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人民幸福生活)“太行山最綠的地方”:老區人端上“生态飯碗”

作者:MtimeTime.com
(人民幸福生活)“太行山最綠的地方”:老區人端上“生态飯碗”

青山綠水環繞下的前南峪村。(無人機照片) 張鵬翔 攝

青山綠水環繞下的前南峪村。(無人機照片) 張鵬翔 攝

中新網邢台6月24日電 (記者 張鵬翔) “山坡和尚頭,泥土随水流;有雨就成災,無雨渴死牛。”這是郭全生兒時對前南峪村的記憶。

63歲的郭全生是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區前南峪村人,老人在大山裡生活了一輩子。

前南峪村位于太行山深處,全村467戶、1561人。它曾是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所在地,1940年11月至1943年1月,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總校在前南峪村辦學兩年零三個月,培育出8700多名抗日将士。

(人民幸福生活)“太行山最綠的地方”:老區人端上“生态飯碗”

位于前南峪村的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 張鵬翔 攝

上世紀60年代,前南峪是荒山秃嶺、寸草不生,自然災害嚴重,經濟十分落後。“要脫貧先治山,是我們前南峪人的唯一選擇。”前南峪村黨委書記郭天林說,“我們因地制宜,制定了改造山川20年發展規劃。自1964年開始,前南峪村男女老少齊動手,開始治理荒山,在治山過程中,我們累計投工126萬人次,動土石方746萬方。

經過60年的荒山治理,前南峪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村32座山頭、10條大溝、72條支溝、8300畝山場,共種植樹木480萬株,建起了一個以闆栗為主,幹鮮果樹達32.64萬株的果品生産基地,林木覆寫率94.6%,被林業、生态專家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太行生态第一村”“中國綠色村莊”。

(人民幸福生活)“太行山最綠的地方”:老區人端上“生态飯碗”

前南峪村綠意盎然的山場觀光道路。 張鵬翔 攝

盛夏時節,中新網記者走進地處太行深山區的前南峪村。微風拂面,空氣中散發着甜甜的花香。舉目望去,漫山遍野盡是郁郁蔥蔥,蟠桃、油桃、桑葚、猕猴桃、葡萄……各色鮮果挂滿枝頭。一眼望不到邊際的千畝果樹,綿延伸向遠方。

正在打理山坡上果樹的王景祥,是土生土長的前南峪人。“以前村裡太窮了,真是要啥沒啥。後來,我們全村人咬緊牙關治理荒山,才有了現在的‘綠飯碗’。現在我家裡有13畝闆栗樹,每年賣闆栗就能收入5萬多元,兩畝蘋果園能為遊客提供采摘,每畝每年收入少說也有4萬元,這一年光林果我們家就能收入13萬多。”

從石頭山到“花果山”,有了好風景,就等于栽下了“搖錢樹”,前南峪村向綠要富,由富而美。如今的前南峪村依托綠色生态優勢,大力發展培育休閑觀光特色農業,做大旅遊産業,讓農戶變成聞花香、摘鮮果、吃“旅遊飯”的新式農民。

行走在前南峪村的主街道,路兩側是一排排整齊的二層樓房,瀝青鋪設的道路平整寬敞,學校、快遞驿站、便民超市一應俱全,處處展現着現代化美麗村莊的精氣神兒。

“前些年村裡可沒有這麼幹淨,牲口圈、茅廁、垃圾堆到處都是,一下雨村裡都是泥,根本沒法兒出門。”年過七旬的前南峪村村民王雙伍說,現在家家戶戶住上了二層樓房,水沖馬桶、自來水、稭稈瓦斯,樣樣都友善,老年人每天還能到村口的公園溜溜彎、聊聊天,跳跳廣場舞。

(人民幸福生活)“太行山最綠的地方”:老區人端上“生态飯碗”

前南峪村幹淨整潔、綠樹成蔭的街道,路兩側是村民住的二層樓房。 張鵬翔 攝

前南峪村還依托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陳列館所在地這個得天獨厚的紅色資源,将村中的教學課堂、作訓處、圖書館、機要處等抗大舊址進行整理修繕,迎接遊客參觀,打造青年訓練基地等旅遊體驗項目。

“現在村裡的環境越來越好了,每到節假日,打電話預約住宿的客人源源不斷。過去農村人想往城裡搬,現在城裡人想來村裡住。”利用家中的閑置房屋,村民趙小芳經營起了“農家樂”,小院裡花木扶疏,客房擺放的桌椅家具古樸典雅,廚房裡鍋明竈淨、一塵不染。“農忙時節上山管果樹,旅遊旺季在家接待遊客,現在山村百姓日子越來越好過了。”趙小芳樂呵呵地說。

(人民幸福生活)“太行山最綠的地方”:老區人端上“生态飯碗”

前南峪村果農在展示新鮮采摘的軟棗猕猴桃。 張鵬翔 攝

在前南峪村,越來越多像趙小房這樣的村民正搭上鄉村旅遊快車,80%的家庭從事農家樂、旅遊觀光、生态采摘等綠色産業。“大家夥既‘賣鮮果’,也‘賣生态’。美麗鄉村已變成了百姓增收緻富的金色資源,老區人民的增收管道不斷拓寬,百姓幸福指數和滿意度不斷提升。”郭天林說。

目前,前南峪村共栽植幹鮮果樹達到30餘萬株,人均210株,涵蓋各種幹鮮果品37種,全村每年果品收入達到8700萬元,全村年個人所得達到18600元。(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