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石島,我又要來了!”

作者:港城石島

去年暑假,母親說要帶我去度假,我以為會去很遠的地方,收拾了好多行李,母親笑稱,就去100多公裡外的榮成石島,還叮囑我多帶幾件長衣長褲。我在32°的房間裡怎麼也想不明白,什麼時候暑假還用得着穿長衣長褲了。

自駕前往石島的路上,我把疑問丢給母親,母親說别看我們家鄉跟石島是同緯度,但那裡的夏天非常适合避暑,等我們到了,讓我自己去尋找答案。

“石島,我又要來了!”

而答案就在下車的那一秒倏然而至。

傍晚7點,我們驅車來到石島的東楮島村。一下車,忽然而至的清涼與車内的空調形成鮮明的對比,海風吹在皮膚上特别舒服,仿佛每個毛孔都已經貪婪地打開歡迎這種感覺。海風中夾雜着些許腥又或許是一絲甜的味道。

“石島,我又要來了!”

當晚入住的是這裡的特色民宿,因為天色已晚,我看不清楚它的全貌,隻覺得屋子裡也涼涼的。母親說,這是當地特有的海草房,冬暖夏涼,這個村子裡的很多房子都已近百年曆史,倒是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石島,我又要來了!”

晚飯是跟其他院子的客人拼桌的,大都是海鮮和當地的特色菜,吃得好過瘾。我擔心母親的錢包被掏空,母親卻笑稱,石島擁有北方最大的漁港,這裡的海鮮可便宜了,這麼一大桌的飯錢,也就頂家鄉飯店的兩三盤菜。我,目瞪口呆。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第二天清晨,母親早早喊我起床去趕海。因為入住了民宿,是以趕海也是免費的。落潮之後的灘塗已有不少人,我和母親拎着水桶和小鐵鏟,東挖挖西扒扒,竟也挖到不少蛤蜊,還撿到一個八爪魚和一隻小螃蟹。

“石島,我又要來了!”

回到民宿,母親用蛤蜊做了一碗海鮮打鹵面,不知道是因為自己勞動的果實還是蛤蜊新鮮,我覺得我永遠都不會忘記這個鮮美的味道。

早飯過後,我們便開始了尋覓之旅。

我發現,石島的清涼藏在海洋牧場的海上平台裡。

乘漁船出海,喂海鷗,撈牡蛎、摘海虹、逗河豚、釣海魚……我不知道原來海鷗可以離人這麼近,原來河豚真的可以把自己氣成一個刺球,卻又可以在短短幾秒内又癟回原形,原來自己打撈上來的牡蛎、扇貝、海虹是這麼肥美,原來海鮮從大海到餐桌再到我嘴裡,時間隻有15分鐘。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大鍋炖海鮮吃得太多,午餐隻點了一道“一魚三吃”——涼拌河豚魚皮、河豚魚湯、河豚生魚片,隻釣一條河豚,卻可以一次品嘗三種口味的“天下第一鮮”,味道愛了愛了,肚子也圓了圓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我發現,石島的清靜藏在赤山的蒼翠裡。

去赤山那天夜裡剛下過一場雨,一走進山門,就聽到身旁傳來潺潺溪水的輕舞音,頭頂有清脆的鳥鳴,耳畔有山風輕撫。走了十幾分鐘,皮膚依然很清爽,心底有個聲音跟我說,對,這是我要的旅行。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吉祥平安谷裡的噴泉在陽光的照耀下閃出彩虹,不願爬山的我也蹭蹭登上了山頂,去到民俗館摸摸奇特的拴馬樁,瞧瞧看那奇怪的“無人鏡子”,又聽母親在跟當地導遊學習榮成方言。我在一旁聽着,母親突然說,石島人真浪漫,講方言都跟唱歌一樣好聽。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我發現,石島的清香藏在“花村”車腳河裡。

車腳河就在赤山腳下,村裡家家戶戶都養花,走在村裡,總有一種花香萦繞身旁,轉角一個不經意處就會遇到驚喜。村裡有一個養花的大棚,愛花的母親在裡面挑選了很久,盆盆都愛不釋手,恨不得都搬回家去。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村子依山而建,山勢蜿蜒,村裡的路最窄處僅容一個車身,我好奇這裡的大型花卉要怎麼運出去。母親指着不遠處的塔吊給了我答案,我再次目瞪口呆。

“石島,我又要來了!”

我發現,石島的清幽藏在“畫村”牧雲庵裡。

牧雲庵距離車腳河有十多分鐘的車程。車子一進村,母親立刻把車速降下來,我赫然發現,進村路的兩旁,全是繪畫。母親說,這是村裡人自己畫的,我将信将疑。可走到村裡的畫室外,我再次重新整理了我的認知。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在畫室裡作畫的,大都是村裡的婦女,她們落筆精巧,質感強烈,生活中出現的場景經過寥寥幾筆躍然紙上,形象生動。母親鼓勵我上前作畫,我竟膽怯了,沒有生活的積累,我羞于擡筆。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我發現,石島的清輝藏在海邊的公園裡。

公園在任何時候都是成本效益最高的旅遊地,因為都是免費的。石島也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公園,石島公園、濱海公園、鳳凰湖公園……休閑綠道、濱水步道、自行車慢行道等等,适合不同健身需求的人。每個公園都各有特色,我最喜歡坐在海邊的石凳上,眯着眼看緩緩沉落的太陽,直到天邊隻剩下溫和淡然的橘紅,雲彩像是五彩的織錦,或色彩濃烈,或絢麗奪目,或暗淡青霭,這樣的落日餘晖,實在精彩。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我還喜歡晚飯後坐在青石凳上賞月,清涼的海風吹走了白日的暑氣,倚欄望月,水中的倒影被調皮的孩子用石子劈開,蜿蜒着彙成一個笑臉。看着天上的明月和星耀,我深呼吸,大概隻有在這裡才能看到這麼清朗的夜空吧。

“石島,我又要來了!”

我發現,石島的清新藏在十裡古鄉的每一個角落。

十裡古鄉并不是一個村落的名字,而是甯津街道以東墩村為起點村、留村為終點村,串聯留村國家一級文物元代古墓群、蘇家千年古樹和古祠堂、渠隔百年古巷、東墩谷牧舊居等傳統村落的“十裡古鄉”文旅融合體驗區。漫步其中,感受到的都是“古風古韻古村落、古宅古巷古人家”。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石島,我又要來了!”

張曉甯\攝

“石島,我又要來了!”

村子很老,老到可能已經建村七百多年,村子也很新,對于紛至沓來的遊客來說,這裡的一切都是新鮮的——可能是建于百年前的海草房,可能是海草房頂部冒出的多肉植物,可能是用草編出形态各異的造型,可能是村裡廣場上的一艘舊漁船和漁網,可能是轉角遇到村裡的一個孩童,灑着銀鈴般的笑聲跑遠。

“石島,我又要來了!”

短短一周的時間,這裡的一切讓我沉浸,我向往這樣的生活,向往這樣的城市,貪戀這裡舒适的溫度。母親的假期很快結束了,即将返程的我很是不舍。不舍赤山每天飛揚的彩虹,不舍海洋牧場的落日餘晖,不舍這裡自由呼吸的清新空氣,不舍這裡悠閑自在的度假生活,當然,更不舍的還有這裡肥美的海鮮。

“石島,我又要來了!”

此篇落筆于此,我又要開始收拾行李了。今年暑假即将開啟,風有約,花不誤,年年歲歲不相負,念你千遍不如見你一面!

石島,我來了!

落日與晚風,朝朝又暮暮!

“石島,我又要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