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中國疾控中心釋出猴痘健康提示

作者:大河網

猴痘是一種由猴痘病毒(Monkeypox virus,MPXV)感染所緻的人獸共患病毒性疾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發熱、皮疹、淋巴結腫大。該病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2022年5月以來,一些非地方性流行地區的國家先後發現大量猴痘病例,且已出現人際間傳播。為保護大陸公民健康,特對猴痘疫情情況及疾病預防與治療等資訊進行整理,提出以下健康提示。

一、猴痘疫情情況

1970年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确診了全球首例人感染猴痘病毒病例。此後,非洲陸續有國家報告猴痘病例,目前,已有11個非洲國家(貝甯、剛果民主共和國、剛果共和國、喀麥隆、中非共和國、奈及利亞、科特迪瓦、賴比瑞亞、塞拉利昂、加蓬和南蘇丹)發生過猴痘疫情。是以,目前認為,非洲的中部和西部地區為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區,而且,病例主要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熱帶雨林地帶。

非洲以外地區為非地方性流行地區,既往發生的猴痘疫情較少,且本地傳播有限。美國2003年猴痘疫情為曆史上首次在非洲以外地區發現猴痘病例。此後,英國也曾在2018年、2019年和2021年報告了少量猴痘病例。上述病例中,絕大多數都有非洲地區旅居史。

2022年5月13日,英國首先報告本土猴痘病例,此後,歐洲、美洲、亞洲、大洋洲和非洲(非地方性流行國家)陸續發現猴痘病例,截至6月8日,全球非地方性流行地區已有5個大洲28個國家發現猴痘疫情,累計報告确診病例1285例和疑似病例1例,無死亡病例[1]。其中,86.5%(1112例)來自歐洲,其次為美洲(153例)、亞洲(13例)、大洋洲(6例)和非洲(1例),各國病例報告情況詳見下表。

2022年非地方性流行地區國家猴痘病例報告一覽表

中國疾控中心釋出猴痘健康提示

此外,2022年非洲猴痘地方性流行國家也有病例報告,截至6月8日,非洲共有8個國家發現猴痘疫情,累計報告病例1526例,死亡72人,粗病死率為4.7%。其中,剛果民主共和國報告病例數最多(病例1366例,死亡64人),其次為奈及利亞(病例141例,死亡1人)、喀麥隆(病例31例,死亡2人)、中非共和國(病例25例,死亡2人)、加納(病例17例,無死亡)、剛果共和國(病例9例,死亡3人)、利比亞(病例4例,無死亡)和塞拉利昂(病例2例,無死亡)。

本輪疫情病例數和波及範圍均增長較快,為非地方性流行區的曆史之最。病例以中青年男性為主;多為男男同志者,疫情傳播與性活動密切相關;絕大部分病例未曾前往猴痘地方性流行地區(即非洲中部和西部的11個2022年前曾報告猴痘病例的國家)旅行;臨床表現相對較輕且不典型,皮疹主要分布在生殖器部位,數量明顯偏少,隻有幾個甚至一個皮疹,未見進一步擴散。

二、猴痘基本知識

(一)猴痘病毒

猴痘病毒是全長約為197kb的雙鍊DNA病毒,屬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是正痘病毒中對人類緻病的4種病毒之一(其餘3種為天花病毒、痘苗病毒和牛痘病毒)。猴痘病毒存在2個分支(西非分支和剛果盆地分支),其中,西非分支病死率約為3.6%,剛果盆地支病死率可達10.6%[2]。2022年5月以來非地方性流行地區發現的猴痘病例樣本,測序分析結果為西非分支。

猴痘病毒對熱敏感,56℃30分鐘或60℃10分鐘可滅活,紫外線和一般消毒劑也可滅活,對次氯酸鈉、氯二甲酚、戊二醛、甲醛和多聚甲醛等敏感。

(二)猴痘流行病學

猴痘病毒在自然界主要存在于非洲的齧齒類動物(非洲松鼠、樹松鼠、甘比亞袋鼠、睡鼠等)體内。靈長類動物(猴、黑猩猩、人等)接觸感染猴痘病毒的齧齒類動物後也會感染。感染了猴痘病毒的動物和猴痘病人都是這個疾病的傳染源。

猴痘病毒主要經黏膜和破損皮膚侵入人體。人主要通過接觸感染動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變滲出物、血液、其它體液,或被感染動物咬傷、抓傷而感染。人與人之間主要通過密切接觸傳播,也可在長時間近距離接觸時通過飛沫傳播,接觸病毒污染的物品也有可能感染。本次猴痘疫情還發現多數病例在發病前有同性性行為,可能主要還是與性活動中的密切接觸傳播有關,目前尚不能确定是否會經過精液或陰道分泌物傳播。猴痘病毒還可通過胎盤從孕婦傳播給胎兒。

既往接種過天花疫苗者對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護力。未接種過天花疫苗的人群(尤其是1981年後出生的人)對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三)猴痘病人臨床表現

潛伏期5-21天,多為6-13天。

發病早期出現寒戰、發熱,多有發熱,體溫多在38.5℃以上,伴頭痛、嗜睡、乏力、背部疼痛和肌痛等症狀。多數患者出現頸部、腋窩、腹股溝等部位淺表淋巴結腫大。

發病後1-3天出現皮疹(見下圖)。典型皮疹表現為,首先出現在面部,逐漸蔓延至四肢及其他部位,皮疹多呈離心性分布,面部和四肢皮疹較軀幹更為多見,手心和腳掌均可出現皮疹,皮疹數量從數個到數千個不等;也可累及口腔黏膜、消化道、生殖器、結膜和角膜等。皮疹經曆從斑疹、丘疹、疱疹、膿疱疹到結痂幾個階段的變化,疱疹和膿疱疹多為球形,直徑約0.5-1厘米,質地較硬,可伴明顯癢感和疼痛。從發病至結痂脫落約2-4周。結痂脫落後可遺留紅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續時間可長達數年。

中國疾控中心釋出猴痘健康提示

(圖檔來源:世界衛生組織網站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monkeypox#tab=tab_1)

部分患者可出現并發症,包括皮損部位繼發細菌感染、支氣管肺炎、腦炎、角膜感染、膿毒症等。嚴重病例常見于年幼兒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今年在非洲以外的非地方性流行地區發現的猴痘病人的臨床症狀普遍較輕且不典型,皮疹主要分布在生殖器及其周圍部位,數量較少。

(四)猴痘的治療及預防

猴痘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預後良好。目前國内尚無特異性抗猴痘病毒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症支援治療和并發症的治療。

三、健康提示

(一)個人預防

1.正在疫情國家旅行或居住的人員。需關注所在國的猴痘疫情資訊。避免接觸齧齒類和靈長類動物(包括動物的血和肉),食用前必須徹底煮熟。如果必須接觸猴痘病人,應避免身體密切接觸,避免與可疑感染者發生性行為,避免共同生活用品(如床上用品、衣物等),照看或探視病人時要做好個人防護(如佩戴一次性乳膠手套、醫用防護口罩、一次性隔離衣等)。注意做好手部衛生,及時用肥皂、洗手液等在流動水下洗手。

2.近期已回國和即将回國人員。近期已回國人員需注意自我健康監測,若在國外有過可疑動物和人員或猴痘病例的接觸史和暴露史,可主動聯系當地疾控機構進行咨詢和報備;若出現發熱、皮疹等症狀,應主動就醫,并告知接診醫生境外旅居史,以協助診斷和治療。即将回國人員除注意上述事項外,入境健康申報時需配合海關主動報備。

3.近期計劃出國人員。需密切關注目的地國家的猴痘疫情,盡早了解猴痘預防和治療的相關知識,如避免接觸齧齒類動物和猴痘病人,避免與病人共用物品,避免與可疑感染者發生性行為,做好個人手衛生,一旦出現不明原因皮疹等症狀及時就醫等。

4.國内其他一般人群。大陸尚無猴痘病例報告,也未在野生動物或入境檢疫中發現猴痘病毒,一般人群暫無感染風險。如發現猴痘輸入病例,主要在其接觸者中存在一定感染風險。

(二)醫療衛生機構感染控制

醫務人員接診皮疹病人時,如發現其21天内有猴痘報告病例國家旅居史,需考慮猴痘的可能。在為疑似或确診猴痘病人提供診療服務時,以及處理病人标本時,應執行标準預防措施,即佩戴一次性乳膠手套、佩戴醫用防護口罩、防護面屏或護目鏡、一次性隔離衣等,同時做好手衛生。采集疑似感染猴痘病毒的病人樣本時,應由經過教育訓練的人員進行操作。運送病人樣本應確定安全包裝,并遵守感染性物品處理指南。疑似或确診猴痘病人在醫院内可能污染的環境和物品,需随時消毒。

(三)動物貿易

建議非必要不進口齧齒類和靈長類動物,加強入境攜帶、寄遞動物檢疫,以及進口齧齒類和靈長類動物檢疫。

[1] https://www.who.int/emergencies/disease-outbreak-news/item/2022-DON392

[2] 非流行地區猴痘暴發的思考與建議,中華醫學雜志

來源:中國疾控動态、河南疾控 版權歸屬原作者,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删除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