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平谷區委副書記、代區長狄濤:建高大尚平谷 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作者:Beiqing.com

6月29日,中共北京市第十三次代表大會上,平谷區委副書記、代區長狄濤做客新京報千龍網黨代會訪談間。狄濤表示,過去五年,北京發生了新的曆史性變化,“成績單”令人振奮,未來5年宏偉藍圖更加可期。平谷區目前正在打造以農業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閑新時尚為核心的“高大尚”平谷,書寫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的平谷篇章。

平谷區委副書記、代區長狄濤:建高大尚平谷 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

北京市第十三次黨代會期間,平谷區委副書記、代區長狄濤做客“新京報千龍網”訪談間。新京報記者 李木易 攝

數千年文化在平谷綻放交融

新京報:您剛調任到平谷不久,對平谷的初印象是怎樣的呢?真正到平谷,感覺和之前想象中的平谷有什麼不一樣嗎?

狄濤:來平谷之前,我知道平谷是一個生态涵養區,有一個金海湖,有大桃,這就是最初的印象。到平谷工作之後,很多同僚和朋友都跟我講,平谷是一個非常“神奇”的地方。在這裡工作了近一個月的時間,确實感受到了平谷的“神奇”。

新京報:您可否具體解讀平谷的“神奇”之處?

狄濤:平谷是一個神奇的地方。首先在于文化,平谷的文化可以說是首都文化版圖上一顆璀璨的明珠,很多人對它的了解是不夠的。平谷有着10萬年的人類活動史,有7000年的上宅文化,有5000年曆史的軒轅文化,3000年曆史的青銅文化,有2200年曆史的建置文化,有1000年曆史的道教文化,有600年曆史的長城文化。

新京報:“堅持文化興區”一直是平谷的重要工作之一,您可否具體跟我們講一講平谷區的燦爛文化?

狄濤:首先是上宅文化,距今已7000年,平谷先民創造的光輝燦爛的上宅文化,也是迄今為止,北京發現最早的原始農業萌芽狀态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軒轅文化,在山東莊鎮魚子山上,古有祭祀軒轅黃帝的祠廟陵址。5000年的軒轅黃帝傳說在平谷口口相傳,并于2007年被列入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長安客話》等多部明清古籍中均有記載。青銅文化,劉家河3000年前商代中期遺址出土的青銅器等40餘件随葬器物,是北京地區迄今出土年代最早、唯一的一批商代中期文物。其中一件鐵刃銅钺,使用的是隕鐵,它的發現将大陸使用鐵的曆史提前了1000年。

新京報:聽聞“平谷”這兩個字其實也得名于咱們的建置文化?

狄濤:是的。平谷于漢高祖十二年建縣,至今已有2200年的建置史。它可以說是全國最古老的縣之一。明代蔣一葵在他的《長安客話》中有一句話:“四周皆山,中則平地,因以平谷名”,這就是平谷得名的來曆。對于平谷道教文化和長城文化,很多人或許并不陌生。因為在平谷劉家店鎮的丫髻山景區非常有名,這裡有上千年的道教文化傳承。平谷境内的明長城是北京段明長城的最東端,至今已走過了600餘年滄桑歲月。平谷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抗日戰争時期,平谷根據地與盤山根據地南北呼應,成為冀東西部抗日根據地中心區,這裡也擁有燦爛的紅色文化。目前,平谷區已經建成“紅谷”主題教育館,建築面積達到了1000平方米。

我們平谷還是“中國書法之鄉”,平谷的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已經達到25人,北京市書法家協會會員達到110人。百聞不如一見,眼見不如體驗,還是要親自到平谷來,才能真正感受到平谷的文化魅力。

建設“高大尚”平谷 讓平谷成為休閑旅遊勝地

新京報:“高大尚”成為平谷的一個新名片,到底平谷是怎樣的“高大尚”?

狄濤:一夜之間,平谷就和“高大尚”聯系起來了。“高大尚”是怎麼來的呢?首先從含義來講,“高大尚”指的是農業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閑新時尚。一個區域的發展,一定要從規劃定位出發。平谷的定位是“三區一口岸”,要做首都東部重點生态保育及區域生态治理協作區,要做特色休閑及綠色經濟創新發展的示範區,要做農業科技創新的示範區,還要做服務首都的綜合性物流口岸。在如此定位的基礎上,區裡進一步提煉、凝練了“高大尚”的發展思路。

新京報:“高大尚”簡單的三個字,其實涵蓋了很多内容?

狄濤:是的。農業高科技領域,報告中明确提出要推進農業中關村建設,打造種業之都。平谷是首都的農業大區,建設農業中關村是市委對我們的重托,也源于我們前期發展的基礎。從最早峪口禽業紮根平谷,成為我們發展種業的種子,到現在更多的農業高科技公司聚集到平谷,相關的政策資源也在這裡聚集,自主創新的生态正在這裡形成。是以發展農業高科技、建設農業中關村将是平谷服務首都發展的一個增長極。

物流大流量方面,平谷一直在發展物流,從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在物流領域探索。當時舉全區之力,自費投資建設了從三河到平谷馬坊的鐵路,這是平谷自有的鐵路。至今,這條鐵路還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最近,在國家雙碳戰略前提下,平谷不但要發展物流,而且要發展大物流。從原來的每年大概200萬噸的流量要提升到4000萬噸的流量,充分地發揮平谷區公路轉鐵路這樣一種優勢。屆時,平谷将成為名符其實的首都物流高地。

在休閑新時尚領域,2020北京·平谷世界休閑大會在平谷金海湖鎮舉辦之後,對全域的影響非常大。目前,平谷也打造全域旅遊示範區,把我們的生态優勢釋放出來。未來平谷将會月月有主題、周周有活動。每周大家到平谷來都能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體育等各種休閑旅遊文化活動。從老人到小孩,全齡、全民場所都會建立起來,平谷将成為市民旅遊休閑勝地。

科技興農深耕大桃的特色産業發展

新京報:聊到科技興農,聽說咱們現在的平谷大桃是“科技大桃”了?

狄濤:說到平谷,大桃不得不提。我們結合平谷的地理、氣候、土壤等自然生态特點,50年如一日深耕大桃的特色産業發展。一是它的品牌效應突出,已經成為了北京特色農業的代表之一。2017年平谷大桃入選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國家商标富農和運用地理标志精準扶貧的十大典型案例。2019年至2021年,連續3年保供國慶國宴禮桃,也成為了平谷大桃的“金名片”。

二是平谷大桃種質資源豐富,目前,我們擁有油桃、白桃、黃桃、蟠桃4大類260多個品種,主栽品種40餘個,具有能夠滿足消費者全面需求的品種結構布局,精品鮮桃從3月至11月持續供應首都及全國市場,高端精品大桃也可實作“好桃賣好價”。

三是科技含金量高,在提升大桃産業發展過程中,科技是一個重要支點,我們建設西營“未來果園”、104個“平谷國桃”種植标準示範園,将智能檢測、無人系統、資料分析、花果管理等科技創新手段運用到整個大桃生長季節。大家看到的國慶晚宴上個大色紅的禮桃,甜度均在13度以上,每一顆都凝聚了近百項栽植和養護技術。

新京報:未來,在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方面,我們有哪些計劃和措施?

狄濤:新時代首都發展是這次黨代會的一個主線,我想服務新時代首都發展每個區都有自己的責任。每個區有不同的特色,這些特色就是服務首都發展的切入點。對平谷來講,一是要堅持生态立區。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擔當起守護好首都生态涵養區的責任。第二,做到文化強區,把我們平谷的文化名片擦亮,為首都文化增光添彩。第三,堅持産業興區,沿着“高大尚”的思路,持之以恒地做下去,為首都高品質的發展注入平谷活力。第四,還要堅持在社會治理方面深入探索,為首都特大城市治理現代化做出我們的貢獻。以前“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發源地是在平谷,現在這些年我們在原來的基礎上有了新的探索,我們希望在鄉村治理這方面,不斷地去深化,為北京的治理總結出更多新鮮的經驗。最後,我們要加強區域的協作,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也能夠做出示範。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唐峥 校對 楊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