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作者:蘇念橋

距離安倍遇刺身亡已過去3天了,這位日本戰後最年輕的首相在一次演講中失去了生命,終年67歲。

對這起重大的突發的影響力巨大的事件,很多人包括有着“華人第一神探”之稱的李昌钰也表示,這種事本不應該發生,他甚至連呼3次“大意了”。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确實,從已曝光的視訊來看,兩次開槍至少間隔了3秒,在這極為珍貴且重要的時間内,場内的安保人員的反應,隻能用“懵”和“亂”來形容。

尤其是在嫌疑犯前面的那名安保人員,兩人距離很近,隻見他本能地手去當嫌疑犯,臉卻轉向了安培,似乎想看看對方到底有沒有被射中。

但對于經過專業訓練的安保人員來講,這種反應是錯誤且緻命的,他要做的是第一時間将嫌疑犯撲倒,将傷害盡量降到最低,而不是去察看被害人怎麼樣了。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幾十個保镖在場依舊無法阻止這類事情發生,也難怪奈良縣警本部長鬼冢友章在記者會上承認了警衛警備上存在問題。

同時他還稱:“這是我27年警察生涯最大的悔恨,遺憾至極。”

但這個時候說再多都已無意義,接下來的應該是找到嫌疑犯謀殺的動機,以及他的槍支和子彈是怎麼擷取的。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這其中就有很多問題待找真相。

第一,嫌疑犯山上徹也為什麼要刺殺前首相安倍?他的回複很讓人感到驚訝,竟是因為不滿某宗教團體而心生不滿起了殺心。

山上徹也的父親在他還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不得已母親隻能是接手父親生前的建設公司繼續經營。

這也算是不幸中的幸運,畢竟有收入來源,能勉強将幾個孩子拉扯大也可以了。

可能其母作為寡婦“對家庭未來感到不安”,便想透過宗教組織來找尋人生解答,說白了就是想尋求精神依靠。

這也說得過去,全職太太突遭變故失去依靠,不得已要出來工作養活一家幾口,精神和心理上多少會感到壓力和不安。

錯就錯在,其母對該宗教團體的依賴非常嚴重,甚至到了沉迷其中的地步,并捐出了大筆錢款。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原來用來改善家庭生活條件的錢拿去捐給宗教團體組織,導緻孩子們一直過着捉襟見肘的生活,一度山上徹也幾兄妹都沒東西吃,隻能靠親戚接濟。

然而讓山上徹也更加無法接受的是,母親在破産後還繼續捐錢給該組織,這也是導緻山上徹也“無法原諒(這個團體)”。

其親戚也出面證明他“一直處于怨恨的狀态,認為自己的人生被這個團體改變了”。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那麼他直接去找該宗教團體組織負責人就好了,為何要刺殺安倍?原本他是計劃去刺殺那位上司人的,但恰巧那次演講他不在。

因為安倍與該宗教團體有關聯,既然來都來了,那就......

這隻是山上徹也的一面之詞,至于其中真假,還待有關部門進一步調查。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如果真的是這樣,那也隻能說安倍晉三“很不幸運”。

第二,山上徹也的槍和子彈是怎麼擷取的?

我們知道在日本買槍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根據日本的《刀槍管制法》的規定,持槍者需辦理持槍證,要對申請者的身體和心理進行全面審查,此外還要調查其家庭背景,且申請者不能有任何犯罪記錄和違規行為。

而且槍支是一年一檢的,持槍許可證三年更新一次,每年檢查還需要重新考試,相當麻煩。

如果山上徹也去申請槍支的話,也很有可能能申請到的,據他的中學同學表示,山上徹也是一個“學習很好,很成熟的優等生,且有很多朋友,沒有被孤立的感覺”。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而且他曾經還是籃球部的核心人物,作為正式隊員活躍在賽場上,當他的同學得知此次槍擊事件時,都感到“很驚訝”。

畢竟這個給人陽光上進有為的青年,怎麼會做出如此殘暴大膽的事情來呢?

不過,山上徹也的槍不是買的,而是自制的,用的是“普通五金商店就能買到的材料”來組裝的。

對于一些對槍械原理有過了解的人來講,做出類似這種槍支不難,用時不超過半天。

槍能自制,那麼子彈哪裡來呢?在日本子彈和槍都屬于嚴管物品,想要擷取相當難,于是警方認為,不排除山上徹也的子彈是他手工制作的可能。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這不是臆斷,事實上還真有人自制子彈,2018年美國就有一部落客在視訊社交平台上指導制作子彈。

不過這些推斷還沒有定論,需要警方繼續調查。

第三點,大家還比較關心的是,山上徹也是怎麼擷取安倍的行程資訊的?因為安倍是在被刺的前一晚臨時改變行程去奈良的。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于是有人懷疑在安倍的安保隊内部或有内鬼。

而且此前安倍還去了其他地方演講,為何嫌疑犯沒有選擇下手?

對此,嫌犯也做出了回應,他說自己是“從網上獲知了安倍将前往奈良進行演講的相關消息的”,于是他當天上午乘坐電車前往演講地點。

至于說為何是在奈良,是因為其他地方不好下手,也就是說,嫌犯一直在密切關注且尋找合适的作案時機和地點。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為了此次的刺殺行為,他不僅制造了一把手槍,而是“制造了多把手槍和爆炸物”。

他的鄰居就表示,“最近每個晚上,都會聽到山上徹也的房間傳來砰砰砰敲打牆壁的聲音”,鄰居以為他是在施工,殊不知對方可能是在造槍。

想想都後怕,不寒而栗。

不過在7年前,包括安倍在内的很多人,都不認為會發生這種事。

據網友釋出的7年前有議員曾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安倍和在場的官員都不以為意,還嘲笑對方說:這是在貶低日本。

7年前,曾有議員提醒安倍小心恐怖襲擊,他嘲笑道:這是貶低日本

言下之意,日本相當安全,不會出現這種事情。

确實,在日本,持槍人數能得到嚴格的限制,日本發生槍支暴力事件相當罕見,“大多數日本人在生活中從未 接觸過甚至沒有見過真正的槍,即使是警察也很少使用手槍射擊,對緻命的槍支暴力案件幾乎是聞所未聞”。

但其實縱觀日本的曆史,也有多名政要遇襲,其中有1909年的日本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被抗日義士擊斃,對方來自北韓半島。

1930年時任首相的濱口幸雄被右翼團體成員持槍重傷,最後不治身亡。

還有1960年安倍的外公同時也是當時的首相岸信介被刺傷。

距離現在最近的一起是2007年長崎市長伊藤一長被黑幫頭目開槍擊中去世,時年61歲。

這次之後,日本相關政要的安保工作将會被更加重視,那些玩忽職守的也将受到相應的懲罰。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