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有句古話,叫“虎毒不食子”,意思是再狠毒的人,也不會對自己的子嗣下手。但有些人卻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将親人作為自己榮華

作者:快跟我看

中國有句古話,叫“虎毒不食子”,意思是再狠毒的人,也不會對自己的子嗣下手。但有些人卻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将親人作為自己榮華富貴之路上的墊腳石。而中國廚師界的祖師爺易牙便是這樣一個人。

“易牙烹子”在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代,齊國有一個管理齊桓公烹饪的廚師易牙。

易牙,春秋時代一位著名的廚師。他是齊桓公寵幸的近臣,用為雍人。相傳易牙是第一個運用調和之事操作烹饪的庖廚,好調味,很善于做菜。易牙作為雍人,很得齊桓公的歡心。

一次桓公對易牙說:“寡人嘗遍天下美味,唯獨未食人肉,倒為憾事。”桓公此言本是無心的戲言,而易牙卻把這話牢記在心,一心想着賣弄好自己的本事,好博得桓公的歡心。國君何等尊貴,絕不能食用死囚、平民之肉。

後來他看見自己4歲的兒子,選了用自己兒子的肉。桓公在一次午膳上,喝到一小金鼎鮮嫩無比,從未嘗過的肉湯,便詢問易牙:“此系何肉?”易牙哭着說是自己兒子的肉,為祈國君身體安泰無虞,殺子以獻主公。當桓公得知這是易牙兒子的肉時,内心很是不舒服,但桓公卻認為此舉乃是對自己忠心耿耿,于是提拔重用了易牙,易牙便成為寵臣。

易牙和管仲同時在齊作事。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為齊桓公創立霸業嘔心瀝血的大臣管仲病重,齊桓公前去探望,并問管仲:“君将何以教我?”仲曰:“君勿近易牙和豎刁”。桓公說:“易牙烹子飨我,還不能信任嗎?”管仲說“人無不愛其子,自己的兒子尚且不愛,焉能愛君”。直到管仲死後,桓公仍不信其言。

管仲勸說桓公務必疏遠易牙和堅刁,易牙為了滿足國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兒子以讨好國君,沒有人性,不宜為相。寵信他們,國家必亂。雖說桓公不信其言,但最終還是将易牙等人撤職了。

又三年,齊桓公感覺吃東西沒有滋味,說:“仲父(管仲)不已過孚?”于是又召三人回宮。

第二年,齊桓公得重病 ,易牙與豎刁等擁立公子無虧,迫使太子昭奔宋,齊國五公子是以發生内戰。易牙等堵塞宮門,假傳君命,不許任何人進宮。有二宮女乘人不備,越牆入宮,探望齊桓公。

桓公正餓得發慌,宮女便把易牙、豎刁作亂,堵塞宮門,無法供應飲食的情況告訴了齊桓公,桓公悔之晚矣,最終被餓死。

#曆史# 怎麼沒人把易牙當祖宗?

中國有句古話,叫“虎毒不食子”,意思是再狠毒的人,也不會對自己的子嗣下手。但有些人卻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将親人作為自己榮華
中國有句古話,叫“虎毒不食子”,意思是再狠毒的人,也不會對自己的子嗣下手。但有些人卻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将親人作為自己榮華
中國有句古話,叫“虎毒不食子”,意思是再狠毒的人,也不會對自己的子嗣下手。但有些人卻為了利益不擇手段,将親人作為自己榮華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