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原屬于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哪去了?孟加拉國又怎麼冒出來的?

作者:元耳聽風
原屬于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哪去了?孟加拉國又怎麼冒出來的?

1947年印巴分治的時候,英國殖民者鑒于克什米爾戰略地位重要,力圖利用克什米爾建立軍事基地,因而在克什米爾制造糾紛,從中漁利,而印發兩國則圍繞克什米爾的主權歸屬問題互不相讓。1947年出台的有關印巴分治原則的蒙巴頓方案規定,克什米爾地區穆斯林占多數的地域,應該劃歸巴基斯坦,但是蒙巴頓方案同時又規定,克什米爾可以自由決定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或者保持中立。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居民大多數是穆斯林,因而主張克什米爾歸屬應按照投票原則由克什米爾人民自決,但是印度利用它在分治的時候所控制的克什米爾議會通過了一個有利于印度的決議,宣布克什米爾歸屬印度。1947年10月引發雙方為了争奪克什米爾歸屬爆發的規模武裝沖突,這是第一次印巴戰争。1948年8月,聯合國印巴委員會通過決議,提出要按停火、非軍事、化公民投票解決歸屬問題,這三個階段來解決克什米爾糾紛。對于聯合國決議,引發雙方都表示接受。

原屬于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哪去了?孟加拉國又怎麼冒出來的?

打開UC浏覽器 檢視更多精彩圖檔

949年初,雙方根據對和國決議實作了停火。同年7月,雙方在聯合國斡旋下劃定了停火線,巴基斯坦控制區約占克什米爾總面積的2/5,占總人口的1/4,印度約占克什米爾總面積的3/5,約占總人口的3/4。印巴雙方在各自控制區内分别成立了政府。1953年印巴兩國總理會談達成協定,雙方在聯合公報中表示,克什米爾争端應該遵照該方人民的願望加以解決,确定人民願望的最實際的方法是實行公正無私的公民投票,從1953年以後,巴基斯坦一直堅持在克什米爾舉行公民投票,因為克什米爾多數居民信奉伊斯蘭教投票對于巴基斯坦是有利的,但是印度政府對信奉印度教的克什米爾王公和上層有影響,并且宣布克什米爾是印度聯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拒絕舉行公民投票。1965年,印巴兩國圍繞克什米爾問題再起糾紛,形勢驟然緊張,不久就演變為第二次引發戰争。1965年9月6日,印度軍隊憑借其優勢,越過印巴邊境線向巴基斯坦領土拉合爾和西亞爾科特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1965年9月7日到9日,又先後進犯東巴的卡裡剛澤和西巴的海德拉巴地區。巴軍雖然進行了大規模反擊,但是總體上處于守勢。9月23日,聯合國安理會再次就印發問題通過決議,促成了雙方宣布停火。從1947年分治獨立到1971年的20多年時間内,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對曾因殖民統治而受盡苦難的難兄難弟先後進行了三次戰争。引起戰争的原因遠比教科書的闡述要複雜得多。前兩次引發戰争的直接起因是為了争奪克什米爾的歸屬。第三次印巴戰争則是前兩次戰争的邏輯發展和政治歸屬。當然,三次印發戰争的原因還包括複雜的宗教因素。

1971年,印巴兩國第三次兵戎相見,印巴第三次戰争的表面原因是圍繞東巴基斯坦問題形成的尖銳的對立,但是其本質是前兩次引發戰争的繼續,兩國互為死敵,欲置對方于死地而後快。印度利用其實力優勢,并且利用巴基斯坦國土分為東西兩部,分互相分離的特點,謀求以武力肢解巴基斯坦以達到削弱對方的目的。巴基斯坦由東西兩部分組成,雖然都信奉伊斯蘭教,但是語言文化有差異,而且地理上隔着印度相距很遠,很不利于國家統一東巴原來是印度孟加拉省的一部分,其面積比西方略小,人口較多,講孟加拉語。巴基斯坦獨立之後,首都設在西巴,法定語言是沃爾都語而不用孟加拉語這引起了東巴的不滿。東巴是世界上主要的黃麻出口國,但是東巴黃麻的收益主要是由西巴控制。

原屬于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哪去了?孟加拉國又怎麼冒出來的?

巴基斯坦軍官和政府成員大多數是西巴人。東巴人是以認為自己在巴基斯坦是二等公民,産生了自治理念,并且建立了以東巴自治為宗旨的人民聯盟。1970年底巴基斯坦舉行大選,人民聯盟在東巴大獲全勝,占據了國會大多數席位,其領袖拉赫曼因而問鼎巴基斯坦總理職位。

拉赫曼強調東巴自治,提出在東巴立即取消軍管,要求軍方移交權力。這不僅是對以依海亞總統為首的軍人集團的挑戰,也是對巴基斯坦統一國家地位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依海亞選擇了武力鎮壓政策,于1971年3月25日一舉逮捕了拉赫曼等人民聯盟的上司人,引起了東巴局勢,進一步動蕩。同情人民聯盟的孟加拉人紛紛逃到印巴邊境,組成了孟加拉解放軍與政府對抗。人民軍的規模迅速發展到五六萬人,巴基斯坦是以實際上陷入了内戰狀态。

巴基斯坦的動蕩局勢為印度幹涉巴基斯坦國内事務提供了機會,就在這個時候,因為巴基斯坦政府對東巴采取武力鎮壓,有數百萬東巴難民流入印度的西孟加拉邦,阿薩姆邦和特裡普拉等地區,加重了印度的糧荒和經濟負擔。印度決心利用東西巴的對立,巴基斯坦陷入内亂的戰略機遇支援鼓勵東巴脫離西巴獨立,肢解巴基斯坦以削弱對手,擴大對巴基斯坦的戰略優勢。為此,印度進行了精心的政治,外交與軍事準備。1971年3月27日,29日,31日和4月3日印度内閣議會國大黨在分别開會讨論巴基斯坦内政問題的基礎上,

通過三項支援東巴獨立的決議,印度上司人還在各種場合發表支援東巴自治的言論,為了尋求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援,争取政治與外交優勢,印度以解決東巴難民問題為由進行了一系列外交活動,探尋各國在東巴問題上的态度。1971年6月,印度外長先後通路蘇聯,德國,法國,加拿大,美國以及英國,德、法、英、加等西方大國都沒有明确表态,美國雖然表示願意為東巴難民提供經濟援助,但希望印巴雙方持克制态度,唯有蘇聯明确表示支援印度。

原屬于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哪去了?孟加拉國又怎麼冒出來的?

1971年8月8日,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突然通路印度并同印度簽署了為期20年的印蘇和平友好合作條約。葛羅米柯表示如果印巴發生戰争,蘇聯将會在軍事和外交上向印度提供全面支援。在1971年的9月和10月期間,印度總理甘地與蘇聯空軍司令庫塔霍布等兩國進階上司人相繼互訪,就印巴發生戰争情況下的兩國防務問題舉行磋商。印度方面認為,通過會談印度可以期望得到他所要求的那麼多的軍事援助。不久,印度從蘇聯獲得了250輛坦克,

100輛裝甲輸送車以及一批薩姆3地空飛彈等大量新式裝備。在得到蘇聯的有力支援,并且确信英,法,美等不會出兵幹涉應對巴基斯坦發動戰争之後,印度加快了對巴基斯坦發動戰争的步伐。印度軍隊對巴基斯坦戰争分别在東巴和西巴兩個戰區展開,其總戰略是東攻西守。為此印度方面加強了面對東巴的軍事實力,在1971年2月巴基斯坦局勢動蕩之前,印度軍隊在與東巴接壤的邊境地區僅部署三個旅的地面部隊,但是從二月開始,印度不斷向東巴邊境增兵。

到了1971年十月,部署在東巴邊界的印軍迅速增到7個師,印度還向東巴邊境增調了12個空軍中隊200多架作戰飛機,并且出動了26艘艦艇以及33架艦載機,印度軍隊投入東巴作戰的總兵力大約達到了17萬人。與此同時,印度軍隊在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邊境地區兵力從9個師陸續增加到13個師,印度還在西巴邊境地區部署了20多個空軍中隊300多家作戰飛機以及20多艘艦艇,印度軍隊投入西巴戰場的總兵力達到30萬人。在向巴基斯坦邊境調兵遣将加強臨戰部署的同時,

印度軍隊還進行了已入侵巴基斯坦邊境為背景的軍事演習,并且把大量作戰物資運往印發邊境儲備,印度還在全國進行了廣泛戰争動員包括征招陸海空後備役人員加入現役,取消武裝人員一切休假,釋出征用民用車輛的法令等等。印度總理甘地強調說,同巴基斯坦發生戰争是迫在眉睫和不可避免的。印度國防部長拉姆在1971年10月17日也說,同巴基斯坦發生的任何戰争都像是在他巴基斯坦自己的土地上進行。戰争一觸即發,巴基斯坦總兵力有30萬人,

也分為兩大戰場部署,在東巴戰場,巴軍約九萬人包括13個步兵旅和若幹炮兵旅以及兩個空軍中隊一共12架作戰飛機。巴軍在東巴的軍隊人員隻有印度的1/2,作戰飛機的數量甚至不到印度軍隊的1/20。在西巴戰場巴軍總兵力大約是25萬人,包括12個師20個空軍中隊約200多架作戰飛機,20多艘艦艇。巴軍在西巴戰場的軍隊總兵力大約着印度軍隊的4/5,作戰飛機大約是印度軍隊的2/3,在積極進行軍事準備的同時,為了應對印度的軍事威脅,

原屬于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哪去了?孟加拉國又怎麼冒出來的?

巴方也在政治和外交方面多方努力,但是以葉海亞總統為首的巴軍人政府在東巴采取的軍事鎮壓措施加深了巴軍與東巴居民的對立。因為孟加拉人紛紛背井離鄉,東巴的供應陷入停頓,經濟一片混亂。在這種情況下,巴基斯坦對憑借自己力量戰勝印軍明顯信心不足,把希望寄托于大國,指望大國出面幹預指責印度發動戰争,巴基斯坦因而利用美蘇在南亞次大陸的沖突,積極改善與美國的關系,尋求美國支援巴對抗印度。此外,巴基斯坦一反過去拒絕聯合國幹預印發問題的政策,要求聯合國成立斡旋委員會,指責印度對巴發動戰争,并且表示願意接收伊朗和西蘭也就是現在的斯裡蘭卡,為了緩解印巴局勢而進行調停的建議。但是巴基斯坦的政治與外交活動未能阻止印度的戰争。自從1971年4月中旬開始,印度軍隊不斷入侵巴基斯坦,襲擊巴邊防哨所,向巴挑釁。印度軍隊飛機多次越境侵犯領空。六月以後,印巴邊境沖突不斷加劇。進入11月,兩國實際上已經進入戰争狀态,經過這一系列戰前武裝熱身活動,印度軍隊于1971年11月21日,大舉入侵東巴,正式發動了第三次對巴戰争。當天,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宣布全國處于緊急狀态,次日巴駐聯合國代表緻信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控告印軍隊東巴發動大規模進攻,挑起戰争,印度總理甘地則聲稱印軍入侵東巴是自衛行動。在戰争爆發之後,國際社會紛紛譴責印度侵略巴基斯坦,并且對巴基斯坦表示同情。中國政府總理周恩來會見巴駐華大使,對巴受印軍進攻表示關切,美國總統至函甘地敦促印巴停夥。1971年11月29日巴政府照會聯合國秘書長吳丹,要求聯合國派觀察員進駐東巴與印度交界地區,但是印度方面自恃擁有對巴的軍事優勢,對國際社會的反對什麼的置之不理。11月30日,印度總理甘地提出要巴軍隊撤出東巴,并且說印巴已經處于爆發公開的全面戰争邊緣。12月2日,印度政府也宣布全國處于緊急狀态。1971年12月3日,印度軍隊在入侵東巴的同時,又在西巴發動了對巴基斯坦的牽着性進攻,印巴全面戰争爆發。戰争在東西兩大戰場同時展開,在東戰場方面印度軍隊按照其東供西守的戰略,于1971年12月3日集中優勢兵力從東西北三個方向對駐守東巴的巴軍主力做向心突擊,力圖速戰速決,一舉拿下東巴。為了配合地面部隊作戰,印度方面還出動的海空軍封閉東巴的巴守軍與外界的海空聯系。12月3日夜和12月4日,印度空軍對巴軍在東巴重鎮達卡的空軍基地進行了連續八輪的猛烈攻擊,巴基斯坦在東巴的空軍基本上失去戰鬥力,掌握的制空權。随後,印度空軍對東巴主要的交通樞紐、動力系統、巴軍集結地域和後勤補給中心進行了連續攻擊,切斷了巴軍的戰場聯系和後勤供應。再次攻勢,印度海軍主力傾巢出動,使用艦載機和艦炮猛烈攻擊東巴沿海的港口和艦船,封閉了巴方在東巴的守軍與外界的海上聯系。面對印度軍隊優勢兵力的大舉進攻,巴方軍隊按照禦敵于國門之外的戰略,巴主力部隊以旅為機關分散布置在邊境地區,分别固守十多個孤立地域,結果是處處設防處處兵力單薄,各處的巴方守軍雖然進行了頑強抵抗,但是終因為實力不敵及戰略失誤,難以抵擋印軍的淩厲攻勢,陷入被動挨打的地位。

原屬于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哪去了?孟加拉國又怎麼冒出來的?

1971年12月5日,印度軍隊攻占連接配接達卡和東巴主要城市的戰略要沖。婆羅門巴黎亞。12月6日,印度軍隊占領了希爾科特、庫米拉等地,同一天,印度政府宣布承認在東巴建立的孟加拉國。此後,印度軍隊加快了進攻節奏,随後,東巴主要戰略要地都被印軍占領。巴軍分别被印軍分割圍困,在若幹孤立據點,失去系統抵抗能力。到1971年12月16日,達卡被攻陷,東巴軍隊向印度軍隊投降。在西線戰場,巴軍為了救援東巴守軍,從1971年12月3日開始,主動向印度軍隊出擊,巴方空軍轟炸了印度西部地區以及克什米爾印度戰區的20多個印軍機場,印軍地面部隊則于12月15日突破西巴南部,國境,占領了巴基斯坦境内那亞加爾等城市。此間兩國的海空軍也激烈對峙,雙方戰線犬牙交錯,戰鬥相持不下。12月16日,因為印度軍隊攻占打卡,印度已經實作了這樣一個目标。印度總理甘地宣布,西線印軍将于17日22:30停夥。此時,巴基斯坦因為實力不及印度不可能挽回東巴被肢解的局面。

巴總統葉海亞随後也在次日宣布接受印度的停火建議,指令巴方軍隊停火。1971年12月20日布托替代葉海亞出任巴總統兼軍事管治首席執行官。他于當天晚上發表廣播講話呼應印度放棄對巴的侵略政策,呼籲印軍撤離東巴,他表示巴将繼續戰鬥保衛領土完整。盡管如此,東巴被肢解已是既成事實。1972年6月28日,印度總理甘地和巴基斯坦總統布托在印度辛姆拉舉行會談,簽署了印度政府和巴基斯坦政府雙邊關系協定。規定雙方同意逐漸恢複兩國關系和使兩國關系正常化,兩國結束沖突和對抗。通過談判或共同商定的其他和平手段解決分歧,保證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和平共處,尊重彼此的國家統一、領土完整、政治獨立和主權。兩國政府将采取一切步驟來防止進行針對對方的敵對宣傳,兩國軍隊在規定的時間内撤軍。遵守1971年12月17日的停火,而在克什米爾形成的雙方實際控制線。至此第三次印巴戰争以巴基斯坦的失敗和孟加拉國在東巴土地上的誕生而落幕。

原屬于巴基斯坦的東巴基斯坦哪去了?孟加拉國又怎麼冒出來的?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