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作者:她刊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聊一件舊事。

31年前的香港紅磡,“BeyondLive1991生命接觸演唱會”空前絕後。

這是香港樂隊第一次在紅磡體育場舉辦演唱會。

這是Beyond四子最後一次大型演出。

31年後,也就是前幾日,這場演唱會線上上重映了。

2個小時1.4億人觀看。

觀看人數令人咋舌,聲量卻不大。

沒有刷屏,沒有屠榜。

人們點進去,隻是靜靜聽。

曲罷,人散,各自歸。

徒留一把重新燃起的火,在心中久久地燒着。

再往前追溯到六月份。

這個六月,是Beyond主唱黃家駒的60歲冥誕,也是他離開的29周年。

他明明已經離開那麼久,卻似乎從未遠去。

隻要一提到他,就有無數聲音回響。

綜藝《聲生不息》用《海闊天空》開頭,《不再猶豫》作結。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林子祥在節目上坦言,“港樂的驕傲”,有黃家駒。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謝霆鋒每每陷入壓抑痛苦,便會開車去到家駒的墓前,點上三根煙。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黃家駒的歌總有這樣一種托舉人心的能量。

時間打不倒,流行篩不掉。

人人都知道,黃家駒是傳奇,是巨星。

這些标簽太大了,我們根本看不清他的樣子,隻剩一個醒目的符号。

真實的他,更像是個紅衣俠客。

“我背上吉他,就像背上一把寶劍。”

而紅衣,就是他穿了10年的紅夾克。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再倒回去一點,他就是個喜歡音樂的窮小子。

那時,他跟幾個和他一樣的窮小子們擠在“二樓後座”,天天逃班練琴。

一無所有。

除了夢想和快樂。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再窮都是好日子

黃家駒小時候并不特别。

和所有調皮的孩子一樣,經常逃課出去玩,根本不愛學習。

對數學一竅不通,高中畢業就念不下去了,隻能出去找工作。

做過辦公室助理、打過鋁窗,還當過推銷員。

沒什麼夢想可言,日子過一天是一天,不鹹不淡。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唯一的色彩是音樂給的。

黃家駒喜歡英國搖滾,大衛·鮑伊、齊柏林飛艇、深紫樂隊等等,都是他的摯愛。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黃家駒生前收藏

這時候的黃家駒,隻把音樂當作生活的消遣,愛聽而已,什麼樂器都不會。

幾年之後,黃家駒說:“我想如果沒有音樂我會死的。”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改變他的,是一把從垃圾堆裡撿來的吉他。

這是鄰居搬家時留下的,黃家駒看到也不嫌髒,想着撿回來送給朋友。

朋友說過,自己的理想就是擁有一把吉他。

結果這把吉他太過破爛,朋友說什麼也不肯要,黃家駒就自己留下了。

陰差陽錯,命中注定般,黃家駒擁有了人生中第一把吉他。

沒練多久,黃家駒就加入了一個業餘樂隊,負責節奏吉他。

結果兩天後,主音吉他手就把他趕了出去,丢下一句話:

“你彈得太爛了,根本不配玩音樂。”

17歲的少年最是要強,哪能受得了這種侮辱。

“我一定要把吉他彈得比他更好!”

黃家駒在弟弟黃家強面前,立下人生第一個目标。

誰能想到,這位搖滾巨星的音樂之路,緣起于少年的自尊心。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此後,家駒下班第一件事便是練琴。家駒媽媽每天回到家,都能看見兒子在那裡搗弄吉他。

旁邊還擺了一盆溫水,手練得痛了,就在溫水裡泡上一會,再接着練。

這一練,就完全沉醉進去了。

音樂讓黃家駒收獲了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便有後來的鼓手葉世榮。

葉世榮在保險公司做業務員,把黃家駒也拉了過去。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穿着保險公司制服的黃家駒和葉世榮

這工作不用整天待在公司。

一到下午,朋友幾個就打着拜訪客戶的名義,出去玩音樂。

漫步香港街頭,去唱片店聽歌,在茶餐廳聊音樂,到處找地方彈吉他,好不快活。

沒錢了,白饅頭蘸糖就能吃,去茶餐廳幾人隻點一杯奶茶,一直續杯到變成白水。

浸泡在音樂裡的日子,如夢似幻,怎樣過都是好日子。

最春風得意時,是在《吉他》雜志辦的比賽中拿到冠軍。

為了參加比賽,黃家駒和朋友們正式組了樂隊,樂隊的名字,就是後來如雷貫耳的Beyond。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葉世榮騙家人要結婚,換來祖宅的一個小房間,用作排練基地。

這裡便是“二樓後座”。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家駒去世後,隻剩三人的Beyond,發的第一張專輯就叫《二樓後座》。

這是Beyond的伊甸園,是他們“第二個家”。

排練的時候,因為太過擾民,警察常常找上門。

有次警察還沒走遠,他們就忍不住繼續排練,警察聽了一會,竟然不想走了,成了他們的樂迷。

那時,披頭士樂隊讓搖滾風刮遍全球,比賽的樂隊大半都是翻唱他們的歌。

黃家駒不願,要唱就得唱自己的原創。

憑着黃家駒寫的兩首歌,Beyond在全場的翻唱中冒出了頭,拿了冠軍。

意氣風發正當時,黃家駒要趁着這股勁兒自費辦一場演唱會。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于是他帶着成員一起四處籌錢,過上了一邊打工攢錢,一邊忙着籌備演唱會的繁忙生活。

最累的時候,黃家駒一天要打五份工。

可隻要回到“二樓後座”,隻要摸到吉他,生活的苦瞬間煙消雲散。

似乎這世上再沒有比這更好的日子了。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一頭紮進理想裡

所有人都沒想到,Beyond遇到的第一個打擊來自隊内。

臨近演唱會,吉他手陳時安突然要離開香港,出國讀書。

一時間整個樂隊兵荒馬亂。

演唱會還辦嗎?當然。

這時候的黃家駒,已經一頭沖進音樂夢想裡,隻管向前。

他找到幫演唱會做美術設計的黃貫中,遊說他臨時救場。

黃貫中自诩已經是個愛音樂的瘋人,一天十個小時都在練琴,醒來發現懷裡還抱着吉他。

但是遇到黃家駒,他甘拜下風。

“吉他已經成為他身體裡的一部分了。”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黃家駒什麼音樂都聽,不單是搖滾,民俗音樂、“不堪入耳”的實驗音樂,通通都喜歡。

跟黃貫中聊起音樂來滔滔不絕,足足能講上三天。這股對音樂的癡心勁,讓黃貫中徹底被折服了。

後來黃貫中回憶說,“沒有黃家駒,就沒有現在的我”。

集齊成員後,第一次演唱會如期舉行,名叫“Beyond——永遠等待”。

為了這場演唱會,他們自己上街,挨個給路人發傳單賣門票。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自己設計的演唱會門票

事無巨細,親力親為,卻沒有換來成功。

五百個座位,隻做了三百人,演出沒到一半,觀衆走了大半。

虧了六千多,打工的錢賠個精光。

熱血青年怎會甘心,黃家駒骨子裡的倔勁又上來了。

演唱會不行,作品也沒唱片公司要,那就自己掏錢做專輯。

不過,這一次如果不成功,就回歸普通人的生活吧。

就這樣,Beyond第一張專輯《再見理想》問世。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其實黃家駒并非空想主義者,Beyond那時已經在地下樂壇小有名氣。

去台灣參加音樂節,由于現場反響太熱烈,主辦方還給他們安排了專場加演。

但是,這張純粹為自己做的專輯,既沒有流行音樂的傳唱度,又沒有商業的包裝和營銷,依舊大撲街。

沮喪之際,一位經紀人注意到了他們。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陳健添等人和Beyond合影

他叫陳健添,王菲和黑豹樂隊,都是他一手挖掘。

這位眼光獨到的經紀人專程去到逼仄的二樓後座,一進門就看到穿着紅夾克的黃家駒坐在角落裡,反複擦拭手中的吉他。

聽了幾首黃家駒的原創以後,簽下Beyond。

這個“香港的地下樂隊”,終于走到了地上。

然而成名并非易事,在才華和商業之間,橫跨着一道鴻溝。

才華是自我,商業是大衆。從自我抽身,向大衆靠近,注定是艱難的。

簽了公司之後,Beyond發了一張演唱會同名EP《永遠等待》,兩張專輯《亞拉伯跳舞女郎》《現代舞台》,雙雙撲街。

樂隊原來的粉絲,覺得Beyond音樂沒有從前那麼前衛了,痛批他們是“搖滾叛徒”。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而大衆對Beyond的印象,是不務正業的“妹妹仔”——

留長頭發的混小子,隻會吸引女孩注意,台下那群愛尖叫的女孩,都是被他們帶壞的。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圈内不認,圈外不齒。

公司也給他們下了最後通牒:下一張專輯如果還是反響平平,就不會再有機會了。

最煎熬的時候,黃家駒的姐姐告訴他:音樂不是自己玩的,還要被更多人接受,隻有大衆接受了,才能進一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他懂這個道理,做音樂前衛當然好,可流行也一樣能有好作品。

于是黃家駒讓樂隊成員剪了長發,變成正經唱歌的樣子。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用更朗朗上口的旋律寫歌,但編曲和歌詞絕不妥協。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大地》這首歌,原名《長江》,無關情愛,滿是鄉愁。

好友從内地回港,跟家駒提了一嘴長江黃河,家駒着了迷,拉着他聊了一整晚,這才有了後來的《大地》。

雖未曾謀面,卻深植心底。

香港仔黃家駒對大陸的鄉愁,大抵是如此。

起初,陳健添不願把《大地》放在第三張專輯裡,若不是黃家駒的一再堅持,恐怕我們真的無緣Beyond了。

當時的香港歌壇,沉浸在譚詠麟帶起的情歌風浪裡,情情愛愛不絕于耳。

充滿東方色彩的《大地》橫空出世,一舉拿下1988年“十大勁歌金曲”,從此開啟香港“非情歌時代”。

Beyond,終于走過了籍籍無名的時光,成為首支登上香港紅磡體育館的樂隊,連開五場,座無虛席。

三年間,烈火烹油,鮮花着錦。

獎杯拿個不停,樂壇影壇雙栖,甚至出了自傳電影,這股風潮刮遍港澳台陸,可謂紅極一時。

可聚光燈下的黃家駒,仍算不上開心。

公司要更容易傳唱的流行樂,于是家駒寫了《真的愛你》《喜歡你》。

這兩首竟打敗了其它,成了代表作,一遍遍地被指定要求演唱。

情歌,仍是主流。

為了維持名氣,在公司安排下,他們上綜藝、賠笑臉,做各種無聊遊戲,輾轉于酒局。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娛樂圈浮華至上的風氣,讓家駒身心俱疲。

《俾面派對》振聾發聩地說道:

“派對永冇真意義。”

一邊是愈發響亮的“巨星”的呼聲,一邊是被迫漸行漸遠的音樂初心。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香港沒有樂壇,隻有娛樂圈。”

丢下這句惹怒香港樂壇的話,在最紅的時候,Beyond出走了。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世間再無黃家駒

回看“離開香港”這個決定,有人感慨頂峰變路的勇氣,有人唏噓走入一條絕路。

可無論怎麼看,都是必然。

黃家駒,是香港樂壇的一個異類,異軍突起固然新鮮,可并沒有接納的土壤。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在Beyond之前,不僅情歌當道,也翻唱成風,單靠日本歌曲就養活了不少香港填詞人。

翻唱多了,甚至會出現一曲多詞的情況。

而在Beyond的時代,他們的絕大部分歌曲都是原創。

作為一支搖滾樂隊,Beyond雖因風格不夠反叛而被廣泛讨論是否算得上“搖滾”。

正是為了表達,是以在取舍中盡力平衡。

一開始這音樂唱給自己聽,實驗小衆的曲風,說着自己的喜怒心酸;

後來想在音樂中講更多,關乎戰争與孩童、大地與歸屬,于是在編曲上趨于流行、朗朗上口,好讓更多人傾聽。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那是一個溫和的、天真的、卻始終不放棄的理想主義者最真摯的話語。

《再見理想》描繪了少年低谷時的奮鬥;

《逝去日子》激勵青年人向上拼搏;

《我有我風格》記錄樂隊的成長。

再見理想音樂:BEYOND - 原來Beyond最後精選

連被公司催出的情歌,也是市面上難見的真誠。

據傳家駒工作太專注,忽略了女友,分手之後回憶音容笑貌,才作出《喜歡你》這首歌;

《真的愛你》又将目光聚焦母親,以樂表白。

他連情歌都仍帶着與那時樂壇風氣并不相符的認真勁兒。

唱不出靡靡之音的黃家駒,所關注的情愛,更為大氣。

參加赈災慈善音樂會,說:“中國人能經得住任何風雨。”

發自内心地懷有鄉愁,才能做出起初被他命名為“長江”的demo,也就是後來的《大地》。

他的愛不僅在這片土地,也在遠方的命運泣聲裡。

Beyond曾應慈善團體邀約前往非洲,一路眼見戰争與蒼涼。

在非洲,黃家駒又資助了6名孤兒,一路見聞讓他作出《AMANI》,歌名意為“和平”。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詠歎般的音調重複訴說着:“戰争到最後,傷痛是兒童。”

非洲之行,也讓他對獄中的曼德拉油然敬佩,在《光輝歲月》中,他唱盡那位老者一生的堅守:

“黑色肌膚給他的意義,是一生奉獻膚色鬥争中”

“今天隻有殘留的軀殼,迎接光輝歲月,風雨中抱緊自由”

“願這土地裡不分你我高低”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憑借信念熬過孤獨歲月,是曼德拉的寫照,也是家駒對音樂路的期待:

“我這輩子不會轉行去幹别的,就是做音樂了,我亦相信人定勝天的……”

那時的香港樂壇,還配不上這樣的家駒。

帶着做樂隊的初心,Beyond遠離香港的贊聲,來到了他們眼中創作更加自由多元的日本。

可命運,如此弄人。

日本的生活比他們想象的要凄苦,生活窘迫與疲憊,異鄉的漂泊感一股子襲來——

錢都捐出去了,日本房價太貴,隻能睡逼仄的小屋,躺下來手腳可以碰到四壁;

語言不通,閑下來時也缺乏社交和娛樂,甚至讓同隊的黃貫中從滴酒不沾變成以酒作藥,葉世榮也學會了抽煙。

在日本,Beyond并沒有獲得想要的自由,第一個通告竟然還是上綜藝、做遊戲。

音樂公司仍希望他們擁抱流行、歸于平庸。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可黃家駒,怎會平庸?

背井離鄉的Beyond在日本看了人生中第一場雪後,推出了《繼續革命》《樂與怒》兩張專輯,其中家駒作詞作曲的《海闊天空》,激起了一些水花。

似乎前路終于有了些許曙光,可意外來得猝不及防。

1993年6月24日,黃家駒在日本錄制綜藝節目時從三米高台墜落。

一個月前,他對歌迷說“我們再見”;

幾天前,他剛和弟弟黃家強約定“快回家了”。

未曾想,分别成了訣别。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1993年6月30日,黃家駒不治身亡。

訃告一出,萬悲同哭,家駒永遠留在了31歲。

時至今日,他的音樂仍振奮着萬千人。

可歎的是,有人說“娛樂至死”愈發洶湧,他的早早離去未嘗不是一種幸運。

不由得想到他曾說:

“我絕對不希望我們中國人,永遠停留在懷念過去的輝煌史中。

那些輝煌史已經過去了,

我們要建立我們明天的輝煌史。”

整個娛樂圈都「配不上」的男神去世了,我為他感到不值

隻是不曾想,卻再無第二個他。她刊

資料來源:

1.書籍《黃家駒傳》

2.紀錄片《檔案:香港音樂傳奇 黃家駒》《穿越經典:光輝歲月,永遠的黃家駒》

3.南方周末《“上帝不會再派一個音樂天使下凡了”|黃家駒誕辰六十年》

4.三聯生活周刊《在香港,尋找黃家駒和他的光輝歲月》

5.書單《黃家駒:一别25年,理想和你我都沒忘》

6.最人物《黃家駒,還活着》

7.視覺志《上天派他來拯救樂壇,娛樂圈卻害死了他》

8.微網誌@Beyond博物館

9.以及b站各種尋不到最初來源的采訪音視訊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