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那些報錯聯考志願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作者:Beiqing.com

聯考志願,幾乎濃縮了夢想的所有坐标。

你可能被一志願錄取,或者被調劑,經過運氣、時機等一系列偶然的排列組合,命運的指針落定在志願表格上的某一處。

事隔多年,回想起填報聯考志願的時刻,他們都能迅速鎖定那個關鍵的分岔路口。

來自雲南大理的陳爍,因為和幾個兄弟考分相差無幾,并且都中意同一所學校,在互相“謙讓”中,他們各自標明了未來的路。沒有被第一志願的專業錄取,讀了食品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他,在32歲選擇轉換軌道,重新起跑,34歲進入國企,成為消防安全工程師。

江西考生嚴婧,一心奔着經濟學去,卻在陰差陽錯中被提前批志願錄取,讀了不被看好的學前教育專業,又在未來十年内迎來早教行業的風口。“在這十年間所有人都說你當時選的專業太好了,你怎麼會選這麼熱門的專業。”

河北考生田佳玮,因為錯過英語口語考試,無法報考外語類專業,她曾經以為自己将錯過整個人生,“但後面走的路越長,此前你覺得非常不能夠原諒自己的東西,在你整個漫長的人生路當中,它也會變得非常渺小。”

廣東考生黃淑玲,夢想要去沙漠,種一棵樹,報了小衆的林學專業,現在她是一家上市公司的可持續發展經理。“對我來說,聯考志願讓我打開了選擇的減少之門,因為它讓我逐漸逐漸地縮小我最後真正想要關注的方向。”

山東考生林玉恒,因為聯考發揮失常,與理想院校理想專業失之交臂。“我爸說你那麼愛看電視,你就報一個電視的專業吧。”影視藝術讓她知道了美的存在以及美學的意義,專業素養也能深入到日常生活中。雖然現在沒有從事廣播電視編導相關的工作,但她說:“無論學什麼專業,經過必留下痕迹,它總會在你身上和心靈上留下一些烙印。”

6月末,全國各地先後開通聯考志願填報,我們找了五位同學,聊了聊他們填報志願的往事。在這些往事裡,閃爍着理想主義的微光,也有基于現實的輾轉騰挪,有人抱持終身學習的理念,在下個十字路口走向開闊。

那些報錯聯考志願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6月末,全國各地先後開通聯考志願填報。圖/IC photo

“從農村出來的孩子,隻能靠自己”

講述人:雲南考生陳爍

我來自雲南大理,是2005年參加聯考的,距離現在過去17年了。

我是理科生,分數比一本線高了将近60分,理想的志願是去華西醫科大學,但是最終考的分數也夠不着。我父親是四川的,建議我報四川大學。我們家在大理農村,長輩們也不懂,就是你喜歡什麼就報什麼。

報志願那天還是花了很長時間,因為當時我們四個玩得比較好的兄弟,分數都很接近,而且大家都想報川大,但是川大在雲南好像隻招100多個人,如果我們都報,肯定有人錄不上。

最後結果是,分數最高的那個人确定報川大。其他兩個同學都和我說,既然你報的話,那我就不報了。他們報了西南交大和電子科大。我還是選擇了川大,這個分數往年肯定能上,但是要服從專業調劑。

我當時也不知道專業的重要性。我報了四個專業,第一志願水利水電工程專業,我覺得這個前景比較好,而且我也喜歡。最後一個志願是食品科學與工程。

最後拿到的錄取結果是,食品科學與工程。說實話,我有點排斥,但想算了吧,至少能拿個四川大學的文憑。

上學之後,我也屬于倒數。學長、同班同學都說這個專業将來工資會比較低,也确實提不上勁。畢竟我是從農村出來的孩子,就業隻能靠自己,是以專業的就業前景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剛畢業簽的是南京的一家公司,過去之後我感覺不适應,天氣太熱了,教育訓練完我沒有選擇入職。

後來我回雲南人才市場轉了一天,有一家食品方面的國企在招人。人家問我是哪個學校的,我說我是四川大學的,負責招聘的人就跟我說,你直接來上班吧。那時候是2010年,在昆明能拿到3000多塊錢,算比較好的了。

但這個企業漲工資漲得非常慢,我組建家庭以後就感覺壓力大了,特别是有了小孩,我就想着要換工作。

2017年我和一個老前輩一起去新疆出差,他在看安全方面的書,說要考注冊安全工程師,然後他說你也考一下呗。于是我2017年就考了注冊安全工程師,2018年又考了注冊消防工程師,消防工程師很難考,通過率可能是1%,證書當時很值錢,依靠這個證書一年可以有八九萬的收入,當然現在國家也在嚴厲打擊挂靠。

第一份工作我從2010年做到2018年,最後做到了工廠中的房間主任。

2018年5月辭職之後我就轉到一家做消防業務的私企,消防的檢測、消防設施的維護保養、還有消防的施工,我都幹過,還是花了很多精力很多時間去學習這方面的技能,去動手操作,請教老師傅,也吃了很多的苦。

辭職的時候我就計劃好了,首先是要學技術,等技術學好了再轉到國企。

在私企幹了兩年之後,我在34歲的年紀,成功進入一家比較大的國企。現在我的收入跟原來相比,可以說是翻倍了,生活壓力相對減輕了一些。

是以現在回頭來看,聯考志願是很重要的,專業沒有填好的話,可能會影響以後的路,我也不是否定食品相關的專業,但是從我工作的那幾年來看,确實沒有一個很好的土壤。肯定也有人在這一行能發展得好,每個人的路徑都是獨特的。我隻能代表我自己。

我就是相當于多走了點彎路,但是人嘛隻要有動力,肯努力,不管走到哪裡,都有一口飯吃。即便我們讀了一個不太滿意的專業,還是可以通過一些努力去矯正。

那些報錯聯考志願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2020年7月,陳爍在一家卷煙廠進行消防檢測工作。受訪者供圖

“時代變化太快,去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

講述人:江西考生嚴婧

我是2007年參加聯考的,江西是聯考結束之後估分填志願。當時的大環境下,我爸爸就覺得學金融、經濟特别好,以後比較好找工作,他就選了武漢的中南财經政法大學。

我媽媽其實不是特别想讓我去學經濟,她覺得女孩子當老師還蠻好的。再加上家庭内全都是老師,是以就填了一個提前批的志願,上海的華東師大。

我不确定我的分數能夠到華師特别好的專業,就填了學前教育,分數相對低一點。

我自己并沒有很想要選這個專業,從小在教師環境下長大,會有一種叛逆,不是很想再去當老師了;而且學前教育,出來可能是當幼稚園老師,就總覺得好像也不一定能賺到很多錢。

班主任也說,我被提前批錄取的可能性不是特别大,他覺得應該還是會被經濟學錄取。沒有想到最後出了分,在提前批就直接被華師大調檔了。

我心裡就覺得,讀完了師範專業,前途好像一眼望到頭了。

當我真正地入學之後,我對大學第一節課印象特别深,那是我第一次上兒童文學課,老師講一些經典的繪本,那是我第一次知道小朋友的書可以做得這麼好,如果繼續發展下去,對下一代是很好的。

就是在那節課,我發現,這個專業比想象的要廣闊很多。而且我們有很多實踐課,我本身性格就是喜歡小朋友的,慢慢也接受了這個專業。老師雖然是個很普通的職業,但是未來你從事這個行業還是可以得到額外的幸福感。

經過大學四年,我也發現其實自己還是适合這個專業的,我出去很多人見到我,猜我的專業,都會猜對。

後來,教育行業在十年間一下子變成了黃金行業。原來讀了一個學前教育,完全可以不局限于幼稚園老師,這十年就是所有的資本都在往教育行業走,尤其是早教方面。

是以我其實也沒有當老師。我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個國企的出版社,是一個學前教育編輯部,但時間長了就覺得有點枯燥,是以我做了一年就跳槽了。

第二個工作我去了外企,做兒童節目。後來的工作基本都是外企,做育兒内容的視訊策劃、稽核,以及一些付費課程。現在這份工作,我是産品負責人,自己要帶團隊。

那些報錯聯考志願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2016年10月,嚴婧在甘肅一個貧困村的幼稚園做公益項目,把制作的節目送給西北的一些幼稚園。受訪者供圖

工作之後,我家人就不太幹涉我,他們也不是很清楚我現在到底在幹什麼,但他們知道我在做小朋友的卡通片,因為我們現在經曆的生活,我們的世界比他們更大了,超出了他們的經驗,是以他們也沒有辦法給太多建議。

我目前對自己的狀态是滿意的。畢業這麼多年,我對這個專業的喜愛程度并沒有降低,在這個行業裡面我經濟狀況還不錯,也覺得自己是在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雖然聯考志願,陰差陽錯被提前批給錄取了,但按着這條路走下來,我覺得還是挺好的。

我覺得聯考志願,就是人生規劃的一個敲門磚吧,但它也就真的隻是一個敲門磚,不意味着人生就一錘定音了,你還是有很多機會去改變。像我們有些同學,會很明顯地發現,他沒有很喜歡小朋友,有些同學現在的工作其實跟我們的專業完全沒有關系。

我在報考的時候,學前教育是一個不太好的專業,但是在這十年間所有人都說你當時選的專業太好了,你怎麼會選這麼熱門的專業。當然去年雙減之後這個行業也會萎縮,是以我覺得沒有必要去追求特别熱門的專業,因為未來的路太長,這個時代變化得太快,去找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更重要。

“志願基本上決定了你的年薪天花闆”

講述人:河北考生田佳玮

我是2011年河北的聯考生,我的英語相對來說比較好,就一心想着要學外語類的專業,做國際方面的、外事方面的工作。

一般有意向報考外語類專業的,會提前報一個口語考試。我們那年,口語考試在考完主科之後的幾天内舉行。

但是我竟然忘了去考。我同學來問我,你為什麼沒來考試?我才如夢初醒。我當時感覺就是完了,我覺得我聯考完了。

沒有口語成績,我就報不了外語類了。之後的報志願我都沒研究,就我爸在弄,他根據分數來選學校,我最後錄的是第三個志願,湖南師範大學新聞系。

拿到錄取結果的時候,好像還蠻開心的,因為我當時覺得我的人生報廢了,有學校上就已經不錯了。

上大學後,中間有一段時間,我不太喜歡新聞學理論之類的課程,學那些理論的時候,我有點懷疑人生。但到處跑新聞的時候,我覺得還挺好玩的。我實習特别多,從大一的暑假就開始在報社實習。

但我也一直沒有忘記國際化的這條路,懵懵懂懂還是覺得以後會做相關的工作。我會跟學校的外國留學生交流,也讀《列國志》,對各個國家的曆史都非常感興趣。

畢業的時候,我的專業成績和綜合成績都是全院第一,保送中山大學的新聞系研究所學生。期間,我在圖書館看了很多紀錄片,非洲曆史,世界格局變化大事記等這些方面的内容,就初步拟定了國際新聞這個方向。

研二的時候我開始在北京的一家媒體實習,專門做國際新聞,每天都是一個不同的話題,今天是美國大選,明天是斯諾登,後天是中國一帶一路,對于快速學習事物、理清思路、迅速成文,還有采訪突破能力都挺鍛煉的。

那些報錯聯考志願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2018年9月,田佳玮(圖左)作為媒體人受當地政府邀請到土耳其參觀。圖為其在土耳其馬爾馬拉海駕船。受訪者供圖

我在實習期間,很多采訪資源都是自己拓展的,我當時采阿富汗前總統的時候,我就在他開會的酒店樓下等了一天,他本來不接受任何一家媒體采訪,後來他就把采訪機會給了我。

實習結束我也順利留了下來,工作期間,我去非洲做中國援非報道,去叙利亞、東南亞等一些地方,采訪疾病、難民這些相關話題。

三年之後我從媒體辭職了。在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做内容編輯。未來如果有一定經驗積累之後,我應該會去國際組織嘗試一下。

說實話,我曾經想過,如果我聯考的時候,選了金融這樣的專業,我現在人生會是什麼樣子?我看到很多同學,在幹着不同的事情,拿着很高的工資,會有一些落差,就感覺你在選擇這個專業的時候,已經注定了你之後的整體方向,志願基本上就決定了你的年薪天花闆。

但是如果學個不喜歡的專業也很難受,是以理想和現實還是要兼顧的。面對金便士,我現在還在選擇月亮。

錯過那場口語考試,當時錯過了,我就悔恨,以為自己真的錯過了整個人生,但後面走的路越長,此前你覺得非常不能夠原諒自己的東西,在你整個漫長的人生路當中,它也會變得非常渺小。

“聯考讓我打開了選擇的減少之門”

講述人:廣東考生黃淑玲

我是2008年聯考,那一年廣東的考試是3加X,我的X是生物。我很喜歡自然科普類或者國家森林公園相關的書籍,可能很早之前就在圖書館把相關的内容全都看了。

當時有一個理想,就是為三北防護林做點事,是以選擇了華南農業大學的林學,有一個模糊的想法,希望能夠去沙漠,種一棵樹。

我的家人甚至一些親戚,他們會問,你确定要選這一個嗎?他們覺得讀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是偏偏就沒有生物,覺得讀生物是一個非常不入流的選擇,我聽了他們的一些建議,但最後選擇的時候我還是選擇我喜歡的。

拿到林學錄取結果的時候,我覺得蠻開心的,好像看到小小的夢想能夠實作。

我們班一共20多個人,大多數都是調劑過來的,大家好像有點不太喜歡學,一個是野外工作很辛苦,一個是覺得沒前途。我們會跟着老師上山,去到野外,每次都是我跟老師走在前面,遇到不認識的植物就會問,然後記錄下來。其他同學可能覺得比較曬比較累,都慢悠悠地走。

大學四年,我一直都保持着濃厚的興趣。是以後來我去報考中科院華南植物園研究所學生的時候,也選擇了生态學專業。我們專業考研的多,但是不會考回本專業,他們會希望用考研這個機會去換一個專業,考法學、心理學、經濟學的比較多。

那時候考研考回本專業的女生,就我一個吧。

畢業之後,第一份工作是一家環保公益組織,第二份工作是一家咨詢公司,現在第三份工作是做可持續發展。聽起來有些跨界,但其實有一定的邏輯在的。

在咨詢公司工作的時候,發現企業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是可以有所作為的,那麼如何讓企業變得更可持續地來推進商業向善,是我新的興趣點。

是以我在2020年選擇深造,拿着全獎去英國讀書,選擇的專業也圍繞可持續方面的環境和商業管理。

那些報錯聯考志願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2021年10月,黃淑玲在英國巴斯遊覽。受訪者供圖

畢業回來我成為廣州一家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經理。很多人可能不太知道竟然有這樣的崗位,它其實是把三方面,環境、社會以及企業管治,相關的内容有機融合到一起了。

回想聯考志願,它像是讓我打開了選擇的減少之門,因為它讓我可以逐漸逐漸地縮小我最後真正想要關注的方向。

林學的路是很小衆的。但即便是一個小衆的專業,也可以把路走寬。國内對可持續發展比較陌生,很少有專門的職位提供。但是我現在的工作,能夠影響到很多上下遊的供應商,很多企業現在也正在實踐一些綠色行為,成就感還是蠻高的。

我沒有後悔,那時候隻看興趣,誤打誤撞這樣過來。理性來說的話,聯考志願還是希望大家全面分析一下。我還是會根據SWOT去給建議,S是優勢,W是劣勢,O是機會,T是威脅。每個人可以結合自身的情況,做一下權衡。當然别人的建議就是建議,最終作決定的是你自己,并且始終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經過必留下痕迹”

講述人:山東考生林玉恒

高中我一直是班級的第一,年級前十。2005年聯考可能是太緊張了,發揮得不是很理想,和山東大學失之交臂,最後選擇了山東師範大學。

我爸爸是一個喜歡文科的理科生,在文學方面,我從小就耳濡目染,也就傾向封包學相關的方向,但是又擔心分數不夠。我爸說你那麼愛看電視你就報一個看電視的專業吧,還能夠把愛好和學習結合在一起。是以我就報了廣播電視編導。

這是一門交叉的學科,我們涉及的學習科目有文學;有美術(學習了素描速寫和水粉);有音樂,基本的簡譜和理論知識;還學習了國語,就是跟播音主持相關的課程;還有燈光、導演等等,感覺就是特别地大開眼界。

當時心裡覺得特别開心特别幸運選擇了這個專業,在喜歡、發現、探索、然後再深入的過程中,覺得自己成長了很多,而且它讓我知道了美的存在以及美學的意義,甚至專業素養能夠深入我們的日常生活,有時候坐在電影院或者觀看某個節目,我總會有一些基于自己專業判斷的鑒賞眼光。

畢業後,我周圍的同學也有從事影視發行公司,或者出版等工作,看着他們所呈現的工作和生活狀态,好像也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選擇了考公務員,最終落腳到了現在這個高校,從事行政工作。

其實對于人生的選擇,我覺得對錯很難區分,我父親曾經感慨過,說當時你那麼喜歡文學,要是直接讓你報考文學專業就好了,作為一個旁觀者,他可能心中會有些許的遺憾。

我們常說生活在别處,或者說愛好都是在那些不相幹的事情上,是以我倒也不遺憾。

那些報錯聯考志願的人,後來怎麼樣了?

2018年6月20日,大學生班主任林玉恒收到畢業生的獻花。受訪者供圖

聯考志願,我會說聽從内心的聲音,想學什麼專業就大膽地去學,因為對于我們所喜歡的,才能堅持到最後。有時候人生還是離不開理想主義。雖然我現在沒有從事所學專業的相關工作,但是我會遠遠地看着它,欣賞它。

無論學什麼專業,經過必留下痕迹,它總會在你身上和心靈上留下一些烙印,在職業生涯之外仍然能有一些小的愛好或收獲。

在工作的時候我們完成自己分内之事,看不出來人和人的不同,但是在一些其他的細節裡,我覺得這些内心的堅持還是會給我們一些引領和指導,哪怕我的力量是微小的,但是我仍然可以有我自己的聲音。

(文中陳爍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朱清華 編輯 陳曉舒 校對 趙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