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沙洲村的紅色傳遞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沙洲村的紅色傳遞

《求是》雜志記者 陳有勇 《新湘評論》記者 周亞明

湖南省汝城縣沙洲瑤族村,地處湖南、江西和廣東三省交界的大山深處,屬于湘贛邊革命老區,“半條被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1934年11月,紅軍長征途經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在村民徐解秀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一條被子分兩半,是黨和人民魚水情深的生動寫照。

2020年9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湖南考察,走進沙洲村,參觀“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了解當地加強基層黨的建設、開展紅色旅遊和紅色教育情況。總書記強調,要“同人民群衆風雨同舟、血肉相連、命運與共”,“中國共産黨的奮鬥目标就是為了讓人民翻身得解放、過上好生活”。牢記總書記囑托,沙洲村的幹部群衆傳承紅色基因,用好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大力發展鄉村經濟,日子越過越紅火。

紅色故事接力講,紅色基因代代傳。“當時下着大雨,母親見3名女紅軍經過我家門前,就請她們到家中留宿……”年過八旬的朱中雄,仍能清晰還原這段故事中的細節。朱中雄是“半條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老人的小兒子,他堅守祖宅——“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舊址,義務擔任講解員。

“總書記詳細詢問我們的生活狀況,并勉勵我們一家在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徐解秀的孫子朱小紅回憶起習近平總書記到家裡慰問時的情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動。近年來,朱小紅開餐館、辦民宿,實作了脫貧,并成為村裡的紅色景區協管員。徐解秀的後人朱淑華、朱滢、朱得菊等相繼回到家鄉,在沙洲紅色景區當起了講解員。88年過去了,沙洲村接力講述“半條被子”的故事,紅色基因在綠水青山間代代相傳。

半條被子,溫暖中國。當年臨别時,紅軍女戰士對徐解秀說,等革命勝利了再來看她。幾十年過去了,那3名女紅軍沒回來,但無數黨員幹部群衆從全國各地來到這裡緬懷曆史,接受紅色洗禮。紅色汝城,滁水河畔,遍地英雄下夕煙,“半條被子”、“紅軍借據”、“我們都是同志”等魚水情深的故事在這片紅色熱土上廣為傳頌。這些紅色資源不僅是有形的曆史見證,更是無形的精神路标,都在告訴我們,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必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終以百姓心為心。

用好紅色資源,“拔窮根”走向振興。沙洲村山大溝深、人多地少,處于羅霄山脈連片特困地區,一度極為落後。“半條被子”的故事是沙洲村永恒的精神财富,激勵着沙洲村人努力改變貧困面貌。感人的故事,也引來無數遊客。沙洲村抓住機遇,發展紅色旅遊,撸起袖子“拔窮根”。“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民俗廣場、紅軍休整舊址等一系列紅色景點及配套設施相繼落成和修繕。“半條被子”舊址門前的小巷道,發展成“巾帼創業一條街”。一批青年紛紛返鄉創業,成為産業發展的生力軍。村民們開起了鄉村電商、土菜館、民宿,在古巷道上擺攤賣土特産……曾經貧困的沙洲人吃上了旅遊飯,走上了緻富路。2018年,沙洲村整村脫貧。

湖南省汝城縣沙洲瑤族村,地處湖南、江西和廣東三省交界的大山深處,屬于湘贛邊革命老區,“半條被子”的故事就發生在這裡。圖為沙洲村新貌。 湖南省汝城縣委宣傳部供圖 朱桂花/攝

脫貧後的沙洲村,深入挖掘本地紅色旅遊、綠色生态、古色鄉風等資源優勢,把過去的“紅色文化+旅遊”脫貧緻富模式,更新為“紅色旅遊+綠色發展”鄉村振興模式。2021年,村民個人所得1.71萬元,村集體收入70.5萬元。沙洲村紅色旅遊蓬勃發展,百姓收入節節攀升,村莊面貌日新月異,先後獲評“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傳統村落”等榮譽稱号。

如今的沙洲村,紅色文化、綠色生态、古色鄉風“三色”融合,相映入畫,美不勝收。

續寫“半條被子”故事,鋪展幸福沙洲畫卷。“村看村,戶看戶,農民看支部。”在脫貧攻堅和推進鄉村振興中,作為戰鬥堡壘的沙洲村黨支部起了關鍵作用。沙洲村以黨建為引領,形成了以村黨支部為核心,輔以村民理事會、村莊合作社等“1+N”型基層治理模式,推動全村經濟發展大為加速、人居環境大為改善。

在沙洲村,黨員幹部帶頭示範,已成為不成文的“村規”。黨員幹部帶領村民走上紅色旅遊發展之路,沙洲景區建設需要用地時,老黨員朱小勇站了出來,帶頭拆了200頭規模的養豬場……“當村幹部就是要多為人民做事,始終把老百姓當親人。”沙洲的黨員幹部,正用行動诠釋初心,帶領鄉親們過上更好的日子。

“桃花紅,梨花白,綠水青山繞村邊;當年寒冬紅軍來,半條被子暖心田。陽光燦爛笑聲甜,春風萬縷繡家園,幸福日子像花開,沙洲永遠是春天……”在黨組織的帶領下,村民們“甩開手加油幹”,團結一心建設家園,一幅鄉村美、産業興、百姓樂的畫卷正徐徐鋪展開來。

記者手記:

“半條被子”的故事,展現了黨和人民同甘共苦的本色。黨的十八大以來,沙洲村的幹部群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讓老百姓生活更加富裕、更加幸福”的殷殷囑托,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生動演繹着“半條被子”故事的新時代内涵。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從留給老百姓“半條被子”到帶領老百姓走幸福路子,沙洲村翻天覆地的變化映照出我們黨始終不變的初心。

來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