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作者:大國将令

為國從軍

在抗日戰争中,中華民族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存亡危機,日本帝國侵略者為了實作自己征服中國、征服亞洲的險惡野心,向中國人民舉起了血腥的屠刀。

但在中國面臨亡國滅種的大危機時,中國軍人裡湧現了一大批勇于抗日的先烈,與日本侵略者抗争到底。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在衆多抗日的英雄将領中,戴安瀾将軍可能是最特殊的一個。當時犧牲在抗日戰場的将領,有不少是中将、乃至上将,而戴安瀾隻是一個國軍的少将師長,卻能在1942年犧牲後得到國葬的光榮待遇,就連毛主席都親自為其寫了挽詩。那麼,戴安瀾究竟經曆了怎樣可歌可泣的戰火生涯?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1904年,戴安瀾出生于安徽省無為縣的小康家庭,由于他的家庭文化氛圍濃厚,是以戴安瀾從小就飽讀詩書,立下了以文報國的志向。但後來在他少年時,他見識到了軍閥混戰下,民不聊生的黑暗現實,于是他決定投筆從戎,踏上從軍之路。1924年,戴安瀾從老家來到廣州,參加了黃埔軍校的報名。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一開始,由于戴安瀾身體瘦弱,是以未能通過入學考核,但他從軍之心已經極其堅定,留在了當地繼續鍛煉身體,半年後,他終于通過考核,成為了黃埔三期的學生。畢業後,戴安瀾直接進入了國軍精銳第1軍第1師,開始了自己的從軍生涯。

抗日戰争爆發後,戴安瀾跟随上級部隊在華北地區與日軍展開多次血戰,成為了日軍眼中的硬釘子。在台兒莊會戰中,戴安瀾指揮國軍第73旅成功阻擊了日軍的援軍,為中國軍隊的總攻争取了時間視窗,鑒于他在抗日戰争中的表現于其他國軍将領相比,顯得極其突出,是以戴安瀾的提拔速度很快,最終成為了國軍200師的師長,這個師是國軍當時唯一的機械化師。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1939年,戴安瀾跟随第5軍進入廣西作戰,在南甯一帶與日軍正面交戰。以往由于國軍裝備落後,是以和日軍的正面交戰往往敗多勝少,而戴安瀾憑借優秀的指揮,成功在昆侖關戰役中重創日軍21旅團,殲滅5000餘名日軍。

犧牲在異國

在昆侖關大捷後,戴安瀾成為了國内的抗日名将,受到了無數贊譽,國民政府為他頒發了四級青天白日寶鼎勳章一枚,就連蔣介石都稱贊他為“當代之标準青年将領”。之是以他會獲得如此大的功勳,除了本身奪回了昆侖關的巨大功勳,還有一個重大戰果:他的部隊擊斃了日軍少将中村正雄。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在搜查中村正雄屍體時,人們發現了他的筆記本,上面寫道:我部21旅團在日俄戰争中,曾經有“鋼軍”的美譽,這是因為我軍的戰鬥意志遠勝于俄軍。但這次我不得不承認,我軍面對的部隊才更配得上“鋼軍”的稱号。得到了來自敵人的敬佩,這讓戴安瀾一時成為了抗日将領的傑出代表。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1941年,日軍在中國戰場久戰無果,面臨着深陷戰争泥潭的危機。于是,日軍決定出動大量兵力開辟東南亞戰場,切斷中國與西方運輸物資的生命通道。為了阻止日軍的計劃,戴安瀾臨危受命,負責帶領200師前往東南亞的緬甸,協同當地的英軍抗擊日軍。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到達緬甸後,戴安瀾立馬組織士兵建立了三道防線,接替了英軍的位置。而此時,日軍也已經集中了十餘萬的兵力,準備在緬甸和中國遠征軍決一死戰。在開戰前,蔣介石特意詢問了戴安瀾,究竟有無勝利決心,戴安瀾回答:我即使打到隻剩一兵一卒,也會固守緬甸的生命通道。随後,中國遠征軍和日軍開始交鋒。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1942年3月,緬甸戰事進入了白熱化階段,戴安瀾的部隊此時已經沒有了任何後援,但他在家書裡已經表達了自己甯死不屈的決心。在5月的一場突圍戰中,戴安瀾身先士卒,在叢林中和日軍不斷周旋,不幸身中數彈。5月26日,雖然他的部隊已經距離國境線隻有二十多公裡,但他終究沒能堅持到回國,最終犧牲在了異國他鄉。

光榮的國葬

戴安瀾不幸離世後,他的部下繼續擡着他的遺體,冒着日軍彈雨的火力,将他送回了自己的國家。此時,國内已經知道了戴安瀾犧牲的消息,全中國都陷入了一片哀痛之中。這位剛剛在昆侖關大捷中重創日軍的優秀青年将領,本應有着光輝的前途,結果就這樣犧牲在了異國他鄉,直到閉上雙眼,都沒能回到祖國的土地。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1942年7月31日,廣西有上萬名群衆自發為壯烈殉國的戴安瀾将軍舉行悼念儀式,許多人在這場儀式上都痛苦到昏厥過去。畢竟,是戴安瀾将軍親手保護了廣西的群眾,讓他們免遭殘暴日軍的毒手。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由于戴安瀾在緬甸戰事中做出了極大貢獻,美國國會授權羅斯福總統,為其追授軍功勳章,這是第一位在二戰中獲得他國勳章的中國軍人。國民政府也對他的英勇行為做出了史無前例的褒獎,追授他為陸軍中将,并将他的名字列入了祀南京忠烈祠。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1943年1月,經過一段時間的籌備,國民政府為戴安瀾在廣西全州湘山寺舉行了上萬人規模的國葬,衆人齊聚此地,悼念英勇犧牲的戴安瀾将軍,其中,共産黨的領袖毛主席為戴安瀾将軍親自寫了一首挽詩,詩中“沙場竟殒命,壯志也無違”一句,點出了戴安瀾抗擊日寇的雄心壯志,同時也表達了對将軍犧牲的痛惜。

1942年犧牲的戴安瀾,僅是國軍師長,為何主席會親自為其寫挽詩?

在新中國建國後,雖然戴安瀾的立場并不與我黨一緻,但他在抗日戰争中做出的巨大貢獻是不可磨滅的。

相比于他的同僚,戴安瀾對政治的興趣不大,他是一個十分純粹的愛國軍人是以1956年9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内務部追認戴安瀾将軍為革命烈士,每年的國家公祭日,都會有許多愛國群衆來到他的墓前看望他,同時寄托自己對英烈的哀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