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針對中俄兩大目标均落空,布林肯G20遭遇滑鐵盧,美媒冷嘲熱諷

作者:呂璐觀世界

近段時間,美國在國際會議上處處拉幫結夥試圖孤立中俄。在G20外長會上,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失意而歸,圍堵中俄失敗。美媒《新聞周刊》就發文對布林肯冷嘲熱諷,而且在報道中一針見血地指出,美國不能依靠印度來抗衡中國。

美媒在報道中先是提到,布林肯參加G20外長會背負着兩大目标,一個是向全世界洗腦,當下的糧食危機、食品價格飙升,都應該怪罪俄羅斯;另一個就是要求中國不要支援俄羅斯。可布林肯這兩個計劃都沒能得逞,美媒指出,在會議結束後沒有發表聯合公報,烏克蘭問題如今已經是人人唯恐避之不及,華盛頓隻能失望地從巴厘島離開。

針對中俄兩大目标均落空,布林肯G20遭遇滑鐵盧,美媒冷嘲熱諷

G20外長會是布林肯争取發展中經濟體跟随美國制裁俄羅斯的絕佳機會,可成員國對這一議題并沒有興趣,美西方也不得不正視一個現實:世界其他國家對烏克蘭戰争的看法不同,美西方想強硬拉攏他國,隻會适得其反。

美媒認為,布林肯計劃拉攏印度、南非和印尼,要求他們站在美國身邊其實并不現實,因為這些國家當下仍以本國福祉為首位,不同的國家都有自己保持中立的理由。印尼一直以來就是長期中立國,而且小心翼翼避免站邊。

作為今年的G20輪值主席國,印尼更是小心謹慎,生怕自己的一個舉動被外界過度解讀。不過也正是因為印尼的中立,也有助于該國确立負責任外交大國的形象。

針對中俄兩大目标均落空,布林肯G20遭遇滑鐵盧,美媒冷嘲熱諷

此外,印度也同樣有着類似情況。雖然近些年美印關系得到了明顯改善,而且印度總理莫迪多次參與到美國的對華政策中,加入“四方安全對話機制”,可印度仍然是一個以獨立外交政策而自豪的國家。盡管美國曆任總統都格外重視印度,并将其視為在亞洲極有價值的戰略夥伴,可印度始終沒有放下對美國的戒備。

再加上,之前印度從俄羅斯購買S400成為美國的制裁目标,近段時間印度大肆購買俄羅斯廉價燃油,成為西方衆矢之的,這些都導緻印度仍然和美西方保持距離。相比于美國,印度還是更傾向于與俄羅斯合作,畢竟該國軍隊中60%的武器裝備都來自俄羅斯。

是以在俄羅斯問題上,印度不會選擇與美國站在一起,而是讓天平有所傾斜,将重心稍稍放在了俄羅斯。美國如今之是以誤以為印度完全是“自己人”,和此前的中印邊境沖突有着不小的聯系。

自從加勒萬河谷沖突後,美國就頻頻向印度伸出橄榄枝。在邊境沖突問題上,俄羅斯沒有向着印度這讓莫迪很不爽。而且莫迪也清楚,當下的印度沒有能力和中國抗衡,便選擇了倒入美國懷抱。但印度的目标很明确,僅僅隻是在對抗中國的情況下,和美國站在一起,而美國卻誤以為印度已經無條件地跟随西方腳步。

針對中俄兩大目标均落空,布林肯G20遭遇滑鐵盧,美媒冷嘲熱諷

在這種誤判下,美國看到印度和俄羅斯的關系沒有出現裂痕,自然是心有不喜,對印度施壓反倒是觸及了逆鱗。到現在,印度仍然對結盟持高度懷疑态度,是以美媒才會認為,印度并不是執行美國印太對華計劃的适合人選,過于依賴印度抗衡中國,或許會讓美國竹籃打水一場空。

可以說,随着美國尋求印度洋-太平洋地區拼湊一個聯盟抗衡中國,印度就愈發會意識到自己的重要性,而且印度一直也不曾将自己視為美國的“小弟”,而是盟友,這一身份也注定了印度不會完全聽命于美國,而是将本國利益放在第一位,用一個更确切的詞來形容,就是望風使舵。

美國這些年确實是給了印度不少好處,可在印度看來這些都是“理所應當”,這其中自然也和西方的吹捧有一定的聯系,讓印度迷失了自我。如此來看,印度如今不配合美國行動,特立獨行自以為是,反倒是西方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