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暗流湧動!中國網際網路大佬紛紛套現,原因何在?

作者:華商韬略
暗流湧動!中國網際網路大佬紛紛套現,原因何在?

  尊重财富的關鍵之一,是尊重對财富的合法支配。

  文 | 華商韬略 耿康祁

  網際網路大佬的套現,是一門學問。

  在騰訊股價每股6港元時,馬化騰賣了1000萬股,套現近6000萬。

  不知Pony是不是會後悔,按照6月30日,騰訊每股354.6港元的股價,他賣掉的股票,即使不計入分紅,價值也接近200億元。

  【01】

  2018年1月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面對躊躇滿志的劉強東,“資本之王”大衛·魯賓斯問了他一個問題:你是否十分富有?

  西裝革履的東哥很實在,笑言那隻是賬面的數字财富,自己創業多年,但套現很少。

  這是個事實,比起他網際網路創業者,企業家的身份,在這方面,劉強東一直缺少新聞。

  但最近,情況有了變化。

  很少因套現成為新聞的劉強東,因為連續減持的動作,引發了廣泛關注。

  4月7日,劉強東辭去京東集團CEO職位後,月底兩度減持京東健康884.04萬股的股份,套現3.8億元。

  5月23日起,劉強東通過信托實益擁有的英屬維爾京群島公司Max Smart Limited,一個月内大舉減持1.11億股京東股票,價值約合43.8億元。

  6月17日,劉強東又減持約合18.71億元的京東股票。

  三次減持後,合計66.31億元的财富,落入東哥口袋。

  66億,什麼概念?

  百元人民币一張張疊起來,相當于平均海拔6600米、僅次于南極和北極,号稱世界第三極的普若崗日冰川。

  大多數網友對此完全了解,支援:“人家自己的錢,想怎麼花就怎麼花”、“以京東創造的價值,這點兒套現很正常吧。”

  但也有一些人猜測,這是不是意味着東哥已萌生了退意。

  這個猜測有理由成立,劉強東曾在采訪中稱:“如果有一天,要喪失對京東的控制權的話。自己一定會毫不猶豫的把股份賣掉,拿錢走人,徹底退出去。”

暗流湧動!中國網際網路大佬紛紛套現,原因何在?

  不過目前來看,這絕對是杞人憂天。

  截至2022年3月31日,劉強東持有京東13.8%股份,擁有76.1%的投票權。連續兩個月的減持,讓劉強東的股份占比有所下降,有從業者推算,其表決權也随之縮減為75.5%左右。

  但這一比例,仍遠在67%的絕對控制權的“安全線”之上。

  劉強東早前曾解釋過,自己“讓賢”并非退出,而是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長期戰略設計、重大戰略決策部署、年輕領軍人才培養和鄉村振興事業中。

  這其中的許多事,都是要花錢的。

  而且,劉強東的減持并不劃算。如果他去年就減持,會多套現幾十億。這似乎也說明,他是真的很需要錢。

  同樣需要錢的,當然不止他一位。

  美團聯合創辦人王慧文,在4月13号及14号,連續兩天減持74.88萬股,套現近1億元。同王興打拼十年後,他曾說自己需要“休息休息”。

  不知道他的下一站,是環遊世界還是all in加密貨币。

  被馬化騰稱之為“中國VC界最成功的投資人,沒有之一”的沈南鵬也動作不斷,其與紅杉中國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就密集減持拼多多、美團的股票,分别擷取現金約2.01億元和140.9億元。

  【02】

  網際網路是中國過去二十年來最大的經濟奇迹,也是最具規模的“造富舞台”。

  網際網路從來不缺“大佬”,也從不缺“大佬取錢”的熱點。

  1999年,第一家中國網際網路公司赴美上市。搜狐、網易、新浪、騰訊、盛大等相繼趕上,形成第一股浩浩蕩蕩的網際網路經濟洪流。

  可惜運氣不佳,這批企業一頭撞上了美國網際網路泡沫破滅。一衆大佬不僅不敢輕易減持,像搜狐張朝陽還要自掏腰包增持一萬股,以表示對公司、對中國網際網路的信心。

  但這一壯舉,卻受到了一位商界前輩的嘲諷。

  “不知道是誰撺掇他買股票的?他們哥倆(張朝陽和丁磊),早該賣了股票,真正體會一下富豪生活,買個遊艇什麼的。年輕人,還有很多重新來的機會。非讓他拿出不成功則成仁的勁兒,不是害人嗎?”

  或許是受這段話刺激,抑或是因為網際網路市場逐漸穩定,馬化騰倒成為了“減持模範生”。

  2004年騰訊上市,第二年,馬化騰就減持了1000萬股股份。随後,每隔兩三年,馬化騰就會減持騰訊股票,數額從幾千萬到十幾億不等,成為雷打不動的習慣。

  這也可以看出,大佬們減持的風格,與自己的商業性格,頗為相似。

  馬化騰溫吞低調,但又韌性十足。其可持續地溫和式減持騰訊股票的精神,連投資人都感動。

  而風風火火的馬雲正相反,往往“不套則已,一套驚人”。

  2016年8月,馬雲開啟了減持之路。一年間,累計套現19.34億美元(約合140億人民币)。

  此後,減持計劃依然沒有停止。2017年馬雲共套現45億元,2018年更以110億元套現金額,衛冕《2018胡潤套現企業家30強》榜首。

  阿裡蔡崇信和騰訊劉熾平,不僅在商場上為二馬鞍前馬後,在減持節奏上,也有些亦步亦趨。

  前者曾在2019年11月到2020年7月,減持套現約達120億元;後者在2020年1月到10月,累計套現近10.2億元。

  另一位網際網路創始人黃峥,更有性格。

  迅速崛起的拼多多,讓這位籍籍無名的80後,一夜成為白手起家的首富;但沒過多久,41歲的他就突然辭去董事長,退居幕後。

  “想去做一些食品科學和生命科學領域研究”。

  股份減持上,黃峥也是出手相當狠。2020年7月1日的一份公開檔案顯示,黃峥控制的拼多多股份比例,轉眼從43.3%降至29.4%,降幅竟達三成,理想估值超過1000億元。

  今年繼續套現的王慧文,則在正式退休前半年,就減持200萬股美團股票,套現約2.34億元。

  對照這些公司的股價表現,這些大佬的減持,都很難說到底是賺了,還是虧了。

  網易丁磊曾在一次活動評選中說:“别人認為我有錢就是商人,我覺得這是最大的侮辱。我不是商人,我是企業家。”

  如果說企業家的标準之一是套現少,那他在這方面的成績的确是A+。

  資料顯示,2006年丁磊在網易的持股占比為45.9%,截至目前為44.2%,十幾年間減持比例微乎其微。

  堅持“長期主義”的王興,至少目前也還很長情,從美團上市到2020年,其持股幾乎沒有變化。

  或許,在位元組跳動上市後,倡導“延遲滿足”的張一鳴,也會成為這些極有耐性的企業家中的一員。

  【03】

  大佬為什麼套現?

  當然是需要錢。

  首先是個人需要錢,辛苦奮鬥改變生活,這本身就是應有之義。

  其次是,他們還有其他的生意和事情,包括以個人身份繼續創業投資,這同樣需要錢。

  還有一點很關鍵,大佬們的确很有錢,但也不像大家想象的那麼有錢,或者說随時可以有大把大把的錢。即便他們的公司動辄投資多少億,他們個人也不見得有足夠的流動性。

  那些隻有估值沒有利潤的就不講了,即便馬雲馬化騰,他們是公司的創始人和管理者,但公司的錢不等于他們的錢。

  在公司,除了股票,大佬也是“打勞工”,領薪水。2021年騰訊年度報告顯示,馬化騰的年度薪酬為4410萬元,同比下降25%。

  雖然薪水已經很高了,但要辦大事,靠薪水,顯然是不夠的。

  于是,股票減持,就成了像你我需要錢的時候,贖回一點基金,賣點股票一樣的正常操作。

  大佬減持後做了什麼。當然有遊艇,豪宅。但那些對他們而言,也隻是毛毛雨。

  根據公開資訊,大多數減持,都被他們用到兩個領域:首先是公益慈善;其次是繼續商業投資。

  早在大手筆減持股份之前的2010年,馬雲就說:“有人為了生活換股票,對我來講已經過去了。我覺得,改善社會的生活,是我要做的事。”

  2014年阿裡巴巴上市前,馬雲和蔡崇信作出承諾——成立個人公益基金,以占阿裡巴巴總股本2%的期權為基金的資金來源,緻力于環境、醫療、教育和文化領域的慈善事業。

  2014年10月25日,馬雲與蔡崇信将承諾兌現,聯手建立了亞洲最大的公益基金,其基金規模占阿裡巴巴集團總股本的2%。

  當年年底,馬雲還個人發起了馬雲公益基金會,并在此後多年成為中國慈善捐助額最大者之一。

暗流湧動!中國網際網路大佬紛紛套現,原因何在?

▲來源:馬雲公益基金會

  馬化騰則在2016年宣布捐贈1億股,并持續投入總價值400億的騰訊股票,用于一系列公益慈善項目,還為中國的前沿科技和基礎科學的探索,持續提供資金支援。

  包括黃峥,也捐贈了約2.37%的股份成立繁星慈善基金,并向母校浙江大學捐贈1億美金。

  在商業投資上,馬化騰也相對活躍。近年來,他不僅認購了中國平安、複星國際等股份,還出現在華泰證券的IPO方案中,成為其基石投資者之一。

  黃峥投向生命科技,沈南鵬與紅杉減持,是要為後續的硬科技領域布局輸血......這都是讓财富更好地發揮作用,創造更多财富。

  比爾·蓋茨在公司上市後,就成立了家族投資辦公室,并逐漸擴大為100人左右的團隊。專門幫他逐年減持微軟的股份,然後進行分散投資。

  通過這種方式,蓋茨不但在微軟之外開出事業第二春,而且對美國乃至世界公益慈善事業都有貢獻。

  是以,減持也好,包括卸任公司一線管理職務也好,都不是什麼不想奮鬥了,更算不上是什麼跑路的象征。

  無論萬億級公司創始人和高管,還是普通人,大家都有創造财富的權利,支配财富的權利,而且權利平等。

  也隻有尊重财富的支配,才能更好地鼓勵财富的創造。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韬略】,識風雲人物,讀韬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檔來源于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系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