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李學海:帶資10億元返鄉創業 帶領鄉鄰走上緻富路

作者: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6月29日訊 從窮人的孩子到成功企業家,再到村裡的黨支部書記,一路走來,他扶貧助困、熱心公益、不忘鄉梓,不計得失,争當脫貧攻堅先鋒,與廣大黨員幹部齊心協力打赢打好脫貧攻堅戰,帶領周邊12個村莊的鄉親們走向健康緻富路。他就是已經67歲的山東省安丘市輝渠鎮謀家河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李學海。

2010年,在壽光打拼40年的李學海,已經成為一名遠近聞名的企業家。“在外創業幾十年,一直眷戀着家鄉,每年回來看看,看到鄉親們盡管守着好山好水好的資源,但經濟發展依然落後,心裡很不是個滋味。” 年過花甲的李學海,懷着對家鄉父老鄉親和這片土地的眷戀,放棄了外地優越的生活工作條件,帶資10億元回去建設家鄉。同年,他高票當選為村支部書記。就像當年在外創業一樣,李學海已經把家鄉脫貧當成了自己後半生唯一的事業。

重任在肩的全國人大代表李學海立下“愚公移山志”,積極履行打赢脫貧攻堅戰“書記抓”的政治責任,堅持抓黨建促脫貧攻堅,帶領鄉親們吹響了打赢脫貧攻堅戰的号角。十年間,李學海憑着“村民不富,誓不罷休”的韌勁,抓産業、強基礎、促增收,在開發留山過程中,讓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衆就近務工;他還與群衆一起注冊成立了農民專業合作社,集中發展百香果、猕猴桃、蜜汁李子、春雪蜜桃種植基地,實作2246名貧困群衆就近務工、脫貧緻富,人均年增收3.2萬元。為了讓困難群衆不返貧、不緻貧,李學海籌資200多萬元,率先設立了“紅林扶貧防止返貧基金”。

為進一步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李學海積極協調濰坊市委組織部幫扶600萬元,在謀家河村建設高标準加油站,成立了全鎮第一個村辦企業——安丘市惠農石化有限公司。十年來,在李學海的帶領下,謀家河村由一個村集體外欠40多萬元的窮山村,蛻變成一個公共積累1600多萬元的遠近聞名的富裕村。

李學海:帶資10億元返鄉創業 帶領鄉鄰走上緻富路

由于在這場脫貧攻堅戰中的突出表現、李學海被表彰為“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是一輩子的事。我的血液裡流淌着‘紅色基因’,黨指到哪我就要打到哪,我永遠是黨的人!”李學海堅信,黨建是根、是魂,所有工作用黨建引領就無往不勝。2018年李學海因地制宜,始終堅守“紅色基因傳承、綠色發展帶動”理念,着力推動黨建硬、産業興、鄉村美、村民富的新局面。

在上級黨組織的指導支援下,李學海投資2.6億元建成了“信仰的力量”——中國共産黨曆史教育館和“信仰的淬煉”——安丘市黨員黨性體檢中心,并配套建設紅色教育基地接待中心。該基地圍繞中國共産黨各個曆史時期鍛造形成的偉大精神謀篇布局,生動鮮活地建構起中國共産黨革命建設發展的“精神譜系”,是國内首個精神譜系最完整、最全面的黨史教育館。目前,已累計有10萬餘人次接受黨性教育。

為進一步密切黨群聯系,有力促進黨代表在全鎮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李學海争取到濰坊市級“黨代表工作室”,帶領開展“黨代表助力鄉村振興”服務活動,在環境治理、安全生産、拆違拆遷等熱點難點問題上聽民意、解民憂、作表率,促進了全鎮鄉村振興工作的有力有序推進。截至目前,黨代表工作室共當場解決或解答事項18件,深受廣大群衆的好評。

作為全國道德模範的李學海,始終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到為民服務中來,他投入1000餘萬元,硬化留山環山道路36公裡,全面打通了老百姓走向富裕的康莊大道。為了讓鄉親們過上和城裡人一樣的生活,他出資5000餘萬元建成了謀家河小區,出資1000多萬元建成了便民服務樓,為12個村的7100多名村民提供了集約便捷的服務。

比起有勞動能力的人來,李學海更關注的是那些老弱病殘的鄉親。對謀家河村65歲以上的老黨員和貧困群衆每年每人發放扶貧金1000元;10年來,每年都為5508名村民繳納新農合醫療保險,每逢重大節日還為60歲以上、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發放慰問金,每年春節為全村老百姓發放福利,累計發放扶助資金1200餘萬元。

李學海:帶資10億元返鄉創業 帶領鄉鄰走上緻富路

越是在最危難的時候,越是需要真情和互助,越是需要榜樣和引領。李學海将無私奉獻的情懷播散到最需要的地方,在抗擊台風“利奇馬”“溫比亞”和新冠肺炎疫情等危難關頭,他第一時間捐款捐物,累計捐款560萬元,為共克時艱盡一名基層黨員的責任。放眼未來,李學海積極踐行鄉村振興戰略,投資2000多萬元,建成了多處高标準農家樂;聯合濰坊職業學院,在安丘市留山挂牌成立了職業農民學院,教育訓練新型農民3700多人次。

如今,在安丘市輝渠鎮的田間地頭,時常能見到李學海的身影。老當益壯、衣寬不悔,搞紅色旅遊、建接待中心、搞荒山綠化......在他的努力下,一幅幅紅色基因傳承、綠色持續發展的新畫卷漸漸勾勒出來。

李學海:帶資10億元返鄉創業 帶領鄉鄰走上緻富路

閃電新聞記者 高于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