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作者:老理行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文圖||老理行

首先,我得說明:這裡的“貝城”,是塞爾維亞首都貝爾格萊德的簡稱,而不是米粒尖密歇根州的那個名副其實的貝城。

貝爾格萊德,這是我印象最深、記得最牢的一個外國首都的名字。這個中原由,自然是1999年那場科索沃戰争,當然還因為這裡是老鐵長期生活工作的地方。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1999年3月24日至6月10日,一場曆時78天的科索沃局部戰争爆發。從上圖可以看到,戰争給貝爾格萊德造成的巨大創傷至今未能得到有效醫治。

就在此次戰争期間,1999年5月8日,北約悍然對設在貝爾格萊德的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進行飛彈襲擊,導緻我3名新聞記者犧牲,20多名使館人員受傷,使館建築嚴重毀壞。從此,“邵雲環、許杏虎、朱穎和貝爾格萊德、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等這幾個特殊的名字就深深镌刻在我的腦海裡。

事情雖已過去了近20年,然大使館被炸事件以及由此所引發的一切至今仍曆曆在目,難以忘懷。這也讓我很早就萌生了一個願望:有機會一定去貝爾格萊德走走,并到被炸的大使館遺址看看,為罹難烈士獻上一束鮮花,以表達我對他們的敬仰及悼念之情。

這一願望終于實作了!

2017年5月27日,在大使館被炸事件過去了18年19天,我與團友一道,如願來到了貝爾格萊德,來到了被炸的大使館遺址前,緬懷曆史,祭奠亡靈。

對于我來講,這次巴爾幹之行,最重要、最期盼、也是心情最複雜的一次活動,就是在貝爾格萊德瞻仰中國駐南聯盟大使館舊址。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現在的大使館舊址,是一片用塑膠闆圍起來的平地,中間新立起一塊紀念碑,因為距離較遠,看不清上面镌刻字的内容,回國後,經查閱資料,才知道紀念碑上用中文、塞爾維亞文和英文三種文字刻着:緬懷烈士,珍愛和平。謹以此紀念犧牲的邵雲環、許杏虎、朱穎烈士。2016年6月17日立。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在圍欄外面也豎立有一塊紀念牌,這是貝爾格萊德市政府于2009年5月7日所立,上面用塞爾維亞文和中文寫着:“謹此感謝中國在塞爾維亞共和國人民最困難的時刻給予的支援和友誼,并謹此緬懷罹難烈士”。紀念碑前放着許多鮮花,看得出,來此悼念的國内同胞也剛剛離開,而且,不斷有中國遊客手捧鮮花陸陸續續前來看望和祭奠英烈。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我們一行22人也向長眠在地下的烈士獻上了鮮花,并鞠躬緻意。團友老張還帶來了一瓶白酒,緩緩地灑在紀念碑周圍,真是“烈酒祭英雄,豪氣沖雲霄”。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在距離圍欄不遠的草坪上,矗立着一座中國古代聖人孔子的塑像。據地導介紹,這座高1.65米的孔子銅像剛立在這裡不久,而且,銅像所在的這條大街已被貝爾格萊德市政府正式命名為“孔子大街”。同時,在使館舊址還将建起一所中國文化中心,中心位址将被命名為“孔子大街一号”,大街附近的廣場也将命名為“中塞友誼廣場”。我想,三位烈士如果在天有靈,知道這些,一定會含笑于九泉的。

由此可以看出,塞爾維亞民族真是一個懂得感恩、不畏強權、和平友善的民族。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上圖是中國駐塞爾維亞大使館新館。據說,比原來的規模還大。這是在大巴車行駛中搶拍的,隻能看到一角。

在貝爾格萊德,還有一個不能不去的地方,那就是“鐵托墓”。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對于我這個五零後的人來說,鐵托的名字早已如雷貫耳。這位具有傳奇經曆、電影《瓦爾特保衛薩拉熱窩》中的“瓦爾特”,在我們這一代人心中,是一位傑出的戰士和偉大的民族英雄---今天的塞爾維亞人民仍然這樣評價他,而且他們也非常懷念逝去的強大的南斯拉夫年代,因為鐵托時代的南斯拉夫,無論是經濟上還是政治上,都曾令世界矚目。

這可以從保留至今的“鐵托元帥墓”得到證明。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鐵托墓也叫“花房”,之是以有此雅名,是因為墓室的周邊一直被鮮花環繞着。其實,這裡原來是鐵托生前的總統官邸。将官邸當作墓地,“死不離窩”,這在世界上恐怕是獨一無二的。也許這是鐵托前的精心安排,不得而知。上圖就是他生前的辦公室,原樣未動。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每年的5月25日,是鐵托的生日,這一天,貝爾格萊德全城要舉行火炬傳遞活動。鐵托坐在人民廣場在接受群衆祝福的同時,也靜候着最後一隻火炬的到來。當火炬傳遞到他的手上時,他會像孩子一樣興奮。

這是否也像有人說的搞什麼個人崇拜?不過,我倒以為,崇拜一個抗擊法西斯老戰士和偉大的民族英雄,總比去狂熱崇拜什麼“星”什麼“星”要強百倍,即就是稍微“熱”了點也能了解。

在花房的一側,有鐵托生前傳遞的各種火炬的展示,形狀各異,琳琅滿目。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整個墓地就是一個大公園,綠樹成蔭,草坪如織,各具神态的雕塑伫立其間,環境十分優雅。墓地周圍還有幾座博物館,其中一座是專門收藏和展出各國領袖和南斯拉夫社會各界贈送給鐵托的珍貴禮物,其數量之多、品種之全令人大開眼界。遺憾的是博物館禁止拍照,不然,一定會曬幾張給大家看看。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這是花房外草坪上安放的鐵托銅像,僅我看到的就有好幾尊,但都是一個神态:一身戎裝,低頭沉思。這與我想象中鐵托固有的形象存在很大差别。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據我所知,鐵托的一身跌宕起伏,叱咤風雲,是有名的強漢硬漢。他1892年出生于克羅地亞,26歲加入組織,在長期的革命鬥争中,雖三次被捕入獄,但矢志不渝,百煉成鋼。二戰期間,鐵托曆經磨難,出生入死,上司南斯拉夫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戰争的勝利,赢得了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建立了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并長期擔任最高上司人,直至1980年在斯洛文尼亞盧布爾雅那逝世。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花房内展出的鐵托的元帥服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特别難能可貴的是,鐵托在任内頂住了各種國際和國内壓力,制定了社會主義的自治路線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曾登上《時代》周刊雜志封面。他去世後,有來自128個國家的209個代表團參加了他的葬禮,可見她的國際影響力非同一般。

應當講,這樣一個頂天立地、氣吞山河的曆史人物,他的塑像應該是昂首挺胸、豪氣沖天,怎麼會是緊鎖眉頭、陷入沉思呢?

最有說服力的解釋是,眼前的塑像準确地抓住了這位鐵人的特點和“神韻”:喜歡獨立思考,從不屈服壓力。這種熠熠生輝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塞爾維亞人民至今愛戴他的原因---盡管他健在時一直對塞爾維亞人采取打壓的政策,也盡管他締造的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已不複存在,但他那巨大的人性光輝仍在。

站在鐵托墓前,我在想,無論世事怎樣變化,鐵托作為民族英雄,在上司人民英勇抗擊德國法西斯侵略,以及實作國家統一、民族獨立等方面居功至偉,必将永載史冊。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在貝爾格萊德大街上,可以看到多種風格迥異的建築。但最漂亮的建築還是新巴洛克建築和新文藝複興建築。這些現存的19世和20世紀初的建築,受奧匈帝國和英法俄等國的影響比較重,從中也可以大體看到貝爾格萊德在二戰結束前所走過的曆史---也是一部受西方列強殖民統治的曆史。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街景是一座城市的視窗。透過這個視窗,可以對這座城市的經濟、文化、建築、民俗、治安以及市民的生活狀況有一個初步的感受和了解。截取貝爾格萊德街頭的一組組畫面,給我的印象是:這個具有200萬人口的塞爾維亞唯一的直轄市,在經曆了多年的動蕩之後,現在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對中國人也很友好,但經濟和城市發展還比較落後,與歐洲發達國家相比存在較大差距。看來,貝爾格萊德的兄弟們還得加點油啊!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看到街頭這些似曾相識的舊書攤,勾起了我對八九十年代國内舊貨市場的回憶。據說,這些舊書攤可以淘出不少“寶貝”,可惜都是塞爾維亞文和英文,倘若是在國内,我會去那裡撿漏的。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聖薩瓦寺,是一座東正教堂,坐落于貝爾格萊德老城區,占地1800平方米,它是目前世界最大的東正教堂,也是世界十大教堂之一。也難怪有此世界“最大”,因為塞爾維亞多數人信奉的是東正教。該教堂供奉的是塞爾維亞東正教會的創始人聖薩瓦。

聽說這座教堂是1935年開始建造的,至今尚未完工,我們進去時内部裝修仍在進行。一座教堂建造了八十多年還未竣工,速度也真夠慢的。不過,這是否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工匠精神”:以極緻的态度對自己的産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完美。據說,德國的科隆大教堂前後共建造了六百年,真正是“不求速度。隻求品質”。

在工匠精神這一點上,我們還須向人家學習啊!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整理于2017年7月,修改于2022年7月)

+1

走進巴爾幹(14)——五味雜陳遊“貝城”「塞爾維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