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作者:智慧明月D

一 什葉派與遜尼派

7世紀,先知穆罕默德創立了伊斯蘭教與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國,随後大舉對外擴張,在伊斯蘭的旗幟下,阿拉伯人的鐵騎征服了東至中亞,西至伊比利亞,橫跨歐亞非三洲的廣大區域,632年,先知穆罕默德去世後,穆斯林相繼擁戴四位哈裡發(阿拉伯語繼承之意,既是阿拉伯帝國的元首,也是穆斯林的宗教領袖,)先後執政,這四位哈裡發分别為:阿布·伯克爾(又譯:艾蔔·伯克爾) (632~634在位) 歐麥爾·伊本·哈塔蔔 (634~644在位) 奧斯曼·伊本·阿凡 (644~656在位)阿裡·伊本·艾比·塔利蔔(656~661在位),在四大哈裡發時期。阿拉伯帝國的擴張達到高潮。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阿拉伯國家的建立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阿拉伯帝國的擴張

656年,奧斯曼被刺殺,穆斯林擁立穆聖的女婿阿裡繼位(656-661在位),這就是四大哈裡發的最後一個——阿裡。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阿裡

但是,阿裡勇氣有餘,智謀不足,威望不及前三任哈裡發。一上台就遭到了部分穆斯林的不滿,反對派以穆聖的遺孀阿伊莎和穆阿維葉為首,借口阿裡派人刺殺奧斯曼,舉兵反對阿裡,穆阿維葉是麥加貴族艾布 蘇富揚的兒子。在軍中素有威望。公元656年10月,穆聖的弟子祖拜爾、泰勒哈聯合先知遺孀阿伊莎在巴士拉附近舉兵反叛阿裡,史稱駱駝之戰。被阿裡打的大敗。祖拜爾、泰勒哈戰死,阿伊莎被俘,送回麥加軟禁。次年,穆阿維葉也舉兵叛亂。兩軍在隋芬決戰。就在阿裡軍事上占據優勢,即将結束戰事的情況下,穆阿維葉巧施詭計,聽從阿慕爾 本 阿斯的計策,讓士兵挑着古蘭經作戰,使得阿裡不敢作戰。阿裡被迫接受以《古蘭經》裁決分歧的停戰建議,結果招緻阿裡在政治上重大失利,穆斯林陣營出現嚴重分裂。一些原本屬于阿裡派的穆斯林不滿阿裡的政策,脫離阿裡出走,這夥穆斯林後來被稱為哈瓦利吉派。(阿拉伯語出走)。661年,阿裡最終被人刺殺,穆阿維葉自立為哈裡發,定都大馬士革,建立所謂倭馬亞王朝(661-750),中國史書稱“白衣大食”。然而,部分穆斯林堅持認為阿裡是正統的哈裡發。,不承認穆阿維葉的地位,認為他是篡位者。這部分穆斯林後來演變為今天的什葉派。主流派則被稱為“遜尼派”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穆斯林壁畫中的穆阿維葉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鼎盛時期的倭馬亞王朝

倭馬亞王朝期間,穆斯林繼續對外擴張。7世紀50年代,阿拉伯軍隊占領中亞。664年,阿拉伯軍隊占領阿富汗,并征服印度西北部。在北非,670年,阿拉伯人開始在突尼西亞修建凱魯萬城,作為在北非的軍事和政治中心,695年,阿拉伯軍隊會同當地的柏柏爾人(即古典時代的努米比亞人),攻克重鎮迦太基。一把火将迦太基燒成白地。但是,倭馬亞王朝由于不是出自穆罕默德家族(即哈希姆家族),是以在穆斯林中并不是很得人心。約718年始,穆聖的叔叔阿拔斯·伊本·阿蔔杜勒·穆塔裡蔔的後裔(哈希姆家族)就着手企圖控制阿拉伯帝國,通過巧妙的宣傳鼓動,獲得很多人尤其是伊拉克阿拉伯人、伊斯蘭教什葉派及波斯人的支援,結合成聯盟,以哈希姆家族為領袖。反對倭馬亞王朝。

從746年起阿巴斯家族就公開起兵反叛,得到穆斯林的支援,哈希姆家族首領阿布·阿拔斯·薩法赫在750年的大傑河(底格裡斯河支流)一役中擊潰倭馬亞王朝的軍隊,其哈裡發馬爾萬二世逃往埃及後被殺,王朝中其他成員亦遭殺戮,隻有阿布達爾拉曼逃往西班牙就地為王,建立定都科爾多瓦的後倭馬亞王朝(科爾多瓦哈裡發國),與阿拔斯王朝對抗。

750年,阿布·阿拔斯·薩法赫登位,成為阿拔斯王朝首位哈裡發(750~754年在位),定都于庫法,自稱賽法拉(意為屠夫),因為他立意以鐵腕統治帝國。建立阿拔斯王朝(750-1258)中國史書稱為“黑衣大食”。751年,阿拉伯軍隊在怛羅斯戰役中戰勝當時強大的唐朝。第二任哈裡發曼蘇爾(754~775年在位)執政時,以伊拉克為中心,在底格裡斯河畔營建了新都巴格達,于762年遷都至此,他消減了賴以當權的波斯人的勢力,加強統治。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鼎盛時期的阿拔斯王朝疆域

8-9世紀是阿拔斯王朝的鼎盛時期,湧現出許多著名君主,著名的《一千零一夜》的故事也是誕生在這個世紀。但到了9世紀末,許多哈裡發昏庸無能。國家日漸衰弱,許多地方總督紛紛自立,阿拉伯帝國四分五裂。在整個阿拔斯王朝期間,什葉派與遜尼派的鬥争也從未停止。而法蒂瑪王朝,也即将在這樣的背景下出場。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阿拉伯帝國的分裂

二 法蒂瑪王朝的建立

盡管阿拔斯王朝部分依靠什葉派穆斯林推翻了倭馬亞王的統治,但在阿拔斯王朝建立後,什葉派卻屢遭統治者鎮壓迫害,反抗的怒火在什葉派穆斯林中燃燒,一部分什葉派穆斯林集體遷往阿拔斯王朝統治較為薄弱的北非。公元893年,葉門什葉派伊斯瑪儀派(伊斯瑪儀派為什葉派分出的宗派之一,主張七伊瑪目等學說)宣教師艾布·阿蔔杜拉·侯賽因在麥加朝觐時接受北非柏柏爾人部落朝觐者邀請,并受伊斯瑪儀派總部派遣,随這批朝觐者到達突尼西亞,開始在當地的基塔麥部落中傳播伊斯瑪儀派教義,宣稱“馬赫迪”(救世主)即将複臨人間,号召穆斯林起來摧毀現存秩序,建立公平正義的伊斯蘭社會。艾布·阿蔔杜拉·侯賽因在宣教過程中赢得衆多信徒擁戴,遂趁機組建了一支武裝力量,成為當地著名政教領袖。不久,伊斯瑪儀派伊瑪目(宗教領袖)賽義德·伊本·侯賽因為逃避哈裡發迫害,喬裝商人從叙利亞北部賽萊木葉伊斯瑪儀派總部赴突尼西亞同艾布·阿蔔杜拉會合,但被統治北非的艾格萊蔔王朝的埃米爾齊亞達圖拉二世捕獲入獄。公元902年,艾布·阿蔔杜拉率柏柏爾軍發動起義,向艾格萊蔔王朝各地軍隊發動猛烈進攻。公元909年3月,艾布·阿蔔杜拉率柏柏爾軍攻占拉卡達(今凱魯萬城),推翻艾格萊蔔王朝,将賽義德·伊本·侯賽因從獄中救出,并被擁戴其為哈裡發。賽義德自稱是阿裡與先知穆罕默德女兒法蒂瑪的子孫,号稱伊瑪目烏拜杜拉·馬赫迪,故立國名為法蒂瑪王朝。初建都拉卡達,公元920年遷都馬赫迪亞城(今凱魯萬東南海岸)。因法蒂瑪王朝尚綠,中國史書将法蒂瑪王朝稱為綠衣大食。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法蒂瑪王朝

賽義德(公元909~934在位)即位後,在政治上與巴格達的阿巴斯王朝相抗衡。在宗教上,奉什葉派伊斯瑪儀派為國教,在聚禮日祈禱詞中為阿裡和哈裡發祝福,遂成為伊斯瑪儀派的宗教領袖。盡管在建立法蒂瑪王朝的過程中,賽義德與艾布·阿蔔杜拉·侯賽因曾經并肩作戰,但利益的沖突很快使得兩人分道揚镳。什葉派穆斯林曾希望賽義德成為精神領袖,将世俗事務的管理權交給侯賽因,侯賽因的兄弟哈桑也慫恿他推翻伊瑪目馬赫迪賽義德,奪回大權,在利益的誘惑下,侯賽因經不住勸說,圖謀發動政變,但他沒有成功。在庫塔馬的柏柏爾指揮官達紮維葉 (Ghazwiyya) 發現了這一陰謀後,于 911 年 2 月暗殺了 侯賽因。賽義德·馬赫迪聞訊,失聲痛哭,出席了侯賽因的葬禮并原諒了他,還寬慰了他的兄弟。在侯賽因的叛亂平息後,馬赫迪賽義德對外将版圖擴張至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利比亞及西西裡島,為法蒂瑪王朝的強盛奠定了基礎。934年,賽義德病死。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賽義德金币

934 年,賽義德去世後,他的兒子卡伊姆接替他父親成為哈裡發,此後他再也沒有離開馬赫迪亞的王室住所。盡管如此,在伊斯瑪儀派的狂熱思想下,法蒂瑪王朝的勇士對外繼續擴張,法蒂瑪王朝成為地中海的重要力量。在重新征服西西裡島後,羅馬帝國的卡拉布裡亞省和利古裡亞海岸也被法蒂瑪王朝的軍隊掠奪,法蒂瑪王朝的艦隊甚至一度到達北意大利,将熱那亞洗劫一空。

盡管如此,法蒂瑪王朝在北非的統治實際上并不穩固,從 944 年到 947 年,當地部落首領外号“騎驢者”的阿布·亞齊德 (Abu Yazid)自封伊瑪目, 糾合當地柏柏爾人部落,發動反對法蒂瑪王朝的叛亂,使得法蒂瑪王朝陷入危機,阿布·亞齊德 (Abu Yazid) 統一了阿爾及利亞東部 Aurès 山脈的 Kharijite Berber 部落并占領了 Ifriqiya。并乘法蒂瑪王朝主力在外征戰之機,一度兵臨凱魯萬和馬赫迪亞,在海軍的幫助下,法蒂瑪軍隊堅守城池長達一年之久,使叛軍終于崩潰,阿布·亞齊德逃走,947年,法蒂瑪軍隊圍攻叛軍的最後據點齊亞那(kiyana),阿布·亞齊德突圍時被俘,4日後傷重不治,不幸地是,在叛亂被鎮壓之前,卡伊姆即于頭一年病死于城中。由子曼蘇爾即位。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卡伊姆金币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阿布·亞齊德的起義

曼蘇爾的主要精力都用在鎮壓阿布·齊亞德及其餘部的叛亂之中,在阿布·齊亞德死後,他的幾個兒子率領殘部堅持鬥争。直至數年後曼蘇爾即将去世時才被完全消滅,與此同時,西西裡也爆發了反對法蒂瑪王朝的叛亂。947 年 4 月 25 日,在羅馬人的支援下,巴勒莫的巴努·塔巴裡家族上司的起義推翻了西西裡島的法蒂瑪總督伊本·阿塔夫。為了應對起義,曼蘇爾選擇了一位在鎮壓阿布亞齊德起義中表現出色的人,突尼西亞總督哈桑·伊本·阿裡·卡爾比被任命為西西裡島的新總督。卡爾比與羅馬人進行談判,挑撥離間,與羅馬帝國暫時達成和平協約,使得叛軍失去了羅馬帝國的支援,勢力大跌,許多叛軍首領紛紛請降,而後卡爾比又擺下“鴻門宴”,在談判時軟禁叛軍領袖,迅速鎮壓了叛亂 此後,卡爾比及其家族幾乎世襲西西裡,作為法蒂瑪總督統治該島直到 1053 年。但是,與羅馬的休戰并沒有持續多久。949年,羅馬人和後倭馬亞王朝在各自的宮廷交換國書,顯然就反法蒂瑪聯盟達成了一緻:次年夏天,羅馬人襲擊了意大利南部的法蒂瑪領地,而在951年,倭馬亞艦隊占領了丹吉爾,給後倭馬亞王朝在北非建立另一個基地(與休達一起),以對馬格裡布西部的部落和統治者施加影響,并促進他們之間的反法蒂瑪聯盟。得知新的羅馬軍隊抵達意大利後,卡爾比向曼蘇爾尋求增援。曼蘇爾親自監督突尼西亞的準備工作,将 10,500 人的遠征軍置于斯拉夫太監 Faraj(或 Farakh)的指揮之下。951 年 5 月,法蒂瑪王朝在雷吉翁附近登陸并襲擊了傑拉斯,但沒有成功,羅馬救援軍隊接近該鎮後,法蒂瑪軍隊離開。]遵照哈裡發的指令,次年春天,兩名法蒂瑪指揮官再次登陸卡拉布裡亞。5 月 7 日,法蒂瑪王朝在馬拉克諾斯 (Malakenos) 和帕斯卡利斯 (Paschalis) 附近的傑拉斯 (Gerace) 下大敗羅馬軍隊,并開始洗劫它和佩特拉庫卡 (Petracucca)。結果,羅馬人被迫提出延長停戰協定,重新繳納貢賦,953年,疾病纏身的曼蘇爾去世,由子穆伊茲即位。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法蒂瑪王朝的軍隊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凱魯萬城遺址

三 征服埃及與在埃及的統治

法蒂瑪王朝一開始就決定把王朝建立在埃及,因為埃及地處伊斯蘭世界的中心,以埃及為中心很容易統治伊斯蘭世界。在與後倭馬亞王朝和羅馬帝國陷入長期毫無結果的拉鋸戰之後,易守難攻的埃及再次成為法蒂瑪王朝的擴張目标。在王朝前期,法蒂瑪軍隊曾數次攻打埃及,都被統治當地的伊赫什德王朝(935-969)擊退,在穆伊茲即位後,決心徹底征服埃及,他勵精圖治,準備了2400萬第納爾(金币)作為軍費,并派出身西西裡奴隸的大将昭海爾·綏基利(JawharSiqilli?~992)率海陸軍多次發動西征,公元967年肅清了後倭馬亞王朝在馬格裡布的影響。公元968年,昭海爾率10萬大軍東征埃及。公元969年,昭海爾占領埃及伊赫什德王朝首都福斯塔特,遣其副将進占原屬伊赫什德王朝的領土叙利亞、巴勒斯坦和希賈茲,随将之并入法蒂瑪王朝版圖。公元970~972年穆儀茲在弗斯塔特北郊營建新首都開羅。公元973年哈裡發穆儀茲遷都于此。公元972年建築最大的清真寺愛資哈爾大清真寺。其後吞并麥加與麥地那。法蒂瑪王朝統治中心遂轉到埃及。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穆儀茲金币

在穆儀茲遷都開羅之前,由昭海爾主政埃及,昭海爾率軍進駐埃及後,秋毫無犯,保證宗教信仰自由及居民安全,他還采取措施穩定社會秩序,穩定物價,打擊囤積居奇,本人甚至每周與群眾見面一次,親自處理一些冤假錯案,解決民間糾紛,深得埃及民心,為法蒂瑪王朝主政埃及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同時,他也負責新都開羅和愛資哈爾大清真寺的修建工作。

973年,穆儀茲遷都開羅,雖然穆儀茲治理埃及隻有3年,但卻能使人心向上,社會安定,國家繁榮。為加強對整個被占領土的控制,穆儀茲加強中央集權,宮廷設大臣會議,由大臣和進階軍事将領組成,重新劃分行省,派軍事将領擔任總督,向各地派出什葉派法官和稅收官,直接由中央節制。在各地興建清真寺、宗教學校和慈善機構,向麥加和麥地那派出伊斯蘭長老掌管兩聖地的宗教權,規定在首都清真寺的主麻聚禮時取消向阿拔斯王朝哈裡發祝福而向他祝福,呼圖白宣講什葉派伊斯瑪儀派的教義,紀念什葉派的節日。975年在開羅去世。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愛資哈爾清真寺

穆儀茲之子阿齊茲統治時期(955-996在位),是法蒂瑪王朝的鼎盛時期。曆史學家記載,阿齊茲“身材高大,紅發藍眼,大方、勇敢,喜歡騎馬和狩獵,性格非常人道和寬容”。阿齊茲以提高行政人員的技能、改革法蒂瑪國家的财政、規範和精簡官員的薪酬以及采取措施確定他們的誠信而著稱。同時,他以奢侈的生活方式和對珍貴物件、珍稀動物和美食的癡迷而著稱;據說有一次,他讓信鴿從巴勒貝克給他帶來櫻桃。通過擴大街道和運河以及建立穩定的貨币,埃及的經濟也得到了培育,稅收也是以增加了。在精心設計的建築計劃中,總體經濟狀況也很明顯。

在他統治的大部分時間裡,最有影響力的官員是伊本·基利斯,他是法蒂瑪曆史上第一個在 979 年被指定為“宰相”(維齊爾)的人。,他一直擔任阿齊茲的首席部長,直到他于 991 年去世。就像他的主人一樣,伊本·基利斯 (Ibn Killis) 過着極其奢侈的生活,享受着 10 萬第納爾的年薪。伊本·基利斯 (Ibn Killis) 因對公共财政的有能力管理而受到贊譽,盡管熱愛奢侈品的哈裡發花費了巨額資金,但仍確定了充足的國庫,堪稱是埃及版的“和珅”他同時作為文人保護人的角色,編纂了一部法蒂瑪法典的書。相比之下,伊本·基利斯的繼任者在位時間并不長。在接下來的五年裡,維齊爾的職位被六人占據,大多都平庸無能。

阿齊茲還進行了重大的軍事改革。柏柏爾人,尤其是庫塔馬部落,傳統上是法蒂瑪軍隊的中流砥柱,在阿齊茲的前任統治下,在接管伊夫裡奇亞以及征服埃及和黎凡特南部方面發揮了主要作用。 直到 970 年代,庫塔馬柏柏爾人提供騎兵,步兵由雇傭的斯拉夫人(Ṣaqāliba)、希臘 人(Rūm) 和非洲黑人 (Sūdān 或 ʿabīd) 奴隸組成。 然而,對黎凡特地區的突襲暴露了主要以庫塔馬為基礎的軍隊的不足,從 978 年起,阿齊茲開始從伊斯蘭東部引進雇傭軍,尤其是突厥人和古拉姆奴隸士兵 (gilmān)。古拉姆制度的采用産生了深遠的影響,因為突厥人的古拉穆迅速擔任了地方的進階職位,并開始與庫塔馬争奪影響力,尤其是在公元 100 年之後來自庫塔馬故土的新兵流動減弱。是以,這兩個群體之間産生了激烈的對抗,分别稱為 Maghāriba(“西方人”)和 Mashāriqa(“東方人”),在阿齊茲死後爆發了公開戰争。削弱了法蒂瑪王朝的國力,也動搖了法蒂瑪王朝在北非統治的基礎。在阿齊茲在位期間,法蒂瑪軍隊向叙利亞地區進行擴張,征服叙利亞及黎凡特地區許多地區,甚至一度占領重鎮阿勒頗,然而,對叙利亞地區和埃及的過度關注,削弱了法蒂瑪王朝在北非的注意力,使得當地離心傾向越來越明顯。那裡的有效權力已經轉移到伊夫裡奇亞的齊裡德總督布盧金·伊本·齊裡(Buluggin ibn Ziri,在位 972-984)手中,阿齊茲和他的兒子曼蘇爾(在位 984-996)确認了其地位,992 年,阿齊茲甚至繞過法蒂瑪宮廷直接确認了曼蘇爾的兒子巴迪斯為繼承人,進而加強了齊裡德家族的王朝繼承權,俨然成為國中之國。事實上,除了仍然繳納貢賦和承認法蒂瑪宮廷為宗主外,齊裡德人越來越獨立于法蒂瑪宮廷管理他們的領地,甚至與法蒂瑪政權的昔日中流砥柱庫塔馬交戰。以類似的方式,阿齊茲又承認西西裡島的卡爾比德總督的世襲地位。阿齊茲于 996 年 10 月 13 日去世。他的兒子哈基姆(996-1021)接替他成為哈裡發。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法蒂瑪戰士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鼎盛時期的法蒂瑪王朝

四 法蒂瑪王朝的衰落

阿齊茲統治的時期,既是法蒂瑪王朝的鼎盛時期,也是法蒂瑪王朝走向衰落的開始。阿齊茲生活奢侈堕落,極大地加劇了社會沖突與群眾負擔,他對埃及與叙利亞的歸于偏重,也使得王朝在北非故土的統治開始動搖, 同時,他從突厥人招募的古拉姆雇傭軍,也給王朝留下了巨大隐患,繼承阿齊茲之位的是他的兒子哈基姆(996-1021在位),此人是個狂熱的宗教信徒,他一反法蒂瑪王朝的宗教自由政策,大肆迫害基督徒和猶太教徒,摧毀基督教堂,包括著名的耶路撒冷聖墓教堂。哈基姆要求臣民嚴格遵守教律,嚴禁宴會,飲酒,娛樂,音樂,甚至連下棋和散步也被禁止,他又颠倒時日,隻許商店在夜晚開業,不允許在白天開業,造成社會極大混亂,在他的統治下,原本繁華富庶。商業繁榮的埃及頓時一片蕭條,經濟崩潰,“萬戶蕭疏鬼唱歌”,在他統治晚年,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地位,他在宮廷招攬什葉派激進學者,組成傳教組織,宣傳神化他的統治。他自稱是“真主的化身”,為人間絕對的主宰者。以傳道師哈姆紮和達拉齊為首的伊斯瑪儀派信徒,承認他為“活主”,招攬信徒,大肆頂禮膜拜,将國家搞得烏煙瘴氣,他本人的結局也十分荒謬,于1021年2月13日夜晚在開羅附近的荒野遊逛時失蹤。活不見人,死不見屍,留下千古謎團,部分他的狂熱信徒尊他為“隐遁伊瑪目”,并将其失蹤之日作為紀念日。形成所謂德魯茲支派。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哈基姆

在哈基姆的統治下,法蒂瑪王朝走向全面衰敗。統治階級互相傾軋,國家政權陷入癱瘓,随着中央權力的削弱,地方勢力逐漸割據自立,北非事實上已經脫離法蒂瑪王朝獨立,哈基姆死後,由阿裡·紮希爾即位(1021-1035在位),此人昏庸無能,存在感不高,不久即病死,新即位的穆斯坦綏爾(1035-1094在位)同樣昏庸無能,貪圖享樂,醉生夢死。穆斯坦綏爾即位時(1036年)年僅7歲,實際權利先後由父王的首相和出身猶太女奴的母親行使。在這期間,埃及常發生各部隊之間,一般是蘇丹人和突厥人等民族集團之間的惡戰,他們分别支援不同的政治家。互相攻打,極大削弱了法蒂瑪王朝的力量,他雖幾次禦駕親征,但無力改變這種狀況。1073年他把埃及的軍權私自授給亞美尼亞将軍拜德爾·賈馬利,拜德爾打敗各個軍事派别,處死許多埃及政治家,恢複了相對的平靜和繁榮。然而,實權卻落入拜德爾和他以後的其他軍事将領手中,,穆斯坦綏爾對此無能為力,他本人索性自暴自棄,沉迷酒色,不問政事,據說他的皇宮裡養着3萬各種奴仆。法蒂瑪王朝在埃及以外的影響日漸衰微,羅馬帝國乘機對法蒂瑪王朝發動反攻,羅馬名将喬治·馬尼亞克曾多次重創法蒂瑪軍。1071年,來自北歐的諾曼人攻占西西裡。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法蒂瑪王朝疆域的演變

五 塞爾柱人與十字軍

塞爾柱突厥人是突厥人的一支。原生活在中亞一帶。1000年左右,塞爾柱人在首領塞爾柱克率領下,由中亞遷徙往波斯地區。1040年,在塞爾柱克的孫子圖格裡勒 貝格的率領下。幾乎占領整個伊朗高原,勢力向兩河流域滲透。1055年,圖格裡勒·貝格率領突厥人攻占阿拉伯帝國首都巴格達,突厥人并沒有廢除哈裡發。而是将他作為傀儡。建立所謂塞爾柱帝國(1037-1194 其旁系羅姆蘇丹國統治小亞細亞直至13世紀末)。雖然哈裡發仍為最高領袖,出現了阿拉伯帝國與塞爾柱帝國并存的局面,但大權卻掌握在塞爾柱人手中。哈裡發授予塞爾柱首領蘇丹(伊斯蘭教最高統治者的稱号,相當于王)和東西方之王的尊号。1071年,在著名的曼奇克爾刻之戰中,塞爾柱軍隊大敗羅馬軍隊,生擒羅馬皇帝羅曼努斯四世,進而奪取幾乎整個小亞細亞。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塞爾柱人遷移路線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波斯壁畫裡的圖格裡勒·貝格

塞爾柱軍隊在席卷兩河流域的同時,向法蒂瑪王朝統治下的叙利亞地區發動進攻,在蘇丹阿爾普·阿爾斯蘭(1063—1072年在位)及其子馬立克沙(1072—1092年在位)執政時,帝國達到極盛時期,武功文治卓著。1064年占領拜占廷亞美尼亞省首府阿尼。1070年阿爾斯蘭率兵攻占阿勒頗,其勢力擴張到耶路撒冷和大馬士革,并從什葉派法蒂瑪王朝手中奪取了聖地麥加和麥地那。1073年,塞爾柱軍隊攻占耶路撒冷,屠城,大掠而還。将法蒂瑪王朝勢力幾乎全部逐出叙利亞與近東。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突厥騎兵

1095年,面對塞爾柱人的威脅,羅馬皇帝阿萊克修斯一世向羅馬教皇烏爾班二世求援,希望歐洲基督教國家能幫助羅馬從塞爾柱人手中收複安納托利亞。西歐各國相應号召。烏爾班二世于11月27日召集主教,貴族在法國克萊芒進行了演講,号召基督教徒前去征讨東方的異教徒,奪回聖地,進而引發了第一次十字軍東征。這會議也就是著名的克萊芒會議。克萊芒會議标志着十字軍東征的開始。次年,由貴族組成的正式的十字軍出發。主要頭目有圖盧茲伯爵雷蒙德,羅貝爾 柯索斯(即羅貝爾二世 征服者威廉的兒子),諾曼首領博希蒙德,下洛林公爵 佛蘭德斯家族的布永的戈弗雷和布永的鮑德溫兄弟等,共騎兵5000 步兵30000浩浩蕩蕩,開始東征,十字軍在得到羅馬帝國支援後,穿行小亞細亞,擊敗塞爾柱軍隊的圍追堵截。1098年,十字軍攻破安條克,1099年6月,十字軍(15000步兵 1500騎兵)抵達耶路撒冷城下,此時,耶路撒冷由統治埃及的穆斯林王朝法蒂瑪王朝統治。城内穆斯林軍民拼死抵抗,十字軍圍攻城池,7月18日破城,十字軍進城,燒殺搶掠,無惡不作,屠殺穆斯林軍民數萬人,十字軍推舉威望較高的戈弗雷為王,戈弗雷自封“聖墓守護者”,建立模仿法國政體的十字軍國家——耶路撒冷王國,是十字軍國家中最大最強的一個。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十字軍圍攻耶路撒冷

法蒂瑪王朝不甘失敗,企圖反撲,8月,号稱5萬實際2萬餘的埃及軍隊在埃及大将阿夫達爾率軍反攻,駐紮離耶路撒冷非常近的阿什凱隆。十字軍出城迎戰。雙方決戰。

阿什凱隆會戰 1099

兵力對比

十字軍 15000步兵 5000騎兵

穆斯林 25000(号稱5萬)

十字軍稍處劣勢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兩軍布陣如圖所示。十字軍由羅貝爾(即羅伯特)和戈弗雷率領,分為九個支隊,成品字形分布,互相支援。在與埃及軍隊接觸後,一字排開。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法蒂瑪軍隊

穆斯林軍隊弓兵在前,騎兵在後,右翼的貝都因騎兵占據高地,企圖迂回。兩軍開戰,穆斯林弓箭兵射出漫天箭雨,然而,對武裝到牙齒的十字軍效果不大。十字軍步兵首先發起進攻,擊潰貝都因騎兵。而後,十字軍騎士一字排開,發起沖鋒,呼嘯而來,穆斯林弓箭手抵擋不住,大敗,沖亂後方騎兵陣型,十字軍乘勢追擊,穆斯林大敗,許多人被十字軍趕進大海淹死。十字軍大勝。法蒂瑪王朝此後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敢向十字軍國家發動進攻。

五 法蒂瑪王朝的滅亡

繼承穆斯坦綏爾之位的是穆斯塔利(1094-1101在位)雖然是他兄弟中最小的一個,但穆斯塔利通過他的姐夫、宰相阿夫達爾(即上文的阿夫達爾)的詭計成為了哈裡發,阿夫達爾在整個統治期間都是國家事實上的統治者。穆斯塔利的長兄尼紮爾不服穆斯塔利,在亞曆山大起義,但被擊敗并被處決。這導緻了伊斯瑪儀派運動的重大分裂,許多社群,特别是在波斯和伊拉克,從官方支援的穆斯塔利派中分裂出來,并成立了自己的尼紮裡教派,将尼紮爾及其後代視為合法的統治者。在穆斯塔利 (al-Musta'li) 統治期間,第一次十字軍東征抵達黎凡特,導緻耶路撒冷失守,法蒂瑪阿什凱隆戰役中大敗。使得阿夫達爾等人威信掃地。許多叙利亞人乘機脫離法蒂瑪王朝,使得社會進一步動蕩,引發了饑荒,在一片内憂外患下,穆斯塔利終于病倒,1101年去世,由子阿米爾·阿赫卡米拉即位。(1101-1130在位)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穆斯塔利金币

阿赫卡米拉從 1101 年到他于 1130 年去世。直到 1121 年,他都是阿夫達爾的傀儡。當後者于1121年被謀殺時,很有可能是處于阿赫卡米拉的授意,阿夫達爾死後,阿赫卡米拉任命巴塔赫(Al-Ma'mun al-Bata'ih)為維齊爾(宰相),但不久,1125年,阿赫卡米拉即廢除維齊爾一職。在他的統治下,除了阿什凱隆之外,巴勒斯坦的所有法蒂瑪據點都逐漸被十字軍占領。他在 1130 年被暗殺,隻留下他年幼的兒子作為繼承人,主少國疑,這使法蒂瑪政權陷入了一場幾乎崩潰的繼承鬥争。1132 年,阿米爾的堂兄哈菲茲 (li-Din Allah) 自立為哈裡發,法蒂瑪王朝恢複了統治,但其頹勢已不可避免。

随着一系列的内亂和十字軍的入侵,哈非茲(1130-1149在位)及其之後的幾位哈裡發幾乎完全被架空,地方各總督擁兵為重,哈裡發的号令幾乎出不了開羅。與此同時,贊吉王朝成為近東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1127年,塞爾柱帝國大将,出身奴隸的贊吉因與十字軍作戰有功,被塞爾柱蘇丹封為摩蘇爾(毛綏勒)艾塔伯克(Atabeg,即太傅、保護人)稱号,領有阿勒頗、哈蘭、摩蘇爾三大城市。不久,即以這些地區為根據地,擁兵自立,建立所謂贊吉王朝,作為塞爾柱帝國的附庸。統治叙利亞及伊拉克北部。1146年,贊吉去世後,次子努爾丁·馬哈茂德以阿勒頗為首府,領有叙利亞地區。努爾丁繼續其父與十字軍作對的戰略。号召對十字軍國家發動“聖戰”。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贊吉王朝疆域

1144年,塞爾柱和贊吉大軍圍攻十字軍重鎮埃德薩,由于與安條克和的黎波裡鬧翻,埃德薩伯爵約瑟林二世(約瑟林的兒子)孤立無援。棄城逃走。埃德薩淪陷,穆斯林軍隊屠城,埃德薩伯國滅亡。1154年,努爾丁又大敗安條克軍隊,俘虜安條克公爵博希蒙德三世。1154年奪取大馬士革。西歐震動。十字軍國家向西歐求援,教皇号召再次發動十字軍東征。1147年,法王路易七世,神聖羅馬皇帝康拉德組成聯軍,發動東征,即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出動較早的神羅十字軍就在小亞細亞被突厥人擊潰。法國十字軍圍攻大馬士革,久攻不下,1149年,被迫撤退。撤退途中又遭到突厥軍隊伏擊,損失慘重,參加十字軍的埃德薩伯爵約瑟林二世被突厥軍俘虜,死于獄中,第二次十字軍東征失敗。盡管如此,十字軍在與法蒂瑪王朝的戰争中仍然取得了勝利,1154年,十字軍再次大敗法蒂瑪軍隊,占領阿什凱隆,随後沿地中海向西進攻埃及。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第二次十字軍東征路線

法蒂瑪王朝無法抵擋,隻得引狼入室,向贊吉王朝求援,1164年,努爾丁應埃及法蒂瑪王朝末代哈裡發阿迪德之請援,遣派手下的庫爾德将領希爾庫及其侄薩拉丁率軍到埃及迎戰十字軍,多次取得勝利,驅逐十字軍,後叔侄二人先後任法蒂瑪王朝大臣。架空法蒂瑪王朝的哈裡發,1169年,1171年,希爾庫和阿迪德相繼去世後,薩拉丁依靠帶去的庫爾德人在埃及自立為王。建立阿尤布王朝。(1171-1250)。薩拉丁的上台,也标志着法蒂瑪王朝的最終滅亡。而後,自立為埃及蘇丹的薩拉丁聯合穆斯林的力量,向耶路撒冷發動進攻,引發著名的第三次十字軍東征,這将又是一段新的傳奇

先知的遺裔:法蒂瑪王朝簡史

埃及蘇丹薩拉丁

參考文獻

《埃及通史》王海利

Brett, Michael (2017). The Fatimid Empire. The Edinburgh History of the Islamic Empires. Edinburgh: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

(芝蘭學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