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作者:南方都市報

這是一隻極為難得的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深藍的海水背景裡,有一隻氣韻生動的白龍,仿佛嬉戲于萬頃波濤之間。蒼翠欲滴、層層疊疊的青花海浪,與龍的潔白形成鮮明的對照,龍須、龍鱗和龍的趾爪以暗刻的方式表現,更是細緻傳神。

北京保利拍賣中國古董珍玩藝術總監李移舟将它視為“青花的巅峰之作”。

它原是丹麥著名建築家所羅門·塞倫森(Salomon Sörensen,1856-1937)的舊藏,是以也被稱作“塞倫森龍盤”。秘藏歐洲百年之後,今夏首次回流國内,在“青花的故事”特展中與世人見面。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展廳現場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展廳現場

超高難度留白工藝

作為展覽的明星展品, “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和其他三件明宣德的青花佳器:“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十棱葵瓣式洗”,“明宣德 青花梵文海水異獸紋高足杯”,“明宣德 禦制青花‘永平安頌’高足碗”呈現在展廳同一獨立空間裡,烘雲托月,令觀衆得以一覽永宣青花的獨特美學。

這隻“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形制規整,為明初大體量盤式的經典造型。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 局部圖 直徑:40cm 備注:丹麥著名建築家所羅門·塞倫森(Salomon Sörensen,1856-1937)舊藏

盤心青花雙圈内繪奔湧的海水為地,再以留白技法表現一側面立龍,僅雙目龍睛以青花點繪,龍身下肢朝向畫面右側,身軀中段則向後扭動,使得上肢及龍首面向畫面左側,上肢兩隻前爪一前一後,龍嘴張開,龍角後的鬃發上揚,氣勢威猛,身旁圍繞的火焰亦以留白技法表現,在青花海水地子的襯托下,使得龍形似乎站立在波濤之上,極具藝術表現力。

此外,盤口沿内外繪回紋一周,内壁繪牽連纏繞的纏枝花卉十二朵,計有山茶、蓮花、月季、扁菊等數種;外壁繪向前奔走的行龍四條,龍口半張,腦後毛發向前豎起,龍須向兩側飛揚,其間以壬字雲紋間隔。

“白龍起源于元代。元青花尚白尚藍,用藍釉象征‘長生天’,用潔白的龍作為庇佑皇帝的象征。永樂皇帝繼承了元代藍白對比的做法,主題鮮明、動感十足。”李移舟說。

三爪白龍的形象曾呈現在元青花的梅瓶上。李移舟指出,展出的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通過三爪龍繼承宋元龍紋特點,龍形比起元青花顯得更加規整化,有明代宮廷的内廷宮造的意韻,背面紋飾也非常精彩。”

據介紹,此種留白工藝難度極高,十分考驗工匠謀篇布局的功力,制作時須在素胎之上将底稿打好,将需留白的部分之輪廓線以青花勾勒,再将需要以青花表現的部分以钴藍青料描繪出來,且繪制時也需加倍小心,切不可在留白的區域落筆。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最令人歎服的是立龍的鱗片、爪牙、須發均以暗刻工藝表現,施釉後紋飾也十厘清晰,纖毫畢露,具有立體效果。永宣青花使用的是由中、西亞進口的“蘇麻離青”,通體青花發色深沉妍麗,尤其色澤濃重處可見明顯的鐵斑沉積效果。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明成祖朱棣像軸 故宮博物院藏

最有意思的是,有學者對這條白龍進行圖像學考證,将其與台北故宮所藏明成祖朱棣畫像對比,認為二者有神似之處。成祖禦容中的胡須樣式頗為獨特,分作五绺,髭須與下颔兩側的兩绺長須應是特意加以定型,向着四方伸展,與白龍的五绺龍須如出一轍。“當時的帝王和禦用瓷器之間的确有一些微妙的關系。”景德鎮禦窯博物館顧問王瀾告訴南都記者。不過他也表示,這隻是了解瓷器的一種角度。

珍罕的“藍地白龍紋”

為了考證“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的曆史與美學價值,将其放回青花發展史的脈絡中加以解讀,展覽中特地選取了景德鎮博物館藏的瓷器标本進行對比展出。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展廳現場

1993年在禦窯珠山出土的“明永樂 青花海水錐白龍紋盤”,底徑20厘米,如今隻剩下一些碎瓷片,但通過拼接複原,可見是一隻與“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紋樣相同、形制稍小的龍盤。李移舟說:“當時永宣官窯揀選制度非常嚴格。像這隻标本盤子,它的青花顔色相對灰暗一些,就被淘汰了,打碎在禦窯廠的遺址裡,最後掩埋掉了。”

據他介紹,與“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品相相近且完整的瓷器,有一例現藏于上海博物館,外口沿書“大明宣德年制”單行楷書款識,另兩例原藏伊朗阿德比爾清真寺、現藏于伊朗國家博物館。此次展出的“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是目前在市場上唯一可流通的孤品。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元 藍地白龍紋硯盒 底徑:29.5cm 景德鎮禦窯博物院藏

1988年在禦窯珠山北側風景路出土的“元 藍地白龍紋硯盒”則證明了“藍地白龍”這樣一種特殊的紋樣早在元代就已出現,被視為青花海水白龍紋圖案的母本。景德鎮禦窯博物館顧問王瀾告訴南都記者:“有學者研究,藍地白龍紋是根據當時元代上層貴族比較喜歡的一種染織物技法借鑒過來的。用比較抽象的、背景性的圖案,通過不同的織造方法,把主體紋飾凸顯出來。”

大部分元代的青花瓷是白地藍花,紋飾的主體以钴料繪就,藍地白花比較少見。展出的這件“元 藍地白龍紋硯盒”則是藍釉白花,王瀾說:“它是在釉料裡添加一定比例的钴,然後在紋飾之外的部分罩钴藍釉,紋飾的主體部分實際上偏向于卵白釉。元代專門有一種白釉的名稱叫卵白。它以钴藍釉代表大海,龍紋在大海裡遊動,又似在騰雲駕霧,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

“元 藍地白龍紋硯盒”所繪制的龍紋幾乎全是五爪龍紋,且其孔雀綠釉上個别還有描金。由于《元典章》中明文禁止民間使用描金、貼金,《元史》也有禁止民間使用雙角五爪龍紋的記載,王瀾說,這隻硯盒及同期發掘出來的一批有相同特點的文物應是元代官窯“浮梁磁局”生産的,為皇室定燒的瓷器。

藍地白龍紋傳世器物亦十分珍罕。據王瀾介紹,揚州博物館藏的存世最大的“元 霁藍釉白龍紋梅瓶”,代表了元代景德鎮燒制的最高水準,被揚州博物館定為鎮館之寶。此外,頤和園和法國集美博物館各藏有一隻體積稍小一些的藍地白龍紋梅瓶。在土耳其托普卡帕宮、故宮博物院和其他的一些公私收藏裡,也藏有藍地白龍紋的盤子,但數量極其稀少。

文明的交流與互鑒

“元代的青花瓷,在中國的陶瓷發展史上可以用‘突變’來形容。此前雖然有唐代的殘片,但元代的青花瓷好像突然之間就出現,而且達到了一個很高的水準。是以後來有學者說,它是漢文化、伊斯蘭文化和蒙元文化共同交融、互相借鑒的成果。”王瀾說。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展廳現場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展廳現場

伊斯蘭文化以藍色為尊貴的顔色,而在中國曆史上,“隻有在唐三彩裡頭,或者是唐代的青花裡頭,才有藍色出現。但它絕對不是當時期的主流。”

到了蒙元時期,元朝除了中原地區直轄的領土外,在西亞和新疆一帶還分布有四大汗國。其中伊爾汗國的建立者旭烈兀是忽必烈的弟弟,後來皈依了伊斯蘭教。王瀾認為,這個龐大的國家讓境域内的各個民族、各個文化之間的溝通、交融變得特别便利,元青花作為瓷史上的“突變”,正是在與西亞、中亞各文化間的密切互動的背景下産生的。

青花瓷使用含氧化钴的钴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一次燒成。元青花使用西域進口的蘇麻離青料,自明以後漸漸開始使用石子青、平等青、浙料、雲南珠明料等國産青料。

青花瓷的紋飾也受到了伊斯蘭審美的影響。以“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為例,盤内壁的纏枝花卉便有着伊斯蘭文化的特色。由于伊斯蘭教禁止偶像崇拜,伊斯蘭的建築和繪畫中大量使用植物紋飾和幾何紋飾。“這類紋飾我們在之前的北朝石刻裡也有個别的發現,但沒有在元和明這麼流行和發達。”王瀾告訴南都記者。

由于伊斯蘭教認為“空白是魔鬼存在的地方”,他們的畫面和紋飾都是密不透風的,這跟中國宋代及以前講究留白的審美大異其趣。王瀾說,由于元以後受伊斯蘭文化的影響,“在土耳其托普卡帕宮和伊朗阿德比爾清真寺所藏的那些元代巨大的瓷器,幾乎都是滿密的紋飾。”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展廳現場 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

李移舟則認為,雖然“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内壁的12支纏枝花卉有伊斯蘭的特點,但同樣也展現了中國文化的特色。山茶花、蓮花、菊花、牡丹都是中國人喜歡的花卉,畫面又特意留了白,構圖舒朗,有文人畫筆墨意趣。李移舟說:“永樂的時候正好是中華的大航海時代,鄭和下西洋時期,這條生動的白龍也展現了中華文化的開放性和包容性。”

全景再現千餘年中國青花瓷史

“青花的故事”特展将景德鎮禦窯遺址所出與海内外珍藏元明青花瓷器對比展出,諸多實物再現中國青花瓷千餘年演變過程。

最早可追溯的青花瓷器,可見1975年揚州唐代地層出土的藍彩瓷片及黑石号出水之河南鞏縣窯白釉藍彩器,為波斯進口钴藍料繪制。“黑石号”青花盤與在揚州出土的唐青花碎片上的紋飾,以散葉夾菱形紋為代表,類似于波斯伊斯蘭紋飾,充滿異域風格。本次展覽中的唐青花花葉紋執壺标本亦為同類風格作品。

14世紀中期元代,中原地區與西域乃至西亞的交通再次打開,使青花瓷器又一次與波斯文化、伊斯蘭文明進行深刻交流,自此使青花瓷走上輝煌之路。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元 青花鳳凰牡丹紋鳳首扁壺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元 青花水波雲龍纏枝蓮花紋大罐

元青花造型多樣,有梅瓶、玉壺春瓶、大罐、圓口或花口折沿盤、高足杯、藏草瓶、扁壺、軍持、仿蒙古包等,不勝枚舉。紋飾題材豐富,龍鳳、人物、飛禽、走獸、草蟲、花卉、幾何圖案等,包羅萬象。其中既有對中國傳統的繼承,也有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的模仿和創新之作。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元-明洪武 青花孔雀牡丹紋大梅瓶

明初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鎮正式設立“陶廠”,建文四年(1402年)更名為“禦器廠”。禦窯廠的正式創立為明代乃至清代整個中國陶瓷藝術奠定基石。這一時期青花瓷明顯呈現出一種由元代青花向典型明代青花瓷過渡的特征。所用青料經分析化驗,主要還是進口青料為主,不過因燒成技術所限,故多發色灰暗,亦有釉面肥潤,青花深沉之作。

永樂、宣德青花則徹底擺脫元代和洪武時期青花瓷的風格,開啟明清兩朝青花瓷發展的新篇章。永樂、宣德青花器既有中式傳統造型,亦有深受伊斯蘭文化影響,源自或模仿西亞、北非地區的陶、銅、金、銀、玻璃等材質的器物造型。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明宣德 青花梵文海水異獸怪紋高足杯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明宣德 青花雲龍紋十棱葵瓣式洗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明宣德 青花折枝花果紋大碗

宣德朝所用青料有進口的蘇麻離青料和國産青料兩種,有單獨使用群組合使用等多種情況,呈色或濃豔厚重或深淺相間。此外,宣德時期官窯瓷器年号款的書寫規範得以确立,之後明清兩代禦窯瓷器皆沿習之。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清乾隆 仿宣窯青花花卉紋罍式尊

清三代皇帝尤愛古器物,是以仿古器物的燒造一直流行于清廷,青花仿古瓷也不例外。由于用的是雲南産的珠明料,故繪畫時采用點染技法追慕蘇麻離青之鐵鏽斑效果。另有一部分仿燒器,紋樣靈感雖源自明朝,但繪畫則有明顯差別,帶有清官窯的韻味,展現了兩朝審美之差別。

展覽接近尾聲的部分,特地辟出闆塊呈現“元、明瓷器外銷與交流”。元青花在西亞、中東地區廣受歡迎。明代以後,由于鄭和七下西洋,開創了前無古人的大航海時代,中國瓷器不僅持續暢銷亞洲各國,還大量銷售到歐洲,備受上層貴族之追捧,成為其炫耀财富的主要手段。

這個闆塊展出的一對青花的大罐體量碩大、氣勢雄渾,十分令人矚目。北京保利拍賣中國古董珍玩瓷器造像工藝品部總經理李嘉偉介紹道:“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奧古斯都二世非常迷戀中國瓷器,用600名士兵換了151件康熙的瓷器。這對青花大罐的造型跟他換來的‘龍騎兵瓶’尺寸、體量非常接近,特别是下邊的紋飾跟德累斯敦博物館的藏品完全一緻,可能也是康熙時期特别出口到歐洲王室的作品。”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展廳現場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展廳現場

王瀾表示,在這個特殊時期,景德鎮禦窯博物院和保利藝術博物館共同克服了重重困難舉辦這個展覽,實屬不易。他說:“希望讓大家在疫情的特殊時期忘卻當下的煩惱,了解中國青花瓷發展的源流、脈絡、對全世界發生的深刻的影響,尤其是在15世紀大航海時代青花瓷對歐洲、美洲、對東南亞、北韓、日本的影響。通過青花瓷透見世界的經濟、政治、文化在15至17、18世紀之間發生的很多有趣的故事。”

秘藏歐洲近百年,明永樂 青花留白暗刻龍紋海浪大盤首現京城

展期至7月9日。

南都記者 黃茜