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英魂永駐,先烈永存

作者:赤色實踐隊

英魂永駐,先烈永存

在學習黨史,讓我們更加深刻的領會到新中國的誕生源之于無數仁人志士堅持自己的理想,信仰,抛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英勇戰鬥而換來的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是以,7月1日我和團隊成員來到原陽縣烈士陵園,進行陵園參觀和黨史學習,加強對中國共産黨的認識。

進入陵園需要先走一段窄道,陵園沒有置于城中的繁華之處,而藏于田野間煙火旁——偏安一隅。奮戰半生甚或一生,“喧鬧”的日子于滿腔熱血中被逐出大陸,此刻的安靜是對先烈們最大的告慰,用鮮血和熱情換取國之平靜。英雄從來不渴望被人記住,隻要能有安息的地方看着太平盛世便足夠了。

英魂永駐,先烈永存

(紀念館門牌)

來到門口,沒有顯眼的标志建築,恍然的讓人覺得走進了平民人家,但精修下的陵園又有着獨特的肅穆感,畢竟是先烈所居之處不能草率。接着進入園中,硬質的小廣場上沒有過多的點綴裝飾,隻放置着一尊紅色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雕像——略微暗紅的雕像上,沒有誇張的元素更沒有過激的表現,隻是三位先烈熱血奮戰各司其職的平凡姿态。

英魂永駐,先烈永存

(于雕像前留念)

革命需要起義時的滿腔熱血、豪言壯志,但是更離不開每一個平凡人物奮進的決心和毅力,河山千千萬,英雄代代出。如今國已安定,民已聊生,也應許得烈士笑開顔。這份曆史痕迹不曾言語但我們不會忘記。

英魂永駐,先烈永存

(在石牆“英魂永駐”記錄)

走上石闆路,空地上生機的綠草,兩旁堅韌挺拔的松樹,盡顯着生命力。石闆路的盡頭安放着“英魂永駐”的屏擋,勁松置于兩旁,以這樣的方式告訴先烈們他們沒有被忘記,他們用青春奮鬥的日子沒有被忘記,他們用熱血承載的曆史更沒有也不會被忘記。我們為他們感到驕傲,感到自豪,如果沒有他們英勇卓絕的戰鬥,不會有我們今天如此幸福的生活;如果沒有他們無私的對國奉獻,也不會有我們今天如此優越的生活條件。

英魂永駐,先烈永存

(烈士吳志洲之墓)

愈進深處,悼念先烈。來到吳志洲老前輩的墓前獻上崇高的敬意。1951年4月,他在三八線守備都坪裡503.9高地戰鬥中,帶領一個班與敵人苦戰四晝夜,雖負傷仍不下火線。最後,隻身堅守在前沿陣地,殺傷敵人50多名。1952年6月5日,在北韓渡禮成江執行任務時,吳志洲不幸犧牲。老前輩走了,我們可以讓他們放心的走了。因為,我們繼承了先烈們的光榮傳統,繼承了先烈們的革命精神。沒有辜負先輩們的重望。革命烈士的無畏精神世代相傳,永不丢棄。

我們要不忘革命精神,繼續烈士們的偉大事業,把對先烈的無限緬懷 和對英魂的不盡敬仰,化為現實中不懈奮進的動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河南工業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赤色實踐隊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