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作者:澎湃新聞

澎湃新聞記者 王诤

6月30日晚,北京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響起陣陣熱烈的掌聲,易立明導演新作《科諾克醫生》的首演引爆全場。

該劇是易立明導演“醫學三部曲”的開篇之作,也是北京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試營運開幕戲。北京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前身大華電影院,曾是改革開放後北京市最早的四家三星級影院之一,2010年影院整備改建。2020年時,易立明團隊接手改建項目,立意将此地建成城市表演藝術中心。

6月30日至7月3日,《科諾克醫生》帶領觀衆經曆一場充滿笑聲與思辨的戲劇曆險,探尋醫學與人性的縱深之處。該劇将于7月8日開啟第二周演出。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科諾克醫生》劇照,張乃天(左)飾演科諾克醫生、缪歌(右)飾演帕爾帕萊德醫生。

“健康的人,是忽視自己身體的病人”

法國劇作家于樂·羅曼(Jules Romains)于1923年創作的《科諾克醫生》(又名《科諾克或醫學的勝利》),次年便搬上話劇舞台即赢得廣泛贊譽,成為法國戲劇的代表作。曾先後在法國、奧地利、德國等地演出1400多場而經久不衰,并先後3次被拍成電影。在歐洲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其戲劇片斷甚至還被編進法國的學生課本,劇中男主角“科諾克”就像中國的阿Q一樣,成為一類人的典型和代名詞。

1998年,姜文曾将《科諾克或醫學的勝利》搬上首都劇場。這個戲說的是在法國小鎮聖莫裡斯,來了一位科諾克醫生。聖莫裡斯原本人人都很健康,但科諾克醫生聲稱,所有健康人都是未知的病人。他決心按照他的方法使全鎮的生活“醫學化”。從免費門診開始,科諾克采用了引誘、暗示、許諾、恫吓等手段,漸漸使全鎮人都相信自己得了病,需要請醫生診治。3個月後,聖莫裡斯的旅店變成了一座醫療站,居民開始享受現代醫學的裝置和措施,患者都得到了“符合現代衛生規定的護理”。

此次易立明導演版《科諾克醫生》遵循“醫學狂人”科諾克醫生以極端的醫學熱情,“推動”人們關注健康的劇作主旨,卻重新建構了劇中的人物關系及戲劇主題的表達,讓這部誕生至今已近百年的好戲在當下重新煥發光彩。在劇中,觀衆們既可以感受到20世紀初,科學勃發、人心高熾的曆史激蕩,也無縫對接了當下諸多世界性主題——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理性與欲望的碰撞都在劇中展現得淋漓盡緻、發人深省。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科諾克醫生》排練照,易立明(左)為演員說戲。

大幕拉開,科諾克醫生從法國鄉鎮闖入今日都市,在全新的舞台上提出他的極端醫學理念——“健康的人是忽視自己身體的病人”劇中台詞的點睛之筆,令觀衆擊掌大笑。随着劇情的展開,科諾克又從狂熱偏執的醫生一步步變化為超速時代的縮影,神秘欲望的象征,這個人物像一個晶瑩剔透的玻璃藥瓶,映射出了易立明導演對當今醫學、科技、經濟、藝術、宗教等不同領域的思考。

《科諾克醫生》的舞美設計風格強烈,完全不依據現實場景,而重在回歸戲劇表達,一台破舊的老爺車帶動了整個奇思妙想的舞台,傳遞出反諷、反傳統的藝術态度。此外,燈光設計也是此次的一大亮點。主創團隊在色彩上做了很多嘗試,從直覺和結構層面表現出新的空間關系,具有明顯的表現主義特質,激發演員表演的生命力,符合導演深層次的藝術要求,為觀衆創造了亦真亦幻的觀劇氣氛。

在易立明導演看來,《科諾克醫生》面臨最重要的兩個創作要點,一個是思辨與叙事,一個是戲劇風格的探尋,這都有賴于舞台美術和燈光的共同參與。他提出“從舞台中來,再回到舞台中去”的創作理念,認為随着當代藝術與時代的發展,多樣化的藝術手法必然存在于現代舞台之上,但多樣化的表現形式,“目的是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劇中人物服裝設計圖

“我做戲從容,希望觀衆們看戲也從容”

“《科諾克醫生》是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試營運的第一個戲,意義重大!我們首先要做出一個優秀的作品奉獻給觀衆,同時還要帶出一支優秀的團隊奉獻給行業。”作為導演和大華的藝術總監,易立明對這個戲有更高層的設計思路,他大膽起用新人,無論是台上的主演,還是幕後的舞台監督、項目統籌,他都讓年輕人站到重要的崗位上去。

在易立明看來,“做劇院有很多讨巧的辦法,随手擺弄幾下,一樣可以弄得熱熱鬧鬧的。但是如果沒有對時代責任的承擔與求索的艱難過程,沒有‘躺平’與奮起的抉擇,那劇院的創辦也就毫無意義。我做戲從容,我希望觀衆們看戲也從容。”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的建築本體至今已近百年。這裡原是米市大街的北京基督教青年會會所,建于1913年,主要建築有主樓、健身房、禮堂。1927年2月,禮堂開始放映電影。1929年4月,禮堂改放有聲電影,是北京曆史上最早放映有聲電影的影院。

1945年11月15日,影院正式更名為“大華電影院”。改革開放後,大華電影院成為北京市最早的四家三星級影院之一,會定期舉辦電影首映式、老電影回顧、明星與觀衆見面會、大片獨家提前上映等活動。2008年8月,大華電影院因裝修改造而開始暫停營業,開始進行全方位的改造。2020年7月,易立明團隊接手。

經曆近兩年的改建,如今大華影院“華麗轉型”成為一座集演出場所、文藝團體、演出經紀機構三位一體,同時擁有歌劇廳、戲劇場、環形劇場、實驗劇場、天空劇場、音樂廳,以及十餘個排練廳和多個公共藝術空間的綜合藝術機構——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由導演、舞美設計師易立明擔任藝術總監及院長。

據媒體報道,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共有六個表演空間,一個是在原來電影院主廳基礎上改造的歌劇廳,有着鏡框式舞台、可升降樂池,以及上下兩層530多個座位的觀衆席——此次《科諾克醫生》便選在這裡首演。而戲劇場T台形式的舞台三面都有觀衆席,可容納290多人,既能讓觀衆有近距離的沉浸式感受,同時也給表演留出了很多的可能性。舞台有點像古羅馬劇場的環形劇場,有197個座位,不僅可以演出小劇場戲劇,還可以進行小型演講類活動。除了這三個有固定觀衆席和舞台的表演空間,還有三個更加靈活開放的表演空間,一個是音樂廳,一個是露天演出的天空劇場,還有一個是實驗劇場。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中心内設三面看台觀衆席的戲劇場。

除了這六個表演空間,十多個大小各異的排練空間,可以随時“變身”為各種不同功能的藝術區域,還有咖啡廳、畫廊等不同功能區域。易立明透露說,“以人為本”的概念展現在了設計的方方面面當中,連衛生間這樣的細節也不落下。有媒體記者注意到,中心内每個表演空間都帶有化裝間、排練廳和衛生間,無論從觀衆角度還是從演職員角度,都非常友善,“而且公共衛生間不僅考慮到了女性觀衆比較多的需求,甚至預留出了排隊等候的空間。”

尤為值得一提的還有,就澎湃新聞記者現場觀摩,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正門正對着北京協和醫院——醫院治病救人,戲劇療愈人心。身心與靈魂兩廂對照,是不是也是将中心在試營運期間的首演劇目標明為《科諾克醫生》的原因呢?

“是有這方面的考量。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正對着協和醫院,這附近還有同仁醫院、北京醫院等多家全國乃至世界聞名的醫療機構。我們不妨再再想一想,當年的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也在這附近,現而今中國國家話劇院東方先鋒劇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都劇場也都在這附近互相守望。可以說,長久以來,在首都北京的政治核心區内,也是醫療機構和戲劇院團荟萃的中心重鎮。”易立明告訴澎湃新聞記者,為了突出環境特色,同時也希冀在劇場裡跟觀衆一起共同探讨人類生命的價值取向,此番特意策劃了“醫學勝利三部曲”——《科諾克醫生》《弗蘭肯斯坦》和《我是哪一個》。“這三部醫學題材話劇,折射出對當今醫學、科技、經濟、藝術等不同領域的思考。”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導演易立明

【對話】

“市民朋友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到戲劇的魅力”

澎湃新聞: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所在的位置,可以說是寸土寸金的黃金地段。我注意到從之前大華影院的改建到你2020年接手,能否先回顧下當時的情形?

易立明:我們是2020年7月接手的,當時中心的狀況已經有了修整,但作為我心中的城市表演藝術中心該有的樣态還有很大差距。聽說當年是要修北京地鐵五号線,就發現這座影院本身的承重等等都有很多問題,可以說是座危樓了。這兩年受疫情影響,反正大家也沒有太多事情做,我們全副心力都投入到了這裡的改建上。

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在設計之初,我們參考了西方城市歌劇院的樣态。而且在改建過程中,比如中心的正門外立面,還是保留了上個世紀二三十年代Art Deco風格的柱子裝飾。另外,劇場裡的門設計也比較西式。站在中心的露台上,我們可以看到協和醫院住宅群,完全是美式鄉村别墅的設計,這裡的建築本來就是要展現出一種中西交融。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中心外立面的Art Deco風格的柱子裝飾。攝影 王诤

澎湃新聞:從影院變成城市表演藝術中心,我想知道你怎麼看待“城市”二字冠在中心前的定義?

易立明:首都北京曆來是全國文化藝術的中心,這二十多年來,大家都看到了北京城市建設的日新月異。高速發展的同時,市民群衆的文化生活如何跟上?在我,夢寐以求有這樣一個劇院——藝術家想要創作,就像有很多很好的種子,但要找到地方把種子種下,讓它們生長。現在終于有了這麼好的一片土壤,讓我覺得非常感恩。我們的中心是一個特殊的劇院,它有國有資本在裡面,但營運模式又是純粹的民營藝術機構,我們需要靠真正的藝術作品去跟市場交流,去同我們這座可愛的城市對話,跟百姓市民溝通,要做符合時代、符合百姓需求的作品。

澎湃新聞:沒錯,我這次來就是從旁邊的胡同走來的,一位熱心的大媽給我指路。

易立明:從演出空間到劇作内容上,這裡面還有一個“尺度”的問題。現在全國各地的大劇院,其實基本都是歌劇院的樣式,非常現代,但是太大了。在裡面演話劇,你去看舞台上的演員,都得帶着麥克風,這其實不是最理想的話劇演出與觀賞模式。另外,就像是在我們這個(地理)位置,往東一望就是CBD高樓林立,你可能在那上班,你的家可能還在這兒的胡同裡,說明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市民朋友可能在生活中并不想置身宏大的建築,去經曆宏大叙事。來這裡歇歇腳,看場戲,再好沒有了。

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的實體體量并不是很大,但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尤其适合演出先鋒、實驗話劇,像《科諾克醫生》這樣的大戲也放得下,觀衆和演員可以近距離的交流,市民朋友可以沉浸式地感受到戲劇的魅力,這是我特别在乎的一點。在具體的幾個劇場的設計上,我們也參考了古羅馬、古希臘的劇場樣态,可以說當年戲劇的發展和勃興,就是在城市中心開花結果的。我們這裡開門就是大街,旁邊就是胡同,周遭的吃喝玩樂一應俱全,市民的煙火氣濃郁,也根本不用擔心人流量,可以說就是紮根在市民的中心。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北京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正門。攝影 王诤

澎湃新聞:中心對面就是協和醫院,一邊是管人們身體(健康)的,一邊是提供精神生活的,兩廂對照很有意味。

易立明:有個朋友來了跟我說,你這個劇院在醫院對面,好像怎麼怎麼了。我就說,哎,沒錯,這很好啊。因為在現代城市規制中,有三個建築本就是不可或缺的——醫院、劇院、市中心廣場。

地處故宮以東,我們這條街真的值得大書特書。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正對着協和醫院,這附近還有同仁醫院、北京醫院等多家全國乃至世界聞名的醫療機構。我們不妨再再想一想,當年的中國青年藝術劇院也在這附近,現而今中國國家話劇院東方先鋒劇場,北京人民藝術劇院首都劇場也都在這附近互相守望。可以說,長久以來,在首都北京的政治核心區内,也是醫療機構和戲劇院團荟萃的中心重鎮。這兩者間有沒有關系呢?太有關系了。

澎湃新聞:作為院長,能否介紹下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的藝術理念?

易立明:中心的面積不大,因為不需要那麼大,我們也考慮到了中國傳統戲院的規制,故宮甯壽宮的暢音閣這是皇家戲台,大嗎?湖廣會館裡也有戲台,大嗎?都沒有那麼大。是以戲劇的演出場所大小和進階之間,并不畫等号。清朝皇帝睡覺的地方不過十平米,為什麼隻有這麼大?這是人的尺度,太和殿(的規模)則是“神”的尺度。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遵循的也是“人”的尺度,要讓觀衆舒服走進劇場,舒服地看戲。

那麼,怎麼為觀衆提供舒适的體驗?我把“中國故事國際表達,世界經典中國表達”作為中心的核心藝術理念。我們這個中心,下設獨立完整的創作團隊、藝術管理團隊、藝術科技團隊,自有演員隊伍,以及室内樂團。未來會持續在戲劇、音樂、舞蹈及藝術教育等領域推出高水準的藝術作品和公共藝術産品。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科諾克醫生》劇照,青年演員張乃天飾演科諾克醫生。

“開業像過年,肯定得做一大桌子菜招待親戚朋友”

澎湃新聞:談了中心的建築設計“硬體”,我們再來談談“軟體”産品内容。具體到這次首演,為何選擇《科諾克醫生》這出戲?

易立明:這次不是把《科諾克醫生》簡單地重新搬上舞台,而是全新诠釋,背後是對這部經典喜劇的重新了解、對戲劇風格的呈現展開、對時代的體察和表達。

一個作品之是以成為經典,就是因為能不斷為戲劇創作提供無盡想象的素材和闡釋的空間,《科諾克醫生》曆經百年,卻又始終映射時代和人性,為我們反觀現實提供了一條充滿笑聲和荊棘的途徑。“醫學”和“健康”幾乎是當代人的精神圖騰,生理問題和心理問題互為本源,對“醫學”和“健康”的膜拜,是貫穿現代人終生的重要命題。

實際上我們現在還是試營運期間,中心将在今年9月正式開業。這就像過年,你不可能隻端出一碗紅燒肉,肯定得做一大桌子菜招待親戚朋友。屆時會有四部歌劇、四五部話劇,以及根據劇場規制做調整了的戲曲作品同廣大觀衆見面。我接手中心項目整整兩年,頭一年半完全是在建築上做文章,這半年多則是思考具體的作品。

澎湃新聞:《科諾克醫生》應該是時隔二十多年,第二次在中國上演和之前的版本有什麼不同?

易立明:《科諾克醫生》這部喜劇在法國現代戲劇中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地位,這個角色不是一個簡單的騙子可以定義的,不同的版本都賦予過這個角色不同色彩。這一版《科諾克醫生》不僅把主角從法國鄉村帶到了現代都市,更把他推向人類曆史和個體精神的更深處,作為導演,我的思考不能僅僅局限于具體的人和事,我更希望和作品走進更廣闊的時間、空間,和觀衆一起去探讨人類本身所面臨的問題。

在原有戲劇結構的基礎上,我們首先在文本上重新建構了劇中的人物關系及戲劇主題的表達。在排演過程中,更着重強調了“此時此刻此地”這一現代戲劇表現理念。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陳星飾演雷米夫人

專訪|導演易立明:回歸舞台創造的本真

彭雯妮飾演紫夫人

澎湃新聞:話劇行業都知道,喜劇難排難演,特别是外國喜劇可能還有水土不服的問題,為什麼會選擇法國喜劇?

易立明:法國喜劇對法國文化,乃至對世界文化都意義非凡,而中國不乏它的知音,尤其是戲劇觀衆這個群體。法國劇作家尤其善于把深沉的哲學悖論,通過喜劇的形式呈現。在諸多沉重的現實問題中靈巧跳躍,充滿思考的力量和撥動心弦的美感。而這與我們的民族性格是不謀而合的。

我自己雖然嚴肅,但絕對不是個沉悶的人。我排的戲也一樣,《等待戈多》《羅慕路斯大帝》《帝國專列》都是在思辨和笑聲中并進。劇場裡的笑聲本身就是對陳舊戲劇觀念的挑戰。

澎湃新聞:具體的,《科諾克醫生》之外,還有哪些作品正在籌備?

易立明:大華城市表演藝術中心,但我們并沒有僅僅把“城市”二字定位在“北京”上。北京人藝很多大戲都是京味兒戲,我作為劇院藝術總監,未來的設想還是要把更多的西方經典戲劇引進來,準備在這裡上演莎士比亞戲劇全集。莎翁的全集我們早就翻譯進來了,但還沒有一家劇院把他的全集做成系列全部搬演過。另外,湯顯祖的《牡丹亭》也在計劃中。

責任編輯:程娛

校對:張亮亮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