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不狠,站不穩,面對200多家廠商的圍剿,旺旺竟下如此狠手

作者:十萬個品牌故事

也許你并不知道誰是台灣最有錢的人,但提起“旺旺大禮包,禮旺人更旺”這句廣告詞你一定耳熟能詳,這位曾經為了獲得米果制造技術,不惜放低身份三顧茅廬的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在資産嚴重縮水的情況下,仍然在2016《福布斯》富豪榜上,蟬聯了台灣首富。

人不狠,站不穩,面對200多家廠商的圍剿,旺旺竟下如此狠手

2014年,旺旺股價創下曆史新高,可就在此之後,等待着它的隻有無盡的煎熬。

在2014至2016兩年間,旺旺業績大幅度下滑,市值蒸發1000億港元。

縱觀這個台灣品牌的曆史,它究竟是如何用小小的零售食品,成功吸引了數之不盡的消費者呢?觸摸品質,發現未來,請立即觀看十萬個品牌故事之《旺旺:從魔性廣告到不務正業》

人不狠,站不穩,面對200多家廠商的圍剿,旺旺竟下如此狠手

1962年,蔡衍明父親蔡阿仕的朋友在台灣宜蘭縣成立了一家從事罐頭代工與外銷的公司。

1976年,公司的經營權轉移到蔡阿仕手中,年僅20歲的蔡衍明自告奮勇參與公司的營運,由于缺乏經驗,在初期吃了不少虧,在推出“浪味鱿魚絲”後,蔡衍明的草率決策導緻公司慘賠新台币1億元。

那段時間,隻要别人多看他兩眼,他就覺得人家在笑他,更是以患上了抑郁症,一度想跳樓自殺。

1979年,父親蔡阿仕創立了自主品牌“旺旺”,打算重新開拓台灣零食市場。

品嘗了失敗苦果後的蔡衍明,也終于迎來了一個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人不狠,站不穩,面對200多家廠商的圍剿,旺旺竟下如此狠手

當時台灣稻米資源過剩,蔡衍明認為,如果做日本米果生意,應該能扳回一城。

為此,他在兩年間三次通路日本桢計作社長,希望有機會與其合作。

在他的軟磨硬泡下,“旺旺”終于拿到了米果制作技術的授權,“旺旺仙貝”也由此誕生并獲得極大成功,一度占據了台灣市場90%的份額,迫使老牌食品大廠統一與義美相繼退出競争。

此後,旺旺陸續推出的新産品如“旺仔牛奶糖”、“浪味仙”、“雪の月”、“旺仔小饅頭”、“旺仔雪餅”、“旺仔牛奶、”“野川草莓派”、“旺旺煎豆子”、“旺仔米起司厚脆片”、“無聊派大米豆”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人不狠,站不穩,面對200多家廠商的圍剿,旺旺竟下如此狠手

在台灣經濟快速繁榮發展的80年代,“旺旺”無疑成為了一種潮流。

1992年,蔡衍明的生意在台灣可謂如日中天,他把目光投向了隔岸相望的大陸。

在湖南的第一家工廠建成之後,當場就有300貨櫃的米果簽售,而且協定上都是款到發貨。

于是,旺旺台灣工廠24小時加緊制作,把米果從台灣運抵大陸,沒想到交貨的時候大陸經銷商卻要求賣完之後付款。

眼看食品就要過期,情急之下,蔡衍明把這批食品送到上海、南京、等地給學生試吃,孩子們吃後愛不釋手,蔡衍明随後抓住時機,狂投“你旺我旺大家旺”的廣告,最終創收2.5億人民币。

人不狠,站不穩,面對200多家廠商的圍剿,旺旺竟下如此狠手

生意場上的紅火難免遭人眼紅,1994年,兩百多家食品廠加入“米果大戰”,其中就有同樣來自台灣的康師傅。

激烈的競争使米果價格由最初的1公斤50元降至30元。

面對這種不講道理的價格沖擊,蔡衍明一舉将自己産品價格降到1公斤5元,其下手之狠和斬草除根的心态令其他廠商咋舌。

最終,在這場近乎瘋狂的價格戰中,“旺旺”斬落無數競争對手,其米果食品界老大的地位再也無人可以撼動。

1996年,為了避開台灣複雜的上市程式,蔡衍明舍近求遠,選擇在新加坡将旺旺挂牌上市。不過新加坡的股市交投太過冷清,2007年,在投行的建議下,蔡衍明又決定轉投港交所。

2007年5月28日,他以私人名義向12家銀行财團聯貸8.5億美元,用于收購新加坡上市的中國旺旺26.35%流通股股份,以完成私有化,轉投H股。

這一做法無疑極其冒險,因為他要頂着每天高達15萬美元的貸款利息,時間越久,對他越不利。

從撤離新加坡,到登陸港交所,前後隻用了200天,旺旺的市值則從35億美元提升至51億美元。

人不狠,站不穩,面對200多家廠商的圍剿,旺旺竟下如此狠手

同年,台灣力霸集團發生金融事件力霸案,旺旺陸續開始購入該集團旗下公司的股份,以增資的方式入股力霸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友聯産物保險,并更名為旺旺友聯産物保險。

次年,旺旺集團進軍傳媒領域,蔡衍明通過收購的方式,掌握了台灣地區中時媒體集團旗下所有媒體的經營權。

當時的中時集團,經營狀況慘淡,而蔡衍明“越是不賺錢的時間點,投入的機會反而越好”的理論,也的确在日後得到了證明。

他大刀闊斧的整合了中時内部結構,打通了原本各自為政的旗下媒體,極大的調動起了旗下媒體聯合作戰能力,一改此前的“自由風氣”。

人不狠,站不穩,面對200多家廠商的圍剿,旺旺竟下如此狠手

2009年,旺旺集團斥資入股香港亞洲電視,并在台灣地區創辦了新報紙《旺報》,一系列的動作,讓蔡衍明的媒體财富也不斷積累。

2014年,旺旺集團旗下上市公司中國旺旺營收37.75億美元(折合人民币約241.6億元),其中,乳品及飲料業務營收17.85億美元(114.6億元人民币),占比52.8%。截至2014年12月31日,旺旺在中國大陸約有8000家經銷商,359個營業網點,36個生産基地,87個工廠。

2016年,蔡衍明力壓郭台銘,再次蟬聯台灣首富位置。

回想起第一次經商失敗,這位膽識超人的首富卻說:“成功後,你不知道什麼時候還會失敗。

今天的成績太過于誇大了,以後等哪天你又稍微往下走了一點,你怎麼面對人家?”

業内人士表示,蔡衍明“有點像宗慶後”。

一個靠一包一包賣米果,以500億元身家成為“2012胡潤外來首富”;一個靠一瓶一瓶賣飲料,以105億美元成為2012年中國内地首富。

人不狠,站不穩,面對200多家廠商的圍剿,旺旺竟下如此狠手

表面看來,這兩個人都是于上世紀90年代初期開始創業進入傳統食品快消行業,創始人穩定在位管理時間都超過20年以上,同樣是農村包圍城市的營銷政策,擅長管道運作,都在金融危機後其實業家價值方得以展現,一方面都極其低調内斂,但另一方面霸道而充滿野心,管理風格更偏向集權制。

2017年,年收入超過114億的旺仔牛奶限量推出了令所有人都倍感震驚的8L超大盒裝,不過後來官方表示這隻是一場愚人節的玩笑。

但是微網誌上多次關于8L旺仔牛奶的推送,讓很多粉絲信以為真。

為此,旺旺集團也于1個月後真的推出了8L裝的旺仔牛奶,隻不過裡面是64個小包裝,再次遭到了網友的瘋狂吐槽。

人不狠,站不穩,面對200多家廠商的圍剿,旺旺竟下如此狠手

二十年來,旺旺雖然取得不凡的成績,但并非全身浸在陽光之中。

從1992年進入大陸以來,旺旺至今仍未建立自己強有力的銷售網絡,随着食品行業競争日趨白熱化,這一軟肋帶來的劣勢或成為旺旺緻命的弱點。

“不要讓他們太完美,要有點殘缺,讓他們有機會多學習。”

或許對于曾如此教育孩子的蔡衍明而言,旺旺發展上的“留白”也是他的一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