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作者:整點科普

文|整點科普

南極磷蝦,又名大磷蝦,屬節肢動物中的磷蝦科,不屬于蝦類;一般生活在南極洲附近,但分布密度最高的地方是大西洋。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成年的南極磷蝦身長僅有60mm-90mm,重量為2g,是超大型浮遊生物,以其它浮遊生物為食;

它通體透明,所有器官清晰可見,還長有生物熒光器,能夠發出黃綠色的光,就像大海中的“螢火蟲”。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由于過度捕撈,傳統魚類的資源正在逐漸減少,全球漁業資源也在逐漸衰退,南極磷蝦的發現注定了它蘊含巨大的經濟價值,也是以被稱為“人類未來最大的蛋白質資源庫”。

它的繁殖能力驚人,一次能産卵6000——10000個,群居密度高達10000~30000尾/立方米,在基數大的情況下,即便十幾億國人都上陣,也吃不完;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據不完全統計,南極磷蝦最初發現的儲量為6.5億噸至10億噸,價值堪比“海上金礦”,也引得各國争相競逐。

随後,《南大洋生物資源儲備調查》中提到,南極磷蝦的數量在逐年增長,已經發展到50億噸,且大部分集中在南極海域。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海洋戰略資源一直都是各國競争的重點之一,數量龐大的南極磷蝦使競争愈演愈烈,專門研發技術造船趕赴南極捕撈。

有資料顯示,世界各國每年從南極海域捕撈南極磷蝦的數量總和已達25萬噸,競争也越來越激烈。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中國在這場“逐蝦之戰”中起步雖晚,卻被認為是最大的受益者、最終的赢家,這是為什麼呢?

世界各國開啟“奪蝦之戰”,競争到底有多激烈?

海洋戰略資源的意義無需多言,各國對磷蝦的競争宛如“沒有硝煙的戰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在磷蝦的“接力棒”比賽中,前蘇聯起步早速度快,穩居第一的位置,但中途出現意外,日本奮起直追,在第二棒中成為領跑者;挪威借助新技術,将日本逐漸甩在後頭,在第三棒遙遙領先。

而中國作為後起之秀,可謂是集大成者,在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指導下,我們一路高歌猛進。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 前蘇聯——實力強大,坐擁磷蝦捕撈量頭把交椅:

率先意識到南極磷蝦戰略意義的是前蘇聯,1972年,前蘇聯制定“南極探測計劃”,迅速将磷蝦的種群分布位置以及數量規模調查清楚,實行商業捕撈。

開始捕撈的規模雖然小,但依舊沒有妨礙前蘇聯在“賽道上”的速度。1982年,全球磷蝦的捕撈量為52.8萬噸,其中前蘇聯就占了49.17萬噸!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誰能想到,前蘇聯在1977年的捕撈量僅有10.5萬噸,僅過5年就翻了4、5番,幾乎占據全世界80%的捕撈量決定了前蘇聯磷蝦頭把交椅的位置。

  • 日本——後來居上,接過磷蝦第二棒初露鋒芒:

前蘇聯的動向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關注,由于政治上的變動,前蘇聯速度逐漸減慢,甚至停滞,隻能中途緊急“退賽”,依賴海洋資源生存的日本趁亂超速。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日本國土面積小,再加上特殊的地理位置,普通群衆隻能依賴海洋漁業滿足日常生活需求。蘇聯解體後,日本意識到磷蝦對國民生存的重要性,緊趕慢趕,終于在彎道實作超車。

1993年,日本磷蝦捕撈量為5.7萬噸,連前蘇聯之前的零頭都比不上,但是“老虎不在,猴子稱王”,彼時全球的捕撈量也僅有6.5萬噸。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于是,日本成功上位,成為第二代“磷蝦一哥”。

  • 挪威——新舊交替,在磷蝦第三棒接力中遙遙領先:

日本在磷蝦捕撈的寶座上穩坐了12年,一直到2005年,挪威在日本彎道超車的經驗中,依靠科技力量,研發新型捕撈裝置,每年磷蝦捕撈量幾乎占全世界的一半,成功接過第三棒,并遙遙領先日本。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實際上,随着競争越來越激烈,美國、南韓和俄羅斯越來越眼紅,奈何速度不夠,一直被遠遠地甩在後頭。

中國與這些國家相比,進入賽道的時間非常晚,國際上的觀點卻空前一緻:中國或将是這場“奪蝦之戰”的最大受益者,原因究竟是什麼呢?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為什麼說中國會是“奪蝦之争”的最大受益者?

中國在捕撈磷蝦方面是典型的起步晚,發展快,是賽道上名副其實的“黑馬”,而龐大的人口數量和對生活物資的需求決定了我們必須要跑得更快。

1984年,大陸首次進行南極科考,對磷蝦進行“背調”,于2010年正式加入“奪蝦之戰”。但由于缺少技術和裝置,在隻有1艘磷蝦捕撈船隻的情況下,捕撈量隻有3.19萬噸。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但是,在吸取前人的技術和教訓後,2016年大陸就将捕撈量翻了一番,達到6.6萬噸,捕撈船隻也增加到5艘!

2019年,大陸運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自主研發設計了專業級磷蝦捕撈船深藍号,有了它,大陸的磷蝦捕撈量突破10萬噸,緊追挪威的16萬噸,目前全世界排名第二。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深藍号船身長120米,寬度為21.6米,吃水深7.3米,可載重5000噸,能夠在-25℃、0.8冰厚度下正常工作,還配備了連續泵吸捕撈系統和全自動生産流水線,不僅擁有捕撈和加工一體的功能,還能用作科考。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除了深藍号,大陸的“南極号”也将在捕撈磷蝦方面發揮作用,十年來大陸在磷蝦捕撈量着實令世界感到詫異,是以才會被認為是最大受益者。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南極磷蝦是否真的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南極磷蝦作為大型浮遊生物,對人類來說是海洋資源,但對海洋生物來說,是必要的生存物資,鲸魚、海豹、甚至是海鳥都需要以磷蝦為食等。

是以,人類捕撈磷蝦,實際上等同于從海洋生物口中搶食。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據不完全統計,南極磷蝦每年的消耗量約為3.13億噸,其中,海豹每年吞食6300萬-1.3億噸,鲸魚吞食3400萬-4300萬噸,除此之外還有其它海洋生物。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是以,南極磷蝦的雖然繁殖能力強,數量增長快,但假如人類過度捕撈,溫室效應造成海水溫度上升等,浮遊生物無法生存,它的數量也會急劇減少。

屆時,有可能會引發海洋生态失衡,海洋生物缺少食物來源,所有的後果都将由人類承擔,後果可想而知。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為了人類自身的生存,南極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規定,南極磷蝦的捕撈量上限為62.5萬噸/年,目的就是為了保持整體的生态平衡。

南極價值10億噸磷蝦,各國競争有多激烈?中國或是最大受益者?

不管是海洋資源還是其它人類生存所需要的資源,隻有在合理開發利用的情況下,才能走得長遠;不知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隻會破壞生态平衡。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