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賀雙卿: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為何20歲時,就含恨而死?

作者:話說大事記

中國文化浩瀚如海,深不可測,在曆史的浪潮中湧現出數不清的文人雅士,他們或以詩詞歌賦聞名千古,或以書法字畫名垂青史,得益于包攬萬象的中華文化強大的包容性,詩、詞、歌、賦皆有其閃光之處。

而在上下五千年漫漫長路上,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發揚始終少不了那些才女的身影,她們活躍于各個朝代各個領域,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社會主流思想下,她們用女性獨有的視角和筆觸,為中華文化的盛大燦爛貢獻出獨屬于自己的一份力量。

賀雙卿: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為何20歲時,就含恨而死?

然而,在封建王朝的統治之下,女性或從于父,或從于夫,或從于子,她們的命運總是由不得自己做主,尤其是古代的才女們,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豔麗的容貌和過人的才華既是福報也是枷鎖,命途多舛,鮮有圓滿,是古代才女們普遍的人生軌迹——這其中,有一位被尊稱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的才女,她以一首貫穿全篇的22處疊字的詩篇超越李清照的《聲聲慢》,被時人評為“易安見之,亦當避席”。

更為難能可貴的是,賀雙卿并非擁有顯赫的家世和良好的教育,她隻是農戶的女兒,靠自學了解了詩詞的魅力,并留下了二十餘首令人拍案又扼腕的詩詞。

拍案,因其才華過人,扼腕,也因其命運可悲。

一、才女自幼聰慧,為三石谷子嫁莽夫

1715年,在江蘇一個不起眼的小山村裡,賀家喜添千金,因為這是家裡的第二個孩子,是以取名雙卿。

賀家祖祖輩輩務農,從未出過一個讀書人,可賀雙卿卻是個例外,兩歲的她便初現秀麗模樣,咿咿呀呀地說着大人們聽不懂的“所謂伊人”,到了七歲,賀雙卿已經想要去念書了,她面容清秀,步态輕盈,踮着腳尖偷趴在私塾外的窗戶上,聽着課堂裡朗朗的讀書聲。

賀雙卿的舅舅是學館的雜役,雙卿總是趁父母務農的空隙去找舅舅,其實是為了在學館偷聽私塾先生授課,老先生見窗外趴着這麼一個可人兒,便破例讓她在教室旁聽,賀雙卿也不白聽,下課後便給先生端茶送水,冬日裡為先生添炭,夏日裡為先生搖扇。

先生也很喜歡這個聰明伶俐又頗有天賦的小姑娘,不遺餘力地傳授給她豐富的知識,賀雙卿對詩詞尤其癡迷,她偏愛那些跳躍于平仄之間的輕巧文字,隻言片語便描繪出大千世界的紛繁萬象,賀雙卿也學着寫詩,成了賀家唯一的一個“讀書人”。

賀雙卿: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為何20歲時,就含恨而死?

寒來暑往,秋收冬藏,轉眼間便在私塾聽了三年課。三年間,賀雙卿不僅學會了讀書寫字,還對詩詞歌賦頗有研究,這“腹有詩書”便“氣自華”了,可賀雙卿家境貧寒,即使再有才華,也被母親訓斥說才華不能當飯吃,為了補貼家用,賀雙卿用自己做的繡品去換錢,偶爾省下一兩個銅闆,她全部用來買書了。

隻是這樣一來,私塾的課隻能漸漸擱置了,但是賀雙卿依舊抓緊一切空閑時間去研究詩詞。

很快,賀雙卿已成佳麗,到了要嫁人的年紀。

擁有過人的才華,又有美麗的容貌,這哪一項不是賀雙卿的資本?可她是貧戶的女兒,貧戶嫁窮漢才是門當戶對。

賀雙卿不是沒有反抗過,可母親一句“别人都這樣,你就非要和别人不一樣嗎”把賀雙卿打了個措手不及——是啊,别人家的姑娘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别人家的姑娘像她這麼大娃娃都抱上了,别人家的姑娘也是在村裡随便找一戶農家便嫁了。

别人都這樣,她又怎麼會例外呢?

賀雙卿: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為何20歲時,就含恨而死?

盡管賀雙卿向往着詩詞裡那琴瑟和鳴的美滿婚姻,可她也知道,自己一無家世,二無權勢,她隻能選擇做“都這樣”的姑娘——她賀雙卿,也不過是個,稍有才華的平凡姑娘罷了。

十裡八鄉的農戶雖然都對賀雙卿的才華不屑一顧,可她标志的容顔卻是公認的,美麗的容貌讓比她大十歲的樵夫周大旺一見鐘情,對方願以三石谷子作為聘禮求娶賀雙卿。

此時賀雙卿的父親已經去世,家裡窮得揭不開鍋,三石谷子能解燃眉之急,就這樣,賀雙卿嫁給了周大旺。

三石谷子換了一段婚姻,那所謂的才華,對周大旺而言,一文不值。隻是,已經見過藍天的鳥兒,又怎麼甘心屈居于鳥籠之中呢?

二、婆婆動辄打罵,病骨支離含恨而死

周大旺的家境也并不富裕,他家以上山打柴和耕種薄田為生,三石谷子對周家來說也并不算一筆小的開銷,本指望着娶回來一個能幫他家務農的媳婦,可賀雙卿手腳纖細,身體孱弱,并不能下地幹活。

賀雙卿: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為何20歲時,就含恨而死?

加上周大旺初得新婦,天天都和賀雙卿膩歪在一起,為此還耽誤了幹活,周大旺是他的母親獨自拉扯大的,本來兒子眼裡隻有自己,現在憑空多出了個女人分走了兒子對自己的關注,這讓周大旺的母親很是不滿。

娶了個看上去病殃殃的媳婦,既不能下地幹活,看着也不是好生養的樣子,居然還要了三石谷子的聘禮,賀雙卿的婆婆越想越氣,總是千方百計地刁難賀雙卿。

賀雙卿入門第三天,洗手作羹湯,為婆婆做了一碗紅糖湯圓,不料婆婆剛咬第一口便惡狠狠地吐了出來,指着賀雙卿的鼻子大罵:“你是不是想燙死我?做湯圓放這麼多糖,真是敗家!”

周大旺的母親是粗鄙之人,鄉野村婦罵人本來就難聽,加上積攢了幾天的怨氣,讓她的辱罵越來越過分,可賀雙卿隻能默默忍受,“别人家的姑娘都是這樣的吧”,她默默地想。

若隻有這一次訓斥倒也無妨,可婆婆越來越過分。

賀雙卿: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為何20歲時,就含恨而死?

她每天奴役賀雙卿幹重活,自己坐在一旁冷眼旁觀,一旦賀雙卿幹得活不稱她心意,她便破口大罵,賀雙卿曾經能賦詩作詞的手已經傷痕累累,家裡所有的髒活累活全是賀雙卿一個人的,在這樣的高強度勞作下,她的身體更加虛弱。

在母親的影響下,剛開始還對她稍有好感的周大旺,也開始暴露出本性,他對賀雙卿動辄打罵,有時候更是和母親一起對賀雙卿施暴。

有一次,她太累了,煮粥的時候打了個盹被婆婆看到,婆婆上前便抓着她的耳環撕扯,直到她的耳朵鮮血淋漓。

賀雙卿曾經引以為傲的才華,也被婆婆和周大旺悉數粉碎——他們将她寫的詩詞撕得稀碎,把她撿來的書本也通通撕了。

在身與心的雙重折磨下,每一天都是煎熬,賀雙卿用素粉在芍藥葉片上寫下“忍煙炊黍又嗔遲,日長酸透軟腰肢”,美好的豐收季節對她而言隻是新一輪的辛勞,這首《浣溪沙》,字裡行間全都透露着賀雙卿婚後生活的心酸。

賀雙卿: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為何20歲時,就含恨而死?

若她是個從未讀過書的婦人,她也許覺得每個女人的人生都是如此,可她見過了書中描述的光怪陸離的世界,又怎麼甘心居于泥潭,她不會讨丈夫和婆婆的歡心,她總想着用行動和言語感化他們。

她骨子裡的柔弱和讀書人的驕傲,讓她做不到讨好,也做不到反抗,她的忍耐便成了順從,她的隐忍便成了倔強。

最終,賀雙卿倒下了,她染上了嚴重的瘧疾,但周家并不打算給她醫治,甚至要讓她幹更重的活。

受盡虐待的賀雙卿最終病逝,她去世時不過20歲,丈夫周大旺不想花錢給她辦喪事,便用草席草草一卷,埋在了亂葬崗。

賀雙卿曾像花一般燦爛,也死于花一般的年紀,她自由的靈魂終于可以飛向藍天了。

三、文人惺惺相惜,為她寫書流傳于世

賀雙卿和李清照、顧太清等才女不同,她的曆史記載少得可憐,準确說,是幾乎沒有。

是啊,誰會在乎一個農戶女兒的命運呢?

她死了,夫家隻是感慨少了一個幹活的人,而母家呢,隻會在閑暇之餘感念一下能換三石谷子的女兒吧。

賀雙卿: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為何20歲時,就含恨而死?

對賀雙卿的生平記載最為詳盡的,是一本名叫《西青散記》的書,在這本書中,作者用細膩生動的筆觸描繪出一個聰慧的女子,她才華出衆卻又溫柔細緻,她像是一朵芍藥恣意綻放在世人面前。

得益于這本書,我們才得以了解這位僅有二十餘首詩詞傳世,名聲卻直逼李清照的才女,而這本書的作者史震林,曾于山野之間瞥見賀雙卿秀麗身影,好奇心驅使他追上前去,也是以追尋到一位迫于生計而不幸蒙塵的才女。

她那些用素粉寫在葉片、草紙上的詩詞,字字哀婉凄恻,雖然是用素粉寫成,卻似乎力透紙背——也正因為此,賀雙卿的詩詞被史震林看到,才得以流傳下來。

而清瘦儒雅的史震林,也成為賀雙卿成婚後僅有的快樂,他們秉持着讀書人的冷靜自持,惺惺相惜之意在兩人之間緩緩流淌,包括史震林在内的一些才子書生可憐賀雙卿的遭遇,想要幫助她脫離困境,可礙于世俗阻撓,終以失敗告終。

在賀雙卿心裡,母親那句話始終萦繞心頭:“别人家的姑娘都這樣,你非要和她們不一樣嗎?”

賀雙卿:被譽為清代第一女詞人,為何20歲時,就含恨而死?

做一個不一樣的女子,變成了賀雙卿心底一個勇敢的夢。

多年後,史震林高中進士,他特來向賀雙卿報喜,才知道賀雙卿早已去世多年,友人拿給他一張破舊的草紙,用素粉寫在上面的,是賀雙卿留下的絕筆:“他生未蔔,此生已休。”

物是人非,陰陽兩隔,遺憾總是叫人垂淚,如果賀雙卿能夠早點遇見史震林,她會不會成為那個和别人不一樣的女子呢。

史震林惋惜:“才與貌至雙卿而絕,貧與病至雙卿而絕。”

他用最動人的筆觸寫下賀雙卿的生平和她留存的詩詞,成《西青散記》,他讓後人知道,在那個不起眼的小山村裡,曾經有一朵芍藥熱烈地綻放過。

隻是風雨過後,花終會謝,但花謝了又如何,至少它盛放過。

就像賀雙卿曾經說過的:“誰還管,生生世世,暮暮朝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