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作者:夢回良渚古城

#伊朗5000年前的印章,展現出夏朝第一任聖王“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山海經》記載大禹殺死相柳,從地中海遷回中國洛陽,在二裡頭營建“多帝之台”#

#成都三星堆人“誇父”的爸爸名字叫做“信”,兩手持蛇,5000年前居住在伊朗,雕刻印章!#

原創不易,支援請按“關注”,和我一起發掘古文字的秘密吧!

前言:

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證明《山海經》記載了新石器時代的伊朗,還有雙手持蛇的曆史人物“夏啟”!

5000年前的伊朗以及周邊地區,是屬于“大夏”國的一部分。

神人珥兩黃蛇。――《山海經·大荒東經》。注:“以蛇貫耳也。”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伊朗考古出土的石頭印章,距今5000年前後,藏于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伊朗出土5千年前的這一枚玉石印章,中間刻畫有一個男人,他雙手持蛇,源于《山海經,大荒南經》的原始文獻記載:"南海諸中,有神,人面,珥兩青蛇,踐兩青蛇。"

很顯然,伊朗印章裡展現出“人持雙蛇”的形象,根據《山海經》的記載,這一文化現象是源于新石器時代的中國東南海沿岸地區,後期逐漸往伊朗傳播。

今天,我們即将走進《山海經,海外西經》的文獻,在伊朗境内“人持雙蛇”文物的指引下,尋找5000年前中國夏代第一任聖王“夏啟"的曆史印記!

一:伊朗距今5000年前石雕印章,展現出了《山海經》記載“夏啟”的形象:“珥兩青蛇,乘兩龍”。

{1}5000年前的伊朗,是由“夏啟”開啟了“大夏”的時代。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伊朗的石刻印章}

《山海經》記載華夏第一王朝的聖王夏啟,她的形象是“珥兩青蛇,乘兩龍”,而且手持玉環、身佩玉璜。夏代是否有文字,夏啟的事迹是否為真僞?以上疑問,是曆代中國史家和學界一直在争論探讨的熱點話題。

您看,伊朗印章上“人持雙蛇”的形象,就證明了華夏上古人物“夏啟”的存在。

那麼,《山海經》對5000年前的伊朗,是如何描述的呢?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黃色的區域為伊朗的地理位置圖}

《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大樂之野 ,夏後啟 ,于此儛 九代 ,乘兩龍。雲蓋 ,三層 。

《山海經》曆史文獻将距今5000年前位于海外西方的伊朗,命名為“大樂之野”。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1,2為伊朗古代波斯人的音樂舞蹈盛會繪畫。圖3為伊朗青銅器唢呐樂器,距今2500年前後}

《山海經》記載5000年前的伊朗,是衆多樂器誕生的地方{豎琴,琵琶,波斯鼓,揚琴},人們在各種樂器的伴奏之下,頻繁的舉辦大型音樂會{大樂}。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1傑羅夫特出土綠泥石容器上的“持蛇神人”,距今約4000 年,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圖2為現代女性持蛇的舞蹈圖和伊朗文物對比。}

來自中國的移民女性首領夏後“啟”,在伊朗創造出了“手持雙蛇”的舞蹈,名叫“九代”舞。

上圖1為伊朗4000年前容器上刻畫的女性夏啟“舞蛇”圖,她的頭頂戴有假的“羊角”冠冕,人面,嘴巴為鳥喙,示意她的身份為來自東亞的“鳥夷人”族群。她上身赤裸,下面身穿由羽毛做的長裙。她雙手持2蛇,在翩翩起舞。

“夏後啟”,為何把雙手持蛇的舞蹈,命名為“九代舞”呢?

【家語】代:古之王者,易代攺號,取法五行。

“夏後”,在商代甲骨文裡也寫作“夏司”。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殷墟出土的商代“司姆”青銅器}

“夏司”,是指夏人族群的女性祖先們,在祖籍地的中國境内,社會地位低下,她們整天跪坐在地面上制陶,紡紗,織布,日夜勞作,伺候他人,被商王朝稱之為“下人”族群。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夏”字,從音下人的“下”字。

上圖商代青銅器銘文中描繪的這個女性,她地位低下,跪在地上,雙手還在不停地勞作,是一個“下人”女性,在伺{司}候别人。

【爾雅·釋天】啟:明星謂之啟明。【注】太白星也。晨見東方{中國}爲啟明,昏見西方{伊朗}爲太白。按:《詩·小雅》作啓明。

“下人”族群的女性們從中國遷徙來到伊朗之後,開設織布工廠,行賈賣絲綢布匹,擺脫了男人們的統治,自稱為“大夏人”族群,族徽為“啟明星”。夏人族群的女性由中國遷徙而來,改朝換代,在伊朗獨自建立“大夏國”,開啟了夏朝。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1為伊朗玉石印章的正面,圖2為這枚印章反面的圖案}

在這枚伊朗印章反面刻畫的人物形象,反映出《山海經,海外西經》記載夏代的第一任聖王“夏後,啟”是一個女人,她全身赤裸,袒胸露乳,她雙手抄蛇,正在跳“九代”舞蹈。

{2}中國洛陽的二裡頭遺址,屬于形影單身的“獨蛇中夏”時代。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二裡頭遺址出土的綠松石單蛇,距今3800年前後}

二裡頭遺址,位于洛陽盆地東部的偃師區境内,其年代約為距今3800~3500年。

夏啟在5000年前的伊朗,開啟了大夏時代,伊朗印章上刻畫的人物形象為:“夏啟雙手持有2條蛇”。

至于3800年前後,位于河南洛陽偃師二裡頭的“夏都”遺址裡,出現的卻是“獨蛇”形象。

為何,夏代人由雙蛇演變為了二裡頭遺址裡的單蛇文化現象呢?

《山海經,海外北經》曆史文獻回答:"共工之臣,曰相柳氏,九首,以食于九山。相柳之所抵,厥為澤溪。禹,殺相柳,其血腥,不可以樹五谷種。禹,厥之,三仞三沮,乃以為衆帝之台。在昆侖之北,柔利之東。相柳者,九首人面,蛇身而青。不敢北射,畏共工之台。台在其中。台四方,隅有一蛇,虎色,首沖南方。"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黑海和地中海的地理位置圖}

《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的是新石器時代末期黑海至于地中海一帶的曆史,這一區域的地理名稱叫做“西北海外”。

《山海經,海外北經》說:“在黑海和地中海的西北海外周邊地區,4000年前後前存在有一個叫“共工{壬}”的王朝,朝中有一個臣子,名叫“相柳氏”,他長有9個頭顱{天上九頭鳥,地下湖北佬},他居住在九山。相柳氏,他頭上具有牛角裝飾,俗稱“牴”人。他擅長在沼澤地裡種植蕨{厥}類植物,制作綠色的染布顔料。

在當時黑海地區有一個王,名叫“大禹{禹}”,她殺死了相柳,血腥滿地。此後,這一地區就不長樹木了,也不能種植五谷。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1為二裡頭遺址的俯瞰圖。圖2為土山}

注釋:我在2018年的秋天親自去過二裡頭遺址的考古現場參觀,在距離宮殿遺址150米左右的平原地方,還存在有一座圓形的土山高台遺址,土台子高15米左右,在土山的山頂,現代的二裡頭人還建有一座廟,可以燒香。這座二裡頭村的土台子遺迹,在《山海經》裡名叫“衆帝之台”。

【書·禹貢】:漆沮則從。

【詩·大雅】:自土沮漆。

【水經】:漆水出扶風杜陽縣兪山,東北入于渭。沮水出北地直路縣北,東入于洛。

《山海經,海外北經》繼續說:“大禹,隻好率領族人離開黑海和地中海地區,經土耳其逐漸往吉爾吉斯斯坦與哈薩克斯坦境内中亞地區的楚河遷徙{厥之}。大禹率領人們越過了3座萬仞高山,趟過了3條河流,遷徙來到了中國境内。大禹,率領族人們由陝西省扶風縣的沮水出發{三沮},沿着沮水走到了洛河。大禹在河南省洛陽的偃師建立起了一座土台子,用來祭祀神靈與上帝,土台子名叫“衆帝之台”。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洛陽偃師二裡頭遺址出土的青蛇}

《山海經,海外北經》繼續說:“相柳的老家,在昆侖山以北,柔利以東。相柳,長有九個頭顱,有一副人的面孔,相柳的蛇,為青色。

二裡頭遺址出土青色的蛇,是屬于相柳的器物,大禹殺死了相柳,奪了他的青蛇,埋在了二裡頭遺址。大禹,在二裡頭古城裡,開啟了“中夏”時代。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1為二裡頭出土的“一首雙身”蛇形龍紋陶片.圖2為二裡頭遺址出土龍紋陶片}

《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螟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寝、不息,風雨是谒,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二裡頭遺址出土的“赤蛇”文物畫像,來自臨近于黑海和地中海的西北海外,叫做“燭龍”。

二:《山海經》記載居住在四川省成都市三星堆遺址地區的牛人“誇父”,也是“雙手持蛇”的人物形象。伊朗出土5000年前的文物顯示,“誇父”的父親“信”也是一位牛人,他居住在伊朗,具有“雙手持蛇”的形象。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很多中國人都不了解,《山海經》裡記載有一個上古時期的男人,名叫“誇父”,他三天三夜追逐太陽,不停不歇,最終口渴死了。至今,誰也了解不了他的荒誕行為。

夏之日。——《詩·唐風·葛生》

《詩經》記載,在新石器時代的中文字裡,太陽“日”字的詞義是指夏朝人的“夏”字,誇父追日,也可以了解誇父在由東往西行,在追逐“大夏”人的西遷。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成都廣漢縣三星堆遺址出土的青銅器蛇}

《山海經》記載:"大荒之中,有山,名曰成都,載天。有人耳兩黃蛇,把兩黃蛇,名曰誇父。"

《山海經》明确的記載,“誇父”是四川省成都市的三星堆人和金沙人祖先,他的雙耳穿洞,挂着兩條黃蛇,雙手也持有2條蛇。上圖是三星堆出土的青銅蛇,不知道是從哪個三星堆青銅器人像的手上失落了,暫時就沒法找到誰是真正的“誇父”。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三星堆3牛首青銅器}

再強調一下,三星堆人“誇父”,他是一個“牛人”,以牛為族徽。

三星堆出土了衆多的“牛首”青銅器,明确三星堆人族群号稱為“牛人”!

《山海經·海外北經》記載:“誇父,與日逐走,入三日。渴欲得飲,飲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棄其杖,化為鄧林(桃林)。”

《山海經》記載,誇父追着日頭,由西往東走,一連走了3天不停息,他在路上口渴了,就把黃河和渭河裡的水喝光了,他還是口渴。他接着由西往北走,再找水喝。但是,他沒有找到水源,就在半路渴死了。他死去之後,手中遺失的木拐杖,化作了一片桃林{新石器時代最早的桃樹,源于中國西藏的雅魯藏布江流域}。

各位讀者,您可知道,“誇父”的祖父和爸爸,又是誰呢,居住在何處呢?

《山海經》〈大荒北經〉記載::後土生信,信生誇父。誇父不量力,欲追日景,逮之於禺谷。捋飲河而不足也,將走大澤,未至,死于此。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銀質母牛容器,原伊朗埃蘭時期,距今5100 - 4700 年,大都會博物館收藏}

《山海經》記載,誇父的爺爺,是新石器時代的“夏後人{伊朗大夏人}”,他的兒子,名叫“信”。信,從伊朗遷回中國之後,就生下了誇父。

上圖是伊朗出土5000年的“牛人”雕塑,證明了上古時期的伊朗人和三星堆人屬于同族人,以“牛”為族徽。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滾印上的“獸假人行”,原埃蘭時期(3100 - 2700 BCE),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

印,執政所持信也。——《說文》

誇父的爸爸,名字叫做“信”,在古代也叫做印章的“印”。

伊朗5000年前後誕生的衆多印章,則是屬于“誇父”爸爸“信”的遺物。

伊朗5000年前的玉石印章,展現出夏代夏啟“珥兩青蛇”的形象

{上圖為伊朗傑羅夫特出土綠泥石容器上的“雙手持2蛇的人像”,距今5000年,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

伊朗綠泥石容器上刻畫有一個“頭上長着牛角的男人”,他雙手持有2條蛇,正在翩翩起舞,是《山海經》記載“誇父把兩黃蛇”文化形象的來源。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