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西非漫談」佛得角共和國一覽

作者:環球網

來源:環球網

(作者: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團隊,執筆人:Priscilla Owusu-Ansah(西非研究中心助理) 【西非漫談】2022年第十一期,總第六十期。譯者:陳思雨(外國語學院);整理:趙韻涵(外國語學院)、孟雅琪(公共管理學院);供稿:電子科技大學西非研究中心團隊)

一、基本介紹

佛得角是西非國家。約在4000-5000萬年前的始新世時期,現在的佛得角群島初具雛形。1456年,熱那亞和葡萄牙航海家發現了佛得角群島,在此之前,佛得角群島一直無人居住。葡萄牙官方記錄顯示,安東尼奧 ·諾利(António de Noli)是佛得角群島最早的發現者,他出生在熱那亞,後來被國王阿方索五世(King Afonso V.)任命為佛得角總督。此外,發現佛得角群島的航海家還包括迪奧戈·迪亞士(Diogo Dias)、迪奧戈·阿豐索(Diogo Afons)、阿爾維斯·卡達莫斯托(Venetian Alvise Cadamosto)和迪奧戈·戈麥斯(Diogo Gomes)。其中,迪奧戈·戈麥斯陪同安東尼奧 ·諾利進行了發現之旅,并聲稱是首批到達聖地亞哥島(Santiago)并為該島命名的人。1462年,葡萄牙移民在聖地亞哥登陸,建立了大裡貝拉鎮(Ribeira Grande)。如今,它改名為舊城(Cidade Velha),以差別于佛得角另一個獨立島嶼上的同名城鎮,即位于聖安唐島(Santo Antão)上的大裡貝拉。大裡貝拉是歐洲在熱帶地區的第一個永久殖民地。自20世紀90年代初以來,佛得角便是一個政治穩定的代議制民主國家,也是非洲最發達和最民主的國家之一。由于自然資源的匮乏,佛得角的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服務業,是以佛得角越來越重視旅遊業和國際投資的發展。截至2021年的人口普查,佛得角約有483,628位居民,其中大部分都是非洲與歐洲的混血兒,主要信奉羅馬天主教,深受葡萄牙殖民的影響。全球各地都有佛得角的僑民群體,特别是在美國和葡萄牙的人數,遠遠超過了佛得角群島上的人口數量。佛得角還是非洲聯盟的成員國。

「西非漫談」佛得角共和國一覽

二、人民及文化

佛得角絕大多數人口是歐洲和非洲混血,也叫梅斯蒂索人(Mestiço)或克裡奧爾人(Crioulo)。其中也包括一個非洲少數民族,由富拉尼人(Fulani)、巴蘭特人(Balante)和曼丁卡人(Mandyako) 組成。佛得角還有少量的歐洲裔人口,包括葡萄牙、意大利、法國和英國人的後裔,其中,葡萄牙人後裔多是來自曆史上的阿爾加維省(Algarve)和亞速爾群島(the Azores)。還有相當一部分人是西班牙系猶太人或者是其他猶太人群體的後裔。西班牙系猶太人在15和16世紀的宗教裁判所中被驅逐出伊比利亞半島,是佛得角這些島嶼最早的定居者之一;而其他猶太人群體的後裔主要是商人,于19世紀從摩洛哥來到這裡。佛得角的文化深受非洲和歐洲文化的影響,但并不是兩種文化共同存在後的總和,而是從15世紀的貿易中誕生出的一種新文化。佛得角的社會和文化獨具特色,典型的社交聯系和娛樂形式包括足球比賽和宗教活動。在佛得角的城鎮中,人們在城鎮廣場上散步,向熟人打招呼,這是他們習以為常的生活方式。佛得角人主要食用海鮮和玉米、大米這一類的主食。在一年的大部分時間裡,可以吃到洋芋、洋蔥、蕃茄、木薯、卷心菜、甘藍和幹豆等蔬菜。盡管芒果和牛油果是季節性的,但全年都可以吃到香蕉和木瓜。在佛得角,卡除巴(cachupa)這道菜很受歡迎,它是一種用玉米、豆類、魚或肉慢慢炖煮的炖菜。開胃菜粉彩蛋糕(the pastel)也很流行,它是一種裝滿魚或肉的油炸酥皮蛋糕。

「西非漫談」佛得角共和國一覽

經濟發展

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經常為佛得角提供發展援助,贊賞它在自然資源匮乏的情況下,經濟仍取得顯著增長,國民生活條件也得到了改善。自2007年以來,聯合國一直将佛得角列為開發中國家,而非最不發達國家。佛得角的自然資源有限,十個主要島嶼中隻有五個保持着可觀的農業産出,它們分别是聖地亞哥島、聖安唐島、聖尼古勞島(São Nicolau)、福戈島(Fogo)和布拉瓦島(Brava)。佛得角90%以上的食物都是進口的。礦産資源有鹽、火山灰(用于水泥制造的火山岩)和石灰石等。佛得角為數不多的酒莊生産葡萄牙風格的葡萄酒,長期服務于國内市場,但近來得到了世界的認可。2010年春季,佛得角各種微氣候的葡萄酒遊覽品種已經推出。佛得角經濟以服務業為基礎,商業、運輸和公共服務貢獻了70%以上的國内生産總值。盡管近35%的人口生活在農村地區,但佛得角的農業和漁業僅占國内生産總值的9%左右。其他行業中,輕工制造業占大多數。佛得角的魚類和貝類資源豐富,但出口量有限。明德盧(Mindelo)、普拉亞(Praia)和薩爾(Sal)是冷藏和冷凍設施以及海産品加工行業的所在地。盡管佛得角缺乏自然資源,還是半沙漠地形,但它仍是西非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吸引了許多國家的數萬移民來到佛得角。

三、農業

島上連年肆虐的旱災限制着佛得角農業的發展。極端的環境曆來都是農業發展的巨大阻礙,可能會導緻作物産量不穩定,甚至會爆發大規模饑荒。在葡萄牙殖民統治的幾個世紀裡,落後的放牧方式,以及對植樹造林和保護水源的忽視加劇了生态環境的惡化。後殖民時代的政府為了減少嚴重的水土流失,提高底土的持水性,改善和增加可用于自給自足和小規模商業化農業的土地,在種植抗旱合歡樹、修建堤壩、保留水壩和梯田等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供當地消費的作物有玉米、甘蔗、蓖麻豆、蠶豆、洋芋和花生。然而,佛得角對進口産品的依賴程度相當高,食品進口長期以來都是一個不可避免的需求。魚類是國内消費和對外出口的重要産品。盡管捕魚技術并未在佛得角得到充分利用,但當地人仍能捕撈到鮪魚和龍蝦。

「西非漫談」佛得角共和國一覽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