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作者:強哥視角

今年上半年是飛一樣地就過去了,不過受疫情恩惠,在家陪娃的時間比往年長太多。

封控期間也和家人一起安排了很多帶娃節目,畢竟一直在家裡閉關不出門,想遛好娃,真的更費心思。最初是受網上一些視訊的啟發,找了一些折紙内容進行操練,帶着孩子一起練練動手能力。再後來,發現還有很多更好玩的小項目可以進行操練。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伴随這個過程,我懷舊了一番,同時也越發覺得,老玩具其實依然獨具魅力。

尤其是當我們的一個個竣工産品拿到手之後,小屁孩至少有相當長一段時間,對那些遙控船,機器人,卡通片就不太感興趣了。每天起床就把小玩具拿出來,然後輪番玩。

是以,接下來我準備整理一些祖傳的玩具,一方面給孩子添一些新意,另一方面也滿足一下自己懷舊的心願。今天給大家分享第一波。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一,翻花繩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最簡單的玩具就是這個繩子了,簡單的一段繩,在兩個合作夥伴的手裡翻花萬種。由于每個人的思考方式不同,手指翻動的方式也有差別,這時候繩子就會在我們面前千姿百态。

簡單的玩法,通過不斷變換的花樣,鍛煉着手指的靈活,開拓着想象力,同時也增進了玩家之間的互動。

前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兒童的才智反映在他們的手指尖上。

是以,心靈手巧必然是個互為關聯的促進。在卡通片《哆啦A夢》中,野比大雄不擅長考試,卻是個翻花繩高手,而且還成為拯救世界的能力。這簡直是對動手能力最最放大的演繹。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根據以前玩的經驗,盡管變來變去好像就固定那幾個花樣,但是單單這些老花樣,已經夠小朋友們瞪大眼睛看了。除了感歎繩子世界的奇妙,還要驚歎于魔術一樣的手法,這是一個蘊含興趣的過程。不過,偶爾還是會出現一些新的樣子,這時候就要靠動腦加運氣了。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這裡有一個比較全的花樣圖,有很多熟悉的花樣,居然還有專門的名稱,對我個人而言,也是重新學習的過程。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二,拉哨風火輪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這個小玩意,是在繩子的基礎上想起來的。尤其還記得以前有那種,帶幾個開口的風火輪,一旦拉轉起來,還會吹出口哨式的聲音。相信很多人都記憶深刻,玩具雖然簡單,但是拉動起來這種飛速轉動很神奇,尤其還會有人變着法兒拿他去卷小女生的頭發。當然,這是個危險動作,我們不能這麼教孩子。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自制這種玩具也很簡單,我家是用了一顆紐扣穿起來。紐扣盡量大一點,這樣轉動起來慣性會大,小紐扣沒有這麼明顯的效果。之前看到也有人用酒瓶蓋,或者其他類型的小圓片。但是這種東西一旦轉速過快,會有點刀割的效果,對于低齡孩子來說,風險有些高。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現如今,網上賣的這種玩具還有,而且玩的花樣增加,除了有聲音,還能發光。拉繩兩端還專門配上了小拉環,這樣可以保護手指不被勒壞。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三,小手撚陀螺

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個小小的手撚陀螺,在因《盜夢空間》而大火之前,一直就是個很經典的小玩具。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印象中我第一次玩這東西,是父親用一個藥瓶橡膠塞插上一根火柴做成的。小東西在一瞬間旋轉,站立在桌面,當時覺得非常神奇。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如今再想找那種老式藥瓶的瓶塞不太容易了,不過正好家裡有小一點的瓶裝口服液,把橡膠塞摳出來,簡單利用一下,還可以經典再現。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玩這種東西,主要也是可以鍛煉手指的靈活性。而且可以簡單說一說陀螺儀這類工具,因為高端一些的玩法,可以在陀螺旋轉的時候,給他慢慢移動到書本上。這就類似于實體小實驗了,學習東西還是次要的,認識世界的奇妙才能夠激發興趣。

記得以前還拿到過一個從鬧鐘裡拆出來的什麼零件,手撚杆非常細,而且配重合适,如果轉動功夫好的話,可以一次轉幾分鐘,比較吃時間,也比較解壓。

四,竹蜻蜓

最早想起來玩竹蜻蜓,是因為看到好價爆料,順便就買了一個。

通過手拉線,給竹蜻蜓一個高轉速,然後就可以自己飛起,也可以采用手動玩法,兩隻手搓起來,也能起飛。不過拉線的時候要注意安全,轉速很高,還是有一定危險性。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我以前玩的沒這麼進階,就簡單用一根細的雪糕棍,插到寬雪糕棍上,再簡單用小刀削一下寬棍的厚度,起飛就隻能是靠手搓了,基本是可以小飛 一下,不過效果沒有現在這種手拉的好。

最終成型的産品相比現在這種竹子刻出來的,粗糙很多,可惜找不到類似圖檔了~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對孩子來說,能在天空自由飛翔,是一種美好的向往。是以會有那麼多80後的童年,被哆啦A夢頭頂的螺旋槳給吸引住。沒辦法自己飛翔,那就暫時用竹蜻蜓滿足一下吧。或許多年以後,就是個帥氣滴飛行員!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五,挑雪糕棍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挑雪糕棍是一種練習手眼協調的遊戲,最近查了一下才知道是起源于山東。

玩法比較簡單,參加者約好來幾根棍的,然後各自拿出相同數量的冰糕棍合在一起。“将軍寶”決出先後順序。将所有冰糕棍散落地面上,先将散落一邊的單棍撿起,再用手中棍插進交錯疊壓在一起的棍中,輕挑至一旁,雪糕棍歸己。玩時不能觸動其他棍,否則,即為“瞎了”,由第二名挑棍,依次輪換,最後,誰挑得的棍多即為勝。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當年我們玩這個,取材也比較奔放,就是到處撿,搜集起來之後,簡單水洗一下,然後再根據每根的手感,請大人幫忙修理的順滑一些。

現在這類棍棍也是很受歡迎的玩具,制作工藝好很多。對于低幼兒童,還可以用它來當練習數數的工具。再高階 一點,可以配合其他工具,做一些實體搭建嘗試。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

好,我們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下次我們繼續看其他的祖傳玩具哦。

感謝!

當80後拿出祖傳玩具,就沒智能玩具什麼事兒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