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作者:薇言淺談

濟公作為一名著名僧侶,其事迹早在古時就被編成小說、話本,在百姓間口耳相傳,随着時代的演進,也多次被改編翻拍,在一衆翻拍之中,最經典的毫無疑問是遊本昌主演的那版。“鞋兒破,帽兒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兒破”,當熟悉的旋律響起,我們腦子裡便會自動浮現出濟公的形象,而其中最深入人心的濟公形象莫過于由遊本昌飾演的了。他的濟公,在上世紀網絡科技尚不發達的背景之下異軍突起,于1985年和1988年上映後迅速火遍大江南北,赢得了所有觀衆的認同。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濟公》劇情中,增加了一些新的故事,不僅為他的瘋癫給出了合理的解釋,更使得邏輯融洽。修緣與道濟的前世今生令人無比唏噓,當他以道濟身份重返人間時,衣衫褴褛,瘋瘋癫癫,53歲的遊本昌飾演這位精神狀态異于常人的瘋癫和尚時,也并沒有想到自己會一炮而紅。他可以算得上是大器晚成了,可就在他靠此劇走紅之後,竟沒有順勢接更多、更好的劇本,體驗不同的角色人生,而是選擇了皈依佛門,一生青燈伴古佛,更是取了法号“定暢”。究竟是發生了哪三件怪事,使一位傑出藝術家的人生軌迹發生了偏移呢?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祈雨的雨

當時的拍攝技術遠遠達不到如今的水準,需要晴天就在室内打光造太陽,需要雨雪天氣就用人工降雨降雪來實作,想要省時省力就直接靠後期特效,當時極其依賴自然天氣,隻有“靠天吃飯”這一條路,而這,也就意味着天氣狀況決定拍攝進度。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在“濟公雨中尋找施主”這場戲中,雨作為必要條件是不可或缺的,可令人心急的是,當時的拍攝地仿佛專門跟劇組作對一樣,幾乎日日放晴,衆人沒有别無它法,隻能就地幹等空耗,耽誤了大量時間,也消磨了耐心。就在大家心急想放棄的時候,甚至連編劇都已經有了修改劇本的打算,遊本昌老師作為主演也和衆人一樣焦灼。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是以他在心中默默祈禱,希望老天爺能為劇組下一場“及時雨”,把落下的進度盡快補上。也許是上天有所感應,也許是“濟公”庇佑,在祈禱過後,原本萬裡無雲的天空竟然真的下起了雨,所有人心心念念的雨景便這樣得來了,幫助劇組順利補上了進度,更為巧合的是,這場雨停在了這個情節拍完的時候,似乎就是專門為劇組下了一場雨,可以說是上天眷顧了劇組。遊本昌老師作為佛門的俗家弟子,本就與佛門頗有淵源,而剛剛求來的這場雨,更是讓他懷疑自己與濟公的緣分。或許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天定。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念晴轉晴

“祈雨”事件沒過多久,又有一件怪事發生了,仍與天氣相關,不過與上次相反的是,這次需要晴天場景的時候,連着下了幾天的大雨,上次是祈雨,這次則是求晴了。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在無計可施時,可能是有了上次的成功,遊本昌老師又嘗試在心中默默祈禱,求雨過天晴,讓他們的拍攝能夠繼續進行。原本抱着僥幸心态的遊老師并沒有懷有多大希望,但令衆人瞠目結舌的是,結果竟與上次如出一轍,連着下了多日的雨像是接到了上天的旨意,突然散去,太陽也逐漸顯現出來,很快變成了晴天。借此,導演迅速召集劇組衆人,把該拍的情節都給拍上了。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連續兩次的巧合還能稱得上是巧合嗎?結果顯然是否定的,于是遊本昌“活佛”的稱号便在劇組流傳開來,“說者無意,聽者有心”,幼時便入佛門的遊本昌認為這兩件事過于巧合離奇,便悄悄将這兩件事記在了心裡,以待後來解惑,而這也為他再次皈依佛門奠定了基礎。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搖扇招蝶

或許前兩件事還能用天氣無常的科學現象來解釋,那麼這第三件事情就無可辯解了。在一場戲的拍攝過程中,需要一個“濟公搖着破兒扇,一隻蝴蝶靠上去”的鏡頭,完全依靠人工操縱不可控因素太多,極難實作,但由于技術的限制,采取P圖、特效等方式不太現實,而且呈現出來的效果還很虛假,是以一度使得整個劇組頭大。既然要拍攝真實的蝴蝶繞扇,那不免就要在那把破蒲扇上用力,一時間,“抹蜂蜜”“畫蝴蝶”等想法接踵而來,可還沒等到一一試驗,就有一隻蝴蝶停在了遊本昌老師的扇子上,驚住了衆人,也驚住了遊老師自己。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他本來隻是在一旁聽大家的讨論,随手揮了揮扇子,沒想到竟吸引了蝴蝶,不過他也每多想,覺得蝴蝶隻是偶然飛過,害怕把它吓走,隻敢小心翼翼地輕搖蒲扇,可沒想到蝴蝶一點兒也沒要飛走的意思,而是跟着扇子的晃動翩翩起舞,似乎冥冥中扇子上有什麼東西在牽引它一樣,于是一場本來艱難的拍攝就在令人震驚的巧合中完成了。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這個情節的順利拍攝,不僅成為了電視劇中的經典一幕,更在劇組的從業人員中流傳甚廣,都在紛紛感歎成遊本昌老師真的有濟公的本領啊,他竟然真的能自己招蝴蝶。可見當時場景的震撼之深。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經過三件“怪事”的遊本昌,深深地感受到了冥冥之中自己與濟公的連結,在此之後,他便一心向佛,在黑龍江省大光明寺剃度出家。這次與他幼年時的出家不同,當年是為了平安長大,現在是聽從本心,就連法号也從乘培變為定暢,兩者内涵從法号便可窺一二。

《濟公》:拍攝過程中,發生了三件巧合怪事,從此遊本昌一心向佛

結語:“佛者,覺也。”或許遊本昌是真的與佛有緣,在扮演的無數角色中惟有道濟和尚一角深入人心,成為脍炙人口、永不落幕的經典。感受到佛緣之後,遊本昌便入了佛門,所謂佛門就是覺悟的門。他說:“主角下多大的功夫,我也下多大的功夫”,這不僅是他的工作态度,更是他的人生态度。他的一生,也像濟公一樣認真,不求高名,不求厚利,一生潇灑,真正做到了“心中有善,眼底有光”,達到了“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的境界。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