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北約“擴大峰會”中俄不到場卻無處不在

作者:美食家的小眼睛
北約“擴大峰會”中俄不到場卻無處不在

當地時間6月28日,西班牙首都馬德裡,北約峰會開始前,警察在街頭巡邏。為保障峰會安全,西班牙投入了逾萬警力。 視覺中國供圖

6月29日至30日,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北約)在西班牙首都馬德裡舉行有30個成員國上司人出席的峰會。加上北約還首次邀請了日韓澳新4個亞太國家上司人以“合作夥伴國”身份參會,本次峰會堪稱北約成立以來舉行的最大規模年度大會。中國和俄羅斯不是此次北約“擴大峰會”的參與方,但在峰會議題中,中俄卻幾乎無處不在。

首要議題是俄烏沖突

此次北約馬德裡峰會除了規模大,議程也相當紛繁複雜,首要議題就是目前膠着的俄烏沖突局勢。雖然北約内部對戰争持續時間、結束方式、北約和歐洲盟國付出的代價等問題存在不同聲音,但在29日至30日的會期内,北約30個成員國仍将就烏克蘭問題發表一項統一聲明。美國企業研究所外交和國防政策研究主任科裡·沙克表示:“統一聲明将顯示西方的團結,尤其是美國與歐洲的團結。”

與此相關,本次北約峰會的另一重要議題,将是大力加強歐洲東翼的北約軍力,具體包括在最接近俄羅斯和白俄羅斯的一側部署更多軍隊和坦克、火炮等重型軍事裝備。目前北約已在羅馬尼亞、保加利亞、匈牙利和斯洛伐克新部署了4個營級多國部隊戰鬥群,作為對北約2017年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立陶宛和波蘭建立的多國戰鬥群的補充。但北約秘書長延斯·斯托爾滕貝格日前透露,北約成員國将同意“将東翼戰鬥群加強到旅級”。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将宣布增加部署一至兩個旅級作戰機關,進而使美國在歐洲的駐軍從之前的約7萬人增加到約10萬人。

近12年來将首次更新的北約新戰略檔案《聯盟戰略概念》,同樣引人關注。這是1949年北約最重要的工作檔案,大約每10年修改一次安全評估,以重置北約組織的安全議程。不過,北約的“戰略概念”自2010年以來一直沒有更新過。在本次峰會上,北約預計将準許更新的戰略檔案,将世界描述成“充滿各種新危險”。

峰會期間,與會上司人還将讨論烏克蘭和格魯吉亞的入約要求和北約增加軍事開支、自身預算和負擔分攤等議題。

首次邀請4個亞太國家參會

北約峰會年年開,但今年的馬德裡峰會卻與以往大有不同,因為本屆峰會首次邀請了并非北約成員的亞太國家日本、南韓、澳洲和紐西蘭上司人參會,讓這4國與以美國和歐洲為中心的“集體安全體系”相勾連。

南韓國家安全室室長金聖翰日前表示,尹錫悅總統參加北約峰會,“南韓借此機會加強與這些國家的價值共享”。南韓政府還宣布,借此次參會機會,南韓将在北約總部所在的比利時布魯塞爾新設一個駐北約代表處,為今年下半年與北約締結合作夥伴關系作準備。

日本防衛研究所前研究室長、日本安全保障戰略研究所理事長高井晉表示,在7月10日的參議院大選前夕,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罕見地趕到歐洲參加北約峰會,是因為“俄烏戰争讓日本感受到加強防禦的必要性”。

借參會之機擴大與北約的合作、與北約“聯合制衡中國”,應是岸田此行的主要目的。岸田文雄6月26日在德國召開的七國集團(G7)峰會上談到烏克蘭局勢時稱,“今日烏克蘭,可能是明日東亞”,“不允許憑借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為此,日本将在5年内全面加強防衛能力,確定相當大程度增加國防支出。日本共同社6月22日報道稱,考慮到“在東海和南海加強活動的中國”,日美在北約峰會期間舉行的首腦會面中,将再次确認攜手推進“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高井晉日前還向媒體透露,岸田文雄曾向韓澳新三國上司人提議利用參加北約峰會之機舉行四方會談,共商在應對“中國威脅”等方面的合作。但是,在南韓媒體公布的尹錫悅訪歐日程中,并不包括此項“四方會談”,岸田文雄的提議很可能落空。

據澳洲媒體SBS報道,澳總理阿爾巴尼斯6月26日啟程赴歐參會時聲稱,“中國應該從俄烏戰争當中汲取經驗教訓。俄羅斯陷入了戰略失敗,如果中國大陸也要武統台灣的話,很可能也會遭遇相似的失敗”。對于這一言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回應說,台灣不是烏克蘭,台灣不是一個主權國家,兩者沒有任何可比性,“希望有關政客不要發表不負責任的言論”。

有分析人士稱,美國拉攏少數亞太國家參加北約峰會,意圖借此機會彰顯美國對亞太地區的關注,通過将其在歐洲和亞洲的盟友捆綁在一起,進一步緊密歐洲和亞洲的安全關聯。這反映出北約正試圖突破其傳統“責任區”,将觸角從歐洲延伸到亞太地區,進而将北約打造成“全球北約”。

與會各方對美日等國高調炒作“對抗中國”分歧巨大

此次北約峰會的另一個極為引人關注的焦點是,在新的北約戰略概念檔案中,将首次正式提到“中國對北約的利益、安全和價值觀構成的挑戰”。北約峰會并非第一次涉及中國議題,但把“中國挑戰”寫入北約戰略概念檔案卻将是第一次。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稱,北約戰略檔案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談論中國帶來的挑戰”。

去年6月的北約峰會,在拜登政府的鼓噪下,會議公報首次把中國列為“安全威脅”,妄稱中國對國際秩序與聯盟安全構成了“系統性的挑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當時解釋說,北約沒有把中國視為敵人,隻是不共享價值觀;北約仍有機會與北京接觸,尤其是在氣候變化和軍備控制問題上。但今年以來,斯托爾滕貝格的态度卻發生了顯著變化。今年2月他在一次公開講話中聲稱,中國和俄羅斯站在“反對基于規則的國際秩序”的最前沿,中俄是“破壞世界秩序的主要罪犯”,“北約應加強對抗中國和俄羅斯的硬實力”。今年6月16日,他又在布魯塞爾說,“中國對新現代化軍事裝備的投資和控制歐洲關鍵基礎設施的願望”,使得北約采取更強硬立場變得更為重要。

有分析認為,美國有意借此次馬德裡峰會表明,不管怎麼關注俄烏局勢,北約也不會把注意力從中國身上移開。

盡管美日等國高調炒作“對抗中國”,但北約峰會與會各方對此分歧巨大。比如,法國和德國要求将崛起的中國描述為對跨大西洋安全秩序的“挑戰”,而不是像俄羅斯那樣已明顯成為“威脅”。法國總統馬克龍警告說,北約不應“分散自己”,在與中國關系問題上形成“偏見”。比利時首相德克羅6月27日也說,不要将中國和俄羅斯歸入同一個“地緣政治籃子”,像對待俄羅斯那樣對待中國。一名北約外交官6月28日向路透社表示,各方談判人員正在對如何描述中國和俄羅斯關系進行磋商和微調,捷克和匈牙利強烈反對用“戰略趨同”定義中俄關系。早前,立陶宛和葡萄牙外交官員已表達了他們對北約“過于關注中國”的擔憂,因為北約國家與中國沒有任何直接邊界,這與俄羅斯的情況不同。

南韓似乎也有意與北約的抗中、反俄性質保持距離。南韓外交部發言人崔泳杉6月28日稱,尹錫悅總統參加北約峰會,“絕不是為了排除或反對特定國家和地區”。尹錫悅6月24日也曾表示,南韓在加強韓美日三方合作的同時,将基于韓中互相尊重的精神,進一步發展兩國互惠合作關系。有分析稱,這或許表明尹錫悅政府并未放棄在中美之間采取“戰略模糊”的路線。

對于北約新戰略檔案将首次寫入“中國挑戰”,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6月28日表示:“北約的所謂新戰略檔案不過是新瓶裝舊酒,實質上沒有改變制造假想敵、搞陣營對抗的冷戰思維。”

本報北京6月29日電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