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配音秀”故事文本與新聞叙事(下)

作者:評媒人

“配音秀”故事文本與新聞叙事(下)

劉榮慶

繼續搜尋,還發現美國、非洲也都出現的“單親媽媽和六個孩子”的故事——

2020年4月30日 英國媒體報道,安吉麗娜•朱莉跟皮特離婚後,就一個人獨自帶着六個孩子生活,成為了單親媽媽——新聞叙事模式(一對美國電影明星發生的婚姻家庭“突發事件”)。回叙:2016年9月19日, 好萊塢巨星、“奧斯卡影後”安吉麗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提出離婚時,震驚了西方世界。這對“黃金檔”夫妻在一起 15年,但隻結婚了兩年(2位明星在2004年傳出戀情,2019年4月宣布離婚)。經過2年多來艱苦談判後,終于就6個孩子的監護權達成最終協定,聲明“一切從孩子的最大利益出發,排除對簿公堂的必要性。”據美聯社報道,加州第二地方上訴法院(The California 2nd District Court of Appeals) 2021年7月23日裁定,在安吉麗娜•朱莉和布拉德•皮特的離婚案中,一名法官行為因為偏向皮特(法官約翰•w•奧德柯克John W• Ouderkirk與皮特存在商業關系),“違反了道德”,朱莉勝訴。在上訴法院同意朱莉對之前法官的意見之後,朱莉與皮特關于孩子的監護權之争就不得不重新開始。

2022年3月25日好看視訊《非洲單親媽媽和六個孩子,飽受饑餓的困擾,三天隻吃了一根玉米》——新聞叙事模式。南韓記者探訪馬拉加西•帕達•卡拉姆紀錄片,遭遇洪水發生大饑荒,簡直生活在地獄裡。窮苦的家庭裡,玉米地被洪水淹沒,玉米枯死。長期缺少醫療條件。爸爸得了絕症,單親媽媽蕾塔獨自養活6個孩子,家裡隻剩2根玉米,掙紮在死亡線。孩子胳膊瘦得像皮包骨的猴子。

行文至此,筆者反而覺得将“單親媽媽和六個孩子”的故事做些比較思索,可以别出心得。

南韓、美國、非洲都出現的“單親媽媽和六個孩子”的故事,各自的境遇天差地别。南韓的單親媽媽和《六個孩子》已屬曾經真實存在的婚戀家庭小史之藝術化叙事。美國的“單親媽媽和六個孩子”為影視界名人的真實新聞叙事,離底層群眾的生存狀況甚遠。非洲馬拉加西貧苦農婦單親媽媽蕾塔和六個孩子”的苦難故事,是真實的新聞話語叙事。這些都是突然發生的社會事件,而馬拉加西蕾塔和六個孩子”的故事,自然災難性突發事件的新聞特點最為突出——

“災難事件是突發事件的重要題材,是動态新聞的主要品種,是任何國家的新聞媒體所重點關注和報道的對象……災難性事件有三個報道側面:災難事件本身、災難性事件的受害者、災難事件引發的政府和社會行為。西方媒體往往把災難事件本身及其受害者作為報道主體,以滿足閱聽人對災難性事件的受害者的關注、對災難認知;而中國媒體一般以政黨、政府行為為報道主體。……在大陸,這種叙事模式複現的是曆史積澱下來的英雄叙事原型”。(曾慶香《新聞叙事學》第228—229頁,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5年1月第1版)

筆者對《單親媽媽帶六個孩子深情演繹〈不要走〉感動了無數》視訊真實的質疑,大多是由中國媒體報道災難性事件關注行為主為政黨、政府救災減災作為生發出來的。

當然,家庭婚姻生變并不都是災難性事件引緻的。媒體不能把視角與精力都花在明星的婚姻家庭、吃喝拉撒睡上,還是對底層群眾的生存狀況多費些心思與氣力才是。就叙事結構而言,災難救贖在大陸神話傳說的民俗史上确實存在“英雄叙事原型”,而整體看新聞叙事結構,是否歸結為“曆史積澱下來的英雄叙事原型”則值得商讨。

筆者在“兩項對立相依的結構模式與新聞叙事”下,提出了“戲劇式新聞文本結構”、“蒙太奇新聞文本結構”、“散文式新聞文本結構”、報告文學。(見劉榮慶 劉婷《新聞民俗學》下卷第430—505頁,中國文聯出版社2008年第1版。)同時,在該書第十五章故事講述的報道方式,也是專門說新聞叙事文本結構的。

在美國和西方媒體新聞叙事文本結構長期流行倒金塔、華爾街日報體。後來興起講故事模式,例如2003年新華出版社“西方新聞傳播學經典文庫”系列裡,出版有一本《新聞采寫教程——如何挖掘完整的故事》([美]謝麗爾吉布斯、湯姆瓦霍躍著),副題表明美國将講故事賦予了實用新聞學基幹位置。中央編譯局出版社同年出版的《如何成為頂級記者——美聯社新聞報道手冊》一書,在封面天頭印了兩行推薦語:“最具權威性的新聞案例分析 職業記者必備的素質與技能指導”。該書共列23章,其中“15新聞報道與講故事”專章介紹,并提要說:“以說故事的方式向人們提供的資訊更容易被了解和記憶。因為這種方式讓人放松,讓人覺得有趣。以這種方式整合過的新聞素材将更加有效地吸引讀者。因為讀者看到的不再是幹巴巴的事實羅列,而是真實的生活。”(見該書第155頁。)

新聞寫作與報道訓練教學中,也提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不要隻從旁觀者的角度去寫文章,還可以從事件現場的某個人的視角來叙述故事,特别是從受到事件影響的人的角度叙述。正是如此,蘇珊娜薩特琳(Suzannc Sataline )沒有像斯甘蘭第一次工作時那樣把一個戲劇性事件寫成一般的新聞事件。同樣是在康涅狄格州,一名男子在一條冰凍的河上救起一名婦女。薩特琳通過那名男子的眼睛講述了整個事件,像湯姆弗倫奇一樣,她使用叙事寫作的技巧,通過主人公的眼睛動見了那個事件,同時運用描寫技巧把營救者的行動寫得活靈活現,讓讀者們感到好像自己正在親眼目睹着事件的發生。”([美]卡羅爾裡奇《新聞寫作與報道訓練教程》第235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第1版)

新創造的以“配音秀”群衆性娛樂軟體叙事,才剛在大陸網媒興起。筆者由《單親媽媽帶六個孩子深情演繹〈不要走〉感動了無數》視訊而發幾句關于聲像藝術的虛構叙事與新聞的真人真事叙事議論,意在對網絡媒體特别是持有手機的成十億閱聽人提供某些有益的文化啟迪。新聞叙事是一樁資訊傳播行業何去何從的大事,值得分外關注。

(2022年6月28日)

作者劉榮慶,筆名蔔元,号新豐醉翁,1940年農曆10月16日生于陝西省臨潼縣新豐鎮。建立學科有新聞民俗學(同名兩卷本專著于2008年由中國文聯出版社出版),社會緊急救助報道學(兩卷本100萬字已結集待出版)。散文随筆遊記四卷本300萬字《從新聞黑洞跳進又跳出》由作家出版社2008年出版。兩卷本《詩畫比翼》已結集待出版。中國民俗學會員、陝西民俗學會顧問,西北政法大學客座教授,陝西省新聞出版(版權)和電影品質檢測中心專家庫成員,陝西省作家協會會員,陝西省農民詩歌學會顧問。

如今——

八十老翁血氣衰,

電腦練筆防癡呆;

疫情施虐奈如何,

《雙子星》裡尋暢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