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鎳钴锂,未來新風口?價格已大幅回落,專家:要重視風險管理,期待“上新”期貨品種

作者:烹饪界推薦家常菜單

2022年過半,為幫助産業精準把脈趨勢,探索期現融合發展,由期貨日報主辦的“期貨大家談”2022年大宗商品年中峰會在7月1日拉開帷幕,在峰會開幕首日舉行的“有色專場”中,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鎳業分會副會長兼常務副秘書長、北京安泰科資訊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專家徐愛東作了題為“鎳、钴、锂産業熱點問題分析與展望”的專題講演,為衆多專業投資者和業内産業機構帶來鎳、钴、锂市場的深度思考。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全球聚焦戰略資源保障

在百年變局疊加世紀疫情、地緣政治沖擊國際經貿關系的背景下,“黑天鵝”與“灰犀牛”亂舞,大國博弈加劇導緻能源危機、糧食危機發生,全球化分工迎來重大挑戰,供應鍊的脆弱性凸顯,國際金融市場遭遇空前沖擊,上半年引發國内外驚呼的倫鎳逼倉事件,也僅僅是曆史性變革下的一個小小縮影。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時代的變革将原本所有的‘句号’化成‘問号’。”徐愛東說,從經濟文明發展的變遷來看,中國經濟經曆了工業化、城鎮化、國際化,現在正向着綠色化邁進,這帶動了新能源及相關金屬礦産市場的大跨步發展。這是一個時代的大趨勢,有它的曆史必然性,預計全球能源轉型和電動化将成為未來影響鎳钴锂為代表的金屬礦産市場最主要的驅動力!

徐愛東表示,包括銅、鎳、钴、锂、稀土在内的多種有色金屬品種均是新能源領域所需的關鍵性礦産資源,受資源禀賦和開發技術水準等因素制約,中國、美國、歐盟、日本及南韓等經濟體的重要礦産資源都高度依賴進口。近年來全球易于開發利用的資源快速消耗,而新能源相關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如何在動蕩的環境中保障新能源領域戰略資源的供給安全,成為各國都必須直面的核心問題。為此,上述多國近年來都在加強戰略礦業資源的安全保障,重新編制本國關鍵礦産清單,并針對相關資源保障和供應鍊安全問題提出了諸多解決措施。

以美國為例,2021年美國能源部釋出了《美國國家锂電發展藍圖2021—2030》,并推出政策性目标以完善本國在锂電池和相關金屬資源的安全保障,包括:第一,確定獲得關鍵礦産及精煉材料供應,或相關替代方案,以滿足商業和軍事應用;第二,在美國本土建設相關材料加工基地優先滿足本國所需;第三,加大锂電池相關政策激勵,支援美國本土電極、電池芯和電池組産線布局;第四,確定關鍵材料規模化回收以及全産業鍊競争優勢。

除锂電池領域,美國也沒有放過鎳、钴、稀土等具有戰略價值的礦業材料和先進産能布局。公開資料顯示,早在2020年9月,美國便簽署行政号令增強對關鍵礦産的保障,以打造本土供應鍊多樣性防止外國對手的關鍵礦産對美國供給鍊的威脅,其中鎳钴稀土等具有戰略價值的礦業材料是重點,2021年美國總統拜登在白宮簽署行政令,要求對美國半導體、新能源電池、關鍵礦物和醫藥用品四大關鍵領域的供應鍊彈性進行評估,并在100天内送出報告。這份所謂的“百日報告”由美國商務部、能源部、國防部以及衛生與公共服務部共同參與評估,并最終在新能源電池和關鍵礦物領域提出五大強化舉措:一是加大支援美國本土锂提取産能建設;二是加大支援美國本土鎳钴回收能力;三是加大在盟國投資鎳的精煉項目;四是支援可持續發展的钴供應;五是加大與盟國合作開發稀土的部署。

美國近年來從多方面加大關鍵領域産業布局和本土戰略資源的保障,也引發其盟國跟風,包括長期依賴海外原材料進口的南韓也下定決心加大對稀缺資源的保障,南韓政府此前公布了“K—Battery”發展戰略,豪擲354億美元,目标在2030年成為下一代二次電池領域世界引領者,其中相關舉措包括要在本國建構穩定的二次新能源電池材料供應資源保障,通過多方合作加強對海外礦物資源擷取,并改善改善本國資源儲備系統。此外,南韓考慮将存在供應緊缺憂慮的钴品種儲備量擴大2—3倍,并将根據情況擴大多種具有戰略價值資源儲備。

徐愛東強調,新能礦産資源越發受到重視,這與各國能源轉型密不可分,全球各大經濟體集體瞄準了新能源汽車電池高度相關銅、鎳、钴、锂、稀土等相關礦産資源,是因為這類戰略性資源對國家發展和行業變革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但上述資源在全球分布極為不均,大陸除稀土儲量占位居世界第一外,其他多數礦業資源儲量都難以保障國内産業運作所需,對海外資源的依賴程度極高,是全球最主要的大宗商品資源進口國。

長線思維布局海外,中國資源保障建立優勢

随着鎳、钴、锂為代表的新能源礦業資源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産業競争的焦點,中國在這場全球産業資源博弈競争中如何把握住時代機遇?針對這個問題,徐愛東以提綱挈領的市場分析和詳細具體的資料作了解答。

從全球新能源相關礦業資源分布來看,南美地區智利、秘魯擁有世界最多、最好的銅礦資源,南美锂三角(玻利維亞、智利、阿根廷)占據全球锂資源儲量的56%,東南亞地區印尼占據全球鎳資源儲量的22%,非洲地區剛果(金)則提供了全球絕大多數钴資源供應,南非則在全球鉑資源儲量占比達到91%。

徐愛東表示,大陸是全球制造業第一大國,也是全球新能源相關礦業資源進口第一大國,2021年大陸進口的钴濕法冶煉中間品達到30萬噸,鎳礦達到4354萬噸,锂精礦達到200萬噸,均高居全球第一。此外,大陸作為全球最重要的鎳、钴、锂生産大國和消費大國,為了防止海外資源“卡脖子”問題,近年來不斷鼓勵國内企業以長線思維布局海外,力求在海外資源保障上建立穩定管道和安全保障。

從全球主要大宗資源品的需求來看,自然資源部中國地質調查局國際礦業研究中心釋出的《全球礦業發展報告(2020—2021)》顯示,由于新冠肺炎疫情暴發,2020—2021年全球資源需求呈現總體萎縮和結構分化,其中能源、大宗礦産消費下降,但新能源礦産消費卻逆勢快速增長。報告資料顯示,2020年全球能源總消費下降4.5%,創下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大年度降幅;石油、煤炭、天然氣等傳統能源品種年度消費分别下降9.5%、3.9%和2.1%;而以風電、水電、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整體年度消費逆勢增長9.7%;在金屬礦業領域,鐵、鋁兩大主流品種分别微降0.2%和0.7%;而借新能源行業帶來的消費刺激助推,銅、锂、钴三大金屬品種分别增長6.2%、15.3%和7.3%,到了2021年,這三個金屬品種消費延續升勢,年度消費增長分别達到3.2%、48.4%和18%。

在她看來,新能源汽車消費井噴式增長極大帶動了相關有色金屬産業的發展,尤其是對上遊鎳、钴、锂、銅、稀土等資源的需求與日俱增,市場對于全球新能源礦業的發展和機遇尤為關注,預計2020—2030年,鎳、钴、锂品種在新能源領域年均消費增速将分别在28.4%、21.7%和27.3%,并持續保持高速增長态勢。

徐愛東表示,在全球資源分布不均衡、未來供應要追上需求快速增長難度不小的背景下,各主要經濟體都面臨包括“本國戰略礦産資源保障的重點方向在哪兒”“海外資源開發項目的風險如何管控”“如何建立良性互補的國内外資源供應保障”等多個亟待解決的問題,而大陸近年來踐行“持續積極投資海外資源、打通新能源産業鍊形成合力”的戰略思維,對鎳、钴、锂、銅等新能源相關海外資源開發進行重點布局。

以鎳、钴、锂為例,近年來中國企業奔赴海外開發相關資源取得了長足的進展,目前大陸鎳、钴、锂等新能源金屬對外投資已超過國内的權益儲量,且保持快速增長态勢。在鎳方面,中國企業已在印尼獲得鎳資源權益量近千萬噸,占全球總量的10.5%,相當于是大陸鎳資源量的近4倍,其中在印尼投産的原生鎳産量占到全球的33.7%,是國内的1.3倍;在钴方面,中國企業在境外投資钴項目約30個,擁有钴權益儲量800萬噸,礦山钴金屬産能10.5萬噸,2020年全球十大的钴礦山企業裡中國企業有四家,钴冶煉産能在全球約占70%;在锂方面,截至2021年,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锂資源金額超600億元,形成權益儲量達4083萬噸LCE,形成锂精礦産能304萬噸(SC6%)、碳酸锂産能(含在建)25萬噸、氫氧化锂産能(含在建)4.8萬噸。

徐愛東表示,盡管相比其他國家而言,大陸在鎳、钴、锂、銅等品種方面缺乏資源,然而大陸産業鍊企業在南美、東南亞等多個地區進行大量資本并購及合作開發,通過海外資源布局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内相關産業鍊所需,大陸部分平衡了國内外資源不平衡,至少中國目前在鎳钴锂銅等品種的海外資源布局方面不落後于歐美日韓,而大陸的明顯優勢在于有全球最大的市場和最完整的産業鍊配套體系,是以,盡管大陸對外資源依賴較大,但在全球産業鍊資源布局中已建立一定優勢。

當然,大陸對海外資源依賴也會存在一些問題,徐愛東坦言,近年來全球資源民族主義擡頭,使得多個國家大幅提高了外國投資審查架構的門檻,部分國家原礦禁止出口,或者對礦産資源加征關稅,這類政策變化值得中國企業重視。此外,在境外投資過程中,一些社群工會沖突的處理不當會影響境外項目的營運,上述問題是發展過程中的阻礙,但并不會影響中國布局海外資源的戰略。她認為,中國企業對資源被卡脖子的問題可以做些未雨綢缪的工作,但不必被風險吓住,因為用好國内、國際兩大資源供應鍊管道是保障大陸新能源産業發展及資源供應安全的核心所在。

前景光明但任重道遠,企業應重視風險管理

在闡述了上述産業特點和熱點問題後,徐愛東分别就全球鎳、钴、锂市場供需平衡以及未來價格展望進行了細緻的分析,她在看好鎳、钴、锂相關新能源行業發展機會的同時,也表達了相關原料價格在快速上漲後,價格或将逐漸回歸長期基本面的觀點。

鎳市方面,徐愛東認為,近期海外激進加息等外部因素成為觸發鎳價理性回歸的“扳機”,内因則是全球疫情導緻鎳需求增速不及預期,同時高鎳價刺激印尼建立項目産能計劃擴張。展望後市,她預計下半年鎳價将從二季度倫鎳逼空導緻的虛幻上漲模式中逐漸回歸基本面主導,印尼低成本的濕法和火法項目投産後,全球低成本的鎳産量占比增長将抑制價格上漲空間,全年國際鎳價均值或在25000美元/噸左右。從更長期的角度來看,徐愛東表示,俄烏戰争加大地緣政治風險,戰略金屬需求得到額外的支撐,疊加全球碳中和概念帶來的成本上移,未來鎳價中長期或在15000—16000美元/噸一線會得到較強的支撐。

锂市方面,2022年锂原料供給面有明顯改善,全年原料環節增量有望超過20萬噸LCE,而冶煉環節産能相對充足,是以锂鹽供應有望跟上消費節奏。此外,锂下遊EV、儲能端繼續高速增長,雖然高價抑制傳統消費将導緻全年锂消費增幅有所下降,但消費總量仍有大幅增加。展望後市,她預計2022年锂市場整體供應略有過剩,短期價格将維持高位振蕩,全年锂均價在45萬元/噸左右,到2023年锂價有望逐漸下行。

钴市方面,自2022年開始,電池行業用钴出現分化,EV領域占比将超過3C,成為第一大钴下遊消費領域。她表示,2022年因需求不旺钴價出現下滑勢頭,5月中旬國際钴價自40美元/磅下跌至目前的32美元/磅左右,國内電钴價格也跟跌至40萬元/噸左右,預計下半年國外钴原料端供應基本恢複正常,且印尼逐漸成為全球钴原料穩定的供應國,主要經濟體消費有望逐漸恢複,但是由于下半年消費難以彌補上半年的損失,钴價未來将出現逐漸回落的态勢。

整體來看,徐愛東認為,由于2022年全球經濟前景轉弱、産業新能源轉型節奏有變,近階段鎳、钴、锂價格在前期累計較大漲幅後已出現不小的高位回撤。面對相關原材料價格的大漲大跌,她認為相關産業需要加強對鎳、钴、锂價格監測和風險管理,尤其是國内相關企業應強化供應鍊體系和價格風險應對預案。

對于期貨市場如何服務上述戰略新興産業,尤其是未來钴、锂兩大新能源金屬在國内上市期貨品種的問題,徐愛東認為,需要關注到與傳統的銅、鋁、鉛、鋅等有色金屬不一樣的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行業的大發展,帶來了鎳、钴、锂等鹽類或者氧化物市場的快速增長,傳統的電鎳、電钴的市場佔有率越來越低,锂則是直接就以碳酸锂作為主要的計量機關,一些金屬鹽可能還是危化品,對倉儲物流提出了特别的要求。是以,以金屬态産品為交易主體的思路可能要有所改變。

她同時表示,将積極配合各期貨交易所适應新形勢,做好産業和行業研究的基礎支撐工作,期待期貨市場能在未來服務钴、锂等新能源相關戰略新興産業方面貢獻更多的力量,尤其是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鎳钴锂消費市場,一直以來都在争取買方定價的權力,希望能夠通過上市新的期貨品種來進一步增強中國價格的世界影響力。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