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今年已兩次成被執行人,昔日共享充電寶一哥四面楚歌

作者:第一财經

7月8日,昔日共享充電寶一哥——深圳來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來電科技"),被深圳市中級法院列為被執行人。這是來電科技今年以來第二次被列為被執行人。

天眼查執行詳情顯示,此次被執行标的金額8875.88萬元,執行申請由來電科技的供應商——威海摩樂吉電子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摩樂吉)提出。兩樁被執行案,使得來電科技被執行标的總金額,達到9218萬元。

新冠疫情爆發前的共享充電寶行業,因輕營運,低成本,無應收的特點,成為各路資本追逐的風口,來電科技也是被追逐對象之一。

2017年4月,來電科技獲得2000萬美元A輪融資,由SIG和紅點中國領投,九合創投和飛毛腿董事長個人跟投,成為行業當時最大的最大股權融資。創始人袁冰松也在安徽衛視節目上,暢談“手機來電,人與人就來電”,一時風光無兩。

2020年新冠疫情來襲,共享充電寶行業風雲變幻,行業玩家既有退出的,亦有像美團充電寶這樣背靠資本大樹殺入的“鲶魚”。

2021年4月,高瓴、小米科技投資的怪獸充電赴美上市,成為該行業上市第一股。同時,街電與搜電合并,小電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起個大早,并不一定趕得上早集。占盡先機的來電科技,雖在“三電一獸”中仍有重要一席,但當時已落人後。

同行向左,來電向右。就在同行紛紛謀求合并,籌劃上市之時,來電科技的創始人袁冰松及其一幹聯合創始人卻選擇了退出。

2022年末,來電科技100%股權的持有人,變更為剛成立不久的浦江來電正奇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浦江來電”),浦江來電有兩名股東,均為有限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人(出資人,LP)和普通合夥人(管理人,GP)均為國有資本。浙江省浦江縣國資是主要出資者。

來電科技由此成為一家不折不扣的國有企業。然而,國有資本拳腳未施,很快即被拖入各種訴訟的泥潭。

天眼查資訊顯示,2020年以來,來電科技因委托、聯營、勞動、買賣等合同糾紛,産生了49條訴訟。涉及的原告方,包括來電科技的聯合創始人、早期代理商、供應商,以及員工等。甚至有供應商向法院申請其破産。

彼時浙江省浦江縣引進來電科技,被賦予實“基金+股權+項目”模式招商引資的實驗性意義——即國有出資人以LP的形式,與GP共同成立合夥企業,合夥企業之下再成立有限責任公司,将項目公司的股權收入囊中。

然而,記者發現,在來電科技與代理商,與聯合創始人的利益糾葛中,最為诟病的,也正是這個GP+LP的模式。LP們通過授權GP來管理合夥企業事務,影響了實際股東權利及責任。而國有資本作為最大的出資人,也因GP/LP 模式,被限制了對項目的把控。

如今面對來自供應商、代理商、公司創始成員的諸多訴訟,國資LP和GP将帶領來電科技何去何從?

供應商代理商紛紛見諸法庭

7月8日,來電科技供應商摩樂吉申請執行來電科技 8875.88萬元标的款。這是來電科技今年第二次被列為被執行人。

天眼查資訊顯示,2021年10月,摩樂吉向法院申請來電科技破産。據案件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這份破産申請目前還處于審查階段,法院目前并未受理。

另一家供應商,湖南炬神電子有限公司,也在2021年12月29日,申請保全來電科技銀行存款2604萬餘元。目前,湖南炬神與來電科技的案子,因來電科技提出管轄權異議仍處于未結案狀态。

IBDATA智能投研工具搜尋發現,鄭州比克電子因與來電科技的承攬合同,起訴金額為1719萬元。

除供應商外,代理商與來電科技也糾紛不斷。

浦江來電入主來電科技次月,也就是2021年1月26日,深圳來電于官網釋出《關于深圳來電向浦江來電業務遷移的通知》(下稱:《通知》),來電科技業務将逐漸向浦江來電遷移,包括業務合同簽署主體,資金收付款主體等。

這份檔案,令僅成立幾個月的浦江來電,很快被卷入來電科技的訴訟糾紛中。

2021年7月,來電科技的聯營方——蘇州來電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稱:蘇州來電),将來電科技和浦江來電,雙雙告上法院。11月,法院線上宣讀的判決顯示,法院認定,來電科技違反與張慶芳和聯營方蘇州來電的合作協定,拒不返還2019年8月至2021年6月蘇州來電的營運收益339萬餘元,法院支援後者的返還請求。

今年6月,浦江來電和來電科技,雙雙被蘇州姑蘇區法院列為被執行人。直至記者發稿時未撤銷該記錄。

将浦江來電告上法院的,不僅僅隻有蘇州來電。記者查詢到,來電科技無錫地鐵代理商上海來電實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來電)于2021年也曾将浦江來電和來電科技共同列為被告。

兩個代理商糾紛,都将浦江來電納入了共同被告,正是因為上文中的這份《通知》表明,浦江來電和來電科技出現财産混同和主體混同的情形。

上海來電的相關裁判文書指出,按照法律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财産獨立于股東自己财産的,其股東應當對公司債務承擔連帶清償責任。裁判文書認定,《通知》檔案表明,浦江來電與深圳來電存在财務混同的可能性,且浦江來電系來電科技唯一股東。

代理商本是為來電搶占行業先機的“功臣”。據來電内部人士透露,當初來電科技之是以在A輪的估值,高過其他競争對手,就是因為來電在全國布局的代理商資源很好,而代理商們早早為來電占領了頭部管道,代理商也通過與來電的合作擷取了不菲的營運收益。

共赢局面的平衡,随着一方失信而被打破。來電科技占用代理商營運收益的案例,不僅僅隻有蘇州和無錫。據記者獲得相關起訴書和證據材料顯示,目前,廣西代理商、江西代理商因來電科技拒不返還替代理商代收的營運分成款,已經起訴來電科技。

韓冰杯酒釋兵權

在來電科技2014年成立至今的八年時間中,公司創始人袁冰松擔任法人代表的時間隻有一年半。

2017年4月之前,袁冰松擔任法人代表的深圳博勁恒公司,被最高法院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在這一失信被執行人事項解除之後,袁冰松才擔任來電科技的法人代表。在這之前,這一職位一直由其嶽父莊良占擔任。

2018年12月,袁冰松将其持有的公司51%股權轉讓給其朋友肖風池。肖風池持股僅半年,又将這 51%股權轉讓給自然人韓冰。

在這之前,韓冰既不是公司聯合創始人,也與公司無上下遊生意關系。據知情人士透露,引進韓冰,是為來電科技做資本運作服務,“因為韓冰在國有投資部門工作過,熟悉資本運作。“

根據天眼查資訊,韓冰擔任法人代表的公司有15家,擔任股東的公司有13家,擔任高管的公司有14家。2007年起,韓冰任雲南省水利水電投資有限公司董事。

上市公司公告顯示,2020年1月,韓冰與A股上市公司中威電子實控人石旭剛簽訂股權轉讓協定,後者向寒冰轉讓上市公司股份9.07%。股份轉讓總價款為2.53億元。

此舉被外界解讀為韓冰将帶領來電科技,借殼中威電子上市。但此交易因韓冰未付足尾款而作罷。

此後,來電科技謀求與小電合并,圖謀上市,但因背後的供應商、代理商訴訟太多而最終未果。

而“代理商之殇“,始于2019年韓冰”杯酒釋兵權“。

在這之前,來電除直營區域外,各地采取代理商區域獨家代理模式,由代理商和公司共同墊資,代理商在區域的點位鋪設,運維由代理商負責,充電寶租賃款由公司代收,最終收益由代理商與公司按約定比例共享。來電科技則賦予代理商該區域獨家代理權。

2019年,韓冰主導了除直營外幾乎所有代理商獨家代理權限的“上收“。廣西代理商尤才告訴記者,當時的條件是,存量機櫃的責權利,仍按原模式運作;增量市場,由來電與代理商出資,共同成立合營公司負責開拓,合營公司的人員、運維由來電負責,代理商坐享一定比例的提成,稱之為”返點“。

但是,前提是,代理商必須放棄獨家權。

“韓冰當時在一間辦公室裡,一個個讓代理商簽,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幾乎所有的非直營區域都簽了。我們廣西是最後一家簽的,我們談到的返點是10%,很多代理商在合營公司返點,隻有5%。而且我們廣西方面的出資,談到了30萬,其他區域 的代理商,在合營公司的出資需要達到60萬或90萬元。”

但至今,尤才及其合夥人,并沒有收到10%的返點。

尤才還發現,代理商們在合營公司的股份,因GP/LP模式,而被抽離股東權利。

在尤才與其合夥人宋敏共同出資成立的合營公司——南甯市來電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南甯來電”)的股東中,二人的公司——廣西消安雲服務科技有限公司,是作為LP之一,出資至一家有限合夥企業中,而GP則是韓冰控制的食安雲(北京)資訊産業有限公司。

律師表示,如果尤才和宋敏如果需要行使股東知情權,還必須通過GP。

今年已兩次成被執行人,昔日共享充電寶一哥四面楚歌

來電科技參股的幾十家與各地方的合營公司,絕大部分都是這樣的模式——代理商自然人作為LP,以有限合夥的形式,與來電科技合資成立合營公司。

韓冰“冰酒釋兵權”本意是“收編”代理商。但據記者了解,這一招效果差強人意,被剝奪獨家權的代理商們,回過味來,仍有各種辦法“搭便車”——比如,地方代理商通過與合營公司經理搞好關系,由合營公司出面與商家談好點位,但實際鋪設的卻是代理商的裝置,或者加增代理商的裝置。這一現象,在浦江來電時代,仍未得到治理。

收款方變更迷霧

在浦江來電的賬戶被供應商申請當機後,來電充電寶的收款方,悄悄地由浦江來電,變更為深圳市來電哥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來電哥)。

今年已兩次成被執行人,昔日共享充電寶一哥四面楚歌

天眼查系統顯示,與浦江來電一樣,來電哥的法人代表是韓冰。

來電哥的唯一股東,是一家注冊在香港的公司——LAIDIAN HONGKONG。記者在香港注冊易公司查詢處查詢到,這家公司的注冊資本金是1港币,唯一一名董事是袁冰松。

再往上查,LAIDIAN HONGKONG的股東,為注冊在開曼的LAIDIAN LIMITED(下稱“開曼公司”)。由于開曼群島對公司注冊資料保密,無從知曉開曼公司的股權結構。

不過,記者獲得的一份《城市合夥人股份代持協定書》載明,開曼公司是來電科技的海外控股母公司(VIE架構),袁冰松是開曼公司的股東和實際控制人。

今年已兩次成被執行人,昔日共享充電寶一哥四面楚歌

來電公司内部人告訴記者,這家開曼公司,就是A輪投資者投後設立的離岸VIE公司。

來電哥的實際控制人還是不是袁冰松,現有資訊尚無法判斷。如果是,有着2億多使用者的來電充電寶,收款方變更為來電哥,是否涉嫌向已經出局的創始人袁冰松輸送利益?浦江來電收購來電科技後,是否也意味着收購了這家開曼公司?如果沒有,浦江來電是否能控制收款?

記者向浦江國投和來電科技發問,均沒有得到答複,記者又緻電國有資方代表、來電科技副總裁鄧萍萍,對方沒有接聽電話。記者又試圖采訪袁冰松和韓冰,二人電話都沒有接聽。

上述股份代持協定書顯示,代持人是袁冰松,被代持人是廣西代理商廣西來電,被代持股份為18000股,占開曼公司的股比為0.0333%。

廣西代理商尤才對記者稱,這份代持協定書是2017年公司剛A輪融資完不久簽的,為了綁定代理商利益簽的。“很多代理商都有這份代持股份,袁冰松後來跟我們說,這部分代持股份,對賭輸掉了。我們反正也沒有出錢,也沒有多問。“

卷入漩渦的創新招商引資模式

浦江來電收購來電科技,其主要的出資人浙江省浦江縣國資,采用的是LP+GP的方式買斷老股。

浦江縣政府官網中提到,來電科技是浦江縣首次用“基金+股權+項目”的模式招商引資的首個項目,屬于招商引資的突破性創新實驗。

天眼查系統顯示,浦江來電背後的兩名股東,第一名為浦江富浙雲享股份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公司);第二名為浙江深改産業發展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浙江深改”)。前者占比62.5%,後者占比37.5%。

第一名有限合夥股東的唯一出資人(LP),為浙江省浦江縣股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下稱“浦江國投”),出資認繳金額為3億元;GP為浙江富浙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稱“富浙投資”)。

第二名有限合夥股東,GP也是富浙投資;另有四名LP:浙江富浙資本管理有限公司、浙江制造基金合夥企業,杭州蕭山新興股份投資合夥企業,浙江易通傳媒投資有限公司。

2020年12月,浦江來電從韓冰、浙江深改、以及兩個有限合夥人企業(由來電科技聯合創始人團隊作為LP)手中,獲得了來電科技100%股權。

浦江國投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隻是LP,我們不好直接插手來電科技的具體事宜。你的問題還需要去找GP富浙投資。“

已經有迹象表明,投資來電科技之後引出來如此多的訴訟和糾紛,浦江國投已經感到了麻煩。浦江國投一名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我們已經雇了專門的團隊來解決這個事情。“

至于雇請的團隊具體情況,以及要解決的問題,上述負責人稱,“這個不友善告訴你。但是可以明确告訴你的是,國有資産沒有這麼好(忽悠),我們不會讓國有資産白白流走。“

龔飛洋是資方派駐的監事,其職務為浙江省國企改革發展基金、浙江富浙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對上述疑問,龔飛洋對第一财經記者表示:“我們隻是小股東,而且我要辭職了,你有什麼事情去問公司(來電科技)吧“。至于為何富浙投資代表的是小股東,龔飛洋則表示,此事由法律團隊操作。

由上述浦江國投的尴尬境地來看,在浦江來電和深圳來電這一創新的“基金+股權+項目”的招商引資中,有限合夥的GP/LP表現出了一定的弊端。

上海錦天城律師事務所一名合夥人律師告訴記者,采用有限合夥LP+GP的制度設計,好處在于:便于稅務籌劃另外,相較于有限責任公司,有限合夥的設計,還便于LP份額轉讓和退出。

但是作為LP,其對合夥企業事務的決策權和管理權,已經讓渡給GP,“錢是LP出的,但出了問題,他不能直接去找項目方,隻能找GP,中間又多了一層委托代理鍊條,如果GP不負責任,LP隻能找GP論理。“

今年已兩次成被執行人,昔日共享充電寶一哥四面楚歌

目前,來電科技的高管架構是,來自資方的鄧萍萍、袁丙梅(袁冰松的姐姐,被稱為來電姐)、許雨三人擔任副總裁,資方人員龔飛洋擔任公司監事。三名副總裁定期遠端向資方指定總裁彙報工作。三名副總裁中,隻有鄧萍萍為資方委派。

多名代理商向記者反映,來電科技長期存在創始團隊家族成員,既擔任公司高管,負責管理代理商,同時身為某地方代理商的情況,在國有資方入駐後,這一公司治理的混亂情形仍沒有改變。

聯合創始人股權轉讓款消失疑雲

2020年有媒體報道援引接近浦江縣官方人士的消息稱,為招商引資來電科技,浦江縣拿出了6個億,後續目标是上市。

不過,天眼查資訊顯示,浦江國投的出資額為3億元,占浦江來電62.5%的股份。據此測算,當時來電科技100%股權估值應為4.8億元。

據一位參與股權轉讓的人士表示,這100%實際的對價,應該為5億多元。但來電科技的估值,記者未能從來電科技、國資股東方面得到确認。

記者還從知情人士處了解到,在浦江來電收購之前,來電科技聯合創始人、核心員工,共計有20多名,以隐名或顯名的方式,持有來電科技的股權。記者采訪中了解到,其中一些股東沒有獲得股權轉讓款。

楊力作為來電科技早期聯合創始人之一,曾任來電科技華西區總經理。2016年4月26日,楊力與來電科技訂立了《合作設立四川來電科技分公司協定》,約定楊力按規定的時間節點和任務要求完成機櫃鋪設,将可獲得來電科技5.6%的股份。楊力稱,他還有一部分股權是由袁冰松代持的。但上述股權均未獲兌現。

楊力回憶,2016年前後,來電在深圳以外,僅僅發展了成都地區。楊力在成都各大星級酒店,知名景點及所有萬達院線和知名酒吧覆寫了很多來電裝置。

“很多來電代理商都是通過來成都的旅遊看到(充電寶機櫃)才加盟的。也是在成都公司才知道這個裝置居然真的能賺錢,電影院和酒吧的資料居然可以那麼好。”楊力告訴記者,來電科技在成都的市場占有率最高峰時,其在成都所鋪下的機櫃,是來電在全國所鋪設機櫃的總和。

2020年8月,楊力将來電科技和袁冰松告上法庭,目前該案仍未有最終判決。

不僅是楊力,來電科技其他聯合創始人、股東,也遇到了類似情形。

一名不願具名的來電科技聯合創始人告訴記者,浦江來電進駐前半年,原有袁冰松代持的幾位隐名聯合創始人,與袁冰松簽訂了一份授權協定,授權袁全權代理隐名小股東後續股權轉讓事宜。

另外,在來電科技工商資料顯名的幾位股東,則通過打包到一個有限合夥企業,将這些聯合創始人的股權,以LP的身份,出資到該合夥企業。由這家合夥企業打包将股權轉讓給浦江來電。

根據天眼查資訊,2020年4月,除韓冰和袁冰松之外的一衆小股東,如莊瓊鷹(袁冰松之妻),餘偉鉻,林曉玲,羅昌明,黃雲等人,将其持有的股份,以LP的形式,注入深圳正奇志誠管理咨詢中心(有限合夥),後者共持有來電科技30.57%的股權。韓冰是這幾名LP的自然人GP。

打包至有限合夥成為LP,最明顯的法律效果是,LP們對于有限合夥企業事項的權限均讓渡給GP,即自然人韓冰來處理。“是以後面有限合夥的股權轉給浦江來電。我們就沒有再參與工商變更簽名等手續。“一位被打包的小股東表示。

但無論是由袁冰松代持的隐名股東,還是打包轉移的顯名股東,一些股東至今未收到股權轉讓款。

“袁總跟我們講,讓我們打包到有限合夥,這是為了後面上市或并購的資本運作友善。打包到有限合夥,我們也是簽了協定的,可惜沒有人有留檔,(大家)還是信任袁總。”一名不願具名的小股東告訴記者。

有一些股東對記者表示,他們向浦江來電和來電科技讨要過說法,但浦江來電認為他們應該向袁冰松和韓冰索要轉讓股。上述記者采訪的小股東表示,将考慮采訪法律途徑争取小股東的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