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當百餘所職校申報了電競專業

作者:中工網

【職校小衆專業的“破圈”密碼③】

原标題:把“玩遊戲”變成一種職業,應該怎麼“玩下去”成為這一專業學生的思考——(引題)

當百餘所職校申報了電競專業(主題)

勞工日報-中工網記者 陳華 唐姝

閱讀提示

從遊戲變成大家喜愛的電競,再到有文化創意内涵的體育運動賽事,電競正在以全新的面貌進入大衆視野。電競市場規模不斷增長也帶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全國共計百餘家高職院校與十餘家大學院校申報了相關專業。電競産業大繁榮也給電競專業學生帶來一個思考:當“玩遊戲”變成一種職業時,應該怎麼“玩下去”?除了當職業選手,電競行業還有好的職業選擇嗎?

去年11月7日,中國戰隊EDG奪得“全球英雄聯盟”總決賽冠軍。那一刻,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電子競技與運動管理專業的大二學生彭王安甯和室友們都沸騰了。EDG奪冠之後,網絡上撲面而來的對電競的“正名”讓彭王安甯壓抑很久的情緒得以釋放,“有種終于被認可的感覺,電競選手也可以像傳統體育運動員們那樣為國争光”。

國内電競行業近些年發展迅猛,電競産業大繁榮也給包括彭王安甯在内的電競專業學生帶來一個思考:當“玩遊戲”變成一種職業時,應該怎麼繼續“玩下去”?

“遊戲隻是電競的一部分”

“從小就喜歡打遊戲。”對于彭王安甯來說,他從不諱言自己報考電子競技與運動管理專業是源于對電競比賽的熱愛。“WCG(世界電子競技大賽)、CFPL(穿越火線職業聯盟電視聯賽)……”提起這些賽事時,他如數家珍。起初,父母極力反對,在他們眼裡,這就是一個打遊戲的職業,有點不務正業。

進入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就讀以後,彭王安甯發現,這個專業并不僅是打遊戲那麼簡單,除了核心課程電子競技實訓課,電子競技概論、電子競技項目技(戰)術基礎、賽事營運管理、運動心理學等也都是必修課程。

在所有的課中,實訓課毋庸置疑是最受學生歡迎的,因為可以正大光明地打遊戲。事實上,所謂的打遊戲并不輕松。要了解每款遊戲的發展曆史;記住每一個角色及其相對應的技能;一場比賽結束後進行戰術複盤;甚至要在期末考試的時候,用文字複述出真實遊戲場景采取的政策……

“電競是一項競技運動,有時一場賽事要持續幾個小時,對體力也是很大消耗。”該校電子競技運動與管理專業教師康源祥介紹,為此學校開設了體能訓練、運動損傷康複等傳統體育課程,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保障他們的身心健康。

在學生孫浩偉看來,以遊戲為媒介,在學校裡獲得更多的是個人能力的鍛煉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包括團隊意識、交流能力以及抗壓能力等。

康源祥也明顯感受到,有些學生入校時比較内向、沉默寡言,而電子競技則是一個需要合作與交流的團隊項目,随着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的性格也會發生變化。

“遊戲隻是電競的一部分,如果抱着隻想打遊戲的心态來學習,那肯定是不行的。”彭王安甯建議,不要盲目地跟風報考,而是自己要真正喜歡、熱愛電競行業,并對其有正确的認識。

廣闊的發展空間

成為職業選手,披上國旗站上領獎台,這幾乎是每個電競專業學生最初的夢想。然而,職業選手競争激烈且殘酷,不僅訓練辛苦,對年齡和天賦要求都比較高,最終能夠成為職業選手的可以說是萬裡挑一。

彭王安甯選擇報考電競專業,最初就是奔着職業選手的目标而來。雖然遊戲水準遠高于普通玩家,但是彭王安甯很快發現,自己離頂級玩家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想當電競職業運動員的夢碎了。”彭王安甯一開始有點失望,但随着更深入、系統的學習,他意識到,職業選手隻是電競行業中的一環,整個行業裡還有其他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随着電競産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電競生态鍊的完善,其崗位也更加細分,類型多達36個,除了常見的解說、直播、代玩等崗位,俱樂部的教練員、營運、領隊、戰術設計師等崗位也豐富了電競行業的職業選擇。

“我們更多的是想培養電競整個産業鍊所需的營運和管理等專業性人才。”康源祥表示,為了适應市場需求,學校在課程設定方面也在不斷更新和調整,加入了賽事策劃、資料分析、俱樂部營運、遊戲解說、直播營運等課程。

由于電競專業逐漸細分,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了困惑和迷惘,不知道以後的出路在哪裡。康源祥覺得,有意識地引導、培養學生發展其适合的方向尤為重要。

中競(上海)體育文化公司是安徽體育運動職業技術學院電子競技與運動管理專業的校企合作機關,企業在學校裡設有實訓室。實訓指導老師鄧子涵曾經發現有個學生很有遊戲天賦,就重點加大對他的比賽訓練。現在這名學生已入選杭州的一家電競俱樂部,成為電競職業運動員。

“還有學生喜歡3D模組化,那我就鼓勵他多學習遊戲設計等相關内容,以後可從事遊戲開發領域。”鄧子涵說。

彭王安甯也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方向。作為學校電競社社長,他現在不僅能順暢地組織校内外比賽,還能獨立寫出申報、策劃案,對電競周邊産業也有了更清晰的認知。今年暑假過後,他将前往深圳,在學校推薦的一家遊戲公司實習遊戲推廣和測試等崗位。

亟待制定完整人才的培養體系

“EDG去年奪冠後,關注電競的人更多了,看直播的也多了,還有不少家長跟我咨詢如何報考電競專業”。2017級學生操童歌是該校電子競技與運動管理專業的第一屆畢業生。目前從事電競主播的她直覺感受到電競的火熱。

根據《2022年全球電競與遊戲直播市場報告》,截至2021年底,中國電競使用者總數超過4.25億,占全球電競使用者的91%。另一方面,相關政策的扶持與推動,也讓電競逐漸獲得社會的認可,登上了大雅之堂。去年11月,電子競技成為2022年杭州亞運會的比賽項目,這無疑為電競專業更添了一把火。

電競市場規模不斷增長也帶來對專業人才的需求,全國共計百餘家高職院校與十餘家大學院校申報了相關專業。作為一個新興專業,如何制定完整人才的培養體系也是擺在眼前的現實難題。

康源祥坦言,專業還處于起步階段,諸如電子競技資料分析課程并沒有針對性的教材,隻能靠借鑒其他相關教材編寫校本教材。同時,師資短缺也是個難題,目前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的方式是不少院校解決師資的途徑。

此外,學曆也成為學生邁向就業市場的一道門檻。“電競産業上遊資源過于集中,也就是遊戲廠商和遊戲公司,不少企業要求大學學曆,盡管我們的學生很優秀,專業性也強,但很難将專業的人才輸送到專業的地方。”康源祥說道。

雖然電競市場現階段還存在混亂無序的現象,但電競賽事的蓬勃增長已然帶來一片藍海,就業前景也非常廣闊。“一場賽事的舉辦涉及到諸多環節,包括賽事策劃、俱樂部營運、賽事解說等都需要大量專業的人才,關鍵還是要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對于未來,操童歌很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