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苦戰駱馬湖——葉飛将軍憶宿北戰役

作者:趙連軍
苦戰駱馬湖——葉飛将軍憶宿北戰役

1947年初攝于宿北和魯南戰役之間。左起:葉飛、丁秋生、韋國清、鄧子恢、陳毅、唐亮、粟裕、陳士榘、譚震林

苦戰駱馬湖——宿北戰役

葉 飛

宿北戰役,是解放戰争初期,華東戰場完成戰略轉變,集中兵力後,打的第一個大勝仗。可以說是“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然而,此仗的戰鬥過程并不是那麼一帆風順,而是曲折的,甚至一度極為危險。作為當事人,我覺得應當如實地把這段史實記錄下來,以利後人。

苦戰駱馬湖——葉飛将軍憶宿北戰役

宿北戰役示意圖(1946年12月15日-19日部分)

“水到渠成”的一仗

1946年11月15日,僞“國民大會”在南京開幕。蔣介石為了政治上的需要,想在軍事上取得一個勝利,妄圖迅速占領我蘇北解放區,割斷蘇北和山東的聯系,調集了20多個旅的兵力,分四路同時進犯:以精銳主力之一整編第十一師會同整編第六十九師,共6個半旅的兵力,由徐州綏署副主任吳奇偉指揮,自宿遷向沭陽、新安鎮進犯;以整編第七十四師、第二十八師5個旅的兵力,由淮陰向漣水進犯;以整編第六十五師、第二十五師、第八十三師共5個旅的兵力,由第一綏區司令李默庵指揮,自東台向鹽城、阜甯進犯;以第三十三軍及整編第二十六師、第五十一師9個旅的兵力,由峄縣、棗莊地區向臨沂、郯城進犯。敵人四路并進,我軍決定集中山東野戰軍主力和華中野戰軍第九縱隊(5個團),打宿遷這一路,另外三路敵人分别由華中野戰軍和山東軍區部隊牽制。

首先打宿遷出犯之敵,吃掉這一路的全部或大部,而後伺機殲滅另一路,這個作戰方案的依據是:整六十九師師長戴之奇是三青團中委,急于想先進新安鎮,封鎖隴海路,搶奪頭功,向蔣介石邀賞,而他的部隊尚未受我打擊,驕狂輕率,前進較快;胡琏的整十一師雖系陳誠的起家本錢,為國民黨軍的五大主力之一,但剛調來宿遷,是以先打戴之奇這一路對我軍有利。而且整六十九師除原轄的六十旅及重建的二七六團外,其四十一旅原屬整二十六師馬勵武部,預三旅原屬整五十七師段茂林部,工兵五團屬國防部,各成系統,沖突較多,戰鬥力較弱,容易擊破并殲滅之。宿北的地理位置,也有利于我軍于戰後向北、向西機動作戰,保持主動。

陳毅同志向中央報告了戰役計劃。毛主席很快回電,并詢問粟裕同志的行止,主要是關心山野和華野是否集中兵力的問題。陳毅同志如實報告情況後,中央軍委立即準許了這一作戰行動。

這一作戰行動的計劃是:正面阻擊,兩翼夾擊,先解決敵整六十九師,再解決敵人的王牌軍整十一師。華野九縱就地于宿沭、宿新公路一帶正面阻擊敵人,遲滞與消耗敵人,為我主力開進、展開争取時間;以山野一縱與八師為左翼,從駱馬湖方向直插敵側後,由西向東發起攻擊;山野二縱(欠第五旅)和七師(欠第十九旅)為右翼,從沭陽方向直插敵側後,由東向西發起攻擊。

此仗的關鍵是:一、要迅速搶占峰山,控制制高點。峰山标高百餘米,乃是全戰場的制高點。敵預三旅占領後,利用日軍原有的壕溝、碉堡,又加築了地堡,設定了鹿砦。山前即是宿新公路,南距曉店子12裡,北距峰山8裡,占領峰山制高點,即可控制整個戰場。這一任務由山野八師擔任。二、要向敵縱深穿插迂回,實行分割圍殲。宿北進攻之敵兩個整編師共有6個半旅,如不能迅速分割這兩個師,我軍就很難以優勢兵力各個殲滅之。隻有大膽實行縱深穿插迂回,分割整十一師與整六十九師的聯系,才能奪取整個戰役的勝利。這一任務由我縱隊擔任。山東野戰軍前方指揮部(簡稱“前指”)随八師行動,直接指揮一縱和八師作戰。

苦戰駱馬湖——葉飛将軍憶宿北戰役

毛澤東主席有關宿北戰役手迹(1946年12月13日)

“敵人全線潰退”

12月12日,敵整十一師一一八旅沿宿沭公路進占來龍庵,整六 十九師進占人和圩、安仁集、邵店子、嶂山鎮、峰山曉店子地區。

是日,山東野戰軍司令部(簡稱“野司”)下達指令,采取長距離突然急襲和南北對進的手段,右翼部隊圍殲蔡莊、宋營、劉圩子、羅莊、人和圩地區之敵;左翼部隊首先殲滅進占新店子的敵預三旅與進占嶂山鎮的敵第四十一旅;得手後乘勝再殲曉店子的敵整六十九師師部及其第六十旅,而後集中兵力殲滅整十一師。

12月15日,我第一縱隊各部到達集結地域新店子附近,南北對進的各路攻擊部隊,也大部進入戰役集結地域。我們等待山野前指召開作戰會議,具體研究作戰方案,然後當晚或第二天發起攻擊。這是慣例。然而,等來等去也沒有等到這個通知。黃昏,部隊正在吃晚飯,山野前指突然來了電話指令:宿遷北犯的敵人已向南全線潰退,決心進行全面追擊。指令第一縱隊迅即向井兒頭、曹家集出擊,由西向東與第二縱隊會合,将敵人在撤退中消滅,勿使其退至宿遷城。

我們一縱接到指令立即出擊。我展開3個旅,從峰山到最南邊, 三路穿插。第一旅迅速搶占井兒頭,第二旅攻擊曉店子,第三旅直插曹家集。我跟在中間的第二旅指揮。與敵人一接觸,情況并不像山野前指電話指令所說的那樣。第二旅攻擊曉店子受阻;第一旅到達井兒頭、許莊一線,沒有發現敵人有潰逃征候;第三旅以第九團為前衛,越過駱馬湖窪地,進到曹家集以西地域。我越看越不對頭,敵人不像潰退,敵人所占村莊都點燃照明柴,一堆接着一堆,火光中可見敵兵正在構築工事,加強防禦。再一聽,南邊第二縱隊方向也沒有槍聲。戰後才知道,二縱進到來龍庵西南一線,因無敵蹤,撤回原防。根據當時情況判斷,敵人并未撤退,而是發現我軍企圖後收縮兵力,調整部署。此時已是後半夜兩點鐘了。于是,決定部隊撤回原集結位置。

拂曉後,第一、二旅均撤到指定地域。三旅在最南面,進入了敵軍縱深。事關重大,由縱隊副司令員何克希同志親自去傳達撤退指令。何克希同志趕到三旅旅部布置撤退,但三旅前衛兩個團(第八團、第九團)由于當時缺乏較好的通信工具,主要依靠徒步通信,待接到撤退指令時已經是上午8時,撤也撤不回來了。我一接到報告,一身冷汗,孤零零的兩個團鑽進了敵軍主力整十一師縱深之内,正像有人說的:恐怕要給“包餃子”了。真是急壞了!

戰争中确有偶然性,而這些偶然性能使一方在戰争的天平上的比重發生變化;當然,偶然性是建立在必然性的基礎之上的。下面的例子就說明我軍英勇機智的必然性而産生的偶然性,促進了戰鬥發展的程序。我第三旅兩個團向敵縱深挺進途中,捕獲敵電話架線兵數名,查明了曹家集之敵系整編第十一師師部及其直屬隊,第十八旅位于曹家集東北地區。敵整十一師師部正向宿遷運動,剛好被我第八團、第九團碰上了。戰機難得!第八團第一營攻擊王圩,其餘部隊占領馮莊、郭莊,阻擊來自東北方向之敵。第九團參謀長俞慕耕率部一舉突入曹家集,殲敵工兵營、騎兵營大部,俘敵600餘名,并将敵炮兵團擊潰。随即占領運河橋梁,距敵師指揮所僅二三百米,打得敵人措手不及。天明後,敵人發現攻擊該地的我軍兵力不大,孤軍深入,調其第十八旅全力反撲,來了一個反包圍,一下子把我八、九團圍住。這時,撤退指令也已到達,即以第八團一部占領三台山南側許莊,向宿遷、曉店子方向警戒,以控制後撤道路。下午3時,第八、第九團才全部撤出戰鬥,進入新店子地區集結整理。

戰後有人曾問:究竟山野前指從什麼迹象上判斷敵人“全線潰退”下達出擊指令的?誰也不回答這個問題。

苦戰駱馬湖——葉飛将軍憶宿北戰役

宿北戰役中英勇犧牲的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三旅九團參謀長俞慕耕烈士和烈士墓

置之死地而後生

16日,敵預三旅、第六十旅整天與我第八師争奪許莊戰場制高點。中午野司作出殲滅敵整編第六十九師的總攻部署。要求第八師在17日拂曉前攻下峰山,保障第一縱隊側翼。第一縱隊由峰山以南、曉店子以北地域楔入敵軍縱深,在敵整六十九師後方占領陣地,向南向北構築工事,割裂敵整六十九師和整十一師的聯系,達成戰役上的分割包圍态勢。

鑒于能否割裂敵兩個整編師的聯系,是殲敵整六十九師的關鍵。我縱決心以第一旅在前,第二旅在後,打開老虎洞後,直插傅家湖; 以第三旅第七團一個營攻占許莊,保障縱隊翼側安全,兩個營向南直插,控制三台山高地及其以東張林、蔡林一線陣地。

16日黃昏,我率第一旅、第二旅借夜幕掩護,利用敵照明柴火光,從敵軍占領的村落的間隙,大膽隐蔽穿插。第一旅第二團攻占老虎洞,第一團攻占高莊,打開缺口,楔入敵陣,前鋒直指傅家湖。第二旅第四團包圍羅莊之敵,第六團控制老虎洞陣地。第三旅第七團自老虎洞西南地域楔入,攻占曉店子以北的許莊,随即以第三營轉入防禦,團率第一營、第二營利用破曉前的濃霧,繼續隐蔽猛插,攻占張林、蔡林、三台山、高家窪。我縱經一夜穿插,完成了對敵整十一師和整六十九師的戰役分割,也完成了對敵預三旅與第六十旅、第四十一旅的戰術分割任務。我随即調整兵力、火力,構築工事,積極準備抗擊南逃北援之敵。

與我縱穿插分割同時,友鄰部隊第二縱隊向西進占苗莊、李圩;第九縱隊攻占了人和圩東北李莊;第八師進至仇莊,準備對曉店子之敵發起攻擊。到此,我縱和友鄰各部完成了對整六十九師的戰役合圍任務。

我縱楔入敵人縱深,在敵人縱深地區奪取了十幾個莊子,控制了一塊長約六七公裡,寬約一二公裡的三角地帶,構成向北、向西、向東南的三面防禦,給敵以嚴重威脅。但是,我縱本身卻四面受敵,西有曉店子的敵預三旅,北有并肩相靠的敵第六十旅、第四十一旅,南有整十一師3個旅。這樣,既要阻敵預三旅與第六十旅東西互相靠攏或南逃,更要南堵敵整十一師的北援。顯然,任務是艱巨的。

17日8時,整十一師在飛機、炮火掩護下,沿宿新公路猛攻我友鄰八師峰山陣地,中午友鄰部隊後撤。敵軍遂向我三旅第七團三台山、蔡林、巷莊陣地猛攻;曉店子的敵軍也同時向南向北反撲我第七團三台山、許莊陣地,使我七團遭受敵人南北夾擊。我七團頑強抗擊,連續擊退敵人多次進攻。在第七團陣地上指揮的第三旅參謀長謝忠良同志,鑒于敵攻勢猛烈,急調該團預備隊第七連進至沈莊,加強陣地最後之防禦。下午1時,宿遷之敵第一一八旅及曹集之敵第十八旅約一個團,在8架飛機和大量炮火掩護下,分路向我蔡林、巷莊陣地猛攻,經激烈戰鬥後,陣地為敵所占。敵第十八旅的一個團亦進至葉莊、上澗沼地域。

敵第一一八旅占我蔡林、巷莊後,繼以兩個團兵力向我張林、高家窪陣地猛攻。敵第十八旅進占葉莊、上澗沼後,亦向我高家窪陣地進犯。宿新公路上敵炮車、卡車川流不息,紛紛北調。

正在這緊急情況下,山野前指負責同志給我來了電話。他說:飛機狂炸、大炮猛轟,敵人連續攻擊,八師峰山陣地很難抵擋,要求撤退。他已經同意。當時,前指跟随第八師指揮,告訴我這情況後,要我一縱也撤退。我一聽,好似晴天霹靂!誰都懂得:大白天,開闊地,又處在敵人縱深,四面受敵,一個縱隊萬餘人,怎麼撤?我告訴他:敵整十一師正向我縱陣地瘋狂進攻,并以大量飛機、大炮封鎖我縱後路,而且四面受敵,如果此時撤退,非但将使整個戰役意圖落空,而且還将使部隊造成極大混亂和損失。我并且希望他來一縱加強指揮。他說:敵人封鎖得很厲害,帶一個警衛班也進不來。但他仍堅持要我縱撤退。我說:“通路被敵人火力封鎖,既然一個班也不能通過,一個縱隊怎麼能通過撤出來呢?”我建議就是退出戰鬥也要等到黃昏以後。他卻回答說:“八師已經撤了,你們撤不撤我不管了。”怎麼能甩下一個縱隊不管呢?!我一聽,激動起來,他把電話挂斷了,我氣得摔掉了電話機。

當時在縱隊指揮所的縱隊副政委譚啟龍同志、參謀長張翼翔同志也很震驚,臉色都變了,齊問:“怎麼辦?”

我說:“白天不能撤,撤是送死!兩面敵人一夾擊,全縱隊完蛋。隻有堅持到黃昏,才能一個沖鋒打開口子,實施突圍。”

他們都同意我的看法。于是,我把3個旅的旅長、政委召集來開會,進行部署。我說:我們要堅持4個鐘頭,“生死存亡,在此一舉”!而堅持4個鐘頭,就必須確定高家窪、沈莊之最後陣地。這個陣地不保,我縱全部就将被夾擊,撼動全局。是以第七團能否守住陣地是關鍵,急調第六團第三營馳援高家窪。指令各部隊除少數警戒分隊外,一律在戰壕裡睡覺,養精蓄銳,準備黃昏沖鋒突出去。

第七團扼守的最後陣地是座小山,東西隻有一公裡,南北不到兩公裡。第三旅參謀長謝忠良指揮該團,我下了死指令,要他無論如何必須死守。他表示:“人在陣地在。”親自在山頭指揮。敵王牌軍整十一師第一一八旅步兵在12架“空中堡壘”和榴彈炮團火力的掩護下,發起多次猛烈的集團沖鋒,我張林、高家窪陣地上的工事大部遭受摧毀。同時,敵以一個營自張林、高家窪之間楔入,猛攻我沈莊陣地,企圖打通與曉店子的聯系。北面之敵第六十旅企圖與北援的整十一師打通聯系,曉店子敵預三旅亦數次北犯我許莊陣地,企圖封鎖老虎洞缺口,斷我通路,陷我于絕境。我縱受敵三面夾擊,戰鬥引向最後陣地。我用望遠鏡看得清清楚楚,敵人第一次攻擊後,一個營的陣地丢失了,隻跑回來五六個人。敵人又開始第二次攻擊,又是密集隊形的集團沖鋒,中間一個營的陣地又失守,隻跑回來六七個人。15時30分,第七團隻剩下最後的陣地了,但離突圍時間還有兩個小時。局勢危急,必須當機立斷!我下決心,決定提前一個小時出擊。指令一下,第一團、第二團,排成連方隊,端起刺刀,向正在進攻我七團陣地敵人翼側猛烈沖擊。我突擊部隊以銳不可當之勢,以一當十,殺向敵陣。敵整十一師在我突然、猛烈的反擊下,猝不及防,全線潰退。我乘勝奮勇追擊,直至唐湖地域,逼近宿遷運河邊。

不料,我們一出擊,北面敵整六十九師乘機南竄。我們隻有一個營向敵整六十九師警戒,手上又無機動部隊阻擊。敵人隊形很亂,從我縱隊指揮所附近潰退。我們把警衛部隊、機關幹部、勤雜人員、民工等組織起來,沖向敵群。敵人士無鬥志,四散奔逃。我即指令第一團和第二團部隊停止追擊整十一師,迂回包圍整六十九師一部,把敵人全部兜住,全殲于田野。

這個意外的勝利,野司的同志非常高興,真是出乎他們意料。我報告野戰軍司令部時,那位值班參謀連聲說:“首長聽了,好高興呀!”野司首長特來電話祝賀我縱的勝利。

17日午夜,我友鄰第八師攻占曉店子,全殲守敵預三旅。敵整六十九師殘部集結于人和圩、羅莊、苗莊各點。18日,各部隊密切協同,全殲該敵,完成了原定的首先殲滅敵整六十九師的任務。

野司原拟按原意圖續殲敵整十一師,因該敵已縮據宿遷,憑六塘河組織防禦,而兩淮之敵已于16日攻占漣水,東台之敵于20日占鹽城,決定停止對敵整十一師的攻擊,宿北戰役遂告勝利結束。此役共殲敵2.4萬餘人。

苦戰駱馬湖——葉飛将軍憶宿北戰役

位于宿遷市區的宿北大戰紀念館,于2015年重建,2017年落成開放。

戰後餘話

戰役結束,野司召開總結會議。我向陳毅司令員報告了山野前指負責同志要我縱大白天撤退之事,并提出:前敵指揮員怎麼能丢下一個縱隊不顧呢?要求在總結會上提出嚴肅批評。陳老總沉思一下說:“這就不必了,打了勝仗了嘛!”我想到他當時也有難處,想到團結同志共同工作,也就不提此事了。

宿北戰役這一仗,開創了解放戰争開始以來,全殲敵人一個整編師的戰例,勝利是很大的。延安《解放日報》社論《蔣介石孤注一擲的失敗》說:“這是蘇皖解放區超過以前十一次大捷的空前的大勝利,也是今年7月以來整個愛國自衛戰争中空前的大勝利。”陳毅同志賦詩:

敵到運河曲,

聚殲夫何疑?

試看峰山下,

埋了戴之奇。

可見他的郁悶心情為之一掃。但這一仗該總結的問題也是很多的。如果部隊高度集中,哪怕再增加一個縱隊,則不但能全殲敵整六十九師,還能全殲整十一師。那時的整十一師比較好打,因為對我軍作戰還缺乏經驗,以後就比較難對付了。

過去山東野戰軍一分為二,一直未能集中兵力作戰,因而在一段時期内打不好仗,直到宿北戰役,山東野戰軍才集中了。而山野、華野兩支野戰軍全部集中作戰,那是宿北戰役以後的事了。(選自《葉飛回憶錄(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