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植物界全系列」傘形目—五加科(一):楤木

作者:麟劍的人類史

傘形目—五加科(一):楤木

真核生物域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傘形目

五加科

「植物界全系列」傘形目—五加科(一):楤木

五加科(學名:Araliaceae)植物共有52個屬,900多種;中國有22屬160多種,分布在除新疆以外的全國各地。

大學植物和傘形科以及海桐花科親緣最近,原來屬于傘形科的天胡荽屬和飾帶花屬根據基因分析被APG II 分類法劃入五加科。五加科屬的分類尚沒有最終确定,有些屬被歸并入鵝掌柴屬中,可能還有些屬會被劃開。

1.形态特征

喬木、灌木或木質藤本,稀多年生草本,有刺或無刺。葉互生,稀輪生,單葉、掌狀複葉或羽狀複葉;托葉通常與葉柄基部合生成鞘狀,稀無托葉。

花整齊,兩性或雜性,稀單性異株,聚生為傘形花序、頭狀花序、總狀花序或穗狀花序,通常再組成圓錐狀複花序;苞片宿存或早落;小苞片不顯著;花梗無關節或有關節;萼筒與子房合生,邊緣波狀或有萼齒;花瓣5-10,在花芽中鑷合狀排列或覆瓦狀排列,通常離生,稀合生成帽狀體;雄蕊與花瓣同數而互生,有時為花瓣的兩倍,或無定數,着生于花盤邊緣;花絲線形或舌狀;花藥長圓形或卵形,丁字狀着生;子房下位,2-15室,稀1室或多室至無定數;花柱與子房室同數,離生;或下部合生上部離生,或全部合生成柱狀,稀無花柱而柱頭直接生于子房上;花盤上位,肉質,扁圓錐形或環形;胚珠倒生,單個懸垂于子房室的頂端。

果實為漿果或核果,外果皮通常肉質,内果皮骨質、膜質、或肉質而與外果皮不易差別。種子通常側扁,胚乳勻一或嚼爛狀。

大學花各部數目由多而無定數進化至穩定的五基數而子房2室;花柱由無花柱進化至有花柱,由多數進化至二數,由離生進化至部分合生或全部合生成柱狀;花由兩性進化至雜性或單性異株;花梗由無關節進化至有關節;花序由總狀進化至傘形或頭狀;胚乳由勻一進化至嚼爛狀:葉由單葉不同程度的分裂進化至掌狀複葉或羽狀複葉;植物體由喬木、灌木進化至藤本或多年生草本。

2.主要價值

五加科植物在經濟上有多方面的用途。有許多種類在醫藥上有重要經濟意義,已知可供藥用的有114種(包括20個變種,1個變型),其中,如人參、西洋參、三七、竹節參、扣子七、楤木等屬珍稀名貴藥材,此外,通草(通脫木的莖髓)、五加皮(細柱五加和無梗五加的根皮)等都是傳統的藥材,近年對五加屬植物刺五加研究較多,并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大學尚有數十種為中國民間的祛風濕及理血藥;鵝掌柴、鵝掌藤、白簕、紅毛五加、刺五加、無梗五加、黃毛楤木、遼東楤木、虎刺楤木、樹參、變葉樹參、幌傘楓、短梗幌傘楓、刺通草、羅傘、大參、掌葉梁王茶、刺參、多蕊木、五葉參、常春藤等是民間常用的中草藥。

有些種類如刺楸、刺五加等其種子含油脂可榨油供制肥皂用。有些種類如刺楸、五加、食用土當歸等的嫩葉可供蔬用。喬木的種類其木材具有種種用途,刺揪可制家具及鐵路枕木,鵝掌柴适宜于制作蒸籠及篩鬥,通脫木的髓可做手工藝品。有些種類具美麗的樹冠或枝葉,如幌傘楓、鵝掌柴、常春藤等常栽培供觀賞用。鵝掌柴是南方冬季的蜜源植物。

3.楤木屬

楤木屬(學名:Aralia),又名刺楤屬,是五加科下的一個屬,為芳香草本至小喬木植物。屬名Aralia源于加拿大語aralia,一種植物名。

「植物界全系列」傘形目—五加科(一):楤木

(1)形态特征

小喬木、灌木或多年生草本,通常有刺,稀無刺。葉大,一至數回羽狀複葉;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先端離生,稀不明顯或無托葉。

花雜性,聚生為傘形花序,稀為頭狀花序,再組成圓錐花序;苞片和小苞片宿存或早落;花梗有關節;萼筒邊緣有5小齒;花瓣弓,在花芽中覆瓦狀排列;雄蕊5,花絲細長;子房5室,稀4-2室;花柱5,稀4-2,離生或基部合生;花盤小,邊緣略隆起。

果實球形,有5棱,稀4-2棱。種子白色,側扁,胚乳勻一。

(2)分布情況

楤木生于森林、灌叢或林緣路邊,垂直分布從海濱至海拔2700米。

該屬約有30多種,大多數分布于亞洲,少數分布于北美洲。中國有30種。其中楤木分布廣,北自甘肅南部(天水),陝西南部(秦嶺南坡),山西南部(垣曲、陽城),河北中部(小五台山、阜平)起,南至雲南西北部(賓川)、中部(昆明、嵩明),廣西西北部(淩雲)、東北部(興安),廣東北部(新豐)和福建西南部(龍岩)、東部(福州),西起雲南西北部(貢山),東至海濱的廣大區域,均有分布。

(3)主要價值

本屬的一些植物為常用的中草藥,有鎮痛消炎、祛風行氣、祛濕活血之效,根皮治胃炎、腎炎及風濕疼痛,亦可外敷刀傷。亦可以作為觀賞植物供人們觀賞。

(4)楤木

楤木(學名:Aralia chinensis)是五加科楤木屬的植物,分布于中國、越南和婆羅洲。

中國特有種,分布廣泛,北自甘肅南部(天水),陝西南部(秦嶺南坡),山西南部(垣曲、陽城),河北中部(小五台山、阜平)起;南至雲南西北部(賓川)、中部(昆明、嵩明),廣西西北部(淩雲)、東北部(興安),廣東北部(新豐)和福建西南部(龍岩)、東部(福州);西起雲南西北部(貢山);東至海濱的廣大區域。生于森林、灌叢或林緣路邊,垂直分布從海濱至海拔2700米。 [4] 主要生長于向陽和溫暖濕潤的環境。

藥用:楤木為常用的中草藥,有鎮痛消炎、祛風行氣、祛濕活血之效,根皮治胃炎、腎炎及風濕疼痛,亦可外敷刀傷。

食用:楤木春季萌發的幼莖嫩芽為主要食用部分,它野味濃郁,味道香甜醇厚,是中國傳統的食藥兩用山野菜,被譽為“山野菜之王”,深受消費者的青睐,是出口創彙的主要野菜之一。楤木的嫩芽中含有豐富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成分,其中氨基酸的含量較高。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4年 ver 3.1)——易危(VU)。

(5)龍眼獨活

龍眼獨活(學名:Aralia fargesii)為五加科楤木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陝西、雲南、四川等地,生長于海拔1,800米至2,600米的地區,見于森林下和溪邊,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龍眼獨活為民間草藥,治療慢性氣管炎,根治小兒痘症。

4.拟五加屬

拟五加屬(學名:Araliopsoides),是五加科下的一個已滅絕的屬。生存于白垩紀晚期,生長在溫暖的熱帶至亞熱帶落葉林中。

拟五加屬的葉片很大,為典型的三裂片型态,表面粗糙,外觀變化相差甚大。葉厚且有彈性,葉緣平滑無鋸齒。葉的脈絡簡單,由一條中央葉脈和與其成45度角分支出去的小葉脈組成。它們生長在沙岩中。

5.羅傘屬

羅傘屬(學名:Brassaiopsis)是五加科下的一個屬,為灌木至喬木植物。該屬共有約20種,分布于亞洲南部與東南部。大陸有11種。

(1)形态特征

灌木或喬木;枝有刺,稀無刺。葉為掌狀複葉;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明顯或不明顯。花兩性或雜性,聚生成傘形花序,再組成圓錐花序;總花梗通常在花後延長;苞片小,宿存或脫落;花梗無關節;小苞片宿存;萼筒邊緣有5齒;花瓣5,在花芽中鑷合狀排列;雄蕊5; 子房2室,稀3-5室,花柱合生成柱狀。果實明顯的半下位(因花盤發達隆起),闊球形或陀螺形,中央通常有縱缢痕。種子通常2個(或1個不發育),或3-5個;胚乳勻一或嚼爛狀。

(2)羅傘

羅傘(學名:Brassaiopsis glomerulata)為五加科羅傘屬的植物。生長于海拔200米至2,4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森林中。

分布于中國雲南(蒙自、金平、西雙版納、貢山)、貴州(安龍、冊亨)、四川(峨眉山)、廣西(金秀、隆林、欽州、上思)、廣東(海南島)等地。尼泊爾、印度、越南、寮國、高棉和印度尼西亞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印度尼西亞爪哇島。

6.大參屬

大參屬(學名:Macropanax)是五加科下的一個屬,為無刺小喬木植物。該屬共有6-7種,分布于亞洲南部和東部。大陸産6種,其中大參M. oreophilus Miq. 和波緣大參M. undulatus(Wall. )Seem. 大陸西南部至海南亦産之。

「植物界全系列」傘形目—五加科(一):楤木

(1)形态特征

常綠喬木或小喬木,無刺。葉為掌狀複葉,托葉和葉柄基部合生或不存在。花雜性,聚生為傘形花序,再組成頂生圓錐花序;苞片小,早落;花梗有關節;萼筒邊緣有5小齒,稀7-10小齒,或近全緣;花瓣5,稀7-10,在花芽中鑷合狀排列;雄蕊與花瓣同數;子房2室,稀3室,花柱合生成柱狀,稀先端離生。果實球形或卵球形。種子扁平,胚乳嚼爛狀。

本屬葉為掌狀複葉,圓錐花序較大,花梗有關節,萼齒、花瓣和雄蕊5數,有時7-10數,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狀等點,說明本屬在外形上與五加屬Acanthopanax Miq.和梁王茶屬Nothopanax Miq.有些近似,但在起源上則和鵝掌柴屬Schefflera J. R. &. G. Forst.的關系比較密切。

(2)大參

大參(學名:Macropanax oreophilus)是五加科大參屬的植物。産雲南南部(勐海、景洪至景東)、東南部(金平、屏邊、西疇、富甯、硯山)、西南部(瑞麗、龍陵、雙江),尼泊爾,印度東北部,緬甸,越南(中部至北部),印度尼西亞(爪哇)及馬來半島亦有。生長于海拔850米至2,3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灌叢、森林或河谷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7.樹參屬

樹參屬(學名:Dendropanax)是五加科下的一個屬,為灌木至喬木植物。該屬共有約80種,分布于熱帶美洲和亞洲東部。大陸有16種,分布于西南至東南各省。

(1)形态特征

直立無刺無毛灌木或喬木。葉為單葉;葉片不分裂或有時掌狀2-5深裂;常有半透明紅棕色或紅黃色腺點;托葉與葉柄基部合生或無托葉。傘形花序單生或數個聚生成複傘形花序;花兩性或雜性;小苞片很小;花梗無關節;萼筒全緣或有5小齒;花瓣5,在花芽中鑷合狀排列,頂端有内彎的凸頭;雄蕊5;子房5室,稀4-2室;花柱離生,或基部合生而頂端離生,或全部合生成柱狀;花盤肉質。果實球形或長圓形,有明顯至不明顯的稜,稀平滑。種子扁平或近球形;胚乳勻一。

本屬葉為單葉,傘形花序單生或複生,子房通常5室,花柱離生、基部合生頂端離生、或全部合生成柱狀等點,可能由鵝掌柴屬Schefflera J. R. & G. Forst.的單葉種類花序簡化發展而來。

(2)樹參

樹參(學名:Dendropanax dentiger),是五加科樹參屬的植物。生長于海拔10米至1,8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常綠闊葉林中和灌叢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分布于中國浙江東南部、安徽南部、湖南南部、湖北、四川東南部、貴州西南部、雲南東南部、廣西、廣東、江西、福建和台灣,越南、寮國、高棉也有分布。模式标本采自四川南川。

藥用:樹參為民間草藥,根、莖、葉治偏頭痛、風濕痹痛等症。

食用:樹參的食用部位為嫩葉芽,整個生長期都可采嫩葉芽,采後焯水,浸泡後,可涼拌、爆炒、炸、炖、炝、腌、做湯、制粥等食用,也可腌漬貯存,供炒食、做湯、做餡、蘸面醬、拌面食、涼拌菜等,味道鮮美,風味佳,營養價值高。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衆号“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