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奢侈品牌x運動品牌:“割韭菜”還是破圈?

作者:财旅運動家
奢侈品牌x運動品牌:“割韭菜”還是破圈?

▲ Louis Vuitton × Nike Air Force 1 by Virgil Abloh。(圖源:Hypebeast)

近幾年,奢侈品牌陸續與運動品牌達成跨界合作,時尚與運動的邊界正在逐漸被打破。

奢侈品的合作對象從起初的Nike(耐克)、Adidas(阿迪達斯)等行業巨頭,擴充到現如今的New Balance、Salomon(薩洛蒙)、FILA(斐樂)等多家品牌;合作品類也從鞋履延伸到了服飾、包袋等。

已經成為常态化的跨界聯名,正在試圖吸引更多年輕消費者的目光。

01 跨界合作早有預謀

事實上,早在2001年,Chanel(香奈兒)就在春季秀場上展示了與Reebook(銳步)合作設計的鞋款Chanel x Reebok InstaPump Fury。盡管從未大規模市售,但仍不妨礙這款堪稱聯名鼻祖的運動鞋成為時尚圈的寵兒。

奢侈品牌x運動品牌:“割韭菜”還是破圈?

▲ Chanel x Reebok InstaPump Fury。(圖源:highsnobiety)

随後幾年,市面上陸續出現Chanel x Adidas(2017)、FENDI x FILA(2018)、Balmain x PUMA(2019)等合作産品,跨界聯名的熱情開始顯現。

2020年,Dior(迪奧)與Nike旗下品牌Jordan推出聯名鞋款Dior x Air Jordan 1 OG,瞬間點燃了整個時尚圈。

該鞋款全球限量生産13000雙,其中隻有8000雙用于公開發售。據Dior公布的資料顯示,全球總計有超過500萬人參加抽簽,最終抽中機率隻有不到0.16%。在如此巨大的搶購潮面前,官方售價約為2000美元的該球鞋一度被炒到3.8萬美元(約合人民币26.6萬元)。

這一聯名的成功徹底拉開了奢侈品牌與運動品牌跨界合作的序幕。自此之後,雙方的合作開始出現“井噴”。而從今年官宣的消息看,已有不少于10家奢侈品與運動品牌達成合作。

在年初的巴黎時裝秀上,Miu Miu x New Balance 574首發亮相,雖然價格是New Balance普通鞋款的8倍左右,但仍以驚人的速度售罄。此外,MM6 Maison Margiela與Salomon、Loewe(羅意威)與On(昂跑)等都釋出了聯名産品。而Gucci(古馳)與Adidas的合作甚至将推出超過 200 件單品。

奢侈品牌x運動品牌:“割韭菜”還是破圈?

▲ Miu Miu x New Balance 574。(圖源:Hypebae)

02 順勢而為,資源互探

一直以來,奢侈品牌在聯名合作上的态度始終非常謹慎。對于商業運作較為成熟的奢侈品行業而言,其在市場拓展和宣傳推廣上更注重品牌價值感的傳遞。品牌的自身優雅奢華能否與

運動品牌的青春活力實作有效地融合,是奢侈品牌在考慮聯名時的首要考量。是以,雙方的合作頻率再起初并沒有形成規模。

然而,随着消費水準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轉變,奢侈品的消費人群開始向年輕人傾斜。據德勤釋出的《2018全球奢侈品力量:塑造奢侈品行業未來》的資料預測,到 2025 年時,整個奢侈品市場逾 40% 的消費将來自千禧一代和Z世代人群,而在 2016 年時這一比例僅為 30%。而消費者的不斷年輕化,注定了奢侈品需要進行品牌形象的“更新疊代”,與運動品牌的跨界聯名就成了其重要手段。

疫情之後,年輕一代更加注重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運動品牌大受追捧。與此同時,運動品牌的發展政策也已經不止局限于關注産品的功能性,而更加強調其潮流時尚的屬性。是以,奢侈品牌與運動品牌的合作可謂是“雙向奔赴”。

通過合作,品牌雙方的産品價值得以提升,同時也能觸達到更廣大的潛在消費者。運動品牌的消費者注重成本效益和時尚感,奢侈品牌的消費者看中品牌和品質,而聯名産品往往會選擇雙方的經典款式,價格又略低于奢侈品普通産品的售價,可滿足大部分消費者的需求。

奢侈品牌x運動品牌:“割韭菜”還是破圈?

(圖源:POPSUGAR)

除此之外,奢侈品牌與運動品牌的合作也能帶來足夠的關注度,刺激消費市場。

在HYPEBEAST與普華永道旗下咨詢公司 Strategy& 攜手釋出的《街頭時尚影響力報告》中顯示,有 62% 的受訪者表示,球鞋超過T-Shirt、衛衣以及配飾成為他們最喜歡的産品。可以說,球鞋占據了新生代消費者日常服飾消費的絕大部分開支。正因如此,目前市面上的合作,多聚焦于運動品牌的标志性鞋款。

這些鞋款經過雙方設計師的重新打造,從功能或外觀上與經典款形成強烈的對比,既迎合了複古風潮又制造了驚喜,往往令大衆眼前一亮,激發其消費的沖動。

03 商業利益實作了嗎?

毫無疑問,奢侈品牌與運動品牌的聯名意在追求“1+1>2”的效果,除擷取更多的關注度外,其背後的商業利益才是合作的核心。

如今市面上的聯名産品,都是限量發行,這就決定了其在消費市場上供遠小于求。而限定也意味着其在消費者眼裡具有一定的收藏價值,是以盡管聯名産品的官方售價已遠低于奢侈品的普通産品售價,但在二級市場其價格仍然居高不下。

據報道,今年2月,200 雙 Louis Vuitton × Nike Air Force 1 by Virgil Abloh球鞋登上了蘇富比拍賣會,最終以超2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币1.6 億)的總價完成成交。其中,1号拍品更是以35.28萬美元(約合人民币224萬元)的價格成交。

但這并不意味着複刻經典就一定能帶來正面的影響。

根據分析公司Tribe Dynamics的資料,在Prada與Adidas于2019年首次聯名中,Adidas提高了其整體的媒體價值達2690萬美元,但Prada的媒體價值卻下降了1%,估值之後僅1380萬美元。有分析人士将原因歸結為一味追求“複刻經典”而造成産品外觀設計較為刻闆。

奢侈品牌x運動品牌:“割韭菜”還是破圈?

▲ Prada與Adidas在2019年的首次聯名。(圖源:RTL Boulevard)

04 “割韭菜”還是破圈?

盡管跨界聯名的産品依然層出不窮,但消費者似乎已經不再趨之若鹜。

在Louis Vuitton × Nike Air Force 1 by Virgil Abloh拍出天價後,Louis Vuitton與Nike趁熱打鐵推出包含47款配色的市售系列。然而,日前曝光的9款配色卻并未在社交媒體上掀起空前的熱度。

而Gucci與Adidas的聯名款logo更是遭到了網友的大量吐槽,稱其設計過于“山寨”,将其形容為“盜版三葉草系列”。盡管憑借這些吐槽大火,但Gucci和Adidas的品牌形象卻是以大打折扣。

奢侈品牌x運動品牌:“割韭菜”還是破圈?

▲ Gucci與Adidas的聯名款logo是将Adidas三葉草圖示和Gucci字型結合在一起。(圖源:Fibre2Fashion)

究其原因則是品牌的設計過于敷衍,不僅沒有給消費者帶來視覺上的驚喜,還拉低了品牌形象。跨界聯名重要的在于尋求品牌間的契合和平衡,若隻是将品牌logo進行簡單的替換或者融合,則是忽略了聯名的本質,效果往往适得其反。

此外,聯名産品還應注重尋求品類的多樣性。除傳統鞋服外,部分運動單品的熱度也在不斷上升。運動品牌可以通過與奢侈品牌的合作,提高産品的時尚屬性,擴寬穿着場景,也可借助奢侈品牌的聲望和地位,加速高端化轉型。

在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下,奢侈品牌和運動品牌的合作無疑是強強聯手,但如何挑選合适的隊友,如何制定合适的打法,仍需要雙方持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