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曆史上的今天——7月4日

作者:佛系的青蛙

曆史上的7月4日

主要事件:

1:1054年7月4日——中國天文學家觀測到金牛座的超新星(天關客星,SN 1054)爆發,其遺骸成為現代的蟹狀星雲(M1)

2: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

3:1904年7月4日——大陸曆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

4:1977年7月4日——全球氣候觀測系統中國委員會成立

5:1997年7月4日——“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登陸火星

1054年7月4日——中國天文學家觀測到金牛座的超新星(天關客星,SN 1054)爆發,其遺骸成為現代的蟹狀星雲(M1)

蟹狀星雲(Crab Nebula, 編号 :M1 [3] ,NGC 1952或金牛座 A)是位于金牛座ζ星(天關)東北面的一個超新星殘骸和脈沖風星雲,是銀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距地球約6,500光年(2,000秒差距),直徑達11光年(3.4秒差距),并以每秒約1,500公裡的速度膨脹。

北宋至和元年五月已醜日,即公元1054年7月4日的淩晨,在天空的東方突然出現了一顆極其明亮的星星,它的顔色赤白,光芒四射,猶如太白金星。這一罕見的奇特天象震動了全國。當時國家的天文機構——司天監等處的從業人員對它進行了仔細的觀測,直到嘉祐元年三月辛未日,即公元1056年4月6日這顆星消失為止,在長達643天裡從未間斷過。大陸的史書裡詳細記載了這顆星所在的位置。它位于畢宿的東北,五車的腳下,靠近黃道的天關星(即金牛座)附近,是以就把它叫做“天關客星”。

當時中國、印度、阿拉伯和日本天文學家都記錄了這一天文現象。而星雲是由約翰·貝維斯在1731年第一次觀測到的。1758年,查爾斯·梅西耶在觀測一顆亮彗星時再次獨立發現了這個星雲。于是梅西耶将星雲作為自己的類彗星天體星表中的第一個成員。1848年,羅斯伯爵在比爾城堡觀測到了此星雲,因為他繪制的圖像形狀與螃蟹類似,是以被稱為蟹狀星雲。

曆史上的今天——7月4日

蟹狀星雲

曆史上的今天——7月4日

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日

在246年前的今天,1776年7月4日(農曆1776年5月19日),美國獨立日。

美國位于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從15世紀末起,西班牙、荷蘭、法國、英國開始向北美洲移民。17世紀到18世紀前半期,英國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個殖民地,并加強了對殖民地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激起了當地人民和新興資産階級的反抗。1775年,北美13個殖民地的人民開始掀起推翻英國殖民統治的獨立戰争,組成了"大陸軍",由喬治·華盛頓任總司令。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了第二次大陸會議,通過了《獨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堅合衆國。

《獨立宣言》發表以後第5年的9月,英國軍隊主力在約克鎮被擊潰,被迫同美國講和,并于1783年簽訂《巴黎和約》,正式承認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美洲出現了第一個資産階級共和國。後來,7月4日被定為美國國慶日。每年的這一天,在美國各地都舉行隆重的盛典,進行歌舞、體育、遊行等活動。早期的獨立日慶祝活動主要是遊行和演講,有時還帶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以後增加了體育比賽等戶外活動。有一個時期,美國人民燃放鞭炮、煙火慶賀國慶,20世紀以後,政府為防止發生人身事故和火災明令取消了這種形式。每年的獨立日這一天,全美大小教堂鐘聲齊鳴,而頭一個敲響的是費城的自由鐘。

曆史上的今天——7月4日

1904年7月4日——大陸曆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

在118年前的今天,1904年7月4日(農曆1904年5月21日),大陸曆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

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禮部會試中選拔出來的273名貢士,從中左門進入保和殿,曆經點名、散卷、贊律、行禮等種種儀式禮節,準備參加名義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試。

這是3年一度的全國科舉考試的最後一關。貢士們按這次考試的成績重新排定名次。一甲3名将獲賜進士及第,二甲和三甲分别獲賜進士出身和同進士出身。上午10時,試題發下,是以皇帝名義提出的時務策問,題長大約五六百字。貢士們立即開始撰寫對策文,對皇帝提出的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建議。對策文不限長短,常例為2000字,規定字必正體、文必到行,工整有格,不容疏忽。日暮為交卷時限。這次殿試的前三名為:狀元劉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

清廷于次年宣布廢科舉,是以甲辰科考成為中國曆史上最後一次科舉考試。

曆史上的今天——7月4日
曆史上的今天——7月4日
曆史上的今天——7月4日

1977年7月4日——全球氣候觀測系統中國委員會成立

在45年前的今天,1977年7月4日(農曆1977年5月18日),全球氣候觀測系統中國委員會成立。

世界氣象組織、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科學聯合會聯合發起了全球氣候觀測系統計劃,許多國家相繼成立了國内的協調機構。

全球氣候觀測系統中國委員會由中國氣象局、國家環保局、國家海洋局、中國科學院等13個部門的上司、專家組成。中國氣象局局長溫克剛擔任主席。

曆史上的今天——7月4日

1997年7月4日——“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登陸火星

在25年前的今天,1997年7月4日(農曆1998年閏5月11日),“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登陸火星。

1997年7月4日,美國“火星探路者”宇宙飛船經過4億多公裡的航行,成功地登陸火星并釋放了一個機器人在火星探察。它攜帶的索傑納号火星車,是人類送往火星的第一部火星車。在這次被稱為人類迄今最成功的星際探測計劃之一的活動中,“火星探路者”共向地面傳回26億比特的科學資訊,1.6萬幅圖檔及對火星岩石和土壤進行了1.5萬份完整的化學分析。

1997年7月4日是美國獨立紀念日。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帕薩迪納噴氣推進實驗室,數十名科學家焦急而激動地等在電腦顯示屏前。按照計劃,今天該是“火星探路者”号太空梭在火星上着陸的日子。 科學家們已經在忐忑不安中等待了整整一個早上,但直到正午,也沒有得到“火星探路者”号登陸的資訊。下午1時零7分(中原標準時間7月5日淩晨1時零7分),實驗室收到了微弱的太空梭着陸 成功的信号,科學家們激動不已。他們歡呼雀躍着向全世界宣布:在經過了 7個月的 49700 萬公裡的漫長航行之後,“火星探路者”終于在荒涼而壯觀的火星上着陸了。 這是相距21年後再次有飛船登上這個陌生的紅色星球,同時也标志人類探索火星的科 研究活動進入了一個新紀元。

曆史上的今天——7月4日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