國民作為保人,允許外籍投資者在特定行業對公司擁有100%的所有權。

這象征着阿聯酋的“保人”制度将成為曆史。但在此之前,保人确實是許多當地人的收入來源之一。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網圖

雖然保人制度并非阿聯酋的發明,但不可否認的是,延續多年的保人制度是一項給當地人的額外福利。但即便是在保人制如火如荼的年代,能靠一年一計的“保費”發大财的,至少我是沒聽說過。由于保人制度在當地已經有非常成熟的運作機制,早已形成了約定俗成的“市場價”,一般很難獅子大開口(除非你的保人真的很牛或你真的被坑了)。

現今保人制度取消後,這項福利也就幾乎不複存在了。不過,即使是保人制度還存在的年代,保費也并不是當地人的主要财源。

“土豪”收入來源三

福利收入

參差不齊,不是誰都能撈着

我之前也在其他文章裡說過 —— 本地人分好多種。同樣叫做Local,但待遇上拉斯海馬戶口和阿布阿紮比戶口之間有着天壤之别。如果有本地人告訴你:他爸家在拉斯海馬,他媽家在阿布紮比,你基本可以判斷 —— 他爸肯定長得很帥。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網圖

即使同為迪拜本地人,根據不同的出身,也有地位上的高下之分。個中的差別大緻相當于“條條大路通羅馬”和“有人出生在羅馬”的差別。

本地人最主要的福利是(公立)醫療和(公立)教育,但問題是,這兩個點恰恰是他們的薄弱項。想必幾乎沒有華人會送小孩去這邊的公立學校讀書,也相信很少有華人會優先選擇公立醫院看病。

然而根據本地人戶口或地位類型的不同,确實“有的”本地人可以去德國治病,費用還能由阿聯酋駐德國大使館買單,确實“有的”本地人會送孩子去讀阿聯酋昂貴的私立學校,或送去西方留學,費用同樣由阿聯酋駐當地大使館買單,确實“有的”本地人不工作天天在家看電視政府也會發錢供着……但問題是這個“有的本地人”占比絕不會超過30%。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網圖

另外還有一些給本地人的特殊福利,如各種補貼、分房分地什麼的,是需要本地人滿足足夠“窮”的條件才能領取的。不過這個窮和我們正常意義的窮還不一樣,之前阿聯酋政府有公示過,定性家庭收入低于2.5萬迪拉姆(約5萬人民币)的本地人屬于低收入人群。這個水準要是放在國内早就已經中産奔小康了。

我們不能否認确實“有的本地人”有着更好的福利和更不錯的收入,但其實大部分本地人隻能說不窮,并不能和大家心中的“土豪”挂上鈎,甚至也常常為錢所困。

說來諷刺,聽過的本地人的不少悲慘愛情故事大多是圍繞房子展開的,常見于男方造不起房子(注意,本地人福利中常出現的是送地這一項,一般不會直接送房子),女方則一定要求有獨立婚房才嫁,最終隻能忍痛分手,女方另嫁他人的戲碼。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曾有本地女生是以在我辦公室哭得稀裡嘩啦,哭完了眼睛紅紅地問我:

“小女生,在你們中國也像這樣的嗎?”

“嗯,也是這樣的。” 我安慰她說(實話)

“土豪”收入來源四

創業收入

這才是真土豪的主要财源

親測本地人中收入高到離譜的那一波,大多是創業大軍的一員。但創業這個事兒嘛,和全世界衆多創業者們一樣,向來生意都是七虧二平一賺,那個“一”除了自身天賦異禀,以及家庭本身的實力之外,也需要付出異于其他本地人的辛苦。

其實很多本地人無論男女,會在本職工作之外,自己再經營或投資一個或多個公司。總的來說除家族企業之外,本地男的喜歡開租車行,汽修店,貿易公司等。本地女的則喜歡開美發店,美容院美甲店,首飾店等。此外輕食餐廳、咖啡館則是當地青年男女都青睐的創業對象。

此處值得玩味的是當地政府的态度。與對公務員創業采取“嚴令禁止”态度的中國不同,當地政府對于政府部門的本地從業人員(包括我們概念中的公務員和事業機關從業人員)創業始終采取鼓勵态度。最近甚至允許本地人公務員休假一年用來創業,期間還可以留職拿半薪。可以感受到阿聯酋政府為了趕“孩子們”出去自力更生少吃皇糧有多煞費苦心。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即便如此,大部分當地人依然會“自覺”使用“外插花”的方式經營他們的企業。和當保人不同,自己的公司他們都會傾注一些精力進去。平時他們上班時,會招一些外勞在他不在時負責公司業務,等他們有空(or摸魚)的時候,他們則會去自己的公司裡轉轉,也有本地人上班時間依然關注着自己公司的情況。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網圖

換句話說,對不少本地人來說,開自己的公司才是他們的“專職”,打工反而是一份“兼職”。雖然也有部分本地人全職創業,但真的不多,畢竟大部分本地人都不能保證自己就是那個賺錢的“一”。

關于本地人的創業收入,這個得根據公司的經營狀況而定,對于那種做的好的,前文提到的各種收入那隻能算是一個零頭了。由于阿聯酋本地人很少有守财存錢的習慣,那些幸運的“一”所獲得的正大光明的“創業财富”便成為他們炫富的“原始積累”。本地人的财富階層也主要根據這筆錢來決定。

換句話說,如果一個本地人每個月隻有死工資,那混得再好也頂多是本地人中的一個中産,隻有自家有産業,産業夠雄厚的,才配得起“土豪”二字。

“土豪”真的土豪麼?八一八阿聯酋本地人的各類收入

綜上所述:

1.雖然我們不能完全否定迪拜人的這個“土豪”标簽,但本地人也絕非人人皆土豪的狀态,工薪階層和中産階級還是占據最多的比例,但整體相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确實更為富庶。

2.本地人按照戶口和出身的不同也分三六九等,這也會直接影響本地人的工作境遇、收入能力和福利獲得。其中待遇較好的不會超過30%。

3.真正讓本地人成為“土豪”的,往往來自他們的創業收入,隻有這部分靠“自身勞動所得”的錢,他們才可以盡情揮霍,盡情炫耀。但創業不易,真正靠此賺大錢的依然是少數。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